清朝丁忧是什么意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丁忧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扩展资料:

相关文化

1、“丁忧”“夺情”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源于汉代,在汉末丁忧去官很通行,非但是父母三年之丧要丁忧,就是兄弟姊妹期功服之丧也要丁忧。

陶渊明诗有说及奔妹丧的,潘安仁《悼亡诗》也有说及奔丧的,可见丁忧之风在那是很盛。唐时此风渐息。宋代,由太常礼院掌其事,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承重孙如父已先亡,也须解官,服满后起复。西汉时规定在朝廷供职人员丁忧(离职)三年,至东汉时,丁忧制度已盛行。

此后历代均有规定,且品官丁忧,若匿而不报,一经查出,将受到惩处。但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到明代把它定在律令,除了父母丧不必去官。

夺情则另有规定。后世大体相同。清代规定,匿丧不报者,革职。《汉书.薛宣传》:“宣有两弟明、修,后母常从修居官......后母病死,修去官持服。”《宋史.礼志二八》:“咸平元年,诏任三司、馆阁职事者丁忧,并令持服。又诏:‘川陕、广南、福建路官,丁忧不得离任,既受代而丧制未毕者,许其终制。”

清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二》:“丁忧事例。《会典》:内外官员例合地制者,在内(在朝)由该部具题关给执照,在外(在地方)由该抚照例题咨,回籍守制。

京官取具同乡官印结,外官取具原籍地方官印甘各结......开明呈报,俱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个月,服满起复。”又“督抚丁忧,不得遽行送印,其任内文卷,择司道一人代行,听候谕旨方准离任。”

武将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大祥、小祥、卒哭等忌日另给假日。

官员在丁忧期间唯一的任务就是为父母守孝报恩。在丁忧期间夫妻要分开,吃、住、睡都在父母的坟前旁边,停止一切的娱乐和应酬,守孝三年期间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

丁忧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要报父母的恩,孩子出生三年内都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对父母晚年要尽心尽力,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时时想念他们,至少在坟前守孝三年。儒家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这是中华民族,家家户户,历朝历代,都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先祖的原因所在。这不但是孝道的教育,更是人性本善的维护。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如果我们连父母的恩情都忘了,你让他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那怎么可能。

2、服丧丁忧

古礼三月而葬,然后初哭,行虞礼、卒哭“虞礼”是安瑰祭,三次虞祭之后,行“卒哭”礼,献食举哀于灵座以后,不再哭悼。卒哭十一次为“阳礼”,将神祖迎入祠堂,礼毕将:主移回原处。丧后十三个月至十五个月举行“小祥”、 “大祥”礼。七个月举行“谭”礼,意为安然平安,心情激动可安一些。

死者安葬以后,孝子要居丧、一服的孝子要居丧三年。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对父母孝心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儿女是否孝顺的考验。

按照古礼,丁忧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晓苫枕砖”,即睡草席,枕砖头块,要粗茶淡饭不喝酒,不与妻妾同房,不叫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

丁忧的社会基础是“孝”,为什么孝,因为小孩初生,三年不离母仔,时刻都要父母护料,因此父母亡故后,儿子也应还报三年.但居丧时候也有些权变的,《礼记·曲礼》明确规定说: “居皮之礼,头衬创则冰,身有病则治,有疾则饮酒食肉, 疚止复初”,就是说一是有病,二是年老的。

此外碰到国与家发生冲突,要家礼服从国事,孝子可出来为国效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忧




清朝丁忧是什么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8564413125清朝规定,汉族官员父亲母亲去世,都要回籍守志,叫做
    韦罚轰丁忧 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

  • 18564413125清朝大臣丁忧是什么意思
    韦罚轰清朝时期,丁忧是一种重要的官制,它源于汉代,到了宋代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丁"字在这里表示遭遇,特指官员在直系尊长如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必须暂停职务,履行守丧义务。在丁忧期间,官员不仅不能任职,国家一般也不会强征他们,除非有特殊情况,如国家需要,这种情况下称为“夺情”。例如,在《康熙大帝》...

  • 18564413125...在清朝历史片常听到的;丁忧回籍的丁忧是什么意思啊
    韦罚轰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源于汉代。宋...

  • 18564413125清朝丁忧是什么意思
    韦罚轰丁忧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

  • 18564413125清朝的丁忧是什么职?
    韦罚轰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源于汉代。宋代,由太常礼院掌其事,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承重孙如父已先亡,也须解官,服满后起复。夺情则另有规定。后世大体相同。清代...

  • 18564413125范仲淹在《清平乐》开篇就因丧母辞官丁忧,何谓“丁忧”呢?
    韦罚轰“忧”《尚书·说命上》释:“居丧也。”合为遭逢居丧之意。具体含义是:官员任期间,遇到父母逝世,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孝三年(或为刨除法定节假日后的二十七个月,也有二十个月等历朝历代不同的制度)。丁忧具体又分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与“丁内艰(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

  • 18564413125清代丁忧之臣是什么意思
    韦罚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社会制度极为严格。其中,皇帝颁发的丁忧制度是清朝政治生活中重要的一环。所谓丁忧,指的是父母或妻子的丧亡。按照丁忧制度,官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停职守孝,称为丁忧之臣,守孝期间暂时无法执政。这是一种十分严格的制度,但在它的约束下,礼仪和家庭关系得到了...

  • 18564413125什么是丁忧 什么是夺情 从历史典故看礼法制度
    韦罚轰丁忧,源自汉朝,特指官员在父母辞世后,需辞职返乡为其守孝二十七个月的制度。此俗最早见于《晋书·袁悦之》。丁忧一词中,“丁”意为遭逢,“忧”意为丧事,合而为“遭遇丧事并服丧”的含义。孝子于丁忧期间,一般不居家,需在父母坟前搭棚,节俭生活,避宴饮娱乐,夫妻不共寝。若身体有特殊情况,...

  • 18564413125家中亲人去世,要回家奔丧,为什么古代叫丁忧呢?
    韦罚轰《尔雅·释诂》:“丁,当也。”意为遭逢、遇到,《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丁忧”指的是就是遭遇居丧的意思,而居丧的意思就是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至于古代为何对那些回家奔丧的要叫“丁忧”,其实无需多说,因为古人所赋予&...

  • 18564413125丁忧古代的意思是什么
    韦罚轰丁忧,古代的意思是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丁忧源于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在古代中国,孝道被视为一种基本的人伦道德,而丁忧制度则是这种道德观念在法律和制度上的体现。当官员的父母去世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