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宰相不认为消灭蝗虫是得罪了上天的故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名人反对迷信的故事~

"河伯娶妻",出自《西门豹治邺》。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是姚崇吧

716年(开元四年),山东地区发生蝗灾。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姚崇上奏道:“
姚崇题跋像[16]
《诗经》道:‘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帝也曾下诏道:‘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这些都足以证明灭除蝗虫是应该的。蝗虫怕人,容易驱除。田地都有主人,让他们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会很卖力。夜间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没有尽力。”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灭蝗。[17]
当时,朝议鼎沸,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唐玄宗犹豫不定。姚崇进言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变通。事物的发展常有违反经典而切合潮流的,也有违反潮流而合乎权宜的。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如今飞蝗遍地,反复繁殖,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关乎国家安危。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唐玄宗深以为然。[18]
唐玄宗虽被说服,但百官仍疑惧不安。黄门监卢怀慎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姚崇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到时百姓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您。”卢怀慎无言以对。[19]
地方官员对灭蝗之举仍有反对意见。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姚崇写信责备道:“刘聪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古时州有良守,蝗虫不敢入境,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么?”倪若水不敢抗拒,只得配合捕杀蝗虫。[20] 在姚崇的坚持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虽然连年蝗灾,也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21]


唐玄宗宰相不认为消灭蝗虫是得罪了上天的故事视频

相关评论:
  • 15719377768为什么人们称姚崇为“灭蝗宰相”
    储都郝等蝗虫看到火光飞下来时,就齐心协力集中扑杀,边打边烧边埋。各地的老百姓按这个方法一试,果然见效。仅汴州(河南开封)一个地方,就扑灭蝗虫14万担。灾情缓解了下来。但朝廷里的一些官员认为姚崇不应该扑杀蝗虫,说什么蝗灾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灾,要消灭蝗虫,只有积德修行。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唐玄宗...

  • 15719377768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原文及翻译
    储都郝卢怀慎认为如果杀灭的蝗虫太多的话,恐怕会对天地阴阳的和谐之气造成妨害。姚崇说“当年楚庄王吞吃了水蛭,他的病痊愈了;孙叔敖杀死了两头蛇,后来却做了御相。怎么能因不忍心看到蝗虫被杀死却忍心看着百姓被饿死呢?倘若杀死蝗虫会使上天降罪,那么我姚崇请求一人承当罪罚!"唐玄宗对宰相们说“每当...

  • 15719377768唐太宗吞蝗文言文简析
    储都郝吴在唐玄宗执政时,反对玄宗集大权于一身,群臣不敢纳谏的局面,上疏玄宗要改变赏簿罚重、不听谏言、绕开吏部自行任命官员的做法。他主张朝廷行政运作要按规章制度行事,他说:“上自天子,下至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吴兢从事修史工作长达40余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纪传体《...

  • 15719377768为何古代闹蝗灾,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
    储都郝”而不应该是人力捕杀。但姚崇排除万难,派御史捕蝗虫进行掩埋,曾一次性捕捉十四万只蝗虫,投进了汴河中。朝野震惊,就连之前同意掩埋蝗虫的唐玄宗都开始犹豫,对姚崇说:"杀虫太多,有伤和气,公其思之。"姚崇则表示真要有什么祸患就降到自己的身上吧,在姚崇的强硬措施下,捕杀蝗虫一直由捕蝗...

  • 15719377768为什么姚崇力主灭蝗?
    储都郝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的地区也越来越扩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告急。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

  • 15719377768昆虫皇者是指什么?
    储都郝独宰相姚崇力排众议,认为蝗虫乃是害虫,不能在“蝗”字的构成上做文章,最好的办法是以蝗代粮,既能充饿,又能除害。唐玄宗接受了姚崇的意见,下令赴蝗灾地区“御驾灭蝗”,并亲登城楼当着百姓的面吃油炸蝗虫,百姓纷纷仿效,蝗灾随息。此后,中国民间乃有食昆虫之风,如广东人爱吃“沙蚕”、“...

  • 15719377768唐玄宗吃过蝗虫吗??
    储都郝唐玄宗是没有吃过蝗虫的。但确实在唐玄宗当皇帝的时候,天下曾经大面积闹过蝗灾,宰相姚崇就是坚决主张灭蝗的,但当时有种说法,杀的蝗虫过多会导致上天的惩罚的,可是不杀蝗虫的话庄稼就被吃光了,人们还怎么活?所以姚崇坚决灭蝗,唐玄宗也支持姚崇。但不仅唐玄宗没吃过蝗虫,姚崇也没吃过,姚崇倒...

  • 15719377768山东出现蝗灾,唐朝宰相姚崇是如何治蝗的?
    储都郝唐玄宗不反对了,姚崇的副手卢怀慎又站出来反对:“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姚崇则认为现在完全可以对蝗虫进行灭杀,如果纵容不管,那么庄稼会颗粒无收,到时候百姓只能忍饥挨饿,为了打消卢怀慎的最后一丝疑虑,姚崇说:“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

  • 15719377768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
    储都郝有一年河南等地发生很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飞过时,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都遮没了。田里的庄稼都被蝗虫吃光了。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上天降给人们的灾难,没有办法。但唐玄宗听从当时宰相(中国古代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最高官员)的意见,认为蝗虫只不过是一种害虫,没什么可怕的,坚决消灭它。由于采取了有效...

  • 15719377768唐玄宗的谋臣叫什么名字
    储都郝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