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的巅峰是哪一本或者哪几本,顺便求白马啸西风评价?拜托各位了 3Q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金庸武侠小说文学价值排名~

金庸自1955年闯入武侠世界,至1972年9月封笔,前后十七年写了十五部作品。70年代中期,金庸对其作品作了逐字逐句的修订;有些作品删改较大,某些章节甚至重写,至80年代中期才完成全部修订工作,可见金庸创作态度之严谨。
  ,为金庸的好友倪匡所列。小说家兼评论家倪匡的金庸小说排名录如下:
  1.《鹿鼎记》(倪匡称之为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
  2.《天龙八部》
  3.《笑傲江湖》
  4.《神雕侠侣》
  5.《雪山飞狐》
  6.《倚天屠龙记》
  7.《射雕英雄传》
  8.《书剑恩仇录》
  9.《连城诀》
  10.《侠客行》
  11.《飞狐外传》
  12.《碧血剑》
  13.《鸳鸯刀》
14.《白马啸西风》

  倪匡是以排名开金学研究之先河,他从《我看金庸小说》写到《五看金庸小说》,文字活泼、调侃,见解标新立异,可谓精心研究“金学”之杰出成果。
  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博大精深的金庸小说世界,爱好者各有所见,如作家三毛与评论家董千里,就认为金庸作品最佳者是《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笔者试以自己一得之见,另作一种新的排名,以期引起金庸小说研究者的争鸣。

  金庸最好的小说--《笑傲江湖》
  金大侠的文章向来以丰富的历史背景而著称,这也是很多人喜欢他的一个原因。但是有一部小说,他是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朝代的故事,这就是《笑傲江湖》。正是因为这是一部可以发生在任何历史背景下的小说,概括了几千年来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矛盾,这矛盾直到十八世纪才由西方的思想家最先提出来,并被金大侠作了一个艺术的描绘--“笑傲江湖”的理想与“欲成神功,必先自宫”的现实的矛盾。
  “欲成神功,必先自宫”是这部小说中最最经典的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这个世界诙谐而又无奈的概括。这里的自宫,表现在东方不败,岳不群们生理上的自宫,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那些先后登场的阴谋家们和大大小小的小丑们。他们为了权利,可以阉割自己的良知,道德,还有感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用一句很难听的话来说就是:要想成为人上人,先要学会不是人!
  但在这样的世界里,还是存在笑傲江湖的理想。曲洋和刘正风是这样,看清了这个世界,放弃了门派之间的斗争,也就是放弃了权利的斗争,追求他们的友情和艺术,但阉人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人存在。更多的人还保持着善良,纯洁的本质,但是他们一样不能不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六师弟,小师妹,宁女侠……令狐冲最终似乎终于可以笑傲江湖了,但这只能是作者的一个理想,或者说是为了安慰世人。看看令狐冲一生有多少的奇遇:风清扬传授独孤九剑,一位大智大勇的奇女子的伟大爱情……这是我们能够期待的吗?但即使是这样,令狐冲也是历尽磨难,我一个同学说:令狐冲一年倒有半年在养伤。身体上的创伤还在其次,最敬爱的师父竟然是个伪君子,自己的爱人小师妹却并不爱他……这样的经历足以将人打跨,但凭着令狐冲过人的勇气,最终能够唱一曲笑傲江湖曲,这也是唯一能安慰我们这些读者的事情。
  《笑傲江湖》的思想性毋庸讳言,其艺术性也是独树一帜的。最有特色的是人物的处理。那些道貌岸然的武林豪杰最终被证明了是一群丧心病狂的野心家,倒是疯癫的不戒和尚,人人喊打的采花大盗田伯光,心智不全的桃谷六仙,还有在金庸其他小说中表现得心理变态的尼姑们,成了令狐冲坚强的后盾。这种错位处理,其艺术效果与那句被改过的著名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对在华山山洞里的那段描写也很有趣味。在黑暗中瞎子们才有战斗力,这些畸形的人才适应畸形的世界。而令狐冲却依靠一点点光明摆脱了困境,这光明还是死人的骨头给予的。活着的人需要依靠死人才能战胜黑暗,这也是另我们感到悲哀的事情。
  由于摆脱了历史的局限,书中的人名也非常有特色。最具魅力的是东方不败,其实能够自宫,不仅是东方取胜的秘方,简直可以称为全球不败了。其他的人名,象任我行,向问天,令狐冲等等都是对其人做的精妙的描绘。
  以上种种,《笑傲江湖》堪称金庸最好的小说,甚至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也是不朽的佳做

金庸作品博大精深,文学底蕴深不可测,作为通俗文学和武侠小说,能产生如此巨大深远的影响力,绝非巧合,称其为大师,绝不为过。15部作品,部部经典,令人回味无穷。遐思无限!至于楼主所言,实在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欣赏角度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就权威的说法,《鹿鼎记》是金庸的封刀之作,也是金庸小说的扛鼎之作,超越了一般意义武侠小说的范畴,有“反武侠”之称,里面所描绘的浮世绘场景,堪比古今中外的任何一部小说而毫不逊色!《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是武侠小说范畴里成就最高的两部,其次为《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三部曲,其他中短篇的艺术成就相对而言,则不及上述几部。而我个人基本认同。
我最喜欢的是《鹿鼎记》和《天龙八部》!
《白马啸西风》书评:
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少以女性做为整部小说贯穿始终的主角出现。金庸的其它小说中的女性譬如芳名远播的黄蓉(射雕英雄传)、任盈盈(啸傲江湖)和小龙女(神雕侠侣),也都是为了各自的男主角而存在。倘若没有郭靖、令狐冲和杨过,她们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而这本《白马啸西风》的女主角李文秀却是地地道道的一号主角,不是为了别的什么人而存在。而是作者要写的,就是她;作品的主题,也必须通过她来体现。这是这部小说比较有趣的一个特色,下面就让我们来综合的分析一下这部以女主角为主的《白马啸西风》。
一、小说中体现的情感模式——单恋,以及单恋的引申思考
《白马啸西风》通篇叙述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细腻感人之处,比之余作,有过之,而无所不及。这个小说中的武功描写并不高超,如果我们说《神雕侠侣》的很多武功都可以去掉的话,那么这里的武功就更可以去掉了,去掉了武功,《白马啸西风》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因为金庸在这里想写的本就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而是爱情的悖论和人性的美丽。
小说《白马啸西风》反映的是一个叫李文秀的汉族少女,在新疆与一个哈萨克部族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数不长的一部小说,里边却穿插讲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但是基本上都是属于单恋风格---李文秀与苏普、马家骏与李文秀,瓦尔拉齐与阿曼的母亲。这三段感情各不相同,但都属于单恋,甚至我们把这个单恋扩大,在这个小说中穿插古代高昌国的故事,说古代在回疆地区有一个小国叫高昌国,它臣服于唐朝,因为唐朝太强大了,唐朝就要他们遵守很多汉人的规矩。可是高昌国说,“鹰飞于天,雉伏于篙,猫游于堂,鼠叫于穴,各得其所,岂不能自生邪?意思说,虽然你们是猛鹰,在天上飞,但我们是野鸡,躲在草丛之中,虽然你们是猫,在厅堂上走来走去,但我们是小鼠,躲在洞里啾啾的叫,你们也奈何我们不得。我们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们遵守你们汉人的规矩呢?”我们在看这个穿插的历史故事,也是和爱情上的单恋结构上是一样的。你认为你自己文化先进,那是你的自由,你想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的强大,把自己的文化方式强加到一个弱小民族身上,你结果只能是征服他的国,你不能征服他的心。“野鸡不能学鹰飞,小鼠不能学猫叫,你们中华汉人的东西再好,我们高昌野人也是不喜欢。”《白马啸西风》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天也是有很深的启迪。不光是大唐送给高昌国的文化典籍是一种“单恋”。还有人们在沙漠里去追寻那个高昌古迹,最后在沙漠里迷路,这也是文化上的“单恋”。这些都可以看成某种一厢情愿的“无事的悲剧” ---很平常中发生的悲剧,但是这个悲剧高度概括出人类而不是个体的本质。
金庸的《白马啸西风》这部小说不仅写出了爱情的无奈,而且开掘出了爱情问题所承载的多方面的深刻的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就是说爱情它可以是谈一对儿女情长的男女之间云雨情话、山盟海誓,还可以扩大,直扩大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所以说《白马啸西风》也是一篇象征小说,它在思想内涵上对人性本质的揭示,在艺术上对象征的运用,达到了完美结合的程度。
二、小说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
因为故事是发生在哈萨克族的大草原上,所以作者的行文就多了几分直白爽利,纯朴可爱,十分贴合哈萨克族人的热情天性。书中描写草原四季景物之美,情境交融,无与伦比。“忽然间,远处有一只天铃鸟轻轻地唱起来,唱得那幺宛转动听,那么凄凉哀怨。”“苏普道:「从前,我常常去捉天铃鸟来玩,玩完之后就弄死了。但那个小女孩很喜欢天铃鸟,送了一只玉镯子给我,叫我放了鸟儿。从此我不再捉了,只听天铃鸟在半夜里唱歌。你们听,唱得多好!」李文秀「嗯」了一声,问道:「那只玉镯子呢,你带在身边吗?」苏普道:「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早就打碎了,不见了。」李文秀幽幽地道:「唔,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早就打碎了,不见了。」”金庸将这种散文诗般的意境融入整个故事,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可见金庸之功力,非余人可比。
和金庸其它作品里的佳人比起来,李文秀既没有一个文武全才、世外高人的老爸,也没有神秘尊贵、非比寻常的身份,更没有众口相传、轰动江湖的传奇经历,甚至连她自己视逾生命的那份感情,在外人看来都算不上轰轰烈烈。以一位武侠人物来说,她实在太普通了。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普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和读者贴近,使人“快乐着她的快乐,悲伤着她的悲伤。”所以我相信李文秀也许是金庸笔下让读者最喜欢的女主人公了。其实我们仔细研究金庸在处理李文秀这个人物的艺术手法就会发现,金庸非常高明,含而不露的塑造了一个“普通”的人物,从语言上来讲,朴实、简洁、精确、客观是本篇最大的特色。其实最好的语言,就是最简洁同时又最具包容性的语言。金庸在这篇小说中写人物、写故事、写气氛、写武功,都是条分缕析的去描写,但有时候神来之笔,偶尔一句,便击中要害,画龙点睛。比如他写李文秀发现阿曼原来是深爱着苏普,便用了一场苏普跟桑斯儿摔角,李文秀发现阿曼的神态:“突然间,她在火光旁看到阿曼的脸,脸上闪动着关切和兴奋,泪光莹莹,一会儿耽忧,一会儿欢喜。李文秀从来没有这样清楚的看过阿曼,心想:原来她是这样的喜欢苏普。”这样一段,便已足够形容阿曼的爱,李文秀心里的感受。当阿曼和苏普在计老人家里躲避风雪,以为李文秀是哈萨克男子,也没注意,两人浓情蜜意的亲昵和李文秀的伤感,也在这小小片段里,利用了火光深刻地暗示出来:“天色渐渐黑了,李文秀坐得远了些。苏普和阿曼手握着手,轻轻说着一些旁人听来毫无意义,但在恋人的耳中心头却是甜蜜无比的情话。火光忽暗忽亮,照着两人的脸。李文秀坐在火光的圈子之外。”一句“在火光的圈子之外”,便已点出李文秀的处境与心情。作者用最普通的象征描写来让读者感觉出了人物内心的性格:李文秀心地善良纯真、执着而坚强的,为了爱而牺牲了爱,宁愿自己承受一切痛苦与哀伤。李文秀也是懦弱的、羞怯的,只敢在救回阿曼后,轻轻叹气:“苏普喜欢你,我……我不会让他伤心的。你是苏普的人!”。同时金庸在对天铃鸟美丽传说的描写正是对主人公李文秀自身命运的预示与写照。“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在李文秀的梦里,爸爸妈妈出现的次数渐渐稀了,她枕头上的泪痕也渐渐少了,她脸上有了更多的笑靥,嘴里有了更多的歌声。当她和苏普一起牧羊的时候,草原上常常传来了远处青年男女对答的情歌,李文秀觉得这些情致缠绵的歌儿很好听,听得多了,随口便能哼了出来。当然,她还不懂歌里的意义,为什么一个女郎要对一个男人什么倾心?为什么情人的脚步声使心房剧烈地抽动?为什么窈窕的身子叫人整晚睡不着?只是她清脆动听地唱了出来。听到的人都说:这小女孩的歌儿唱得真好,那不象草原上的一只天铃鸟么? ” 金庸把李文秀和天铃鸟的形象与命运合一:天铃鸟本身的命运是悲艳的,但它却把动听的歌声带给别人欢乐。特别重要的一句应是:“但唱着情歌的李文秀,却不懂得歌中的意思”,李文秀的真和美,都是没有经过造作的,甚至一点也不曾刻意。
“……包罗万象的《可兰经》上也没有答案: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最后李文秀的结局令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
苏鲁克,对汉人强盗的憎恨,对自己的悔恨,对汉人的偏见,对李文秀的迁怒。早期的苏鲁克是一个苦大仇深的热血汉子。一手拆散了两个蒙昧中的少年男女,这一别就是八年。汉人有强盗,汉人就都是强盗。直到李文秀在小屋中出手救了苏普等人后苏鲁克还是不愿更改这个理念,他不相信竟然有这样不是强盗还要打强盗的汉人,好象很可笑,可是再想一想又很可悲、可怜。他一生之中,什么事情到了紧要关头总是那么不巧,然而那少年的再次相救却使他动摇了。最后的苏鲁克终于承认,汉人中有强盗,也有英雄,哈萨克人中有好汉,也有小人。但对李文秀来说,或许太晚了。
“李文秀抬起头来,见计老人脸带微笑,心中一喜,登时破涕为笑。计老人笑道:「又哭又笑,不害羞么?」李文秀把头藏在他怀里。从这老人身上,她又找到了一些父母的亲情温暖。” “半夜里,李文秀又从睡梦中哭醒了,一睁开眼,只见床沿上坐著一个人。她惊呼一声,坐了起来,却见计老人凝望著她,目光中爱怜横溢,伸手温柔地抚摸她的头发,说道:「别怕,别怕,是爷爷。」” “是恶鬼,是恶鬼!阿秀,这比恶鬼还要可怕,咱们快走。」原来不知甚么时候,计老人已到了她的身后。” “计老人道:「回到了中原,咱们去江南住。咱们买一座庄子,四周种满了杨柳桃花,一株间着一株,一到春天,红的桃花,绿的杨柳,黑色的燕子在柳枝底下穿来穿去。阿秀,咱们再起一个大鱼池,养满了金鱼,金色的、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你一定会非常开心…再比这儿好得多了……」”“这十多年来我躲在回疆,躲在铁延部里,装做了一个老人,就是怕师父没死。只有这个地方,他是不敢回来的。我一知道他就在附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要逃回中原去。”如果说还有一种爱,是只愿付出不求索取的话,那就是计老人对李文秀的纯纯的感情。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里读出“计老人”十年来的的沉默压抑了多少没有说出口的关爱,那种成熟的感情,通过“计老人”的几句话就已经道尽的了。在高昌迷宫里憧憬着他们同回江南时眼中的光芒,我们可以想像他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喜悦,这么多年,他对阿秀的感情里,到底掺夹着多少爱情,多少亲情?马家骏合眼的瞬间,他牺牲的。其实又何止是生命。
华辉(瓦尔拉齐),倪匡先生曾这样揣摩过金庸写《白马啸西风》的主题:通过华辉的遭遇,写出世情险恶,师徒之间的尔虞我诈。那样的说法,或许是客观的。但是华辉实在是不值得读者来同情。得不到自己所爱的人,就害死她,为报自己被驱逐之恨,就要在水井里下毒害死全族的人,这样的人确实可以称做“凶暴残忍”之徒了,“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谈冠。”或许道出他天性凉薄的性格,但是在小说结尾,这样一个本来没有人性的人,反而却展现出小说最震撼人心的一幕:瓦尔拉齐死前欲加害李文秀时,却因为她的一句问话:“师父,阿曼的妈妈,很美丽吗?”而“突然间全身的力气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一生之中,再也没有力气将右手提起来了。”
三、小说的情节模式特点分析
金庸是非常注意研究小说的情节模式的。但是模式毕竟只是外在的现成形式,金庸更看重的是内在的生活情理。他在《韦小宝这家伙》一文中说过:“西洋戏剧的研究者分析,戏剧与小说的情节,基本上只有三十六种。也可以说,人生的戏剧很难越得出这三十六种变型。然而过去已有千千万万种戏剧与小说写了出来,今后仍会有千千万万种新的戏剧上演,有千千万万种小说发表。人们并不会因情节的重复而感到厌倦。因为戏剧与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并不相同。当然,作者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也各有不同。”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有它自己的叙事模式。最常见的是“复仇模式”和“抢宝模式”。所谓“复仇模式”,就是正派人物突然遇上一场灭门惨祸,然后遗孤刻苦学艺,掌握高强武功之后寻访仇人,实现报仇雪恨的愿望。曲折一点的,又加上报仇过程中主人公爱上了仇人的儿女或徒弟。所谓“抢宝模式”,这“宝”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极厉害的兵器或武学典籍,还可能是灵丹妙药之类。另外再有“伏魔”或“争雄”模式:武林中一股邪恶势力崛起,屡屡残害正派人物,大有称霸江湖之势,英雄主人公充当盟主,率领群雄与邪派决战取胜。还有一种是“抗暴模式”,即主持正义,抵抗暴政,反对侵凌弱小。在金庸这部《白马啸西风》小说里,大体上这几种模式都有了,有霍元龙和陈达海汉人强盗图谋高昌迷宫的宝藏,有李文秀、苏鲁克、苏普父子与瓦耳拉齐和霍元龙和陈达海之间的仇恨,还有高昌古国对大唐文化的漠视。这些写作模式都是非常常见的,但是金庸小说的特点在于模式的运用,在模式运用中作者想象构思出许多大胆、离奇、曲折的情节,而且使这些情节比较合乎情理,让读者看来很有根据,让丰富的想象和尽可能完满的情理结合起来。所以的情节使《白马啸西风》总是“出人意料”的,仔细一想,却又“在人意中”。在《白马啸西风》里,华辉就是瓦耳拉齐,也是高昌迷宫里的“恶魔”。而那个最不显眼的“计爷爷” (马家骏)原来也是武功高强,还是瓦耳拉齐的徒弟,而且年纪并不大。最巧妙的要算是金庸设计的那幅高昌迷宫的地图了,地图在李文秀一条小手帕上,这本不怎么稀奇,但这手帕要染血才显出山川沙漠的图形,这也并不特别,因为武侠小说里奇思妙想实在太多了,不过,金庸把这一点“血染手帕现图形”解释得丝丝入扣,决不含糊,那就不可多得了,且看陈达海的解释:“你瞧,这手帕是丝的,那些山川沙漠的图形,是用棉线织在中间。丝是黄丝,棉线也是黄线,平时瞧不出来,但一染上血,棉线吸血比丝多,那便分出来了。”后来华辉还抽出几条小线,便令陈达海等迷失于大漠之中,布局如此细密,真是可圈可点。当然,这并不是说金庸已做到完美无缺。书里有的情节,也露出明显破绽。譬如李文秀为怕苏普遭父亲恶打,便不理他,有欠说服力。这种威吓,似仍不足以致情断义绝。而计爷爷(马家骏)哪里不躲,偏躲在回疆,也有点说不过去。他以为瓦尔拉齐(华辉)不会返回回疆,说服力似乎也并不足够。但总体说来,金庸小说模式中的情节紧张,曲折,合理,大开大合,心思细密,是异常精彩的。
四、作者运用西方与现代小说相融合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学题材的技巧
《白马啸西风》开篇便描写了一场酷烈的斗争。故事扩张了悲剧空间,成为孤儿的李文秀注定了她悲伤的命运。这在西方古典戏剧中常见一种序幕,正剧开始前由某致词人致开场白,介绍主人公来历的大概,都是一样的用意。早期创作中金庸并未特意注重写作手法。甚至在创作中期,金庸尽量放弃白话的传统风格,转用煽情式的五四新文艺腔。到《白马啸西风》时,则大量的采用了西方文学的写作方法。很多篇幅都是心理描写和场景白描。靠心理描写和场景来塑造人物性格。使《白马啸西风》总体显得散漫,不过他借此将这部小说的散漫演绎成一种散文一般的风格,而使这部作品独具特色。
金庸小说的文字接近现代,类似晚清《三侠五义》一类,文字密度不是很高,节奏明快均匀。但又跟这种白话小说有着显著的不同,旧话本起头往往是:“话说……”,模拟说书人叙事的方式,并常夹以一大段有关议论。也常有这类句子,“列位看官,你道那是何?却原来是……”即小说模拟某个叙述角色,这角色对故事所有内容一应细节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次知叙述即指叙述人只知道故事的一部分。早期的白话小说都是全知叙述。金庸在《白马啸西风》这部小说所用的笔法,正是白话小说里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结合,但它又不完全是纯白话文,而是西方与现代小说技巧相融合的一种全新的写作模式,比如金庸在作品后部高昌迷宫里渲染出了紧张而又诡异的氛围,这强烈地吸引读者继续探究作品,明显看出现代悬念推理小说的影子。又如小说结尾中的一段描写: “当哈卜拉姆背诵可兰经的经文之时,众族人都是恭恭敬敬的肃立倾听。经文替他们解决疑难,大家心中明白了,都说:“穆圣的指示,那是再也不会错的。”有人便称赞哈卜拉姆聪明有学问:“我们有什么事情不明白,只要去问哈卜拉姆,他总是能好好的教导我们。”这种典型的西方“开门见山”白描一般的写作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写作“起承转合”完全不同,我们从中看到金庸先生用西方写作方法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学题材的技巧,解释和发展了通俗文学运用中西结合双向进取的可能性,对中国传统小说特有的写作方法有一定的推动。
五、结语
五十年代出现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新派武侠小说家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五四新文学的经验,在保持武侠小说传统规范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艺术笔墨,体现出现代人应有的时代意识,成功地实现了武侠小说从思想到艺术的多方面革新,使作品呈现出许多崭新的质素。金庸作品尤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金庸是一位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他自己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金庸的《白马啸西风》这部作品,便是作者对传统武侠小说一系列观念实行变革、改造的体现,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标志。

希望能帮助你!


金庸作品的巅峰是哪一本或者哪几本,顺便求白马啸西风评价?拜托各位了 3Q视频

相关评论:
  • 17665187887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部作品?他超越了自己的巅峰了吗?
    殷奖轮答:金庸先生的巅峰之作是《天龙八部》,这部作品花了金庸先生四年时间,是他所有作品中耗时最长的,而且这部作品中的情节、武学、江湖都是最精彩、最丰富、最有深度的,而后所写的《笑傲江湖》和《鹿鼎记》根本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所以金庸先生后来并没有写出超越《天龙八部》的作品。首先,很多人可能会觉得&...

  • 17665187887金庸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哪部
    殷奖轮答:1、《天龙八部》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2、《天龙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代表作。

  • 17665187887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部?
    殷奖轮答:我觉得应该是《天龙八部》,它没有《笑傲江湖》和《鹿鼎记》那么浓厚的政治和社会寓言色彩,《天龙八部》可以说是金庸武侠作品的集大成者。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

  • 17665187887为什么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武侠第一;笑傲江湖,小说第一...
    殷奖轮答:先排除《越女剑》吧,平平无奇,除了创造了一个在各个金庸排行榜里面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都阿青之外,没有任何影响力; 《鸳鸯刀》的特色在于它塑造了一对性格不和的夫妇,《侠客行》的特点在于塑造了双胞胎武侠的世界,有一点的特色,再就是《书剑恩仇录》,它是金庸早期的作品,并不成熟,主人公更是毫无特色.综合...

  • 17665187887金庸作品的巅峰是哪一本或者哪几本,顺便求白马啸西风评价?拜托各位了 3...
    殷奖轮答:这个小说中的武功描写并不高超,如果我们说《神雕侠侣》的很多武功都可以去掉的话,那么这里的武功就更可以去掉了,去掉了武功,《白马啸西风》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因为金庸在这里想写的本就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而是爱情的悖论和人性的美丽。小说《白马啸西风》反映的是一个叫李文秀的汉族少女,在新疆与一个...

  • 17665187887金庸一生写了十三部小说,分别是哪年写的?
    殷奖轮答:《天龙八部》(1963—1966年)《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书─《书剑恩仇录》(1955...

  • 17665187887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部
    殷奖轮答:金庸的巅峰之作就是《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是最符合武侠的英雄史诗,将个人命运置于国家民族的时代洪流,主角从弱小到强大一步步的转变,时间跨度达两年,地域跨度从蒙古,金,南宋,大理,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武林体系,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本书采用了最传统的写法,标志着金庸武侠体系的...

  • 17665187887你认为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部?
    殷奖轮答: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你认为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自1950年代起,金庸创作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脍炙人口的武侠作品,并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谓贡献重大。那你认为,哪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巅峰...

  • 17665187887哪一部作品是金庸先生的巅峰之作?
    殷奖轮答:仅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神雕侠侣》是金庸先生作品的巅峰。其实“神雕侠侣”并不是原名,金庸在写的时候,原是叫“天地残缺”,这更符合小说主题的。世间本就大多难全之事,更何况是纷乱江湖。在这部小说中金庸似乎特别中意一种残缺美。杨过青年断臂,小龙女不情失贞。郭芙生而侠门之后,对杨过爱而不...

  • 17665187887金庸有哪些作品 按时间线先后顺序排
    殷奖轮答: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