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赠僧朝美》原文与赏析

来自:快递评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诗词曲赋文·赠僧朝美》原文与赏析

李 白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这是李白赠僧人朝美的一首诗。是他在天宝(742—756)末年游宣州(今安微宣城县一带)时所作。李白自从天宝三载(744)辞京还山之后,就一直未再回到朝中。在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目睹了唐玄宗荒淫误国,李林甫、杨国忠等权奸把持朝政,败坏朝纲,眼看大唐王朝一天天地走下坡路,大唐江山就要毁于昏君群小之手。而他却被奸人谗毁,在朝中无法容身,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是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使得他的报国之志无从施展。他既不能违心从俗。向权奸屈服,就只好洁身自好,高蹈远引了。于是他毅然辞京还山,离开朝廷这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污浊世界,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他干净的乐土,自由的世界。他唱道:“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上客星辞帝座,无非太白醉扬州。”《酬崔侍御》)在他漫游各地的十多年中,多与道士僧人交往,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浪游生活。道家老庄的遗世独立的精神,陶冶了他自由的性格;佛教玄远的意趣,深邃的哲理,启发着他的诗情,释散了他的内心久抑的痛苦。他在宗教这块方外之地上,寻找到了他疲惫困苦心灵的暂时憩息之地。与他前期积极进取、热衷功名的思想相反,他后期的思想在环境的逼迫与老庄佛学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从入世转向出世,从热衷功名到主动抛弃功名,他自觉地与统治者决裂,退出朝廷,走向山林,与隐士为朋,以僧道为友,经常与他们一起吟诗品画,谈玄论道。《赠僧朝美》这首诗,就是他与僧人的谈玄论禅之作。

佛教神宗,与人谈玄论禅,常用比喻,用启发人的妙悟。如禅宗北宗神秀所作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禅宗南宗的慧能所作的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二人都是用比喻来说明禅理。李白此诗深受禅宗影响,他与朝美论禅,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诗中前六句,把人生比成是渺溟无际的欲海,将贪、瞋、痴等人的恶欲比做是溟海中兴风作浪,吞舟食人的“长鲸”。人在欲海中航行,一不小心就会被嗜欲的“洪波”所汨没,为贪欲、瞋欲和痴欲的鲸鱼所吞食。而僧人朝美这个“水客”却能在烦恼海中凌波航行,不但没有彼欲海的洪波淹没,也没有被恶欲的长鲸吃掉。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在大海中探得“明月珠”,获宝而归。就是说,他不但没有被烦恼海中象征恶欲的长鲸吞灭,被洪波汨没,迷失本必,反而幡然妙悟,突然明白了深奥的佛理,探得了象征禅悟的明月之珠。

在佛经中,常把至深的佛理比成是明月、明珠,以喻佛理和智慧光明,而把贪、瞋、痴三种烦恼称作“三毒”,视为人的愚昧和黑暗。因为这颗象征着佛性光明的 “明月珠”,是从欲海之中与象征愚味和黑暗的 “长鲸”搏斗经过生死大劫得来的,所以弥加珍贵,故诗中说他“高价倾宇宙”,因为它是驱除人心灵黑暗、愚昧的灵光,故诗中说它 “余辉照江湖”。

诗中进一步描写,朝美虽然在修禅的过程中悟得了妙道,明性见佛,但他却不骄傲自满,向人炫耀,而是深藏若虚,大道似无:“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即说朝美将明月珠用衣服包裹起来,不欲向人炫耀,好像他根本什么也没有似的。就是俗话所说的“良贾善藏” 和 “大智若愚”。

那么,朝美怀中的 “明月珠”难道就没有人能识别吗? 非也。诗人李白就是他的一个知音。“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狂夫是诗人自指。李白曾在诗中多次以狂夫、狂人自指,如在 《庐山谣》中他说: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又在《醉中丁十八以诗讥予槌碎黄鹤楼》 中说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窃笑”二字用得极好。人皆不识,而我能独识,故而会心而笑; 你装得若无其事,还是被我识破了,故而暗中窃笑。“窃笑”二字表现出了李白与朝美亲切无间的关系和深切的友谊,表达出了二人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意。朝美胸中的禅学境界,在别人尚看不出的时侯,李白却早已会心知意,在友好地微笑颔首了。此也表明,李白对佛学的造诣之高。

诗的最后说: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了心”,是对禅心佛意已了然心中的意思。《楞严经》上说: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成所明了心,实在身内。”佛教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为痴迷所惑,失却本性。如果除却痴迷,即可明心见性。《坛经》 中说: 菩提般若之知 (即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善知识,遇悟即成智。”如今朝美已经大彻大悟,明了其本性,即已自见佛性,就如同已获得了明月一般明亮的明珠一样。“黄金躯”本指佛,《后汉书》上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此喻指二人。此二句是说,你我既然对佛学的妙理要道都已了然于心,因此就无须再言说了。各自努力修道成佛吧! 因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修道成佛,故有此说。这一诗句也表明李白对自己的佛学修养自视甚高,非常自信。

李白这首与僧人谈玄论禅的诗,写得很高明,他将很难用言语说明的佛理,用美妙的比喻来说明。不但写得禅意深远,深得妙理,而且还写得玲珑透彻。余味不尽,启人深思,一点也不枯燥。严羽说: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李白此诗,可谓是深得禅道妙悟之旨了。




《诗词曲赋文·赠僧朝美》原文与赏析视频

相关评论: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赠僧朝美》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诗中进一步描写,朝美虽然在修禅的过程中悟得了妙道,明性见佛,但他却不骄傲自满,向人炫耀,而是深藏若虚,大道似无:“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即说朝美将明月珠用衣服包裹起来,不欲向人炫耀,好像他根本什么也没有似的。就是俗话所说的“良贾善藏” 和 “大智若愚”。那么,朝美怀中的 ...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赠龙光长老》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诗词曲赋文·赠龙光长老》原文与赏析 苏 轼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才华盖世的大诗人苏轼,59岁时被已变质的 “新党”头子章惇贬到惠州,后来又被放逐到海南的儋州。直到65岁时,他才获准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而渡海北还,岁暮途经韶州 (今广东韶关) 龙...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送僧归金山寺》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此诗是马戴送僧人(姓名不详)回金山寺途中所作。金山寺位于古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10里长江中金山上。唐代在此山开山得金,是以此地又称金陵。第一联,写景的同时点出作诗的地点和季节。诗既为“送僧归金山寺”...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题张僧繇醉僧图》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怀素把自己摆进南朝张僧繇所画的 《醉僧图》 中去,“醉僧”耶? 怀素耶? 简直到了一而二、二而一的地步。充分显示出怀素乘醉狂发、迷离恍惚、天才闪光的高峰精神状态,信乎怀素之诗也。怀素是盛唐著名...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诗词曲赋文·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原文与赏析 李 白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①。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②。朗悟前后际③,始知金仙妙④。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怡然青莲居,永...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赠东林总长老》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诗词曲赋文·赠东林总长老》原文与赏析 苏 轼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使苏轼经受了第一次政治陷害,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达五年之久。元丰七年三月改迁汝州团练副使,始从逆境中挣脱出来,心情舒畅。赴任途中游庐山,遇东林...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双石并引》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诗词曲赋文·双石并引》原文与赏析 苏 轼 至扬州,获二石: 其一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于背;其一玉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觉而诵杜子美诗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乃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碧晖上人修净室引》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诗词曲赋文·碧晖上人修净室引》原文与赏析 袁宏道 净寺有圣僧二,其一余不知名,亦不识面貌,每日以沉湎为工课。凡所得斗米尺布,尽以沽酒。酒酣,则拳两手相角,左胜则左手持杯饮,右亦如之。或指草束木椿,相对谩骂,或唱或哭,或作官府叱喝之声,或为皂隶,坐复跪,跪复坐,喧呼不达旦不休。室中一破灶,一...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题东林》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诗词曲赋文·题东林》原文与赏析 修 睦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水光秋澹荡,僧好语寻常。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修睦 (? ——918),唐代僧人。光华中1899年左右任洪州僧正(管理众僧的官)。与贯休、处默栖隐为诗友,常咏诗唱和。君死于维扬朱瑾兵乱。有 《...

  • 17013211377《诗词曲赋文·即事》原文与赏析
    连树变《诗词曲赋文·即事》原文与赏析 王安石 云从钟山起,却入钟山去。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王安石《寄吴氏女子》诗云: “梦想平生在一丘,暮年方得此优游。”从王安石晚年在钟山营建半山园、尽情游赏钟山而诵诗谈禅的生活情景来看,这倒是实...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