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会议讨论了哪些内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盐铁会议,在什么时候召开,讨论什么内容?~

中文名称: 盐铁会议

发生时间: 公元前81年

所属年代: 汉代

事件介绍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下诏郡国推举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到长安,询问民间疾苦。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民间疾苦的原因,遭到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反对。以丞相田千秋和桑弘羊为一方,贤良文学为一方,双方对为政得失展开了一场全面辩论。双方对民间疾苦的根源、同匈奴的和战政策、治国的方针和理论等重大问题申述了不同主张。会议后,“罢榷酤官”,部分地区停止铁器官营,其他政策不变。召集郡国贤良文学到京师,虽是谏大夫杜延年提出的,显然得到霍光的支持,所以这次会议也反映了两位辅政大臣对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分歧。


盐铁会议的历史评价

盐铁会议是古典时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集中表现了汉廷民主决策体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在盐铁会议上,作为评议时政之弊的一方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自由公民,他们按不同的行政区域推选产生。在执政官员心目中,虽然他们因贫羸而皆衣冠不完,“辩讼公门之下,讻讻不可胜听”(《利议》),“不言所为治,而言治之无功”(《遵道》),但仍需忍受其言辞激厉的指责,以示尊重国民代表直言极论之权利。为此贤良文学声称,“公卿辅政,政教未均,故庶人议也”(《未通》);丞相史则承认“布衣皆得风议”(《刺议》)。显然,贤良文学首先是作为平民代表即所谓庶人、布衣代言人的资格而议政的,至于他们的政治观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一般平民或是富商豪族的意见,则应作别论。其次是参议者个人的识见才能及其所代表的政治思潮及派别,都不影响其入选资格,“世人有言:鄙儒不如都士。文学皆出山东,希(稀)涉大论”(《国病》)。
从与会者发表的宣言看,他们都自诩为公民利益而参议汉廷。贤良文学打出的是为民请命的旗帜,执政官员更标榜他们的施政纲领贯彻了自由民公正均平的政治和经济原则。然而,对汉帝国数以千万计的奴隶的地位和释放奴隶问题,争论双方都只字不提,这恰好证明,西汉布衣皆得讽议的民主议政形式是有其特定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的。
从盐铁会议的辩难和决策过程可以看出,汉廷民主议政的主旨在于从参议者的建言、论议和辩难中,得出与时局相宜的施政方略,“论者不必相反,期于可行”(《击之》)。因此,只要贤良文学能够出善策以安集中国而来远人,“使边疆无寇虏之灾,租税尽为诸生除之,何况盐铁均输乎?”(《国病》)但是,贤良文学始终无能谈出一项可行性意见。为此,御史大夫表示不能“惑于愚儒之文辞,以疑贤士之谋,举浮淫之蠹,加之功实之上”(《刑德》);丞相史称,“公卿既定大业之路,建不竭之本,愿无顾细故之语,牵儒墨论也”(《遵道》)。
盐铁大会体现的民主决策制度的特点是,决策在与会者自由论辩的基础上进行,然后集中为统一意见。 贤良文学“饰虚言以乱实”,虽然给与会者造成了思想混乱,诸卿都大府官员不知“今将何从而可矣”(《遵道》),但是没有谁人赞同他们的政见,因此废止盐铁国营制度的决策就无法通过。
盐铁会议的结果是争议的双方相互妥协。
(一)贤良文学满足了“咸取列大夫”(《遵道》)的欲望,但他们持诏与议“亦未见其能用针石,而医百姓之疾”(《盐铁针石》),“无能出奇计远图匈奴安边境之册”(《利议》)。它向国民昭示儒学于时政未有何益。
(二)诏书的目的原为废罢盐铁国营制度,奏议只对此作出暂时的应变措施,“请且罢郡国榷酤,关内盐铁”。因此,这也是执政官员对诏书的非难,“奏曰:贤良文学不明县官事,猥以盐铁而为不便”(《盐铁取下》)。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在谏大夫杜延年的建议下,召开了盐铁会议。这次会议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前一个阶段是正式讨论会,后一个阶段是在正式会议结束后,贤良文学向丞相、御史大夫辞行之际进行的另一场辩论,也可以说是非正式会议。
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有政治问题如应重刑罚还是重德教,有军事问题如抗击匈奴好还是与之和亲好;但更多的是汉武帝所施行的盐铁、均输、酒榷、币制、算缗告缗等一系列财政经济政策。

盐铁会议上,霍光没有出面,由丞相田千秋主持会议。桑弘羊是代表朝廷答辩的主要发言人。从各地请来的贤良、文人,则利用这次机会,对汉武帝的各项政策进行了论辩,主要矛头指向桑弘羊,纷纷要求有所更改。于是,会上以贤良、文人为一方,桑弘羊为另一方,展开了激烈地辩论。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第一,要不要继续实行盐铁专卖、统一铸钱、榷酤、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贤良、文人认为政府垄断这些事业,是“与民争利”,主张加以废止。桑弘羊坚决反对这种意见,他说:“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打击分裂势力),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弘羊指出,汉初不禁私利,吴王刘濞铸铁煮盐,结果力量一大,就造起反来。另外,大规模抗击匈奴的战争,“车甲之贵,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事实说明,实行盐铁专卖,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抵抗匈奴贵族的侵扰,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司马迁对此曾说过“民不宜赋,而国用饶”,加以肯定。汉武帝时,“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的桑弘羊,为此立功。所以,在会上,桑弘羊坚持继续执行盐铁专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贤良、文人反对盐铁专卖,把它说得一无是处,不合历史实际,但却反映了封建官僚制度控制下的盐铁专卖,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官吏管理不善,假公济私,所造铁器质量低劣,“割草不痛”,价钱又贵,农民不愿用,出现了“木耕手耨”的现象。制出的盐也有苦味,人民只好淡食。桑弘羊也承认这些事实,致使“民烦苦之”。

第二,对匈奴和战问题。匈奴贵族长期扰边,汉武帝发动大规模反击战争,这在当时还是必要的。不过,连年征战,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史书记载,武帝晚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东方盗贼滋起”,封建统治呈现不稳。贤良、文人以此为口实,全面否定抗匈斗争。他们认为,早就不应该轻启战端,只要用仁义加以感化,匈奴贵族自然就不来骚扰,“以仁义导之,则北乘无寇虏之忧”。会议上,他们主张“罢关梁,除障塞”,撤除边防要塞,“偃兵休士,厚币结和”,说这样自能安定和平。这些议论,不切实际,非常迂腐可笑。桑弘羊摆出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历史,说明匈奴贵族贪婪好战,即使“重质厚赂”,照样“暴害滋甚”。所以,他认为对于匈奴贵族“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怀”,仁义感化不可能收效。

第三,实行“法治”,还是实行“德治”。桑弘羊坚持汉武帝长期实行的“法治”政策。他认为,“令严而民(谨)慎,法设而奸禁”,实行严刑峻法,则“民不逾矩”,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来自地方的贤良、文人,直接感受农民反抗的威胁,指出,“疲马不畏鞭,疲民不畏刑法”,单靠酷刑镇压,“不可久也”,汉朝政权有可能步秦后尘,迅速垮台。贤良、文人主张实行“德治”,是要求汉朝廷变换统治手法,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统治,先“礼”后“法”,“礼用敬明,不从者,然后等之以刑。”

儒法之争,是指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过程中,儒法两个学派之间的斗争,有它的特定含义。尔后,随着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产生儒法斗争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儒法逐渐走上了合流。盐铁会议正是在儒法日趋合流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

盐铁会议是汉朝政府讨论国策的一次会议。会议留下了记录。宣帝时的桓宽利用这些记录材料,写成了几万字的《盐铁论》一书。《盐铁论》写得好,保存了当时辩论双方代表人物的原来风貌,为后人提供了西汉盐铁专卖和盐铁会议的重要情况。




盐铁会议讨论了哪些内容?视频

相关评论:
  • 18863911819盐铁论四库提要记载
    戈灵梅《盐铁论》是汉代桓宽所著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内容主要围绕着民疾苦及盐铁、榷酤等经济问题展开讨论。汉宣帝时,桓宽被举为郎官,官至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诏令郡国推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疾苦。这些士人提出了要罢盐铁、榷酤的建议,并与御史大夫桑宏羊等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桓宽集其所论,...

  • 18863911819盐铁会议简介
    戈灵梅公元前81年,汉代发生了一场重要的经济政策讨论,史称盐铁会议。这场会议的核心议题是汉武帝时期实施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政策,这些政策是在汉朝面对反击匈奴的战争压力和财政紧张的背景下出台的。这些政策的实行确实为汉朝政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通过扩大税收来源,政府积累了丰富的财政资源,为长期的...

  • 18863911819盐帮盐铁会议的背景
    戈灵梅因此,盐铁官营等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朝廷召集了60多位来自各地的贤良文学以及政府官员,特别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于长安召开盐铁会议,讨论民生问题。会议中,贤良文学与政府官员针对财经政策,如盐铁官营、屯田戍边以及对匈奴的策略等,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次会议是中国...

  • 18863911819盐铁辩论的态度和理由
    戈灵梅(1)、贤良文学的态度: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

  • 18863911819盐铁会议上有哪两种观点
    戈灵梅盐铁会议辩论的双方,一方是从武帝时起长期当政的法家代表人物御史大夫桑弘羊,一方是儒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贤良文学。儒家思想忠实信徒主张推行德治政策,加强思想统治,先 礼 后 法 , 礼用敬明,不从者,然后等之以刑.桑弘羊则坚持认为,必须实行严刑峻法,令严而民谨,法设而奸禁.盐铁会议上双方的争论...

  • 18863911819盐铁之议事件经过
    戈灵梅与儒家的仁义主张形成对比;三是施政方针,桑弘羊主张法治,以严刑峻法维护社会秩序,而贤良文学则主张德治,认为仁政足以抵御外敌。盐铁之议是一场深入探讨治国之道的辩论,法家与儒家的分歧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桓宽根据会议记录撰写的《盐铁论》,成为了研究汉代经济史和思想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 18863911819“盐铁会议”是怎么回事,汉武帝制动的盐铁制度为何后期饱受质疑?
    戈灵梅因此在汉昭帝时期,霍光聚集了六十多位贤良文学者,就汉武帝时期的各种政策来进行全面的辩论,虽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但其主要讨论的是盐铁官营政策,因此被称为盐铁会议,后来桓宽整理这次会议的记录,并将其编写成我们熟悉的盐铁论一书。然后,因为盐铁制度剥削百姓利益,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

  • 18863911819盐铁会议有怎样的典故?
    戈灵梅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盐铁会议是西汉昭帝时中央政府组织的一次有名的讨论国家内外政古代军营策的会议。 汉武帝元封至太初年间,桑弘羊先后被任命为代理大农令、大司农,制定并推行一系列新经济...

  • 18863911819谋盐铁会议是怎么来的?
    戈灵梅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命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60余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政策讨论会。这次会议,是要“总论政治得失”,就汉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以盐铁专卖政策为主,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辩论。这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

  • 18863911819《盐铁论》记录的是什么内容?
    戈灵梅此书是根据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之文献概括整理“推衍”而成的一部著作。第一篇《本议》到第四十一篇《取下》,是会中正式的辩论记录。第四十二篇《击之》到第五十九篇《大论》是会后有关的议论,最后一篇《杂论》则是桓宽的论述。此书各篇分立标题,内容却互相连贯。本...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