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金庸小说的书籍前言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我看金庸小说的内容前言~

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各种各类的小说都爱看。一直到看了金庸的小说之后,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写成这样子!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到达这样的境界!才知道:原来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如此活灵活现。二十年来,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说。在金庸停笔不再写小说之后,重复地看,一直到如今。看金庸小说的“段数”只怕已到了“金段”,可以自封“金庸小说专家”了。既然已是专家,岂可不将自己看金庸小说的心得公诸同好?于是发而为文——文日:“我看金庸小说”。将“我”放在“金庸小说”之上,当然不免有标榜自我之嫌,然而却不可避免。在这里先将“我”介绍一番。“我”,是一个极喜欢看小说的人,一个小说读者。小说读者看小说,自可在小说中找寻到极大的乐趣,可以陶醉在小说的情节人物之中,可以在小说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可以将小说当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小说读者看小说的观点,和文学批评家看小说的观点不同,和道德学问家看小说的观点不同。所以,“我看金庸小说”中的“我”,十分重要。看金庸小说的人以千万计,其中自然有文学批评家、道德学问家,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小说读者,“我”也是,多少有点代表性。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说,每看一遍,都击桌惊叹,叹为观止。金庸的小说,总评语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以前,世界上未曾有过这样好看的小说;以后,只怕也不会再有了!

看,再看,多看《我看金庸小说》出版之后,销路颇佳。自然,有自知之明,销路颇佳的原因是“金庸小说”,并非“我看”。《我看金庸小说》这本书,引起了各地金庸迷的兴趣,而且还创了“金学研究”一词,功不可没,倒也不必妄自菲薄。自从一版再版三版之后,每一个看过的人,见面之后,均有不同意见。至少有六七位朋友说:我要写一本“我看《我看金庸小说》”,来表示不同意见。既称“研究”,不同的意见自然越多越好,每当有朋友这样说,立时回答:欢迎,欢迎,快写,快写!远景出版公司沈登恩先生一听得有那么多人要对金庸小说表示意见,大喜过望,说:金学研究,至少要出十本以上,于是,他以“等待大师”作为广告标题,在港台两地报纸上向各方面征求稿件。征求稿件的结果好像很好,沈先生时不时来告:某某先生答应写了,某某女士答应写了!听了也代他高兴,心想:总快可以看到别人对金庸小说有系统的意见了吧!而且,沈先生看本人的样子,分明在《我看金庸小说》中,意犹未尽,于是说:你再来一本!再来一本就再来一本,心想,各方名家毕集,再来的这一本,至少要排在第六、第七本出版了。谁知道大师就是大师,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左三年,右三年,等得沈登恩先生望穿秋水,各大师答应了要写的,或表示了要写的,一个也没有来稿,而本人的《再看金庸小说》,却已经脱稿了,看来,“金学研究”第二本,还是本人的!大师不动,老是让小卒登场,似乎不是办法,诸大师难道写不出 第难道不喜欢金庸作品 第自然皆不,推托之词,日:忙!忙,本人虽小卒,倒也不敢后人。《再看金庸小说》是十二月份写出来的,十二月份,本人的工作如下:电影剧本两个,连载小说五万字,杂文一万字。港台两地奔波一次,在台时间为十天。日常应酬等等不算,以上所列是净工作量,再八万字《再看金庸小说》一本。各位大师之忙,想来至多不过如此 第各位大师的高见,何时可以读到 第这,有点下挑战书的味道了,不要第三本“金学研究”,仍由本人登场才好!《再看金庸小说》故事之初,准备写得详细一些。《我看金庸小说》写了六万字, 《再看金庸小说》准备写八万字,《我看金庸小说》写过的,绝不重复,想想,八万字也够了,恐怕还写不了那么多字。可是一执笔,金庸小说可供研究之处,实在太多,还是写得十分潦草,但是写了《鹿鼎记》、《天龙八部》两部书,已经知道,绝无可能在八万字之中,将十四部金庸小说全“看”完。果然,再写了《倚天屠龙记》,已经够八万字了。所以,《我看金庸小说》反倒浮光掠影,看了金庸的全部作品,《再看金庸小说》,只看了三部。虽然这三部全是金庸作品中较长的,《鹿鼎记》有五大册,《天龙八部》也有五大册,《倚天屠龙记》有四大册。在《再看金庸小说》中,比较多引用了原著,但也尽可能少用。为了引用原著,有时,在五大册书中找一句话,可以找上半天,十分费时间。还好平时看得熟,知道前文后目,找起来比较容易些。如果看得不熟的,单是找找原著,就比写更费时间十倍以上!《再看金庸小说》看了金庸三部小说,看得够仔细了吗 第还是不够,还是有许多地方可以提出来讨论研究的,但是都没有,所以,必然还有《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一直看下去。遇上很多人,每个人都称赞金庸的小说写得好,但是全然经不起交谈。一交谈起来,不是支支吾吾的,说是不记得了,便是只记得一些大情节,精妙之处,完全未曾领略,暴殄天物,莫此为甚。金庸的小说,是要一看再看三看四看五看六看七看八看的。不看十遍以上,就不能自称为金庸小说迷,看了十遍以上,自然会再去看十遍。那时,每一字、每一句之中的精义奇趣,皆可领略,看小说的乐趣之甚,莫过于此,才会真正、真正知道金庸小说的妙处,才会知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评语,不是乱给的。看,再看,多看,愿天下金庸小说迷共勉之!

今年六月,写了《我看金庸小说》之后,各方反应之热烈,出乎意料。当然,反应热烈的原因,是“金庸小说”,不是“我看”。金庸小说的吸引力大,读者多,闲谈之际讨论起来,也是可以通宵达旦的话题,何况发而为文!其中个人的看法,有的大大反对,有的轻度反对,有的赞成,有的绝对赞同,有趣之极。
所以,一看之下,还要“再看”。
《再看金庸小说》之上,省了一个“我”字,但还是以个人的观点来看金庸小说。
《我看金庸小说》是急就章,不少地方,一掠而过,没有详细讨论,《再看金庸小说》比较充裕些,可以来咀嚼一番。可能比《我看金庸小说》更有韵味。
至于是不是还有《三看》、《四看》,那也难说得很,未必,有,也未必没有。
在写《我看金庸小说》之际,由于多少年来,看了几十遍金庸小说,所要表达的意见,实在太多。这情形,就像是一个饿透了的人,忽然看到珍馐百味,罗列面前,真有点手忙脚乱,不知先拣哪一样来吃才好,结果,自然是双手并用,手忙脚乱,没有机会合上口,一切全都囫囵吞下去,若是人和牛一样,有四个胃,那倒不错,可以慢慢反刍一番。《再看金庸小说》,算是一种反刍。
在《再看金庸小说》中,不再分什么人物、情节,而是逐部逐部来说自己的意见。在《我看金庸小说》中,几乎未曾写到武侠小说中最重要的“武”的部分。
武侠小说的定义,是“武+侠+小说”,“武”的部分忽略了,就不能领略武侠小说,金庸武侠小说的好处,我们在《再看金庸小说》中,叙述得会比较详细。
武侠小说中“武”的部分,比较专门,一般小说读者,可能不是十分加以注意,会忽略过去,或者只是将之作为一点热闹的点缀,但是在武侠小说作者的心目中,“武”的部分,所占的地位相当高,没有“武”的部分,就不成其为武侠小说,没有“武”的部分,只是其他形式的小说。而其他形式的小说,都比武侠小说在创作上要容易——至少,其他形式的小说不必写“武”!
《我看金庸小说》发表之后,意见纷纭之余,有不少朋友对本人的意见大表不然,反对意见最多的是作品的次序排列和人物的上上、上中等评级。
于是,有不少朋友大声疾呼,要写一本“我看《我看金庸小说》”!
《我看金庸小说》开头,希望曾高叫过要写“我看《我看金庸小说》”的朋友,不要说过就算,即使有时,是在醉后叫出来的,醉后的诺言,一样是诺言。总希望看到所有喜爱金庸小说的朋友,都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好让所有人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如何地受人欢迎,如何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何地震撼、深入人心,如何地伟大!
《我看金庸小说》出版之后,还有一点小余波,就是有人表示不屑,嗤之以鼻,道:“拍马屁拍成这样子!”真没有办法,马屁是拍定了,任何人,若能写出金庸这样的小说来,甚至于,只要有金庸小说的一半好看,本人一定也照拍马屁,捧颂歌唱,不遗余力,尚祈努力可也。至于有的说金庸小说不好的,也大可发而为文,好让普天下一新耳目,知道金庸小说坏在何处,免得耳际老是听到对金庸小说的颂赞声,不但可以独树一帜,兼且功德无量。
不过,要在鸡蛋里找骨头,比较困难,也要多多努力才行。
想起鸡蛋里找骨头,又想起了韦小宝的话:“鸡蛋要变小鸡,就有骨头了。就算没有骨头,人家来寻的时候,先将我蛋壳打破了再说,搅得蛋黄蛋白,一塌糊涂。”
金庸写小说,多人研究之,称之为“金学”,正是要将蛋壳打破。蛋壳打破之后,蛋黄蛋白,可能搅得一塌糊涂,但也有可能,煎成喷香的芙蓉蛋,炖成清爽的水蛋,蒸成甜美的蛋糕,包成腴味的蛋饺,变化无穷,益增光彩,这便是“金学研究”之目的。




再看金庸小说的书籍前言视频

相关评论:
  • 17045069264再看金庸小说书籍前言
    侯谢姬相较于《我看金庸小说》的匆忙之作,这次的《再看》更显细致,我将对金庸小说的分析逐部展开,不再局限于人物和情节,而是侧重于我个人对每部作品的独特见解。在之前的篇章中,我对武侠小说中的“武”这一核心元素探讨不足,而在《再看金庸小说》中,我会更全面地讨论“武”的重要性,以此来展现金...

  • 17045069264我看金庸小说内容前言
    侯谢姬金庸的读者群体庞大,其中不乏专业人士,但绝大多数是像我这样的普通小说爱好者,我的体验多少能代表一部分人。每一次重读金庸,都会让我惊叹不已,他的作品堪称“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巅峰之作。过去,世界少有如此引人入胜的小说,未来恐怕也难再复制。

  • 17045069264再看金庸小说的书籍前言
    侯谢姬《再看金庸小说》之上,省了一个“我”字,但还是以个人的观点来看金庸小说。《我看金庸小说》是急就章,不少地方,一掠而过,没有详细讨论,《再看金庸小说》比较充裕些,可以来咀嚼一番。可能比《我看金庸小说》更有韵味。至于是不是还有《三看》、《四看》,那也难说得很,未必,有,也未必没...

  • 17045069264我看金庸小说的内容前言
    侯谢姬在金庸停笔不再写小说之后,重复地看,一直到如今。看金庸小说的“段数”只怕已到了“金段”,可以自封“金庸小说专家”了。既然已是专家,岂可不将自己看金庸小说的心得公诸同好?于是发而为文——文日:“我看金庸小说”。将“我”放在“金庸小说”之上,当然不免有标榜自我之嫌,然而却不可避免。

  • 17045069264三看金庸小说的内容前言
    侯谢姬中国特色和翻译上的困难《我看金庸小说》、《再看金庸小说》之后,《三看金庸小说》出炉。在《三看金庸小说》正文之前,觉得有必要比较详细一点,介绍一下武侠小说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学创作形式。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只要是武侠小说,不论创作者的笔法如何,功力如何,所采取的结构如何,都一眼可以看出来,...

  • 17045069264再看金庸小说的内容目录
    侯谢姬前言 打破蛋壳之后\/1外一章 武侠小说第一章 《鹿鼎记》1 韦小宝这个人\/ll2 丰富莫名的情节\/273 武功描述\/33人物\/42曼大床春光\/46第二章 《天龙八部》1 段正淳\/512 玄慈和叶二娘\/593 阿紫、阿朱和乔峰\/654 蓬莱派和青城派\/765 不会武功的武学奇才\/816 玉洞神像的一笔账\/887 四大恶人\/948 “...

  • 17045069264三看金庸小说内容前言
    侯谢姬在深入探讨《三看金庸小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武侠小说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学类型。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作者的笔触如何精湛,结构如何巧妙,只要一提到武侠小说,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便如同中国的画作和音乐般,清晰可见,与其他任何国家的作品有着显著的区别。武侠小说在当今用中文创作的文学...

  • 17045069264四看金庸小说的书籍前言
    侯谢姬《三看金庸小说》到《四看金庸小说》——足足过了一年之久,颇失预算,但总算有了。在这一年之中,有舒国治先生的金学著作,也有计划把许多写作人零碎地论及金庸小说的文字,汇集成一册“金学研究”。那天,沈登恩、董千里、林燕妮等几个人在一起,董千里先生捷才无比,立即道:“这本书,可以叫《诸子百家看金庸》!”...

  • 17045069264五看金庸小说书籍前言
    侯谢姬《神雕侠侣》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男女之情的描绘,它超越了其他作品,情感复杂且深入人心。在《我看金庸小说》中,我曾称其为“一部情书”。这部小说中对男女之情的刻画,无论是古今中外的作品中都十分罕见,这也是它吸引读者、令人百读不厌的重要因素。在再次剖析《神雕侠侣》时,我将着重关注其情感层面...

  • 17045069264金庸传书籍前言
    侯谢姬随着“金学”的兴起,研究金庸小说的热潮在国内外不断升温,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领域。1955年开始创作,金庸以“不要重复”的创作理念,创作了15种36册武侠小说,其中包括《鹿鼎记》后封笔。他的作品虽少,但每一部都承载着对创新和深度的追求。除了武侠小说,金庸还是报业大亨,创办了《明报》,其社评备受...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