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汉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什么叫历史?~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扩展资料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

秦汉时期的饮食风尚主要表现在宴饮的礼仪和禁忌方面。
西汉立国之初,礼仪制度还未建立,同时也因刚经过战乱之后,政权初立,皇帝与臣僚之间的等级界线还没有完全确立,再加上有许多随刘邦打天下的将领出身低下,文化素质不高,因而在宴会中经常出现放荡不羁的场面。如《汉书·叔孙通传》记载,刘邦初定天下,废除秦朝礼仪之法,崇尚简易,结果“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上患之。”于是在叔孙通主持下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礼仪制度,并在刘邦面前进行了一次演习,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文官丞相等按各自等级身份在不同位置迎候皇帝驾临。“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戟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至礼毕,尽伏,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此后的朝廷宴会就依次规矩执行。
民间宴饮活动虽然不像朝廷宴会那样严格,但也有一定的规矩相沿成俗,如违反就是失礼。比如在宴会前主人要站在门前迎客,宾主要揖让而进,否则就是失礼。如三国的祢衡为人狂傲,曹操的部下为其饯行时,就“当以不起折之也”,故意不起立迎接,以此来羞辱他(25)。
宴会时,如果是只有一个客人,主人就与客人对坐。如果客人较多,则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座位也有尊卑之分,一般是堂上的座位是上座,堂下的座位是下座。座位东向是尊座,座位北向是下座。所以《汉书·高帝纪上》记载吕公请客,“令诸大夫日:‘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汉书·团蚡传》记载田蚡做了丞相之后,“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北向,自坐东向,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
桌上的菜肴陈放也有一定规矩。如《札记·曲礼上》:“凡进食之礼,左肴右敲,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宴会上必定有酒,饮酒必尽,甚至喝醉,是对主人或客人的尊敬。宴会迟到也会受到罚酒。如《汉书·盖宽饶列传》记载盖赴宴迟到,主人酌酒罚他,他说:“无多酌我,我乃酒狂。”饮酒时还要行酒令。河北满城二号西汉墓就出土过酒令茕和两套酒令钱。酒令茕刻有“自饮”、“酒来”等字样。酒令钱每套20枚,一套铸有“第一”至“第二十”的数字。另一套铸有“起行酒”、“饮酒歌”、“饮其加”、“自饮止”等字样(26)。
看来这两套酒令有可能是配套使用的。大概是先抽到第几个数字,再根据第二套酒令钱上的文字来决定其行动。这种在酒宴上的娱乐活动自然会增加欢乐的气氛。
此外宴饮之中通常还有歌舞、博弈、投壶等娱乐助兴。《吕氏春秋·分职》记载:“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欢竽。”除了由专人歌舞外,宾主也会即兴歌舞。通常是主人先行起舞,舞完再请别的客人起舞,所有与会者都要舞蹈。如有不舞者就是失礼,遭人指责。因此我们在汉画像砖中经常可以看到宴会中起舞的形象,也经常会看到博弈、投壶等形象,说明是普遍的风尚。
一般吃人家的酒席后要回请,礼尚往来,循环宴饮,形成风气。因此有人因无力回请而不去参加宴会。如东汉的傅贤官至廷尉,因廉政而经济拮据,“公卿宴会,要请不往,自以为家贫,无报答其施也。”(27)
汉代的饮食禁忌中最突出而影响最大者,当属流行在今天山西境内太原、西河、雁门、上党一带的寒食节。据西汉的桓谭《新论》记载:“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病缓急,犹不敢犯。”(28)寒食节据说是为了纪念被晋文公焚山烧死的介子推,“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成言神灵不乐举火。”(29)开始是在隆冬季节有五天不生火烧煮食物,只能吃生冷的东西。到了东汉竟发展到一个月都要寒食:“太原一郡,……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30)到了东汉末年,“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一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31)冬至后一百有五日,大致在清明节前一二天,从此,寒食习俗流传全国各地,在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形成为包含有多种娱乐活动的节日,直至宋代以后才逐渐消失,现在从古代诗词中还可以找到它的一些踪影。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为什么秦汉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视频

相关评论:
  • 17675941506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云垄健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而且蔬果五谷俱列食谱。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儒家的饮食思想也备受推崇儒家的讲究营养.注重卫生,以饮食涵养人性.完善人性等饮食观开始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的饮食简朴而平凡,认为茶淡饭一样美味。4、秦汉秦汉时期整个中华...

  • 17675941506秦汉饮食风俗都有哪些
    云垄健当百姓处于低水平饮食状态而达官贵人在尽享人间美味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是百姓所亟亟渴望的。上层社会创造了古代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但这并不能表明普通百姓衣食无虞。 秦汉地区的饮食制作与器具 一、饮食器具 “美食不如美器”是清朝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的一句古语。秦汉时期的饮食器具种类繁多,形制多样...

  • 17675941506秦汉时期的衣食住行研究
    云垄健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在历史上虽然一直存在,但在生产、生活方式没有重大改变的前提下,衣食住行大体是在延续前代基础上缓慢发展,延续多于变化,秦汉时代即如此。> > 衣的本来功能为避寒、遮羞,随着时代发展,其社会价值功能也渐显现。> > 秦汉时期的衣料,主要有丝帛、麻布、葛布、动物皮毛等,其中又以丝织、麻布的使用为...

  • 17675941506舌尖上的中国,秦汉时期的老祖宗吃些什么?
    云垄健为了方便长期保存,人们发明了腌制。于是在秦汉时期人们就会用:煎、烧、烤、腌、炖等方法来处理食材。通过古时的饮食结构,我们对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也了解了许多,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悠久文化。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研制、开发、调理等方面的创造和研究给我们积累了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

  • 17675941506中国的饮食为什么博大进深
    云垄健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

  • 17675941506中国饮食的发展分为哪五个时期?
    云垄健春秋战国时期,畜牧业显著发展,家畜和野味共同出现在餐桌上,蔬果和五谷也丰富了食谱。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的饮食观念开始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提倡简朴的饮食,认为茶和淡饭同样美味。4. 秦汉 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呈现出繁荣景象。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了石榴、葡萄、西瓜等,丰富了饮食文化。

  • 17675941506中国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
    云垄健1、吃 秦汉时期的饮食已品种多样,饮食文化也较为发达。秦汉时期肉食主要来源于家养畜禽及野生动物,马、牛、羊、猪、鸡等均是重要畜禽。不过,当时食肉只是一小部分贵族权利。因此,当时的肉食也逐渐因其奢侈品地位,成为了身份象征,一些没落皇族就经常以食肉照旧来显示身份地位尊贵照旧。2、穿 虽然现代...

  • 17675941506中国传统饮食的利与弊
    云垄健中国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首先因为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

  • 17675941506魏晋南北朝饮食文化
    云垄健首先,秦汉时期的食物在制作过程中非常的粗糙,品类也比较的单一。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门阀制度的出现,上流阶层的文人士大夫们对美食逐渐产生了审美、文化的需求。而这显然对食物的制作技艺,以及品类的多样性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是由秦汉时期的粗糙向精工细作过渡的。...

  • 17675941506饮食文化的五个发展时期
    云垄健5. 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进一步改善。黄帝发明了灶,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更快熟透。秦汉时期广泛使用了釜,高脚灶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的烹调方法首次出现,甑的发明使得蒸锅得以使用,而蒸盐业则是黄帝的臣子宿沙氏所创。6. 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期,以谷物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