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什么?

来自:5G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七律长征》的中心句是哪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是全诗的总领,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原诗:
《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红军长征的不易。有人计算过,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总人数是86000人,可走到陕北根据地后,剩下的只有6500人了。这也就意味着,一条长征路每公里都要献出3~4个红军战士的生命。如此长征不是徒步之旅,而是鲜血之行呀。
红军却在整个会师之路上只休息了44天,其他时间几乎从未停留过。如此计算,他们每天要走74里路。可他们没有补给,没有军需,还要面对突然袭来的战争,所谓缝缝补补在这一刻再形象不过了。
长征途中,红军要跨越11个省,包括26个城市。这其中还有18条山脉需要翻越,每条山脉都是一次挑战,特别是有些常年积雪的山脉,对于没吃没穿的红军而言,那堪称死亡的挑战。同时,中途渡河24条,水浅的靠双脚趟过去,水深的则要想办法搭桥,造船,用木筏。

但红军战士们最终完成了胜利大会师,最终为革命,为世界,为每一个享受新中国和平的后来人创造了百炼成钢的人民军队,为革命胜利铺就了坚实基础,这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行军,更是让我们永远牢记的壮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思想,一般出现在文章或一段话的首句。
  总起句的作用: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在论文和说明文中比较常见。
  总起句又称概括句,总起句顾名思义在段首起总领作用,位置只能在段首。

总起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3986905684《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什么?
    费有韩总起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2.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释义: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

  • 13986905684七律长征生字词
    费有韩全诗生动概述了( 红军长征中经历的无数困难 )。总起句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话用了( 比喻、夸张 )修辞方法;写“水”的两句是(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这两句...

  • 13986905684《七律.长征》一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什么
    费有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才是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表示藐视困难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话写到了金沙江 大渡桥两条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