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是怎样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珠江三角洲地形形成原因~

  珠江三角洲由于基岩浅,来沙量大,故向海伸展快,使番禺、珠海、斗门成为田地增加的县市。岸线不断向海伸展。三角洲大致在大西洋期约距今6000年上下形成,当时岸线可由三角洲上山丘坡脚海岸地形如海崖、海蚀穴、海蚀平台及沙堤等定出。今天三角洲平原山丘脚下多可见到这些海岸地形,如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及海蚀平台即为例子。故广州溺谷湾岸线基本上可以由山丘和平原接触线定出。三角洲即在这些海岸地貌前缘开始发育,如西江下游平原即已伸至广利附近,因该处蚬壳洲贝丘和屈肢葬新石器遗址年代下层为7170±140年,而陶片为5680±284年(热释光)、博罗葫芦山贝丘亦在平原上,即表示各河下游三角洲已有发育。按海相硅藻(咸水种)、有孔虫及淤泥层分布,各河下游三角洲区基本反映出大西洋期海侵范围,即距今6000年的岸线北达清远盆地、西达肇庆盆地(赵焕庭,1990),东达博罗盆地和潼湖。

  从新石器遗址看,三角洲范围在东江三角洲区基本上可以新石器遗址为海岸线所在,因东江三角洲中部无岩岛,大部分仍为海面,故东江三角洲四邻即为4000年上下的新石器时代岸线。西北江三角洲顶部亦已开始形成,因金利茅岗水上干栏遗址为4140±90年(C14测定),腐木层为3970±110年(华南师大地貌室,1988)、西樵山贝丘年代由6120±130年(同上)到4905±100年,出土石器达53000件以上(曾骐,1991),可见附近已有大片陆地。南海石碣海蚀崖下附生的蓝蚬年龄亦为4640±280年。即西北江三角洲向南已达西樵山、佛山一线以南(水藤淤泥为3997±190年)。

  2000年前(秦汉时代),东江三角洲由东江、增江两三角洲合并,下伸至中堂(有汉代应堂庙),南面仍为海域。西北江三角洲向东北伸延已达南华水道之北(即东海水道)。因杏坛已发现汉代陶片等文物埋深2米(逢简村)。淡水马来鳄已生长在勒流,年代为2540±120年。石涌为南越相吕嘉故乡,故其附近当为平原。陈村汉代亦已成陆。

  1000年前(唐代)岸线,东江已至东莞城,即东江三角洲顶部已发育。但大部仍为珠池。番禺冲缺三角洲顶部已发育,因《元和郡县志》说“广州正南去大海七十里”,可见地正当今沙湾、顺德间岸处。中山冲缺三角洲顶端亦已发育,因黄巢已在今容奇、桂洲、马齐等地驻军就食,可见附近已是大片水田之乡。新会冲缺三角洲也有顶部平原发育,如新会即为隋代的州治所在,表示当时已有大片平原生成。唐代地层多埋掩汉代地层,汉唐千年间三角洲岸线推进不大,可能与此期为海面上升时期有关。

  700年前(宋代末年),岸线南进到各冲缺三角洲中部,东江已达麻涌、大汾、道滘一线(据族谱);番禺已达揽核、鱼涡头一线,西樵涌已有记载(1233);中山岸线在横栏、浮圩(今名阜沙)、黄圃、潭州一线(据记载);新会附近宋代已成潮田,礼乐、外海一线成沙;潭江则以双子、黄冲一线在此期发展较快,这是宋代时珠玑港南下移民涌入三角洲筑堤开发的结果,把潮田改为坦田,海平面下降亦有影响。滘为沟通两河水道。

  400年前(明末)岸线,因宋代筑堤束水归槽,各冲缺三角洲加快淤积成沙,如中山宋初属东莞,南宋始入广州,因北宋时香山和番禺隔海三百里,不如去东莞方便。这说明南宋时中山冲缺三角洲已伸至石岐、港口一带,即东海十六沙和西海十八沙已成。番禺冲缺三角洲已至下横沥(义沙),洪奇沥口门初成。新会冲缺三角洲已达南缘九子沙,岸线由礼乐南移连熊子山(即熊洲)。东江三角洲大部成陆于宋末。明末伸至漳澎以东,南支流亦伸至厚街北面。明代三角洲岸线前进加速也是人工影响,明代不再如宋代筑堤护田,而是筑堤成田,还在滩面种芦、草促淤。斗门三角洲顶部已开始发育,即今大鳌沙已形成,睦洲、三江口亦已涨出。黄布、大沙已成,只在竹洲、粉洲以南才入海岛。

  100年(清末)前岸线又推进,在斗门冲缺三角洲外缘磨刀门口,即竹排沙,灯笼沙东头、西头围;新会则进至三江圩西银洲湖岸,番禺海岸线是把乌珠大洋填平,万顷沙已到十涌。东江则进展慢,因狮子洋潮汐力强。

  总之,珠江三角洲岸线不断向海推移,有快慢时期,在自然因素上,与海平面升降变化有关,在高海面期,岸线推进减慢,低海面期则较快。人为因素则为建堤围等,如宋代筑堤护田,使下游沙田淤积加快,明代筑堤做田,种芦积泥均使成沙加速。而潮汐作用和上游来沙来水亦有影响,如虎门及崖门水道淤积特慢,即是潮流强劲之故。虎门与崖门间三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是由西、北、东三江汇聚珠江所挟带的泥沙,沿流途经数千年的沉积而在中下游形成40~60米厚度的冲积平原。并陆续在新会、顺德、番禺、东莞和南海的西樵山及广州以南的桂岛等地出现较大的居民点。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由西江、北江两个三角洲构成的古珠江三角洲逐渐连成一片,并与其后成陆的东江三角洲相连从而形成现代的珠江三角洲。而由于珠江三角洲处在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因而农牧渔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之势。

扩展资料:
地理位置: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外地质、地理、水文、水利工程学界便对珠江口是否存在三角洲的问题众说纷纭,后来,否定说一度占了上风,其主张者不乏重量级的中外学者。
如瑞典水利专家柯维廉只承认广州至澳门一带有沙堆积的小规模三角洲,称为“广州三角洲”,而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瑞士教授德罗菲斯和哈安姆则干脆宣称没有珠三角,后来成为著名地质学家的陈国达也是当时“否定说”的支持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珠江水系特征:1、羽状水系,支流较少
2、流程较长,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流域面积较大
4、河道较宽,较深
5、落差较小
珠三角地形特征:1、以平原地形为主
2、地势北高南低
3、地形起伏较小


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是怎样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是怎样的?
    臧董伦3、地形起伏较小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是什么地形,在我国的什么自然区
    臧董伦珠江三角洲是冲积平原,是珠江汇入入海口时,将上游的泥沙代入入海口形成的平原 自然区属于我国华南的东部季风区,处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交界处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
    臧董伦珠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主体部分是由珠江携带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三角洲都是平原地形。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属于什么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四选一,就是没有平 ...
    臧董伦三角洲属于盆地边缘相。西江,北江和东江在入海口相汇处形成珠江三角洲,它是河流与海洋的一个连接点。珠江三角洲的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但是,单就对珠江三角洲而言,说它是丘陵,这就不对了,它是盆地边缘的东西,不是一个盆地,只是盆地的一部分,答案D勉强可以用。楼上把三角洲划为丘陵也有...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色
    臧董伦1.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 该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珠江三角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3. 地貌和植被发育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热带季风雨林植被。4. 珠江三角洲的北部有粤北山区,对北来的寒流起到屏障作用,使得热带植被能够向北回归...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臧董伦珠江三角洲的地形主要是平原,这一地貌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珠江及其支流——西江、北江和东江在入海口附近携带的泥沙堆积作用所导致的。这个地区的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属于什么地形
    臧董伦珠三角地形基本上都是平原,河流冲积平原 特征:1、以平原地形为主 2、地势北高南低 3、地形起伏较小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的水系与地形特征
    臧董伦珠江三角洲从地形界限看.罗平山脉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罗平山脉以西为西江谷地区.习惯上称为粤西山地,山脉以北为北江水系.或称为粤北山地.东侧罗浮山区是三角洲的东界. (一)地貌特征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

  • 15623879630珠江的地形和土壤和植被和气候和水文
    臧董伦简要回答:珠江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的总称,东、西、北三江各在入海处冲积成一个小型三角洲,连缀而成珠江三角洲。地形:珠江流域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东南部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和多...

  • 15623879630珠江三角洲是指哪三个地方
    臧董伦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由西、北、东三江汇聚珠江所挟带的泥沙,沿流途经数千年的沉积而在中下游形成40~60米厚度的冲积平原。这里的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海拔多在50米以下,有零星小山丘分布。作为地理区域,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这里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