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怎么解释世间人不断想有所为,而又不精通有为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法怎么即让众生在有为法中不受苦,又不沉溺有为法乐而寻求出离~

必须是先守戒 安心为主 止恶修善是不受苦的开始!!
通过学习佛法 法理先明白 知道 世间-----诸受是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三法印
有出离心 求极乐世界

  “佛法”是空性智慧。在空性智慧里是没有有为无为的。
  【有为法】
  为者谓有所作为、造作之意。又简称有为。乃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的现象;狭义而言,特指人的造作行为。亦即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之现象,而以生、住、异、灭之四有为相为其特征。相对于此,永远不变而绝对存在者,则称为无为法。据俱舍论光记卷五载,因缘造作称为“为”,色、心等法从因缘生,有因缘之造作,故称为有为,因此有为亦为缘起法之别名。大乘义章曰:“为是集起造作之义,法有为作故,名有为。”俱舍论光记曰:“因缘造作名为,色心等法,从因缘生,有彼为故,名曰有为。”
  有为法表现在相,无为法表现在性。事物的本性觉得事物的相。但究竟来说,任何的事物的本性都是空。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法在不同的层次中有不同的说法;孝道是佛法、行善是佛法、慈悲喜舍是佛法、、、【有为法】。
   当了悟自性时佛法又有别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佛法、、穿衣吃饭是佛法【无为法】。
  【无为法】
  在五位百法中,第五位法是无为法。《百法明门论》:“第五无为法,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无为法,是前四位法的真实法性,故称为识实性,即第五实性唯识。在五位法中,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称相应唯识。十一种色法为识之所缘,称所缘唯识。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是识之分位,称分位唯识。而无为法是识之实性,故称实性唯识。
  总之,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平常心既是佛。

  太虚大师:要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佛出世的因缘为的什么?因为佛是觉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烦恼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为国王太子,享受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快乐,随即抛弃人间富贵尊荣去修行,以至于证果成佛。佛在当时现身,因为要觉悟人的迷,所以现身作个模范,使人晓得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既是要觉悟人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所以随顺人的语言文字,依人类种种差别病而说种种方便救人的法。这佛说觉悟迷妄的法,就名佛法。依佛法推究,人不能够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是由于不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缘故;今天略将世人谬解因果的与佛所说的因果,两相比较说明之。
  世人因为是迷的,所以对于佛说的因果就茫昧不知:或者说没有因果;或者凭着意识的理想去推测,谓大地山河是自然变化而有的,谓人是由祖传父父传子而来的;又或谓大地山河及人是有创造者的,所以人同万物都是另有个主宰的。由上种种谬解妄见,发出种种言论,世人被这种种言论所惑,就有不信因果的:谓人在父母未生以前没有什么,至于百年生死以后也没有什么,这种断见一生,就要任意妄为,不怕因果报应。也有迷信神教的:谓人作了善,神就默佑,使得享受爱的果;人作了恶,神就谴责,使得享受非爱的果。统观以上种种说法,不是属于无因果派,就是属于谬解因果派,这两派皆足以使人生一种侥幸心,以为作了恶可以幸免的。哪晓得昧于佛说的因果,就要堕落因果报应,不能够免却生死的苦。
  若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晓得人生不是突然而生的,死也不是就可以了的。因为人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成,人到死的时候,四大假和合身虽死,而业识实在没有死。明白这个业识的道理,那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也就容易明白了。何以故?因为人生已前,有生不止前一世乃至于无始,死后也不是可以了的,乃至于尽未来际也没有止息的时候。这无始终、无内外的业识,就是从无始以来自家所作善恶业力,积集而成业识。善的业强于恶的业,则善业先成熟而感受善果;恶业强于善业,则恶业先成熟而感受恶果。因为有善恶种种大小多少差别,所以就感受贫富、贵贱、贤愚种种的差别,所以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平常人迷于佛说的三世因果,看见罪大恶极的人,偏偏的是富贵双全儿孙满堂;看见为善不倦的人,偏偏是无儿无女,受那贫贱的苦:报应相左,遂谓没有因果,这是由于不明白业识受生的缘故。这业识受生有因缘:业识为因,父母为缘,合缘与因而成人身。今假定有人作种种善业,这业因属于善,当然要结善果;然必要假父母两业缘,又须此父母有应得这个造善因受善果的儿子报应,然后才能够藉此父母两业缘而受生。
  具这三种业的因缘,就谓之同业所感。业识犹如谷种,父母两业缘犹如土水日光人工等,因缘具足而后可以发芽结谷。善恶果报,由善恶业因而成,犹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因果是毫厘不爽的。世人不明白佛说因果的道理,犹如不明白长江源流的人。今假定长江向东而流,中间被山所阻,折而由北向南,南岸是平原,平原上的人就说长江源头从山而起,至平原而止。像这种断见,人是知道错的。而不明白业识相续不断与业识受生的理,那因果的理就不能够明白,也与平原之人观察长江的错谬一样。
  我们若能够真实明白三世因果,试问有人欲受恶果报应否?所以种善因得善果,种净因得净果,乃至成佛,都是由于自己一念。依佛所说而行,世间恶人尚敢为恶否?故佛教昌行的时候,人人都是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人人都是向善而行,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化世界为太平,转五浊而为七宝,皆由于此。古德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能够止息诸恶,奉行众善,就能够自净其意,这就是诸佛所说的教法。以上,不过将世人与佛说因果略为比较而已。


佛法怎么解释世间人不断想有所为,而又不精通有为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9870448120佛法怎么解释世间人不断想有所为,而又不精通有为法。
    仇贞药既是要觉悟人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所以随顺人的语言文字,依人类种种差别病而说种种方便救人的法。这佛说觉悟迷妄的法,就名佛法。依佛法推究,人不能够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是由于不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缘故;今天略将世人谬解因果的与佛所说的因果,两相比较说明之。世人因为是迷的,所以对于佛...

  • 19870448120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白话意思?
    仇贞药另一层意思是说佛法是心法,而心法则需要在世间去做事去锻炼才能进步,一个人的行为思想都是在事情中表现出来的,而佛法的觉悟则需要在改错中进步,在进步中改错,修正自己的言行领悟世间万物宇宙的规律,而世间一切又都含有大道宇宙的规律。所以佛法只要都是在世间去修而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能成就的。

  • 19870448120佛教如何看待人生?
    仇贞药佛法,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历史,各位大多数都知道,我想毋须多说了。释迦牟尼佛是降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和说法在人间的,所以他的教法,跟我们人生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佛法是阐明人生宇宙的真理的,释迦牟尼佛自己觉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以后,为了要使世界上还没有觉悟的人觉悟,...

  • 19870448120佛法能解释人间 世间 万象吗
    仇贞药佛法完全能解释世间万象,而且佛经中也有解释,只是众生不相信罢了。量子物理,天文宇宙佛经上都有详尽的解释,人入胎到出生的全过程都有详细的描述(2000多年前可没有B超、CT之类的设备哦!)。世界数学家协会都承认释迦牟尼佛是大数学家(大数和幂就是佛发明的),佛所用的大数,就算最先进的宇宙物理...

  • 19870448120佛法中的厌恶世间与世间人想不开的厌世有何区别,如何做到厌世却不消极...
    仇贞药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袖、众生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

  • 19870448120用佛法怎样化解人世间的一切烦恼??普通人怎样才能做到普度众生?_百度...
    仇贞药佛法主要是如何使人的心灵平静,大度。使你想得开就没有了什么烦恼。普通人就用你的爱去爱众生,感恩社会,就做到了普度众生。

  • 19870448120什么是佛法,什么是道?
    仇贞药1、佛法: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 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2、道法: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

  • 19870448120佛怎么看待人生中的拼搏 努力 奋斗 人生修行佛法是不假 但是人又同时为...
    仇贞药1.佛学中所说的放下 不是指外在的放下 而是指内心的放下 就是拥有或失去都不在乎的心态 而不需实际抛弃任何东西 2.出家是特定的人的修行方式,也是有条件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的,更不是对世俗的逃避 3.佛学不否认对他人的责任心。你看佛陀自己传法,一天讲到晚,很累也很敬业,一定也有很多...

  • 19870448120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什么叫:世间觉
    仇贞药《六祖坛经》上的这句经文,意思是:佛法就在人世间,我们修行悟道离不开人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直译就是不离世间而觉悟,“不离开世间法而觉悟”,或者“觉悟离不开世间法”,所以,“世间觉”三个字在这里不能脱离整句话来讲。

  • 19870448120佛说如何看待执念
    仇贞药佛性是智慧,世间聪明也迅袭是智慧。只是两者层次不同。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亦无差别。举个管理学的例子来说明,管理学中有关于效率和效能的概念辨析。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