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和杨振宁究竟有哪些恩怨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杨振宁与李政道之间有什么矛盾??~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个人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诺贝尔奖,被后世学者铭记,他俩的合作关系在近代物理科学历史上,相当罕见。然而,从1962年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决裂.2002年在杨振宁的直接推动下,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书中用大量篇幅叙述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和分裂的事情,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大震惊。

下面是李政道说的:

我和杨振宁的分裂,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的悲剧,但它是事实,无法回避。自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破裂后,我一直保持沉默。1982年杨振宁在他的英文文集里公开发表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描述。他对此事的描述和我对事情实际经过的记忆相差太大。于是我不得不在1986年作了书面说明。在今年4月3日前,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对事实的公开说明。这一说明是用英文写的,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在这之后我继续保持沉默,祈望这件事就此了结,不再纠缠。可是杨振宁却把事情转向了中文读者,借用《杨振宁文集》(1998年出版)等一些中文出版物继续对我攻击。去年,在杨振宁直接推动下,终于又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编造了更多不真实的故事。因此,我不得不再一次打破沉默。

我和杨振宁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在1956年我们合作发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中,有关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突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本来这个问题是无需争论的,可是杨振宁在1982年忽然用英文发表文章,宣称当初这个思想突破是他一个人提出来的,当时我还反对。1986年我在用英文发表的文章里指出杨振宁的说法与事实不合,之后,杨振宁就改用中文不断地继续发表和加强他1982年对我的攻击,完全不顾1956年的事实和经过。

事实是,1956年,是我首先独立地做出了这个思想突破。接着,立刻就有多位实验物理学家按照我的想法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证明了我的想法是可行的,并发表了记载此事的科学论文。在这之后才有我和杨振宁合作写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和吴健雄等对该论文的实验证实。对于这项事实,当时进行实验予以证实的物理学家后来又发表了回忆文章,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做了细致、客观的描述。因此,很容易证明在我和杨振宁两人完全不同的说法中哪一个是假的。这种情形是相当惊人的,在科学史上可能也是很少见的。

我和杨振宁的分歧是中国学术界十分关心的事。现在事情又有了新发展,我觉得有必要让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学者及所有关心此事的炎黄子孙能进一步了解李杨合分的真实情况。因此,我才把就此事回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女士的全文及当年有关的英文资料的中文翻译,汇集出版,公布于众


当年他们那么近,如今他们这样远;当年他们情同手足,如今他们形同陌路。他们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他们也上演了科学史上的悲剧。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合作与分裂,让国人关注,并为之叹息。2010年1月,季承的《李政道传》披露两人恩怨的内幕;2011年5月,江才健(曾任台湾《中国时报》主笔)的《杨振宁传》揭秘两人的分合。 讲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首先要观照他们的来时路。他们都是从西南联大走出的物理学天才,跻身世界顶级物理学家的行列。 1944年,在西南联大的杨振宁考取了庚款留美资格,与他同时考取的还有凌宁(动物学)、沈申甫(航空工程)、洪朝生(无线电学)和钟开莱(数学)。优秀的人才总会在考试时脱颖而出,1938年西南联大招生,杨振宁读完高二参加考试,在两万名考生中,以第二名考进西南联大,初读化学系,后转入物理系。 在等庚款留美通知的时候,杨振宁在联大附中教了一年书,杨振宁教的学生中有闻一多的长子闻立雕,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还有他未来的妻子杜致礼、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女儿。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7年,形成了他个人对于物理科学的一种品位和喜好,而且也奠定了他以后学术道路上成功的基础,甚至他以后的人际交往,也打上了西南联大的印记。杨振宁在一篇文章中说:“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品位,加上他的能力、气质和际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又进一步决定了他的贡献。” 与杨振宁一生的成就紧密相关的李政道,于1945年春天,在吴大猷的介绍下,进入联大物理系攻读。李政道曾在浙江大学读过一年级的物理系。吴大猷敏锐地发现,这个不到20岁的胖胖的大男孩,思维敏捷,大二的物理课程,对他是小菜一碟。吴大猷找出更多的习题给他。“好在他天资高,以不需要我详细讲解,自能理会资料和习题的内容。” 在吴大猷的介绍下,李政道找过一次杨振宁。但杨振宁出去了,两人没有见面。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好友是黄昆和张守廉,他们三人经常在昆明的茶馆谈学论道,被人称为联大三剑客,后来这个朋友小圈子,又来了凌宁,从重庆中央大学转到西南联大。 杨振宁李政道首次见面,是在1946年的秋天,芝加哥大学校园。 此时的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已经声名鹊起,他对待李政道,自认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兄长。杨振宁对李政道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帮助,凌宁也认为杨振宁是兄长。 两人决裂后,杨振宁回忆起两人初识的情形说,事实上,自己是李政道的物理老师。李政道对老师之说予以否认:“这完全是他牵强附会的自夸自赞。任何学物理的研究生,有了费米教授这样杰出的大物理学家为导师,怎么会去找另一位费米教授不接受的、不太顺利的研究生做老师呢……一个人靠着年纪比别人大几岁,就一定要把自己硬说成是别人的老师,既有失谦虚,又十分可笑。不顾事实的好为人师,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不是一位有知识、有修养的学者应有的品格。” 两人从此结缘,情同手足,亲密无间,开创了在物理学史上一连串的炫目多彩的合作,署名杨和李的论文,屡屡震惊美国物理学界。两人合作的两篇论文发表后,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约见两人。同时都得到奥本海默、费米的青睐。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1957年,两人合写的宇称不守恒论文,让他们成为最早得到诺贝尔奖的两个华裔。此后,两人亦有一些物理学上的合作。但是,因为署名孰先孰后的问题,两人渐渐心生罅隙,关系紧张。1962年,两人彻底决裂,分道扬镳。两人的决裂,震惊美国物理学界,很多科学家表示遗憾。奥本海默得知后,很尖锐地说,杨振宁应该去看精神医生,李政道不要再做高能物理。 杨振宁谈到他和李政道不和时说:“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有时候比我们和我们太太之间的关系还要密切。因为通过学术讨论,我们可以摸索彼此的性格、彼此的想法,这样深厚的一个关系,在破裂的时候,我想跟一个婚姻的破裂,是在同一等级的痛苦。” 两人合作破裂,《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归结为,获诺贝尔奖后,李政道想摆脱杨振宁的影响。 另有一种说法,两人之间的合作出现不协调的音符,可能与杨振宁的太太杜致礼有关。季承的《李政道传》披露: 当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出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典礼。杨振宁忽然提出,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而他夫人杜致礼则想在出席晚宴时让国王作陪,也就是说,在进入晚宴会场时她要走在最前面,杨振宁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对此大为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对李政道说,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这样李才勉强地同意。 风波由此而起,直至1962年的决裂。杨振宁说:“这是我生命中令我非常失望的一件事情。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后来,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讲话了。再后来,杨振宁在一次世界物理学大会上演讲,打出一张两人合作时期李政道的手绘图的幻灯片,进行讲解时,李政道在台下打断:这个事情与你无关。 杨李不和,引起中美科学界的关注。周光召说,中国政府和科学界都很关注这件事情,周恩来总理也十分关切此事,并交代希望调和二人。周光召表示,他私下和两人谈过,当然是无可挽回。 当年杨振宁曾引苏轼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此生未了因”,形容两人合作时的情感。兄弟最终反目,形同陌路,奈何?杨振宁于上世纪80年代回顾两人的科学上的合作和友谊的机缘时说:“总的来说,这是我生命中一个值得回顾的篇章。一点不错,这中间有着痛苦,但是人生中与人相关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少有是全无痛楚的。” 1989年7月14日,吴大猷给杨振宁的信中说:“整件事是一极不幸的事,我想真相是不能永远掩盖着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真相慢慢的展现出来。” 但两人的恩怨仍在延续,各执一词。江才健的《杨振宁传》和季承的《李政道传》两本传记结合着看,也许能更客观一个钱币的两面就都看清楚了。 杨李之争,在合作获得诺贝尔奖的所有得主中,在科学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为什么是杨李获得诺贝尔,一点都不难理解。但为什么是他们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为什么原来情同手足合作结出硕果,后来又争论不休、斤斤计较?两人在荣誉的光环下,为何不能像爱因斯坦那般淡定?两人的分合与恩怨,难道是宿命般的不可避免? 这一切不能像科学那样精确分析,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人的悲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民性格有关系。当然不是“窝里斗”“不团结”所能概括的。我们看惯了许多夫妻共患难却不能共享福的中国式离婚,看惯了不少家族企业同创业却不能同抗风险的中国式分裂。杨振宁李政道将这一幕悲剧,搬到了美国上演。破解并疗救中国人骨子里的积习、心理的阴暗面、性格中的不阳光,也许比获得诺贝尔奖还难。 季承的《李政道传》说,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杨李的分合与恩怨,又怎样影响世道人心?曾经有过“规范与对称之美”,但又留下巨大的不可弥补的遗憾,破坏的对称,真是令人伤感……




李政道和杨振宁究竟有哪些恩怨视频

相关评论:
  • 15143321074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爱国吗
    阮缸庞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的将名字写在李政道的前边,并出书丑化...

  • 15143321074杨振宁和李政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阮缸庞结果呢,他以为关键证人差不多死光了之后,杨振宁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发彪了,就借着出版《杨振宁传》的机会,想借此机会浑水摸鱼,再一次发表了自吹自擂和贬低李政道的言论,以为这样子可以抬高自己的形象。没想到李政道通过与《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的问答,把杨振宁的种种谎言,彻底揭穿,杨振宁的各种说法,都被李政道批驳得体...

  • 15143321074杨振宁和李政道当年为什么闹翻了?
    阮缸庞记者:欧本海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最想看到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肩并肩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草坪上。但是在1962年之后,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情况。杨振宁:这是一场悲剧。这场悲剧的根源非常复杂。这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解释,也不是我今天应该在镜头前讨论的。我想我们后面会有人来研究这个...

  • 15143321074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什么
    阮缸庞这是李政道在接受《科学时报》访谈时所披露的一个细节,这段由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所表达的话涉及李政道与杨振宁的恩怨往事。事实上,关于物理学界“双子星”的纷争决裂,远不如杨武之所描述的一般简单。署名之争1951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尚是情深意笃的挚友。这一年他们一同合作写了两篇论文,总标题是《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

  • 15143321074曾经和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为何最终和杨老决裂?
    阮缸庞第二篇李政道说服杨振宁按照国际惯例改了过来。至此两人心中就有了隔阂,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一段时间后李政道离开普林斯顿,去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之后还成为了伦比亚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04 再合作1953年,杨振宁曾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工作一年,和米尔斯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同位旋守恒...

  • 15143321074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的详细经过
    阮缸庞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的详细经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商歌戮吞5 2021-01-29 · TA获得超过24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7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41.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15143321074杨振宁和李政道之间到底是因为什么分手的,到底是谁的错?
    阮缸庞因为诺贝尔奖成果功劳大小争辩而分裂,这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错误(中国人道德风度不够啊)。错的不是他们,是一个叫“利益”的东西,和一个叫“名誉”的东西。

  • 15143321074杨振宁和李政道,本是亲密合作伙伴,为何最终却绝交?
    阮缸庞杨振宁先生从小就十分聪明,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授。在他父亲的影响下,杨振宁从小就饱读诗书。其实一开始杨振宁并没有攻读物理系,他最早报的是化学专业,后来在自己的深思熟虑之下将化学系改为了物理系,并且在物理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李政道与杨振宁不同,他并没...

  • 15143321074杨振宁和李政道现在和好了吗?
    阮缸庞大部分传记作者像其他许多与杨振宁李政道熟悉的科学家一样,对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恩怨问题或者避而不谈或者轻描淡写,而江才健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2002)却花了大量笔墨来叙述杨振宁、李政道失合的来龙去脉。按照江才健的分析,杨李之争的种子早在1949年已经埋下。这一年...

  • 15143321074杨振宁对国家有哪些贡献?
    阮缸庞1.和李政道先生合作给华人迎来第一个诺贝尔奖,给世界华人带来了声望。至于他们之间的恩怨。他们的老师吴健雄也只是说遗憾,没有指责任何一个。具体谁对这个奖贡献多无法评价。但是即使李政道先生也还是说,杨振宁在物理学的眼光深刻,少有人及。即使完全按照李政道先生的说法,杨先生在这个得奖的过程中,...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