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什么意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什么意思?谢谢!~

论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愤:思考问题时有疑难想不通。悱(fěi):想表达却说不出来。发:启发。
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举一反三。愤,是自己有学习欲望,思考欲望,想要求知,这个时候我们才启发他。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想学好,首先学生自己要努力。学生自己不主动,企图让老师主动帮忙思考,那样是学不好的。不能举一反三,自己去探索,老师也是教不会的。

扩展资料
这句话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该句出自《论语·述而》,是论语的第七章,主要讲述的是孔子的教育之道。
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选择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因材施教”。上文也反映出了一个教育态度,它和因材施教有共通之处,但并不相同。在这里孔子说的是“因态施教”,观察学生的具体状态来决定教育。在谈学习的具体内容之前,首先强调了学习的姿态,从“愤”“悱”和“举一反三”都可以看到,孔子重视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实际属于学生自己的体验。
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论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所以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组语录。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悱:fěi 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敏:聪明耻:羞耻,耻辱,这里指以···为耻。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识:通“志”读zhì,意思:记住。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夫:读fú,语气助词。舍:停止、停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日夜不停。” 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尝:曾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成天地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

悱: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敏:聪明耻:羞耻,耻辱 识:通“志”,意思:记住。句意: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舍:停 尝:曾经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什么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554618996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余雨真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评析】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

  • 1554618996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
    余雨真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释:1、愤:...

  • 1554618996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
    余雨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出处:《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

  • 15546189964不愤不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
    余雨真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2、出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篇》。3、原文...

  • 15546189964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文
    余雨真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一、原文: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二、译文:孔子说:“...

  • 1554618996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什么意思?
    余雨真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悱:fěi 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 15546189964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偶而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是什么意思啊...
    余雨真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评析】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

  • 1554618996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请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余雨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了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 悱:想说可是不能够恰当地说出来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能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

  • 15546189964翻译: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余雨真【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释】 悱(匪):想说却说不出来。隅:角落。【译文】 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的地步,我是...

  • 15546189964翻译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余雨真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论语版本:《论语...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