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以自我调节为主 辩论赛我是正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辩论赛-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重要还是外部关怀重要~

呵呵,参考下吧!!

谈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什么叫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生殖性欲(获得性感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感觉。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创造性
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
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
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实;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4.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谈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什么叫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生殖性欲(获得性感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感觉。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创造性
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
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
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实;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4.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能悦纳自我。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
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结果是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逃脱所面临的心理危机。 http://www.xywy.com/xl/xlchsh/201212/27-740490.html
自己看吧。

心理咨询的最高境界就是“助人自助”,也就是帮助学生自我调节。你可以找一下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主要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人在调节心理问题时的主观作用,咨询师自能从旁引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以自我调节为主 辩论赛我是正方视频

相关评论:
  • 15867895795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以自我调节为主 辩论赛我是正方
    雍纯农答: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能悦纳自我。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

  • 15867895795大学生如何维护性心理健康
    雍纯农答:1、学会自我调节: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例如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2、培养积极的心态: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来增强心理韧性,例如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遇到挫折时不放弃,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可以主动...

  • 15867895795大学生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
    雍纯农答:大学生心理问题自我调适方法如下:1、自我意识调节。自我意识使人能够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控制情绪的变化。如一个人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以及角色意识等均可对情绪起到调节作用。因此,当自我意识失去控制时,就需要借助外力进行调节,使自我意识水平保持最佳状态,只有提高自我意识的支配...

  • 15867895795谈谈大学生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雍纯农答:大学生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如下:1.学会自我调节 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包括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在解决问题时,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策略,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通过思考和分析,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体验。2.学习放松技巧 大学生应该学习各种放松...

  • 15867895795作为大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雍纯农答:自我调节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保持乐观。首先,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过分自卑或自大。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此外,还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帮助自己放松心情,...

  • 15867895795如何自我调节大学心理问题
    雍纯农答: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常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难以释放,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情感调节,使不良情感得到转化,即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大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3、语言暗示调节 大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不断丰富,...

  • 1586789579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雍纯农答: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

  • 15867895795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调节?
    雍纯农答:通过建立自我认知、学会应对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寻求专业帮助等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务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

  • 15867895795大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心理健康
    雍纯农答: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对自己应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和谐、平衡。二: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应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并且具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

  • 15867895795大学生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
    雍纯农答:与此同时,又以“甜柠檬心理”来肯定自己的成绩和价值,认为凡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以减轻内心“求而未果”的痛苦。 5、交往调节法 大学生中的很多不良情绪常常是由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因此,当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烦恼时,能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往、谈心,比一个人独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