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概要的说,佛教主要在讲什么?佛教和基督教、儒教等(也都在教人行善)或其他宗教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任何一个宗教派别,到最后都要寻找和明确一个永恒的皈依处。那就无法回避或绕开 以下三个终极命题:
1、我是谁?
2、世界万法的起源?
3、我应该如何继续存在?
佛教和基督教、儒教等,均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说,儒教甚至还不到一般意义上宗教的层次)。关键问题在于,真相只有一个!所以,其本质区别就在于:佛教,基督教、儒教等谁说的究竟真实而圆满的,不是片面和肤浅的!!

依《大般涅槃经》或者《楞严经》、《大法鼓经》等而开示,佛教的概要框架围绕着二句话:
1、众生,以非我(无我)计我; 即把不是永恒常住的五蕴、或外有情(一神教、梵天等),当作或妄想为永恒的自我或皈依处,执着不舍,落入常见。
这是第1重颠倒:开显凡夫及外道,不能断我见;把五蕴中的1或数蕴当做真实常住的自我,把假我当做我,执着不舍,不断追逐!
2、又,众生以我计非我(无我);不知不证诸法的真正起源永恒常住的“第8识如来藏心”,乃至拨无因果、落入断见。
此是第2重颠倒:众生不知不证本来常住自性清净涅槃、本觉圆妙明心,不知不证真我的存在,不能迈向佛道,成就常乐我净的究竟解脱。(详见《楞严经》、《涅槃经》等开示)。

所以,佛教和基督教、儒教等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督教、儒教等,不能断我见,不证五蕴虚妄,不具有解脱的功德;基督教、儒教等都不能超越第6识意识境界,不能洞察诸法的真正起源第8识如来藏心,故不能通达世界诸法最后的真实。而这二者,都只有在佛教中可以成办;而且佛教含摄了基督教、儒教等(在佛教中有其定位),而反之则不能!

依五乘教法,解脱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

1、人天善法(涵盖基督教、儒教等):能暂时解脱于贫穷、困顿、病苦等,暂时获得人天安乐(资财富饶、眷属美满、健康长寿、五欲自恣、禅定喜悦等);但仍不能免于生老病死、轮回之苦,仍然不免“天人五衰”等苦。
用修福满足欲望的方式,暂时解脱于苦。
2、二乘解脱道:可以究竟苦边,免去轮回之苦,入无余涅槃,解脱于三界;但这样的离苦,其实只是灰身泯智(三界自我消失,不再有三界我),只是无苦、却没有乐,也不能利乐众生。
方便称其为解脱。
3、佛菩萨乘:究竟成佛!修得的是解脱色,常乐我净,能恒现于三界而利乐无量无数众生。
究竟解脱!

补充: 佛法的修行目标和法门 ,主要分为五乘教法,概要如下:
1、人、天善法(主修 五戒十善),通道教、基督教、儒教等弘扬人天善法的宗教 ;
2、小乘(二乘)解脱道:目标是断无明和烦恼(仅仅是断见惑、思惑的现行;不涉及无始无明和尘沙惑),实证五蕴假我空相,不再认取意识心为真实自我(能取所取空),实证人无我,破我执等,主要为自己个人离苦、解脱三界。
(极果是:阿罗汉、辟支佛。
但这样的修得的离苦,其实只是灰身泯智,只是无苦、却没有乐,也不能利乐众生。举个不恰当的譬喻,就像是永远永远永远的昏迷了,不再苏醒过来;昏迷的状态没有知觉,当然无苦,却也没有乐,也不能利乐众生。(凡夫死后必定会产生中阴身去投生,重新产生意识觉知。但定性二乘极果 入无余涅槃可以不再有这个现象,死后就消失在三界,不再出生中阴身,也不再现起意识觉知,也就永远离苦;所以他们还是圣者!)
举个例子,来譬喻二乘的修行:餐桌上有一杯很脏很脏的水,怕它污染餐桌,就把” 杯子+里面的污水 “全部放进垃圾袋中,打包、扎起来、扔掉,这样就不会有污染了。(大乘的修行,对比见后文))

3、大乘佛菩萨道:目标是为了利乐众生,而上求佛道,破除无明和断烦恼(不仅仅是断见惑、思惑的现行,也在后来的修道中次第断除其随眠的种子);实证五蕴假我空相、不再认取意识心为真实自我(能取所取空),破我执等,却留惑润生、不入无余涅槃;并进一步实证实相心第8识心体、破除无始无明,并依此而次第进一步断除尘沙惑所知障上烦恼,转舍第八识阿赖耶识名为异熟识、无垢识,实证大般涅槃、一切种智,成就四智圆明、法报化三身,常乐我净,并恒以实证的光明智慧来利乐众生,乃至成佛后亦利乐众生无有穷尽,所以灯灯辗转相传,而利乐无量无数众生。
(极果是:佛世尊。
但这样的修得的是解脱色,常乐我净,能恒利乐无量无数众生。
对应前面的例子,来譬喻大乘的修行:餐桌上有一杯很脏很脏的水(本来可能会污染餐桌),但我们不是就简单地把它包扎起来扔掉;而是通过种种方法,把这杯水里面的粗重污染杂质先沉淀、去除(实证二乘解脱道的五蕴空相”人无我“),然后再把去除粗重杂质后的脏水,继续不断不断过滤,最后再把脏水,还原为一杯清澈透明的纯净水(佛地无垢识),这样也就不会污染餐桌了。非但没有污染,还可以用来清洗餐桌了!。(虽然结果同样是没有污染,但这两者结果内涵的差距和耗费的辛劳过程,却岂止是天地悬隔?!这就是为什么二乘解脱证初果后,只需要1生(最多7次人天往返)就能成就,而大乘佛菩提道却要3大无量阿僧祇劫成就;果不同,道亦不尽相同,所以《法华经》云,二乘解脱极果只是化城。))

般若智慧,就是对应其中的 ”实证实相心第8识心体、破除无始无明“ 的环节,也就是对应唯识五位中的”见道通达位“ 。般若智慧,只有在大乘佛菩提道中有,属胜义谛;二乘解脱道中没有般若智慧(二乘圣者证世俗谛,只是实证意识心等前6识虚妄,实证五蕴空相以及空、无相、无作三三昧等;只是了知有本际第8识恒存,所以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但没有亲证);其余基督教、儒教等人天善法中更没有般若智慧(为修善和世智辩聪)。
般若为从解脱道转进迈向佛菩提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再后面修行依托的根本!所以《金刚经》云:”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就是因为:再后来成佛之道的修行,都是依托般若智慧”实证实相心第8识心体、破除无始无明“为前提和根本的。

以上仅是末学个人浅见,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您参考;若有更符合经教、更如理的答案,请以其为准。

佛教主要是说法的然后让你去信解 行 证

总述闻、说正法的功德
 
  此中分三乙目:乙初 听受正法的功德;乙二 讲说正法的功德;乙三 闻、说正法总的功德。
  今说乙初 听受正法的功德。 “菩萨藏”[1]中说:“由闻知诸法,由闻除罪过,由闻舍无义,由闻证涅槃[2]。”此中之义,在《论议正理释论》中说:“由此四句,如其次第,是说:
一、由知内外宗派而知取舍之处;
二、由得戒学而遣除罪行;
三、由得定学而离无义之欲;
四、由得慧学,依之令烦恼已尽而证涅槃。”
彼四句又表:
一、获得正见;
二、从业中;
三、从烦恼中;
四、从一切生中解脱烦恼而得度。
又说:
一、对于戒律获得信解;
二、作出家僧;
三、由守护诸根[3]舍离贪欲而遣除损害;
四、通达真实而证得涅槃。

详细辨析
 
  分三乙目:乙初 证及教,或名为果法;乙二 修法;乙三 讲说法。
  今说乙初 果法。即涅槃,寂灭一切有苦之因,是其性能。此又分为七种寂灭:即寂灭生苦、老苦、死苦、会遇苦、分离苦、求不得苦、蕴苦等。又有积终尽,身终归坏灭,会合终离,生命终归灭亡等四种无常中消除此四种常执。
  乙二 修法。即道,能获得果法的圆满功德,或具足四种圆满:一、能往涅槃城,而非往生死城,此乃非实有圆满;二、与涅槃相互关连,不中断亦无变化,因此,是相续不断圆满;三、贪欲等盗贼不能劫夺,此乃无损害圆满;四、具足法喜之食,此乃宣说圆满。
  乙三 讲说法。即能显扬道法圆满。具足四事:一、如说此乃是道,即听闻事,二、如说此乃是道而非其它,即决定事;三、如说此乃念住等,是道之因,即显扬彼聚合事;四、如说此乃烦恼障、业障、寿障,是道之障难,即宣说盖障事。这都是《缘起释论》中所说。再分析其所说的法,又可分为二丙目:即“经”与“论”。
  丙初 “经”。如经所说:“诸法‘经论’二种摄,善说及其密意释,依此于此世界中,佛法能得长久住。”首先对于“经”来说有三丁目:丁初 性能;丁二 字义;丁三 区别。
  丁初 性能。是说随喜顺合缘起经所说之法,即是句义圆满。这是部分人士的说法。关连具所诠义之法。而其作用则是断离三界烦恼,获寂果之功德,是从我们教主佛世尊所作宣说能诠事业中而生出。如《一乘宝性论》中说:“诸凡具义与法属,能离三界烦恼语,凡示寂灭(即涅槃)之功德,彼即佛语非其他。”

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共之见解,即是四法印。符合四法印的,即是佛法;不符合的,即使由法师所讲,也不是佛法。

何谓法印?
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讲记》:
所谓法印,法是妙法、印是印玺,就像国王的印玺那样,印有印定、通行、证明、印可四方面的涵义。
一、印定:就像国王盖印之后不能改动,妙法真实,不容许更改、变动,所以称为印。这是说四法印是定论,它印定了万法的体相、规律。
二、通行:就像国王盖印之后,通行天下都没有阻碍,得到四法印,就可以毫无障碍地通达一切所知法,也就是无量无边的所知法全部通达无碍。
三、证明:就像国王盖了印,证明这是国王本人的教令,全国国民见到印章,就承认是王法,否则就不是王法。同样,以四法印来检验是否是佛说的法,符合四法印,就是佛说的法;不符合,就是魔说的法。
四、印可:这是诸佛菩萨互相印可、心心相传的法,所以叫法印。

何谓四法印?
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讲记》:
【经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诸法无我。”】
这十六字就是宇宙法则,一切事相都是在诠释这十六个字,所有大大小小的规律都包含在这十六字当中,只要是真理,决定都是它的分支,所以这是真理的总纲、佛法的总集、八万四千法门的心要,同时也是每个人自己身心世界中本来就蕴含的真理。
当年古圣贤为了求证真理付出了无数心血,比如,佛往昔为了求得一偈而甘愿献出生命,其中的一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是四法印的内容。
在四法印中包含了所有有关轮回和涅槃的真理,其中,“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是属于世俗方面的问题,凡是由因缘造作的法,必然是刹那灭的体性,叫做诸行无常。而在有为法当中,一切和烦恼相杂的有漏法,都是苦的体性,叫做有漏皆苦。此外就是胜义方面,苦和苦因无余寂灭的涅槃寂静,以及诸法远离戏论的无我大空性。这四个法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四大宇宙真理。

若想快速了解佛法的基本教义,请参阅益西彭措堪布所讲的《四法印》,或者宗萨仁波切的《正见》和《佛教的见地和修道》。

看完这几本书,您的问题基本上就可解答了,简单而言,佛教教导行善,但不仅局限于此。
阿弥陀佛!

那位师兄请你看益西堪布《四法印》的讲记,见议你看一下,难得的好书。

佛教讲的是慈悲和智慧。虽然其它的一部分外道也讲慈悲和智慧,但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够圆满。

如儒教、道教、基督教和佛教都教你做人的方法,教你向善,在这一点上,虽然有些许差异,但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佛陀也承许,并非所有的外道都是不善的,也有外道在导人向善。

外道的很多见解虽然是导人向善的,并且可以让人在今生或来世获得人天的安乐。例如现世可以平安、获得财富、权势、地位等,来世可以升天,在天道享福等等。但这些并不究竟,在生生世世处在轮回中的众生而言,都只是暂时的东西,这是一种不圆满。并且外道在慈悲心和智慧等高面做的也不够圆满。

为什么说不够圆满呢?如慈悲心,外道虽然有,但不够圆满。菩萨在修行的时候,绝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这一点外道很难做到。因为他们还有贪嗔痴等不清净的念头,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众生平等,当然也就做不到真正的慈悲。佛弟子在修学菩萨道的时候,就发过度化众生的弘愿,生生世世经历种种难以想像的苦行,目的只有一个,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轮回的苦海。这种“无我”的大慈悲心,是外道所不具备的。就连生活在天道的天人,见到菩萨的时候都充满恭敬。因为他们知道,哪怕是天人,都很难做到这样的慈悲。

再比如说智慧。外道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这一点也是佛陀承许的。但仍然不够究竟和圆满。比如说,外道的见解认为,今生修行善法,可以得到世人的称赞、内心的安乐,来世可以得到升天的果报。但并没有意识到,当升天后做了天人,在天界享受难以想象的快乐之时,他们天福终有享尽的一日,那时候就是他们继续轮回,从天上堕落下来的时候。很多天人自此随入地狱、恶鬼、畜生道,无数世的在这三恶道中轮回难以脱出,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相比起这个,在天界享福的那些,只是暂时的。这是外道见解与智慧不足所造成的。还有,有的外道不承认因果,有的外道承认有因果,但对因果的见解部分或完全是错误的等等,这些智慧不足,见解不正确是会在很大程度上误人误已的。当然,我只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在智慧方面,佛陀的见解最究竟和殊胜,这方面一切人、天都是承许的,在下修学的浅,讲不出太深奥的例子来,请见谅。

具体的修行上,佛教与外道的不同之处在出离心与菩提心。
小乘佛法以出离心为主。认识到三界如同一个大火坑,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究竟的安乐,一刻也呆不下去,要从这个轮回火坑中出离,这个是出离心。小乘佛法中,修到最高的阿罗汉果位。顺便提一下,这个阿罗汉是修行者到了一定成就时的一个名称,而且是佛教中,小乘修行人才有的。是从轮回中解脱的圣者。

大乘佛法以菩提心为主。无数众生在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之中,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妻儿、眷属,为了能够将轮回中所有如同母亲一般的众生从这个轮回大火坑中救度出去,让他们获得最究竟的解脱而努力修行,行持一切善法。这个是菩提心。菩萨的全称是菩萨摩诃萨,意为勇识。就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奋不顾身的投入极其恐怖的轮回火坑去救度众生的勇识。

以上两个方面,是外道所不具备的。哦,佛教徒修行向内观察自身,称为内道。其余的,向外观察外境,称为外道。只是方法不同,没有贬低的意思。

若所有人都成了善人,那地球可能也就不复存在了,或者也就不是地球了。宗教的目的决不是教人行善,尽管宗教可能以教人行善为名来为自己宣传。

宗教主要在讲超越常识和现实的东西。何谓常识和现实呢~简而言之,大家伙都认同的就是现实,而这现实中固定不变而约定俗成的就是常识。说起来,地球的每片地区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每种文化中都包含对于其他文化圈而言非现实的东西。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其现实则是由所有人共同确定之。科幻作品中,地球上个只剩几人之设想是全无可能的,因为存在于人类心中所想之世界景象,在人数如此之少的情况下将无法维持。
佛教在讲什么,六根六识。这六根六识,是门基础功夫,是人自动自发之功能。人之迷,在于不能察觉这自动自发之功能,在于分别,在于执着。在于不能【察觉】。学佛者之迷,在于解其文字而不解其意。
在这之后,佛教重点在于描述,【识】如何透过【意根】造成六根六识之现象,并讲解用意根反观【识】之本体的奥妙之道。若无此功夫,则佛教描述之机妙,纯属虚言矣,致人梦幻,有害无益!

1、“此外就是胜义方面,苦和苦因无余寂灭的涅槃寂静,以及诸法远离戏论的无我大空性。”请问:此无我大空性,是什么内涵,此“无我大空性”是永恒存在的吗,算不算我呢?

2、“诸行无常,涅槃寂静,诸法无我”好像是小乘佛教的三法印;听说大乘有“一实相印”,又怎么解释呢?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呢?
师兄先看看 益西彭措堪布的《四法印讲记》和 宗萨仁波切的《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吧

我回答不了你的问题,佛陀和阿罗汉的境界,不是我能够说的清楚的,说出来也会误导你。

阿弥陀佛!


请问概要的说,佛教主要在讲什么?佛教和基督教、儒教等(也都在教人行善)或其他宗教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5190281582请问概要的说,佛教主要在讲什么?佛教和基督教、儒教等(也都在教人行 ...
    阎馥乖3、大乘佛菩萨道:目标是为了利乐众生,而上求佛道,破除无明和断烦恼(不仅仅是断见惑、思惑的现行,也在后来的修道中次第断除其随眠的种子);实证五蕴假我空相、不再认取意识心为真实自我(能取所取空),破我执等,却留惑润生、不入无余涅槃;并进一步实证实相心第8识心体、破除无始无明,并依此...

  • 15190281582请问概要的说,佛教主要在讲什么?佛教和基督教、儒教等(也都在教人行 ...
    阎馥乖佛教主要是说法的然后让你去信解 行 证 总述闻、说正法的功德 此中分三乙目:乙初 听受正法的功德;乙二 讲说正法的功德;乙三 闻、说正法总的功德。今说乙初 听受正法的功德。 “菩萨藏”[1]中说:“由闻知诸法,由闻除罪过,由闻舍无义,由闻证涅槃[2]。”此中之义,在《论议...

  • 15190281582佛教和道教的不同?
    阎馥乖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一般的,宗...

  • 15190281582中国佛道之争
    阎馥乖中国佛道其实经过历史冲刷已经相互整合,现在可以说没有绝对的斗争

  • 15190281582佛教与基督教,哪个好?
    阎馥乖回答: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

  • 15190281582介绍一下佛教
    阎馥乖;佛教,是佛的遗教,具有宗教性质;佛法,概括佛学的思想学术与所有求证的方法;学佛,是实践佛的遗教,循佛的教导方法去求学。 在中国学术中,对于佛学,有一句习惯的名言,都说“佛学浩如烟海”,由此可以想见佛学内容的丰富,若就学术的角度,用很短的时间,把佛学的重点简介出来,首先须得了解上古时期印度_文化的背景。

  • 15190281582如何理解佛教
    阎馥乖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身的文化。可是,当佛教深入中国的民间而成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不少人认为信仰佛教就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着的时侯,为了求财、求寿、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

  • 15190281582佛教常识答问目录
    阎馥乖第一章: 佛陀的诞生和佛教的创立,讲述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如何在古代印度创立了这一教派,揭示了佛教的核心理念。第二章: 佛法的基石,涵盖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文献,如《大藏经》等,这些是理解佛教思想的关键。在佛教的组织结构中,第三章聚焦于僧伽,即佛教僧侣群体,以及佛的主要弟子,...

  • 15190281582佛教手册目录
    阎馥乖以下是佛教手册的内容概要,涵盖了佛教的核心内容和实践。首先,我们深入探讨佛教的起源地——印度,在第一章中,您将了解到佛教如何在古代印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接着,我们进入核心教义部分,第二章讲解了佛教的基本教理,包括四圣谛、八正道等,这些都是理解佛教思想的基础。紧接着,第三章讲述了...

  • 15190281582佛教的修行观
    阎馥乖先选用完好不漏水的瓶子。三、印顺法师在《成佛之道》〈闻法趣入〉章中说:「如器受于水,如地植于种,应离三种失,谛听善思念。」虽不清楚法师此段说法的出处,但与本则故事中佛陀的譬喻,其意涵上是那幺的一致。十二因缘法的话,请看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觉悟之路网站上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