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的重要战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隆美尔最经典的战役是哪场!~

卡扎拉会战是隆美尔运用克劳塞维茨“进攻力学”理论的典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击溃了英国著名的第8集团军。
面对英军的防线,隆美尔一直在思考着最佳作战方案。他重新改编了自己的装甲集团军,谨小慎微地避免向敌人暴露企图,使对方摸不清他究竟是在加强防御还是在准备一次新的进攻。由于英军沿着防线,自与大海毗邻的卡扎拉一直到比尔哈希姆,已埋下了一百万枚地雷,隆美尔感到震惊和沮丧。因为英军的这条防线恰好切断了所有理想的沙漠小道,使得隆美尔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既不能直接发起正面进攻,也不能做漫长的迂回运动以越过比尔哈希姆尽头的沙漠。
隆美尔思来想去,克劳塞维茨著名的“进攻力学理论”浮上了脑海。进攻力学,也称“杠杆”战术。这种战术的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敌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击方的后方或一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为什么称为“杠杆”战术呢?可以这样理解,同样的力,作用力臂不同,产生的力矩的大小也不同。假如把整个战场看作是一个力臂的话,以进攻某个山头为例,从正面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山的一侧进攻或从背后进攻都是一个力点。一个战场分三个力点,正面、一侧和后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置在正面,就好比把力用在杠杆贴近支点上一样,对作战战斗力发挥得很小。可是如果把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移置敌人的一侧或后方进行迂回,那么所发挥的力就不一样了。对于敌人而言,因为后路被堵死了,就很可能陷入完全无法退却的困境,从而丧失了他原有的优势。
于是,隆美尔制定了一个极为冒险的作战计划:以一部兵力佯攻英军正面,拖住英军主力;集中全部装甲部队从卡扎拉防线南翼实施突破,然后北上机动到英军防线背后,这样可以切断英军机动部队与其一线部队之间的联系,从防线背后进行突破。其具体部署是:由4个意大利步兵师于进攻当天下午2点对卡扎拉防线北部发起进攻,并插入敌方阵地约20公里处,随后由德军一个坦克营和一支由缴获坦克装备的部队发起坦克进攻。目的是将英军装甲部队吸引过来。至黄昏时德军坦克营便撤出战斗加入主力向南的迂回行动。由非洲军的第15和第21装甲师、意军第20军的阿雷艾特装甲师、的里雅斯特装甲师及德军第90轻装师构成的主力部队于进攻之日当晚9点出发,向南运动到进攻出发阵地,次日4点30分在卡扎拉防线南端发起进攻。突破后即向托布鲁克方向攻击前进,截断英装甲部队退往托布鲁克的后路。
隆美尔曾对他的将领讲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这次做战的关键必须造成我们不是向南进行一侧包围,而是向北实施正面突破这种假象,只要这种假象没有被英国人识破,我的“杠杆”就能撬动敌人的坚固防线,歼灭他。这是隆美尔一生中“最为大胆”的决定。许多德意军官提醒隆美尔:“你这是拿自己的全部荣誉去冒险!”因为一旦迂回突破失利,德意联军将全线失败。他的参谋长阿尔曼雷德·高斯于1957年写道:“他让军团的全部坦克迂回到南端。这种进行翼侧包围的决定是十分大胆和罕见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隆美尔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也必须从那个侧翼绕道而行。如果他的这次战斗失利,他将面临失去整个非洲的危险。”

全名:约翰尼斯·埃尔温·尤金·隆美尔(erwin·rommel),后人简称他埃尔温·隆美尔.
  [1]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战争,尽管已经是50年前的旧事,但其经过直到今天仍然还是一种非常值得留恋的回忆。在大战中德国固然终于失败,但其军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则真是可圈可点,所有其他交战国的人员也都无不自愧弗如。至少,在作战的层面上,德军真可以说是盖世无双。因此,他们的确是虽败犹荣,甚至于更可以问心无愧地说非战之罪也。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埃尔温·隆美尔(1891.11.15-1944.10.14)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任警卫连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等职。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师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对作战经过作了详细的日记,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依据。
  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团”司令,前往北非援救被英军打得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拉曼进行消极防御。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克星")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被迫撤军。1943年3月,隆美尔奉命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亲临第一线指挥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两个骑兵师前进,5月12日下午到达缪斯河。这时,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
  5月13日清晨,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兵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波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荫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先发制人
  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紧紧追击从缪斯河撤退的法军,他以战车团为先锋,用炮兵作掩护,快速前进,把友邻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
  从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6月6日晨,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佯,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军打败。
  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仅死伤二千余人,而俘获敌军则共计有九万七千余人,由于这次进攻的胜利,隆美尔荣获了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人,常常总是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
  速度第一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从2月11日起,隆美尔开始到非洲战场了解情况,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并于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16日,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和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隆美尔把取得北非战场胜利的主要原因,总结为:“速度第一。”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英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49岁。
  不久,德军在非洲战场遭到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曾对他的儿子曼弗里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在目前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开始写回忆录。7月,他被任命为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19 44年7月20日,反对希特勒的集团暴露后,希特勒逮捕了一些军官。在被逮捕的军官中,有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曾经亲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了希特勒的暗杀对象。1944年10月14日,这个为法西斯德国到处侵略的隆美尔,终于被希特勒派人逼他服毒自杀。

  隆美尔的重要战役

  法国战役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两个骑兵师前进到达缪斯河,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
  1940年5月13日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兵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波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荫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紧紧追击从缪斯河撤退的法军,他以战车团为先锋,用炮兵作掩护,快速前进,把友邻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
  1940年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1940年6月6日,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样,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1940年6月20日攻到色当,把法军打败。

  北非战役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埃尔温·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
  从2月11日起,隆美尔开始到非洲战场了解情况,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1941年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
  1941年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1941年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1941年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英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
  隆美尔在前线视察
  隆美尔在前线视察
  为何隆美尔以劣势兵力却几乎能每战必胜?主要原因是他能认清沙漠战争的特殊性质。北非是装甲兵的理想战场,诚如隆美尔自云:“在一望无涯的沙漠上,摩托化部队能发挥其最大威力。”英国人则深受所谓“步兵心灵”的影响,所以虽享有数量优势但还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隆美尔本人又是一位著名的步兵战术专家,其所著《步兵攻击》一书早已成为权威名著,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却一跃成为装甲名将,所以其心灵的弹性实不可及。事实上,他不仅善于运用装甲兵,而且更善于运用步兵来配合装甲兵。诚如其自云:“装甲部队为摩托化军团的核心,其他部队都是辅助性的,应绕着核心旋转。应尽量用战防武器来消耗敌方装甲,而把自己的装甲兵保留供决定性打击之用。”这也正是孙膑以下驷当上驷的办法。
  英军两次攻击(“简短作战”和“战斧作战”)的失败又暗示战术趋势已有新改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防御相对攻击居于优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此种趋势完全倒转过来。装甲兵的闪击几乎势如破竹,令人以为攻击必然能够压倒防御。但隆美尔却证明,即令在北非沙漠那样开阔地区中,对于防御战术若能作巧妙运用,也仍能击退优势敌军的猛烈攻击。这也正是所谓“机动防御”观念的萌芽。事实上,攻击与防御是一体的两面,善战者必须同时运用而不可偏废。一般人还有一种误解,以为沙漠地区是无险可守,实际并非如此。尽管是沙漠,其中还是有若干要点,例如隘道、山脊、要塞等,可用作防御的基础,尤其正因为可守之地甚少,遂更增加这些要害的战略价值。整个北非战役几乎都是以这种据点来作为发展的基础。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51岁。
  非洲军团里的阿拉伯人
  非洲军团里的阿拉伯人
  不久,英军派蒙哥马利中将来与德军交战,此时德军弹药和粮食都已经不足了,因此在阿拉曼战役中蒙哥玛利击败了德军,此后,德军在非洲战场便连遭到败绩。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两个骑兵师前进到达缪斯河,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
1940年5月13日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兵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波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荫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紧紧追击从缪斯河撤退的法军,他以战车团为先锋,用炮兵作掩护,快速前进,把友邻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
1940年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1940年6月6日,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样,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1940年6月20日攻到色当,把法军打败。
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仅死伤二千余人,而俘获敌军则共计有九万七千余人,由于这次进攻的胜利,隆美尔荣获了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人,常常总是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他认为时间的集中重于空间的集中,速度足以抵消数量的优势,弹性可视为奇袭的工具。
隆美尔喜欢首先利用88mm高炮打击敌方坦克,紧接着指挥大规模坦克集群进行冲击。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从2月11日起,隆美尔开始到非洲战场了解情况,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1941年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1941年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1941年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1941年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英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为何隆美尔以劣势兵力却几乎能每战必胜?主要原因是他能认清沙漠战争的特殊性质。北非是装甲兵的理想战场,诚如隆美尔自云:“在一望无涯的沙漠上,摩托化部队能发挥其最大威力。”英国人则深受所谓“步兵心灵”的影响,所以虽享有数量优势但还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隆美尔本人又是一位著名的步兵战术专家,其所著《步兵攻击》一书早已成为权威名著,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却一跃成为装甲名将,所以其心灵的弹性实不可及。事实上,他不仅善于运用装甲兵,而且更善于运用步兵来配合装甲兵。诚如其自云:“装甲部队为摩托化军团的核心,其他部队都是辅助性的,应绕着核心旋转。应尽量用战防武器来消耗敌方装甲,而把自己的装甲兵保留供决定性打击之用。”这也正是孙膑以下驷当上驷的办法。
英军两次攻击(“简短作战”和“战斧作战”)的失败又暗示战术趋势已有新改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防御相对攻击居于优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此种趋势完全倒转过来。装甲兵的闪击几乎势如破竹,令人以为攻击必然能够压倒防御。但隆美尔却证明,即令在北非沙漠那样开阔地区中,对于防御战术若能作巧妙运用,也仍能击退优势敌军的猛烈攻击。这也正是所谓“机动防御”观念的萌芽。事实上,攻击与防御是一体的两面,善战者必须同时运用而不可偏废。一般人还有一种误解,以为沙漠地区是无险可守,实际并非如此。尽管是沙漠,其中还是有若干要点,例如隘道、山脊、要塞等,可用作防御的基础,尤其正因为可守之地甚少,遂更增加这些要害的战略价值。整个北非战役几乎都是以这种据点来作为发展的基础。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51岁。不久,英军派蒙哥马利中将来与德军交战,此时德军弹药和粮食都已经不足了,因此在阿拉曼战役中蒙哥玛利击败了德军,此后,德军在非洲战场便连遭到败绩。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曾对他的儿子曼弗里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开始写回忆录。7月,他被任命为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20日,在反对希特勒的集团暴露后,希特勒逮捕了一些军官。在被逮捕的军官中,有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曾经亲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为了希特勒怀疑的对象。1944年10月14日,这个为纳粹德国到处侵略的隆美尔,终于被希特勒派人逼他服毒身亡。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卡扎拉会战是隆美尔运用克劳塞维茨“进攻力学”理论的典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击溃了英国著名的第8集团军。
面对英军的防线,隆美尔一直在思考着最佳作战方案。他重新改编了自己的装甲集团军,谨小慎微地避免向敌人暴露企图,使对方摸不清他究竟是在加强防御还是在准备一次新的进攻。由于英军沿着防线,自与大海毗邻的卡扎拉一直到比尔哈希姆,已埋下了一百万枚地雷,隆美尔感到震惊和沮丧。因为英军的这条防线恰好切断了所有理想的沙漠小道,使得隆美尔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既不能直接发起正面进攻,也不能做漫长的迂回运动以越过比尔哈希姆尽头的沙漠。
隆美尔思来想去,克劳塞维茨著名的“进攻力学理论”浮上了脑海。进攻力学,也称“杠杆”战术。这种战术的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敌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击方的后方或一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为什么称为“杠杆”战术呢?可以这样理解,同样的力,作用力臂不同,产生的力矩的大小也不同。假如把整个战场看作是一个力臂的话,以进攻某个山头为例,从正面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山的一侧进攻或从背后进攻都是一个力点。一个战场分三个力点,正面、一侧和后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置在正面,就好比把力用在杠杆贴近支点上一样,对作战战斗力发挥得很小。可是如果把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移置敌人的一侧或后方进行迂回,那么所发挥的力就不一样了。对于敌人而言,因为后路被堵死了,就很可能陷入完全无法退却的困境,从而丧失了他原有的优势。
于是,隆美尔制定了一个极为冒险的作战计划:以一部兵力佯攻英军正面,拖住英军主力;集中全部装甲部队从卡扎拉防线南翼实施突破,然后北上机动到英军防线背后,这样可以切断英军机动部队与其一线部队之间的联系,从防线背后进行突破。其具体部署是:由4个意大利步兵师于进攻当天下午2点对卡扎拉防线北部发起进攻,并插入敌方阵地约20公里处,随后由德军一个坦克营和一支由缴获坦克装备的部队发起坦克进攻。目的是将英军装甲部队吸引过来。至黄昏时德军坦克营便撤出战斗加入主力向南的迂回行动。由非洲军的第15和第21装甲师、意军第20军的阿雷艾特装甲师、的里雅斯特装甲师及德军第90轻装师构成的主力部队于进攻之日当晚9点出发,向南运动到进攻出发阵地,次日4点30分在卡扎拉防线南端发起进攻。突破后即向托布鲁克方向攻击前进,截断英装甲部队退往托布鲁克的后路。
隆美尔曾对他的将领讲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这次做战的关键必须造成我们不是向南进行一侧包围,而是向北实施正面突破这种假象,只要这种假象没有被英国人识破,我的“杠杆”就能撬动敌人的坚固防线,歼灭他。这是隆美尔一生中“最为大胆”的决定。许多德意军官提醒隆美尔:“你这是拿自己的全部荣誉去冒险!”因为一旦迂回突破失利,德意联军将全线失败。他的参谋长阿尔曼雷德·高斯于1957年写道:“他让军团的全部坦克迂回到南端。这种进行翼侧包围的决定是十分大胆和罕见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隆美尔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也必须从那个侧翼绕道而行。如果他的这次战斗失利,他将面临失去整个非洲的危险。”

闪击波兰时作为希特勒的警卫营长,进攻法国时,作为魔鬼之师装甲第七师师长,后任命为德军驻北非总司令,攻下托布鲁格,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元帅.后因身体和补给问题在阿拉曼败于英军.回到欧洲后组织大西洋壁垒,参加诺曼底战役.


隆美尔的重要战役视频

相关评论:
  • 15659179245图卜鲁克战役:隆美尔的成名之战
    扶亚使图卜鲁克战役:隆美尔的成名之战1941年4月11日,隆美尔包围托卜鲁克并发起进攻。但因为隆美尔兵力不及英军一半,至5月9日,他仍然被挡在了坚固的托卜鲁克要塞面前。与希特勒不同,丘吉尔把“北非侧翼阵地”看得几乎

  • 15659179245隆美尔的重要战役
    扶亚使隆美尔的重要战役 法国战役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

  • 15659179245隆美尔最经典的战役是哪场
    扶亚使埃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符腾堡邦海登海姆市,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1910年7月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

  • 15659179245隆美尔最经典的战役是哪场!
    扶亚使卡扎拉会战是隆美尔运用克劳塞维茨“进攻力学”理论的典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击溃了英国著名的第8集团军。面对英军的防线,隆美尔一直在思考着最佳作战方案。他重新改编了自己的装甲集团军,谨小慎微地避免向敌人暴露企图,使对方摸不清他究竟是在加强防御还是在准备一次新的进攻。由于英军沿着防线,自...

  • 15659179245隆美尔巅峰之战
    扶亚使隆美尔巅峰之战 隆美尔在柏林服役的时候,因为忠实地履行职责受到了上级的青睐,当时也被希特勒赏识而得以提升为将军。并且将第七装甲师分配给隆美尔,但是相对于其他精锐的装甲师,这个是个例外,仅有218辆坦克,士兵当时的训练水平也是较为滞后的。隆美尔接手后开始加强训练,并且让士兵有个信念,宁愿多流汗...

  • 15659179245隆美尔将军一生最自豪的战役?
    扶亚使在空军方面,双方的力量比其他任何一次战役都接近平衡。更准确点说,隆美尔略占优势。德意方面拥有704架飞机,英军方面拥有近600架飞机。德意军共9万人,英军10万人。 隆美尔的“进攻力学” 面对英军的防线,隆美尔一直在思考着最佳作战方案。他重新改编了自己的装甲集团军,谨小慎微地避免向敌人暴露企图,使对方摸不清他...

  • 15659179245隆美尔最光辉的胜利是哪次战争
    扶亚使当然是在北非战场了 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教师,母亲出身官宦门第。童年时代的隆美尔是一位自觉、友善、守纪律的学生,青年时期,他体质纤弱,性格内向,有些书生气,爱好数学和机械,对军事并无特殊兴趣。他的理想曾经是做一位工程师或飞艇...

  • 15659179245隆美尔相关事件
    扶亚使1942年,面对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隆美尔在阿莱曼地区孤军奋战,尽管英勇抵抗,但最终因兵力悬殊而战败。1943年,他被召回德国大本营,后担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组织防御并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战役。1944年,隆美尔因与刺杀希特勒的事件有关,被迫在被逼迫下在车内服毒自杀,对外宣布死因...

  • 15659179245隆美尔打过几次仗?分别是什么?
    扶亚使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

  • 15659179245隆美尔的具体战例和事迹有?
    扶亚使7月1日至7月17日,在所谓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中,他抵挡住了隆美尔的去路。 8月中旬,蒙哥马利中将接管第八军,准备较有名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时间对英军有利。隆美尔明白己方严重缺乏燃料、装备及飞机,当时联军实力又已大大扩展,突破敌阵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再度恳请柏林的最高指挥部大规模增援,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