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没有注明要用韵的地方是不是一定不能用韵

来自:学习机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宋词上下两片用韵一样吗~

不会全一样。。但是韵脚得一样。就是最后一个字。如下: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
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释义】:①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气力穷于和韵。②(hè-)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大致有三种方式:(1)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3)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详细解释
1. 谓文雅而有风度。
《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 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闲,故是佳士。”
2. 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3.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 唐 白乐天 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为 浙东 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梅曾亮 《自序》:“叠韵之巧,盛于 苏 黄 ;和韵之风,流于 元 白 。”[1]

宋词没有注明要用韵的地方也可以用韵,从文字上没有什么限制,只要你新加的韵脚符合词谱的平仄即可。但是从根源上说来,一首词韵脚的安排,韵脚的疏密和间隔,仄韵和平韵的转换运用,都会从音律上影响作品的情感倾向,比如过于绵密的平韵会使作品显得情感低迷,而两三句相间使用的韵脚会使作品显得和谐婉丽。韵脚的不同运用,会使作品从音韵上呈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而这种音韵上的情感色彩如果和文字意义上的情感色彩相得益彰,就会使作品更加感人,如果相互矛盾,就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不是,贺铸名作《六州歌头》很明显是个范例,在不同音句末(仄音部)本不需用韵,作者仍然用韵。当然这样的名作很少,而且只有在《六州歌头》这样常见的句末平仄音互换的词牌这样写才好,像《千秋岁》那样句末都是仄音的,大概效果就不明显。


宋词没有注明要用韵的地方是不是一定不能用韵视频

相关评论:
  • 13965475911宋词没有注明要用韵的地方是不是一定不能用韵
    柳曹傅宋词没有注明要用韵的地方也可以用韵,从文字上没有什么限制,只要你新加的韵脚符合词谱的平仄即可。但是从根源上说来,一首词韵脚的安排,韵脚的疏密和间隔,仄韵和平韵的转换运用,都会从音律上影响作品的情感倾向,比如过于绵密的平韵会使作品显得情感低迷,而两三句相间使用的韵脚会使作品显得和谐婉丽。

  • 13965475911关于宋词不要求押韵的句子能否入韵
    柳曹傅不要求就不考虑,当然不能算韵脚 本来这个字就不要求押韵,偏偏还押了韵,也不算在韵脚内。就像近体诗的第一句,不要求入韵,但是用了押韵的字,也不算在韵脚内。

  • 13965475911宋词怎么写,有什么标准?
    柳曹傅词不像诗一样,它的用韵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因而词的用韵有着自己的灵活性;但又正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是得词的押运方式比较复杂多变。一般说来,词的押韵有以下几种方式:1、一韵到底。这种用韵一般是在句末,少数是在句中。2、一调多韵。如毛泽东的《菩萨蛮 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

  • 13965475911宋词的抄写格式?
    柳曹傅词不像诗一样,它的用韵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因而词的用韵有着自己的灵活性;但又正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是得词的押运方式比较复杂多变。一般说来,词的押韵有以下几种方式:1、一韵到底。这种用韵一般是在句末,少数是在句中。2、一调多韵。如毛泽东的《菩萨蛮 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

  • 13965475911古人写的宋词押韵为什么不是每句都押,词牌要求的要押韵的地方有的就...
    柳曹傅具体如何押韵,要看是什么词牌,因为它们的“谱子”是不一样的。以《如梦令》为例,它的谱子规定: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平仄(韵),〖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仄(韵)。其中“(韵)”前面为押韵的字。这一类小令韵脚比较密,有的长...

  • 13965475911写宋词的规则?要详细啊 谢谢高手们回答
    柳曹傅中途不换韵。中间两个七言句一般作对仗处理,亦可不对仗。此词乃唐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而作,本名《谢秋娘》。后因白居易有《忆江南》三首,其有一首末句云:“能不忆江南”,故得名《忆江南》。自此后世多用《忆江南》词牌名之本意,描写江南景色。忆江南为平韵小令,句子比较整齐。基本没有可用来过度的地方,因此...

  • 13965475911是不是每首词都有各自的调,押同个韵?怎样区分这些词的调和韵,举写例子...
    柳曹傅通篇入声韵,显得节奏快,一般情况下,上下阙不强制要求只用一个韵部。词谱一般都会注明某些词牌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换韵和转韵。某字属于什么韵部在不同时代的韵书中只有很细微的区别,因为和现代语音不同,所以大部分时候北方人只能通过熟悉古代韵书来了解,一些南方人特别是吴语区的人依然可以通过方言直接...

  • 13965475911宋词中的押韵要注意什么,一般有哪些规则,可以按照词牌名的不同来...
    柳曹傅了解韵的基础知识后,再具体从宋词来讲:宋词大致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外),又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一般是小令,比如《如梦令》《渔歌子》等。双调就是双阙,前后两阙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相同,比如《踏莎行》《江城子》,当然也有前后两阙字数与...

  • 13965475911关于宋词定韵的问题~进来下
    柳曹傅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 13965475911宋词格律可有规律可循?可否自创?韵字何处?可全句全篇皆用韵?
    柳曹傅”从其他记载也可看到苏轼的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也都被“善讴者”歌唱或赞赏过,说明还是合乐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声律的束缚。大凡过于不守音律也许失却词的韵味,遵律过严也会成为枷锁,重要的是运用音律为情意服务。如《声声慢》调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