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哪段红枫古道最美,求推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文成红枫古道好玩吗??那条道最好???麻烦友们了!!!~

红枫古道简介
泰顺溪涧多,水面架设廊桥,今成廊桥之乡美名;文成山岭长,道上栽种红枫,故有红枫古道之胜。每到深秋,万物萧索之际,文成的山岭上却因有红枫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只要你出县城而望,便会发现自己置身于迷人的景色里:在一片秋日荒凉的山坡上,一株株红枫醒目地挺立着,高大的如迎风招展的旗帜,矮小的如俏丽娟秀的山花。色泽深浅不一的枫叶交织如锦,沿山道蜿蜒盘旋至山顶,宛如一条条火焰流金的蛟龙,蔚为壮观。文成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开门见山。俗语云:“九都九条岭,条条通天顶。”古时山里连接外面世界的,便是山民在大山上开辟的一条条山道。山民们翻山越岭地过来,有时候要歇歇脚,于是有人提议沿着山道种下一株株枫树,以抵挡日晒雨淋。山连着山,有时候或许记不清走哪一条山道了,只要看一看那一排排醒目的红枫,就能找到回家的路……山民日日从红枫岭上经过,为生计而奔波,或许是无暇仔细欣赏眼前的景致;或许是天天见,年年见,已成熟视无睹。红枫岭如此优美的深秋绝唱,却不见闻达于山外。红枫依旧寂寞地立在秋冬的山风中,听着山民丈量山道的脚步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树影婆娑,孤芳自赏。直到1998年秋天,全国风景专家、北京大学谢凝高教授来文成一游,惊诧于山间保存完好的红枫岭,连呼“红枫古道,江南罕见。存之不易,堪称佳景……”一言惊醒梦中人,“红枫古道”的名称就此叫开了,成为文成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文成红枫岭之多,遍布全县各地。据老人们统计,现在保存完好的红枫岭全县还有60余条,且风格各异: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娇艳夺目,有的淡雅率真,有的俏丽迷人,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疏旷野趣……千姿百态,不一而足。在文成县城四周的山上,便分布着大会岭、苔岭、岩庵岭、龙川岭、猫狸擂岭等几条大的红枫岭,其中尤以大会岭红枫古道最为讲究,全用整齐的青石沿山道铺到山顶。一路上,枫林护路,气势雄伟,好比长龙腾空,直上云端。半岭上有座庙,庙后有一块流米岩,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离奇故事呢!早年,大会岭被人踏出一条羊肠小路,是去景宁、云和、龙泉的必经之路。岭峻路窄,时常发生行人失足死于非命的事故。直到清代乾隆年间,半岭上有个打石老司,人善心好,他不忍看到行人遭到这般灾祸,决心修路以造福子孙后代。他召集乡里百姓、动员膝下儿孙去筹集修路的钱粮。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凑起一些钱,准备了开山凿岩的工具。可惜,造这条山路太难了,只靠一村几户人家无法完工。当时的官府不闻不问,财主又不肯施舍,这打石老人劳心劳力,终于一病不起。他晓得自己再不能造路了,就把儿孙叫到床前,交代他们—定要修好大会岭。老人死了,儿孙们没有忘记他的话,继续开山筑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了第四代子孙。一天夜里,他的曾孙忽然梦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拄着一根拐杖来到床前,对他说:“我乃上界仙师,念你祖孙四代修行积德,特地拨粮千石,作为你们修路的钱粮,只要你在庙后的一个小岩洞上敲三下,自会流出白米来。”第二天,老人的曾孙照着仙人指点来到庙后,见石壁上真有一个小洞,只有铜板大小。他用竹篾丝戳戳石洞,深不见底,随手在洞口敲了三下,只听见洞里发出沙沙的声响,慢慢地流出白花花的米来。一量,不多不少,正好一升。老人的曾孙这一下可快活了,捧着白米回家,还把消息告诉了这一带修路的百姓。大家听了,自然高兴。从此,修路民工不愁吃了。过了三年,大会岭宽阔的石板路终于铺成。从岭脚到岭头4700步,步步全是青石砌成,过路行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然而这岩洞仍旧流米,过路行人若肚饿,只要敲几下,就有一升米流出,大家就叫这岩为流米岩。后来,曾孙成亲了,娶来的媳妇蛮漂亮,人也节省,只是有个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她嫌家里每餐烧饭都得去流米岩敲壁取米太麻烦。便叫老公把洞口凿得大—点,米也可以多流点,也好换些衣服穿。男人拗不过,拿来一根铁钎,双双来到流米岩。两人凿呀凿呀,忽听得洞里朴楞楞一阵响,钻出两只金鸡,飞了。从此,流米岩再也不流米。直到如今,大会岭脚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大会有一宝,只养哥来不养嫂。不怕千人吃,只怕嫂嫂心不好。”红枫有情经霜老,古道无人独自芳。光阴荏苒,红枫依旧在秋天里灿烂如花,古道却鲜有山民来往了,飘落的枫叶堆积山道,诉说着一种历尽沧桑的宁静。曾几何时,古道上重又热闹起来,这里成了久居闹市的都市人放松心情的天地。城里人经过文成,无不被那深秋的一抹亮丽红色所吸引。为着远离那一片城市喧嚣,结伴来到山岭上,走古道,赏红枫,寻找一份来自大自然的安详和宁静.

“红枫古道,江南少有。存之不易,堪称佳景。”  
红枫古道之名,源于浙江文成。每到深秋,万物萧索之际,文成的山岭上却因有红枫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但见古道与红枫相映、霜叶与秋絮翻飞;沧桑中透着几点浪漫,热烈中带着些许寂寞,引得无数男男女女,寄情相思。浙江文成红枫古道多、长、奇、丽,均修建于元明时代,经历代积累和不断的修复,遍布文成,连通文成的大镇小乡。文成境内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红枫古道尚有七十余条,共计古枫3000多棵,几乎乡乡有红枫古道,其中县城大峃镇周边即分布着十来条,最为著名的是大会岭、龙川岭(五十二岭)、松龙岭、岩庵岭。秋日丹枫似火,红枫与古道一同蜿蜒盘绕在群山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秋末冬初时节,岭上攀岭赏枫者、竞先拍照者摩肩接踵,燃起文成旅游冬天里的一把火.浙江文成县地处温州西南部,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的谥号为县名。该县多山,旧时交通闭塞,境内有数十条红枫古道,大会岭是其中最著名的。大会岭上起富垟村岭头自然村,下至大峃镇岭脚村,全长约十里,有4300余级。岭上有很多松树和枫树,大的有数百年树龄,合抱大树有数丈高,夏天浓荫蔽日,秋至满目丹枫,非常美丽,引来游人如织。大会岭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据传已有千年历史。瑞安县志载:清时大峃苔湖人陈庆昌单独出资800银元倡建大会岭石板路,岭上大部分路段均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条石长约1.5米,宽约30公分,厚约20公分,非常整齐美观。其中一段“斗米直”有 320余级,笔直陡峭,相传挑担者要吃斗米才能上此处。在通公路前,大会岭是文成重要的一条交通要道,它下经大峃镇可通温州、瑞安、上可通南田、西坑及景宁、云和等县,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担者塞途。一些热心士绅纷纷捐资建路亭、寺庙、捐田产设立茶堂,由专人负责,向行人免费供应茶水及供行人休憩。明成化年间,花园人王魁金、魁珠在岭头建云亭庵和岭头亭,王魁尚在半岭岩下建佛龛和一简陋凉亭, 供过往行人休憩。清朝时云亭庵改为云顶寺,凉亭亦重新修建,并增设茶堂,免费为行人供应茶水。西坑敖里人周道亮一次担盐过岭,中暑晕倒,幸被半岭亭好心斋公所救,康复后即发愿心,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出资在半岭兴建会岭堂三间,大峃施主潘淳亦捐俸助建,洙川(今大峃徐村)吴氏众人乐助山场。周道亮还捐附近良田22石作茶堂经费用。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周之后裔继承其志,复出资修葺老堂,并在下首续建五间,塑佛像,招僧人,颇具规模。为感谢周家德行,会岭堂每年中元节盂兰盆会均送一对各重三斤的寿桃给周家,直至1949年。以后,半岭亭、会岭堂均数度修葺,今半岭亭尚存一座用规整的桃花石和青石砌凿而成的正方体古灶台,约略可见当年情景。半岭处还有元末吴成七农民起义时建造的白杨寨遗址。半岭下有景曰“流米岩”,流米助建大会岭的民间传说妇孺皆知。解放后,随着交通迅速发展,大会岭已不再是往昔盛状,唯有秋天枫红时,尚有许多游人来观赏,画家、摄影家前来采风创作。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发展,文成红枫古道美名远扬。每至秋末冬初,游客便络绎不绝,大会岭也因此,其热闹远胜古时。

大会岭位于文成县大峃镇,距离县城3 公里左右,是文成境内61条红枫古道中公认最美的一条。早上8时30分,近20 位摄友从市区出发,驱车2小时到达目的地,抬头只见一条红色的“彩带”飘在青山之中,最美的红枫古道现身在眼前。
 
缤纷古道  
据说这条古道有4000多个台阶,一看到古道两旁红枫簇拥相伴,高大的、矮小的、笔直的、斜伸的,各种姿态的枫树站成的万种“枫”情,这个数字早已被大家所忽略。我们沿着石阶边走边看,最美的当数一路的缤纷色彩。远看,青山如染彩带漂浮;近看,古道绵延大树参天。仰望天空,红枫点点碧空如洗;俯视古道,日影斑驳树影婆娑。风与叶翩翩舞动,光和影摇曳生姿。红的、绿的、黄的、金的,满目璀璨。深红、浅红、枣红、橘红,红得热火朝天;金黄、鹅黄、亮黄、浅黄,黄得满目生辉。红和黄在飒飒寒风中肆意显摆,迟到的秋色就这样一展无遗。一路向上,翠竹青柏古道红枫,缤纷色彩晕染一般衍生,美不胜收。
  枫叶如蝶舞
  缤纷的色彩让摄友们过足了摄影瘾,没走两步,摄友们纷纷按下快门到处“咔嚓”了,每个人的镜头里,枫树美得让人心醉,大伙笑侃回去就把这些“明信片”做成电脑桌面。很多摄友已经不是第一次来, 只为这片片美丽诱人的枫叶。火红的枫叶在阳光下闪烁,焦距拉近了,蓦然发现枝头上的枫叶在风中微微颤动,犹如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舞动。迫不及待地与同行的摄友分享,他们也乐滋滋地将“蝴蝶”捕捉进镜头里,顺便还交流一些摄影心得,那一刻的内心竟是如此的充盈。

  
  摄友“狂”拍
  同行的都是摄影爱好者,有些人还相当专业,一会儿双膝跪地斜身拍树冠,一会儿躬躯曲背俯身拍微距,架好马步横拍、竖拍、侧拍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全身倒地举手过颈仰头拍摄,或许是瓦蓝瓦蓝的天空太美了,或许是枝叶交错互相扶持的情景太迷人,才让他们拍得如此奋不顾身。你拍风景,我拍拍风景的你,也是迷人的风景。
  美味农家菜
  沉浸在镜头里,午餐的时间不知不觉中早就过了,肚子开始摆脱秀色可餐的迷惑咕咕叫了,于是找一块平地席地而坐,大家纷纷拿出自带的干粮开始野餐。蛋糕、香肠、豆腐干、瓜果应有尽有,最畅销的食物要数摄友“水中曼舞”的“农家菜”了,早上烧的番薯、玉米余温在手,此时更是美味可口。
  下午三时下山,晚餐吃到真正的农家菜了,青草茶散发着山野气息,南瓜叶南瓜丝上演母子相会,糯山药香软可口,刚出土的冬笋,刚摘下的青菜不断诱惑我们的味蕾,清淡奶白鱼头煲更是让人叫绝。据当地人介绍,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文成的红枫古道将尽展迷人风采,在文成县城四周的山上,还分布着苔岭、岩庵岭、龙川岭、枫龙岭等几条大的红枫岭。爬爬山,赏赏景,你的周末计划正是行动的好时候。
  

文成红枫古道经典路线
古道, 路线, 经典
文成红枫古道,大大小小共有60多条,而笔者目前所走过的古道路线,还不到二十条。其中走过在县城附近有5大经典路线,这5条红枫古道路线离县城近,古道中的枫树与山景亦是各有特色。

1)大会岭:离县城1.5公里,位于文成新中学旁边的溪流上游——岭脚村。大会岭古道内,枫树苍劲挺拔,树龄达到200年的历史,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是人们欣赏红枫的首选去处之一。
{路线指南}:温州出发到文成,沿着县城的主河流直往上游,走到文成中学,再继续前走400米左右,右边有条沥青公路沿着山脚而进,直达岭脚村,便可看到大会岭红枫古道。(上头出口或入口):(1)岭头村沿着上坡水泥路一直前走,可到天顶湖游览区。(2):文成驾车直到外大会村正在建设的工业区工地,直入工地的泥土路,再沿着水泥路直达岭头村。
[户外路线]:温州——文成新文中学校(继续前走400米),进入右边沥青公路——岭脚村(进入大会岭游览)——岭头村(出口)——珠岭村切入古道,直达天顶湖。

2)五十二岭:又叫做龙川岭,离县城1.5公里,该古道保持原始风貌,枫树巨大而又挺拔,树龄也达到200年历史,古道徐徐上行,是走的最轻松的一条古道,并且这里的枫树枝叶茂盛,树枝交错密集,是看枫叶的好去处。而这条古道又是继道岭、山坑岭之后,枫叶红的最早最好的路线。
{路线指南}:温州——文成县城,沿县城主河流直达 X 形路口,选择左侧进入(公路标指示:黄坛镇、龙川乡)——龙川乡村头村,看到路边的山水果园停车。——进入果园的羊肠小路,就是五十二岭红枫古道——沥青公路(有大拐弯走15米)——进入红枫古道——马坳头村(已经是出口)

3)松龙岭:离县城最近,古道里枫树排列而上,直达山顶,在半山腰之中,还可以看见侧峰上的石蜡烛,路边有清泉,水清而甘甜。跨过小溪,是弯弯曲曲的崎岖阶梯,走到顶头可以欣赏竹林风景,穿出竹林,有个古老的路亭,(可以在此洗手洗脸),沿着亭子右边的水泥路上去,就是有个叫做龙儿头的村子。沿着村里的泥土公路,可以远眺县城风景,泥土路尽头的山上有一巨石,形如大蘑菇,喜爱露营者可以在这里扎营(谨防夜里野猪)。
{路线指南}:温州——文成县城体育场——进入松龙岭——龙儿头村(出口)。需原路返回,也可叫车远路接送。
[户外路线]:温州——文成体育场——进入松龙岭——古老亭子扎营野炊——龙儿头村泥土公路,向左走。——(山体坍塌处,山上有几棵枫树与电线杆,是近路可去岩庵岭)——走到猫狸堂村(又叫:冲山),这里有分路,〈1〉是去岩庵岭,需走2公里泥土板车路,再转水泥路继续走到际头庵村,直下岩庵寺(岭);〈2〉猫狸堂村泥土公路继续走。走到水泥路,再向左走,有小路切到山下——徐村岭头村——徐村岭头古道——徐村(县城附近)

4)岩庵岭:离县城0.5公里,从树人学校边上进入。也可从坪头村进入,古道用一色桃花石(花岗岩)铺成,直通山

顶,枫树高大,枝叶覆盖茂密,树龄达到200年历史,走到有个破亭子,另一边用红砖重新修建了一座,有分路,随便选择都可到公路,公路上还有红枫古道走到岩庵(白云庵)胜地。这里庙宇建立在岩壁之中,悬崖壮观,石柱奇特,也是游览的好地方。

{路线指南}:温州——文成国际宾馆,树人学校边上进入,或坪头村进入——岩庵岭游览
[户外路线]:温州——文成宾馆红绿灯处向左走(文青公路)——坪头村(进入岩庵岭游览)——岩庵破亭子直走(不走上坡路)——公路——百步岭———亭子分路〈1〉直走直达西山岩头村——茶岭水塘(有分路去山坑岭红枫古道),走到亭子往山下直去,——岩庵隧道口;〈2〉亭子转弯,越过亭子——木桥楼——岩庵寺游览区(下走回文成),水帘庙向山上走去——际头庵村——米午村山顶(进入泥土板车路)——猫狸堂村,石子公路往山坡走——龙儿头村——松龙岭(回县城)

5)狸猫擂岭:离县城0.5公里,山脚枫树稀疏,半山腰上,棵棵枫树巨大,高入云丛,枝叶覆盖宽广,树龄达200多年,山道崎岖,是枫叶红的最迟的古道。
{路线指南}:温州——文成县,县城二中学校,从二中学校边的寺庙对面进入——猫狸擂岭游览——洋井村(井:读做等deng),自己安排车子接回县城
[户外路线]:温州——文成县城,县城二中学校,从二中学校边的寺庙对面进入——猫狸擂岭看枫叶——洋井村(井:读做等deng),沿着公路路过横培村,横培村竹林尽头有亭子,叫做:风门亭。——进入古道看红枫,越过小溪看红枫——李山村(可叫车子回程)。。。〈继续前进——金山坳头村——渡渎村(到这里终点,再走分有三条古道)〉

红枫景色最美的,树最多最红的古道是哪一条呢!这五条推荐一条呗!
大会岭


文成哪段红枫古道最美,求推荐!视频

相关评论:
  • 15072018030文成哪段红枫古道最美,求推荐!
    宋黎娥答:1)大会岭:离县城1.5公里,位于文成新中学旁边的溪流上游——岭脚村。大会岭古道内,枫树苍劲挺拔,树龄达到200年的历史,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是人们欣赏红枫的首选去处之一。{路线指南}:温州出发到文成,沿着县城的主河流直往上游,走到文成中学,再继续前走400米左右,右边有条沥青公路沿着山脚而进...

  • 15072018030温州看枫叶的地方在哪
    宋黎娥答:泰顺三滩岭古道、文成龙川岭红枫古道。泰顺的三滩岭古道,因古道两旁分布着绝美的红枫又得“最美红枫古道”的美誉。龙川岭红枫古道,算是温州文成最有特色的红枫古道了,位于龙川村头村至过山村山丘口亭,东西走向,为明、清古道,全程约3.5公里。泰顺三滩岭古道、文成龙川岭红枫古道。泰顺的三滩岭古道,...

  • 15072018030春季去温州文成松龙岭红枫古道旅行,有哪些详细的攻略值得分享?
    宋黎娥答:了解目的地:松龙岭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山区,以红枫古道而闻名。这里的红枫在秋季尤为壮观,但春季也有独特的魅力,新绿与残红交织,别有一番风味。交通方式:从温州市区出发,可以选择自驾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文成县。如果是自驾,可以通过导航设置目的地为“松龙岭”或“红枫古...

  • 15072018030上海含近赏枫叶的地方
    宋黎娥答:1、温州文成 · 龙川岭红枫古道 最老牌红枫古道 龙川村头村至过山村山丘口亭,这是一条老牌红枫古道了,“浙江最美的秋景”足以吸引小伙伴们去拍照徒步一番。每到深秋万物萧索之际,龙川岭上便被3000多棵枫树点缀得生机勃勃。古道与红枫相映,霜叶与秋絮翻飞,沧桑中透着几点浪漫,热烈中带着些许寂寞。

  • 15072018030我想问一下文成龙川岭红枫古道怎么样?
    宋黎娥答:龙川岭红枫古道,位于温州文成龙川村头村至过山村山丘口亭,东西走向,为明、清古道,全程约3.5公里。古时该古道上通百丈_、南田、青田,下达黄坦、大_、瑞安。古道两侧遍布枫香、松树,有三座单孔石梁桥,岭脚处有文成有名的“山水果园农家乐”,种植有板栗、梨子、葡萄、桃子、柚子、李子等水果,供...

  • 15072018030红枫古道文成大会岭
    宋黎娥答:位于浙江文成县的大会岭,是红枫古道中最著名的路段之一。这片古道起自富垟村岭头自然村,止于大峃镇岭脚村,全长约十里,拥有4300余级石阶,其上生长着众多松枫,古树参天,夏日浓荫蔽日,秋季则满目丹枫,景色迷人,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大会岭的历史久远,据传已有千年,清时陈庆昌出资修筑石板...

  • 15072018030红枫古道大峃岩庵岭
    宋黎娥答:在浙江省文成县的大峃镇珊门村和里阳乡西山村漈头庵之间,横亘着一条南北走向的古道,它承载着历史的痕迹,被命名为红枫古道中的岩庵岭。这条古道全长约2公里,是明清时期的重要通道,连接了里阳乡、大峃镇、泰顺县、玉壶镇和平阳县等多个地区。岩庵岭古道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路面,主要由规整的条形...

  • 15072018030温州哪里有红枫古道 温州八大红枫古道
    宋黎娥答:1、瓯海石岩屋红枫古道位于瓯海瞿溪街道的石岩屋景区,由于隐藏颇深,一直罕为人知,也正因为如此,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美丽与清新。每到深秋初冬,夹道枫叶便如红龙翻滚,风吹过,红叶飘落在溪水中,别有一番韵味。红枫古道主要位于从雄岙到分水城沿线道路两旁,一共有110棵红枫古树群,是浙江省古树名木...

  • 15072018030红枫古道黄坦新亭岭
    宋黎娥答:沿途景色丰富,35株枫香树为古道增添了诗意,村落中的土墙民居、30米岩面路、板粟基地以及凉水井和松树林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新亭岭不仅是研究文成县旧时交通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县内著名的红枫古道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道的部分路段已经改造为通村公路,使用了水泥路面。遗憾的是...

  • 15072018030红枫古道珊溪均山岭
    宋黎娥答:位于浙江省文成县珊溪镇西山村的驮路外自然村,直到君阳村的均山自然村,红枫古道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明代古建筑,全长大约3公里。道路宽度在1.1米至1.5米之间,主要以乱石铺就,展现了古朴的风貌。这条古道北上可通向君阳村,南下可达西山村,途经八角丘和白岩前两个自然村,曾是村落间重要的交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