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寒山故乡在那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诗僧寒山隐居的地方?~

诗僧寒山隐居在天台后岸村。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寓居浙东天台山。唐代著名诗僧。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他以桦树皮作帽,破衣木屐,喜与群童戏,言语无度,人莫能测。常至天台国清寺,与寺僧丰干、拾得为友,将寺院残余饭菜倒进竹筒,背回寒石山维持生活。
寒山经常在山林间题诗作偈,其诗通俗,表现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蕴含人生哲理,讥讽时态,同情贫民。后人辑成《寒山子诗集》3卷,《全唐诗》存诗312首。元代传入朝鲜、日本,后译成日、英、法文。[1]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概述图片来源:[2])
本名
寒山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长安(今陕西西安)
主要作品
《杳杳寒山道》
人物生平
人物简介
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崇。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日本著名小说家森鸥外(1862—1922年)曾根据寒山诗集前闾丘胤的序言,写了名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按历史记载,诗僧寒山隐居的地方,应该是天台山

  寒山、拾得,又称“和合二仙”,分别为任县双蓬头村和留垒村人。这两个村位于任县东南部与平乡县、南和县交界的留垒河畔。当地人说,寒山原名韩山,拾得原名石德。双蓬头村的韩姓人家说寒山是其先祖,留垒村古时有石姓人家,现已无存。但留垒村有自古留传下来的民谣“石家碾子,石家磨,石家井水真好喝”。石家井早已干涸,但原井尚存,现位于一农民宅内,留垒人称其为“拾得井”,又称“神仙井”。
  寒山、拾得出生在这两个村庄,似非偶然。在民间广泛流传有这样的说法:四十里直道出皇上,二十里直道出娘娘,三里直河出神仙。说来也奇,从邯郸方向一路蜿蜒北行的留垒河,到了双蓬头和留垒这两个村庄之间,竟出现了一段长达三里的直河。站在双蓬头村东的河桥上向北望去,只见与留垒村西的河桥遥遥相对,两桥之间的这段三里长的河道笔直。这种现象在众多河流中并不多见。被称为“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出生在这里似乎应验了民间的说法。
  在当地还有不少关于寒山、拾得的民间传说:寒山与拾得自小亲如手足,常常共同拾柴割草,但他们到地里并不干活,只是嬉戏玩耍,但等回家之时,便有旋风聚来柴草,使筐中柴草自满。这个故事常常被后来的孩子们在割草拾柴时说起,对二人有如此神通羡慕不已。双蓬头村西三里处原有一棵参天古杨树,传说寒山、拾得曾由此树登天。一天寒山、拾得忽然心血来潮,嚷嚷说在人间玩腻了,要到天上去看看,见到一位在附近犁地的老农,便问他从哪里可到天上去,老农见两个小孩说话怪怪的,便心不在焉地随意指了一下旁边的大杨树说:从那里能上天。二人果然顺着大杨树爬到了天上。听过去赶马车的人说:出了任县城东关即可隐隐见到大杨树的树冠。
  有关寒山与拾得的故事,还有“京城卖黄土”、“江南打短工”等等。
  在双蓬头与留垒,与寒山、拾得有关的纪念性建筑物与遗迹有天台寺、仙里桥、和合桥、神仙小道和双蓬头村。双蓬头村本来因地势而得名为双凤头村,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至今还能说出凤头、凤尾、凤翅、凤嗉所在的位置。为了纪念寒山与拾得,取其二人“蓬头笑面”、“蓬头跣足”之意,将村名改为“双蓬头”,但千百年来,村里人仍习惯将村名称作“双凤头”。
  寒、拾二人在壮年时离家出去,寒山隐居于浙江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子”,并终老于天台山。家乡人在村东建造了天台寺,纪念这位从这里走出去的文化名人。国内天台寺有多处,惟独双蓬头的天台寺是为纪念寒、拾二人所建,寺内建有专为供奉寒、拾二人的“和合殿”,这在当时为世上佛寺里所独有,比苏州寒山寺的“寒拾殿”要早数百年。天台寺曾数度被毁,又多次重建。前几年,由僧人和信众筹资在原址重建了天台寺大雄宝殿,由于资金短缺,天台寺的标志性建筑“和合殿”和其他殿宇未能如愿建造。老人们回忆说,和合殿原为二层砖木结构,“和合二仙”的塑像为童子形象,二人相拥而笑,十分吉祥喜庆。天台寺虽为新建,但只有大雄宝殿和数间低矮的僧房子孤零零地矗立于原野之上,殿前的院落种有庄稼,使寺庙显得有些败落。天台寺前的道路旁,有断碑一通,为乾隆四十六年重修天台寺时所立。碑文由翰林学士麒薰沐所撰书。其中有赞扬“和合二仙”的文字说:“余尝考其轶事,见夫皎皎之节勒诸贞珉,呵呵之声著于诗章,其高风信不易攀矣。独异其跣足蓬头,相顾而笑,忽而见真于斯,忽而脱形于斯……其傲岸自异,不欲与众僧为伍耶。仰金仙之化身,忽隐忽现,如俗所谓普度世人耶,果尔则和合一殿,诚堪与诸殿并峙……”天台寺原有重要碑刻四块,其余三块石碑在文革中被作为石料拉走修了水利工程,因而使许多珍贵史料被埋入地下。
  寒、拾自幼时即志趣相投,形影相随,昼则共同读书或共同务农,夜则各自归家,日长天久,他们两人在双蓬头与留垒两村间走出了一条田间小路,世人便称这条田间路为“神仙小道”。
  县志上记载,留垒河双蓬头村头的桥名为“仙里桥”,留垒村头的桥名为“和合桥”。历经沧桑,原为砖木结构的两座桥已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但桥名始终未变。
  寒山、拾得二人逆境中蓬头笑面的处世态度,时时帮人救急解难的助人精神,及其在诗歌中反映哲学思想,在当时即被世人所称道。唐宋以来,民间即称之为“和合仙”,亦称之为喜神,并受到佛、道、儒三家的追捧,僧称其为“圣”,道称其为“仙”,儒称其为“隐逸贤人”。至清代,一贯崇信喇嘛教的满清皇帝,也对寒山、拾得推崇有加。雍正年间,清世宗皇帝胤禛分别敕封寒山、拾得为“和仙”、“合仙”,统称为“和合二仙”。寒山作为诗人在海外有重大影响,其声誉甚至在李白、杜甫之上。《寒山子诗集》早已传到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日本的诗歌体俳句就是受到寒山诗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日本人还著有《寒山、拾得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兴起的嬉皮士热潮,就是受到寒山蓬头跣足、放浪形骸形象的启发,并奉寒山为精神偶像。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海内外又一次形成了寒山子研究热,至今方兴未艾。寒山、拾得二人所形成的“和合”思想代表了世上的和谐、和睦、和亲、和顺观念,因而倡导“和合”思想,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寒山全集

唐代僧人、诗人。姓氏、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他长期隐居台州始丰(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即寒山),故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丰干、拾得友善,时相过从。据今人余嘉锡考证,玄宗先天年间(712)已见关于寒山子的行迹,其卒年约在德宗贞元九年(793)稍后,年寿可能在百龄以上。旧传寒山为唐初诗人,其说本自伪托的台州刺史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不足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寒山的诗歌表现方法上以教戒说理为主,除间有出以庄语、工语者外,多用村言口语,语气诙谐,机趣横溢。因与当时诗坛重典雅含蓄的风气格格不入,故不为时人称引。宋以来稍见重视。“五四”以来,提倡白话文体,方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兴趣。而且由于其诗长于以通俗机智的语言表现人生哲理,故在日本、美国等也颇为流行。

诗僧寒山故乡在那里?
藏头诗航母认为,这个所谓的诗僧寒山并非历史人物,来源于对于历史人物——秦甘河——寒山子,以及他的诗歌作品所进行的非法嫁接,所以说,虚构人物无故乡!
秦甘河——寒山子生卒信息:726年-831年。
在其死亡121年之后的公元952年,佛教界才开始逐步对其进行了强行“收编”:
公元952年出版的《祖堂集》,却还没有正式给寒山子穿上佛教的袈裟。寒山、拾得没有宗派出身,也没有重要的禅宗地位,寒山是作为逸士出现,拾得只是言其在国清寺,更重要的是,此书中的寒山、拾得并没有一起出现。公元961年编辑出版的《宗镜录》才反映,寒山、拾得已与志公、庞居士等并提。公元988年出版发行赞宁编撰的《宋高僧传》,其卷第十九《唐高僧丰干、寒山子、拾得传》,才正式完善了这个所谓的诗僧寒山子之体系的构建。


诗僧寒山故乡在那里?视频

相关评论:
  • 18655784812诗僧寒山隐居的地方?
    章元昂诗僧寒山隐居在天台后岸村。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寓居浙东天台山。唐代著名诗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

  • 18655784812诗僧寒山故乡在那里?
    章元昂寒、拾二人在壮年时离家出去,寒山隐居于浙江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子”,并终老于天台山。家乡人在村东建造了天台寺,纪念这位从这里走出去的文化名人。国内天台寺有多处,惟独双蓬头的天台寺是为纪念寒、拾二人所建,寺内建有专为供奉寒、拾二人的“和合殿”,这在当时为世上佛寺里所独有,比...

  • 18655784812寒山诗是哪位高僧所作
    章元昂藏头诗航母告诉朋友们,寒山诗是寒山子所创作的,他是陕西人,由于真名实姓不得而知,后来人即以其诗歌中大量的“寒山”信息予以了这样的命名。其生卒信息为726年至831年,终年105岁。他后半生的大约54年,即隐居生活在浙江省的天台山之中。所以说,他终生并非僧人这种身份,前半生也依然如此,只是一个...

  • 18655784812寒岩洞在哪里
    章元昂寒岩洞,又名寒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龙溪乡西南方向约三十多里处**。寒岩洞,这一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织的地点,既有着秀美的山水风光,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它不仅是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之地,同时也是和合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以下是对寒岩洞的详细介绍:1. **地理位置**:寒岩洞位于浙江省天台县...

  • 18655784812佛教史上著名的两位大诗僧寒山与拾得的故事
    章元昂唐代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清寺里有两位高僧,分别是寒山与拾得,两位高僧其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拾得是个苦命的孩子,刚一出世便被父母遗弃,抛弃在荒郊,幸亏当时天台山的高僧丰干和尚化缘从此经过,慈悲为怀,将其带至寺中抚养,并起名“...

  • 18655784812杳杳寒山道唐代诗僧寒山所作烘托僻居寒岩不问世事的心情
    章元昂寒山既是诗人,也是僧人,隐居于浙东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下面跟一起了解一下寒山所作的《杳杳寒山道 》吧。因唐代落榜士子张继七绝《枫桥夜泊》中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而闻名天下的“寒山寺”,初建于六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当时取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诗僧寒山子曾来...

  • 18655784812寒山拾得传说
    章元昂寒山,本名不详,是一位唐代的诗僧,因其居住在天台山寒岩而得名,他的诗歌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闻名。他的怪癖性格使他在寺庙中显得与众不同,常以“望空噪骂”示人,然而这种狂放不羁反被看作是疯癫,他与拾得的友情却因此更为深厚。拾得,原名拾得,自小被父母遗弃,被丰干和尚收养并赐予法号...

  • 18655784812苏州寒山寺为什么叫寒山寺?而不叫拾得寺?
    章元昂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国清寺来此共同住持,之所以称为寒山寺的原因有:1.寒山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古今和尚诗中,要认寒山为首。寒山诗的...

  • 18655784812寒山到底有什么魅力,居然会成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偶像?
    章元昂寒山,又名寒山子,唐代诗僧,隐居浙江天台翠屏山寒岩。他头戴树皮帽,足登破木屐,打扮奇异,行为怪诞,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放声大笑,时而望空谩骂,故人称“疯癫汉”。居寒岩后,寒山常在林间水边唱偈吟诗,书之树间、石上和田野人家的墙壁,并有“好事者随而录之”,约300余首。寒山的诗词传播到...

  • 18655784812唐朝和尚诗人寒山是谁
    章元昂据说在他所居住的天台山寒岩涧洞里,后人们整理出他曾经涂写在隐居的寒岩洞壁上的诗句就有三百多首。面对这位具有神秘色彩的唐代诗人,虽然曾经受到世人的冷落,但是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关于他的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令人不曾想到的就是,他的诗还流传到了日本等地,并且深受好评。寒...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