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憎分明的事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鲁迅先生的小故事,如: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关心青年。~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 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他的语言犀利,一针见血,含有很重的讽刺意味,他的作品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刺刀,深深的刺进敌人的心脏,同时,也深深的烙印在我们一代一代的人心中。他性格刚强,是中国人民不屈的代表。我想,他是那时候最勇敢,最坚决,最刚强的英雄。毛主席曾说过: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想必,不用我再多说,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他就是被毛主席誉为“20世纪中国骨头最硬的人”——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我最喜欢的是他在“五四”前夕,写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创作的,他讽刺了借“仁义道德”来“吃人”的封建社会,这篇白话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救救孩子吧 将来的社会容不下吃人的人。”这不仅 表现了鲁迅勇于借文字表达自己对封建社会的憎恨,还表达了鲁迅那颗刚正不阿的心。他敢于与黑暗的封建社会作斗争的执着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无疑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做了表率。
  鲁迅的每一句话都入木三分,我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喜欢的是《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开始我并不知道这是鲁迅所写的,只认为写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以至于后来我知道是他写的,就更加的崇敬他了。这是鲁迅的志向,也是他的立场。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志向和立场。对反动派所谓的“千夫指”,我们是可以“横眉冷对。”不用害怕,我们一定要以牙还牙。对待人民,我们要像对待“孺子”一样,为他们做牛做马,诚诚恳恳的服务。我们要做像鲁迅一样爱憎分明的人。如果现在还有像他这样的人,那他一定是中国的顶梁柱!
  其实,我最最崇敬的是他的刚强和那种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能力。面对敌人,他从不惧怕,是民族不屈的脊梁。在他病重期间,他写过一篇关于自己身后事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说:“让他们记恨去吧,我一个都不原谅。”这句话就是他刚强性格的绝好体现。
  他用语言告诉了人们他的性格;用语言讽刺了敌人;用语言鼓舞人心;用语言温暖他人。我想,他就是唯一一个值得我崇敬一生的人。

1、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

鲁迅很为难的情况下找到郁达夫说实在没办法,须请一家书店报馆名义上请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鲁迅自己拿出,由达夫转交给书店报馆作为月薪发给他。鲁迅对青年的提携帮助程度可见一斑。

2、日本留学期间,鲁迅与其老师藤野严九郎的朝夕相处,对其走上文坛产生过重要影响。藤野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今名古屋大学),在鲁迅入学前的两个月他才升格为教授。藤野说话时有家乡福井县的口音,鲁迅听着不习惯,却觉得亲切。

决心弃医从文的鲁迅最后向藤野提出了退学申请。《藤野先生》就是鲁迅对仙台时期生活的回忆。后来,藤野才知道曾经的中国留学生周树人成为了作家鲁迅,并将自己的故事写入了散文。

扩展资料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此诗作于一九三二年。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在此之前的十月五日,郁达夫请鲁迅吃饭,同席有柳亚子。“闲人” 指鲁迅自己。“打油”是鲁迅对自己诗作的谦词。鲁迅晚年得子,疼爱有加。那天去赴宴时,郁达夫借此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遂用“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这便是鲁迅创作此诗的由来
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精选了四件事情:①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②鲁迅先生笑谈“碰壁”,以抨击旧社会;③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④鲁迅先生自己病得厉害,却劝女佣多休息,别干重活儿。这几件事例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和个性风采。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723580.html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精选了四件事情:①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②鲁迅先生笑谈“碰壁”,以抨击旧社会;③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④鲁迅先生自己病得厉害,却劝女佣多休息,别干重活儿。这几件事例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和个性风采。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723580.html


鲁迅爱憎分明的事例视频

相关评论:
  • 13713921134鲁迅爱憎分明的事例
    湛废废1、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鲁迅很为难的情况下找到郁达夫说实在没办法,须请一家书店报馆名义上请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鲁迅自己拿出,由达夫转交给书店报馆作为月薪发给他。鲁...

  • 13713921134鲁迅做过哪些爱憎分明的事
    湛废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精选了四件事情:①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②鲁迅先生笑谈“碰壁”,以抨击旧社会;③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④鲁迅先生自己病得厉害,却劝女佣多休息,别干重活儿。这几件事例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 13713921134作者从哪几件事写出了鲁迅“爱憎分明”?
    湛废废4、(第14-22自然段):鲁迅救助一位黄包车车夫。表现了鲁迅先生理解和同情下层民众。5、(第23-24自然段):女佣阿三回忆伯父鲁迅生前的事情.表现了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 13713921134在《朝花夕拾》中有哪些有关正义感爱憎分明的片段?
    湛废废《朝花夕拾》中能看出小鲁迅有正义感和爱憎分明的片段有: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

  • 13713921134爱憎分明典故
    湛废废5. 老栓头爱憎分明,搞对象非常挑剔,福兴庄都知道了,没有人再敢给他介绍成份赖的了。6. 爱憎分明褒善贬恶火眼金睛信赏必罚羞与为伍彰善瘅恶。7. 上官夫人温柔婉约,司马夫人爱憎分明,有时候丈夫出门在外,两家夫人也会偶尔走动,久而久之,越发相处的融洽了。8. 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女孩,许多事情并不是...

  • 13713921134爱憎分明的故事及意思
    湛废废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爱憎分明的意思: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 13713921134朝花夕拾中写出鲁迅爱憎分明的一章
    湛废废朝花夕拾中写出鲁迅爱憎分明的一章是《阿长与〈山海经〉》。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我”带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这才消除了对她的怨恨,体现出了鲁迅爱憎分明的特点,表达了他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暴虐者的痛恨。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

  • 13713921134我眼中的鲁迅如何写?跪求!!!
    湛废废有一次,鲁迅先生的侄女来到他家,谈起了《水浒传》里的故事与人物,可我学乱说一气,鲁迅便教育周晔看书时要心平气和地看,不能囫囵吞枣、马马虎虎地看,否则就是白白浪费时间,周晔当时很惭愧。鲁迅先生还夸自己的记性好,其实是在批评我看书是不认真。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爱憎分明、为他人着想的...

  • 1371392113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内容讲了什么那几件事
    湛废废三、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四、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关心女佣阿三。五、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点明主题。全文赏析:此文从小处落笔,结合作者个人的感受,回忆了伯父鲁迅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了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 13713921134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作文200字
    湛废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