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洗雪国耻,为何汉朝用了七十年,唐朝只要三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何同样是一雪前耻,汉朝用了70年才成功降服匈奴,而唐朝却仅用了3年?~

要知道在汉朝刚建立的那一个时期,匈奴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可以说汉朝的军队是打不过匈奴的,并且在汉武帝之前,汉朝的前几位皇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想阻止匈奴对汉朝边疆的侵犯,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而且还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后到了汉武帝执政的时期,这个情况才出现了一个反转,但是这个反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仁政的措施,使得国力有了一个空前的增长,并且培养了两个非常有名的大将军,一个叫卫青,一个叫霍去病,才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制,成功的把匈奴赶到了西北,这个时候匈奴才开始真正的老实起来,可以说前前后后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但是反观唐朝面临的就是另一种局势,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可以说国力就已经非常的强了,并且经过连年的战争,唐朝的军队也是非常强的,而且唐朝也不缺那种能征善战的将军,再加上这个时候匈奴的实力并不是很强,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消耗,所以唐朝只花了三年的时间就把匈奴降服了。

其次在唐朝统治时期,那些匈奴也有意要归顺唐朝,在他们看来依附唐朝他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好处,就比如说他们就不用这样颠沛流离一直流浪下去,他们可以划一块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然后在这里修身养息。

答案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都经历几代人的努力,而不是短短几十年。
1、匈汉初战,讲求实际
汉朝初建,贫弱不堪,匈奴对汉的干预更是为获得更对政、经利益。并且出于现实的考虑,没有吞并汉朝的打算,只是把他当做无限透支的信用卡。所以才有汉高祖被困马邑全身而退的可能。

汉朝,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最终强盛,而匈奴依旧在草原,做着狼吃肥羊的美梦,奴隶制度下匈奴早已被封建化的汉朝全面超越。
2.汉武挥鞭,强势反击
到汉武帝时,终于停止和亲,开始反击,但是全民皆兵的匈奴,军力却不弱,他们幼小骑羊,弓马娴熟。加之地处王庭深处所以攻防的占尽三才。而汉朝疆域广大,兵力众多但分散,集中进攻需要漫长的时间准备,所以汉武帝一生戎马,被匈奴牵制战争状态几十年,惨胜如败。

3.突厥王庭,遥制中原
匈奴后的突厥可汗依旧向先辈一样务实。他们只对中原的富庶和美女感兴趣。所以他支持隋末的各方势力,遥治中原。
4、励精图治,隋唐突击
隋文帝执政时,任用长孙晟,这个外交奇才,撺掇地草原各部心散;任用隋初名将把突厥揍的哭爹喊娘,直到隋炀帝时依然保持对突的绝对战略优势。

至唐太宗继位,他借用圣人可汗的余威,以及隋朝留下亲中原势力,摒弃持久战的发生。忍辱负重,全国一心。 最终任用李靖,李绩在草原大灾荒时,突入突厥境内,一举将突厥颉利俘虏,完成了,看似三年实则几代人的功业。

因为汉朝的国力不如唐朝,而且唐朝时期兴修水利,使得唐朝能够承受更多的变故。汉朝刚建国时只能与匈奴谈和,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真正地抬起头来。而唐朝在唐太宗时期就开始出兵打击东突厥,并且在三年之内就将其剿灭。

汉朝刚建立时,百废待兴,人口稀少,当时经历了很多动乱,不宜再大动干戈,所以汉初统治者才选择跟匈奴议和。这种屈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出霍去病等大将前去打击匈奴,并且取得不错的成效,才结束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要说东突厥,那可是比匈奴还要强大的对手,但是唐朝平定东突厥只用了三年时间。唐朝刚建立的时候,整个国家也是一片荒凉,但是前朝留下来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粮食、马匹。这些都能给唐朝挥霍一段时间。再加上唐朝大兴水利工程,国家得到休养,所以就会比较耐打。

唐太宗时期有很多人才可以用,但是汉高祖刘邦没有,他当时还屠杀了一些开国功臣,导致无人能用,只能跟匈奴求和。由此可见汉高祖的手段是没唐太宗厉害的,唐太宗还是很会审时视度的。

唐太宗懂得笼络人心,他知道东突厥内部肯定有人是不想战争,想跟唐朝交好的。于是他把愿意归顺唐朝的部落收回附属国,这样一来东突厥就被瓦解了,实力就会没那么强悍。这是唐太宗再派出大将前去讨伐,就会容易得多。



我觉得这是因为唐朝的人口相对多一点,而且唐朝也是的对手没有汉朝那么勇猛吧。

汉朝刚建立的时候人口很少,国力不强,百姓都很贫苦,而唐朝有隋朝留下来的粮食,所以情况要好一点。

汉朝的人口少,国力比较弱。唐朝有隋炀帝打下的好基础,所以相对各方面发展要快的多。

因为根本就没有打过,去看看唐朝李家的习俗,跟匈奴是一模一样的。


同是洗雪国耻,为何汉朝用了七十年,唐朝只要三年?视频

相关评论:
  • 15130856793同是洗雪国耻,为何汉朝用了七十年,唐朝只要三年?
    靳胆彦因为汉朝的国力不如唐朝,而且唐朝时期兴修水利,使得唐朝能够承受更多的变故。汉朝刚建国时只能与匈奴谈和,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真正地抬起头来。而唐朝在唐太宗时期就开始出兵打击东突厥,并且在三年之内就将其剿灭。汉朝刚建立时,百废待兴,人口稀少,当时经历了很多动乱,不宜再大动干戈,所以汉初统...

  • 15130856793汉高祖刘邦是靠“枕头风”解了“白登之围”么?
    靳胆彦这一代人蒙受的苦战与屈辱,然后之后几代人的忍辱与建设,终于换来了汉武帝时代起,汉军铁骑痛击匈奴,洗雪国耻的辉煌一幕。令单于紧张的是,白登山大战的同时,周勃的20万汉军主力,已经剿灭了韩王信的残余势力,正迅速挥师代谷,先锋部队已经与匈奴部队发生了小股作战。再不撤兵,进攻失利,士气低落的...

  • 15130856793没上过战场的大臣,却是汉朝战胜匈奴的功臣
    靳胆彦汉军的战旗从云中五原隆隆开进,几十年间一路碾压匈奴,终于由汉将陈汤在中亚斩杀郅支单于,彻底洗雪昔日国耻。关于汉军战斗力的一句豪言,当时更成为共识:一汉当五胡!豪言背后,正是几十年前,晁错以无比的智慧勇气,为汉朝铁军带来的华丽转身!但是,晁错的理念虽然强大,倘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力支持,实现也是万难。所以另...

  • 15130856793中国历史千古不变定律有哪些
    靳胆彦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仲、范蠡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的忍辱负重和励精图治,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

  • 15130856793苏轼和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对比
    靳胆彦而辛弃疾则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但他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他的思想也不像陆游那样“...

  • 15130856793“于中应有”的出处是哪里
    靳胆彦这首词采用通篇议论的写法,言辞慷慨,充满激情,表达了不甘屈辱的正气,与誓雪国耻的豪情。对这种耻辱性的事件,一般是很难写出振奋人心的作品,但陈亮由于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对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敏感地从消极的事件中发现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开掘词意,深化主题,使作品气势磅礴,豪情万丈。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 15130856793陆游的爱国诗
    靳胆彦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的爱国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直抒胸臆 《书愤》“早岁那知...

  • 15130856793关于,祖国曾经的赤受到的耻辱,和现在的辉煌,辉煌世界比,的句子.
    靳胆彦9.18被大多网友认为是国耻日! 西周幽王无道,致使王宫被洗。 汉高祖三十万大军被困白登七日,靠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残喘脱逃。 西晋怀帝被匈奴俘虏,愍帝出降,西晋王朝终结。第一个被外族灭掉的王朝。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宋朝多次被金、元所败 明朝,倭寇征服中国东南。除大陆部分被收复,其他岛屿被日本纳入版图...

  • 15130856793靖康雪,尤为耻,臣子恨,何时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什么意思
    靳胆彦“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翻译: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翻译: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杨慎的《临江仙·滚...

  • 15130856793苏轼与辛弃疾在宋词创作及人生际遇的异同
    靳胆彦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但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他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