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生物的生物简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急求指示生物介绍(最好完整一点)~

根据生物某些特征的存在来确定其它因素的现象,叫生物的指示现象,或指示作用。它们具有指示意义的某些特征,称为指示特征(包括形态的、生理的、生物化学的等)。有气候指示特征的(如热带植物、寒带植物);有水指示现象的(人们在干旱地区常借助植物来找水源);有土壤指示现象的(铁芒箕是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碱蓬指示碱性土壤);有地质指示现象的(湖北省黄石市就有一种草能指示地下有铜和铁矿);还有些植物对环境污染有指示作用,如矮牵牛花。

生物的指示作用表明,各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处于紧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掌握了它们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有可能利用一个要素的特征去认识另一个要素的存在。

从理论上讲,地球上最初产生地壳,之后形成大气圈、水圈,最后出现植被、土壤和动物界。因而,愈是年老的(即先产生的)要素对其它年青的(即后产生的)要素影响愈大;愈是年青的的要素对其它年老的要素依赖性愈大。正是这些独立性最小而依赖性最大的要素具有最大指示意义。所以,后出现的植物对其它要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表现能力。

地球上的生命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组织水平。从大分子有机物开始直到生物圈,复杂程度逐级增加。当从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较高层次时,生命组织便会出现前一级所不具有的新性质和特征。

生物存在于地理环境之中的,它们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中,经常不断地与环境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它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源和营养物质,建造自己的躯体,同时又把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以此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种族的繁续。因此,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环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在环境对生物发生影响的同时,生物有机体,特别是它们的群体也对环境产生相当明显的改造作用。针叶林下土壤的酸度往往比同一地区阔叶林下的要高些。湖泊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改变水中的光照条件。从更长远的时间尺度看,生物还参与岩石的风化,地形的改变和土壤的形成,以及某些岩石和矿床的建造。水土流失可以用植物来防治,流动的沙丘可以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来固定。

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素,如日光、热、水、风、矿物盐类和其他生物等。地形、海拔高度等则属于间接起作用的因素,它们通过改变气候、土壤等条件而对生物产生影响。

各个生态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单独地对生物发生作用,而是共同综合在一起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个生态因素不管它对生物的生存有多么重要,也只能在有其他因素的适当配合下才能发挥其作用。

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素的总体叫做生境。由于地表各地气候、土壤、岩性和地形等条件不同,形成极其多种多样的生境类型,这正是地球上生物种类和其群体类型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上各种生态因素的变动幅度非常广阔,每种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却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素的量或质低于或高于生物所能忍受的临界限时,不管其他因素是否适合,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死亡。这样的生态因素称作限制因素,它是最易阻挠和限制生物生存的因素。限制因素随时间地点而变,也因生物种类而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素。在严重污染的水域中,有毒的污染物常常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限制因素。在研究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时,既要注意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又要找出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生物生存的限制因素,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生态因素的忍耐不仅有一个生态上限和下限,同时在它的耐性限度内还有一个比较小的生态上的最适范围,在这里生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在自然界,生物种并非经常处于其最适生境条件下,因为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妨碍生物去利用最适宜的环境。不同的生物种对生态因素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差异。一般来说,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种类,其分布范围较广。

(2)生物的适应性和指示现象

① 生物的适应性

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与其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互相统一、彼此适合的现象。生物与环境之间所表现出的这种协调与适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传留后代。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高等植物的各种器官都明显地表现出对于生活条件的适应。深入土壤的根系,直立于地面上的茎枝和形状扁平、面积广阔、呈现绿色的叶子,都是植物加强吸收、固着、输导和进行光合作用等机能,以保证进行正常的营养生活。色彩鲜丽的花冠,芬芳的气味和甘甜的花蜜,是虫媒花借以招蜂引蝶,进行传粉,完成繁殖后代的适应特征。仙人掌叶子退化成针刺,减少水分蒸腾;肥厚的肉质茎贮存大量水分;这些旱生化的特征是它们对干热气候条件的适应。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更是形形色色。例如许多动物借助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躲避捕食者而获得生存的机会。水中的鱼,一般体扁如梭,具鳍无颈,眼睛位于两侧,体色上深下淡,体内有鳃和鳔等,这些性状使鱼适于水中生活。

生物所以能够产生某些适应性状而与环境间保持协调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通过自然选择逐渐产生与形成的。生物的适应现象并非固定不变,出于有节奏的季节和昼夜变化,使适应性具有动态特征。在温带地区,许多树木春夏展叶、开花,秋冬落叶、休眠就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现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虽是非常巧妙与合理,保证了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适应是相对的、暂时的。这主要是因为环境条件的经常变化与生物遗传上的稳定性发生矛盾所致。因此,生物的适应性仅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具有意义。环境一旦变化,以前的适应性便会失去作用或不甚适应了。此外,当生物的适应性状沿着一个不变的方向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出现高度特化的现象,使生物绝对依赖于这种适应的环境,结果可能使生物的生态适应范围变得很狭窄而易遭毁灭。

② 生物的指示现象

根据生物种或它们的群体、或生物的某些特征来确定地理环境中其他成分的现象,叫做生物的指示现象。生物能够指示环境或环境的某些组成成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全部成分或要素处于紧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之中,它们中每一个成分的发展不是独立的而是共轭地进行的,即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一系列其他要素的改变。由于全部成分的这种发生上的和有规律的联系,才有可能利用一个成分来认识其他成分,根据自然环境中的一个环节确定其余的环节。在各种自然要素中,生物,特别是植物及其群体对于其他要素所施加的影响反应最灵敏并具有最大的表现能力。植物在颇大程度上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并且是集中而明晰地表现这种环节的焦点。一般认为,生态幅比较狭窄的生物比生态幅宽广的指示意义大;生物群落的指示性要比一个种或其个体的指示性更为可靠。

植物对于气候的指示作用早已被人们所熟知。椰子(Cacao nucifera)正常开花结果是热带气候的标志。铁芒萁(Dcranopteris dichotoma)占优势的群落是我国亚热带气候的指示体。此外,还可利用树木的年轮推测过去气候的状况,例如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等。

生物的水指示现象一直受到重视,特别是利用生物指示水质变化早已为生物学家、防疫工作者所熟悉,可借此对水质污染程度作出评价。 植物和植物群落还能够指示土壤水分和地下潜水状况。香蒲生长的地方,土壤水分过剩,针茅大量出现的地方,土壤干旱。植物或植被还可判断土壤类型、分布和土壤的酸碱度、机械组成等。铁芒萁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强酸性土壤中(pH值约4-5)的指示植物,而蜈蚣草是钙质土的指示体。大气受到有毒气体污染后,生存在这种环境中的某些植物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据此可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物和其相对浓度。

植物和它们的群落还具有指示岩石、矿体的所谓地质指示现象。在表示地质构造方面,最简单的联系是植被常沿断裂带呈线性分布。在断层错动地区因岩性不同,植被类型也因之发生变化,借此可判断断层的存在。土壤及其下垫岩石中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过剩对植物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它或者表现在植物的化学成分上,或者表现在植物的种类或形态、生理特点上,因此生长在环绕矿体的任何元素或化合物的分散晕范围内的植物,常常表现出不同一般的特点,例如,安徽钼官山铜矿分布区地表生长特殊的“铜草”(海州香糯)。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判断土壤中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存在,根据这种线索可能找到某种矿床。借助于植物指示现象可以寻找的矿藏,金属有锌、铜、镍、铬、银、金、锡、铝、铀、钍等;非金属有硫、硒、硼、石油和天然气等。在古生物学中利用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时代,根据古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和共生沉积物情况重建古地理环境演变史等,也是生物地质指示作用的应用。

参考资料:http://academy2003.cpst.net.cn/popul/foliage/disquisition/artic/50118102325.html

教学目标
1. 体会“下定义”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相关说明方法的运用。
2. 了解 “生物指示”这一现象,萌发热爱大自然、探寻大自然奥秘的意识和科学精神。
说明:
《“生物指示”现象》选自《中学生奥秘百科》。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科学小品文,作者以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热情。教学中可通过辨析、比较的方法理清本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根据课文的特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基础与阶段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生物指示现象”和“指示生物”定义的科学理解。
难点:理解为何用“珊瑚”和“鹦鹉螺”两个事例分别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和月球绕地球旋转速度变化的科学原理。
说明:
本文讲述的“生物指示”现象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由于作者选用了恰当的事例,且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使人读来真实有趣。让学生在理解“生物指示现象”的基础上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引资料,并体会其作用,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为何引用这首诗呢?让我们一起
走入文章,去揭示谜底吧! 初春江水回暖之时,桃花初放、芦芽短嫩、 江暖鸭嬉的优美意境。
用古人的诗句引出课文的学习,由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分组指导,协助学生积累、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什么是“生物指示”现象和“指示生物”? 1.借助工具书,积累、掌握生字、新词。
如:蒌蒿loú hāo、香薷rú、女娄菜loú、蓼liǎo鸭跖草zhí、野薤xiè、镍niè、硒xī、硼péng

2.学生散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动手能力。






阅读全文,整体梳理感知文章内容,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再读理解 1.再读课文,文中介绍了几种“指示生物”,指示了什么自然现象,各有什么科学原理?教师出示空白表格,巡视指导学生填写。(表格见附录)

2.重点学习“珊瑚”和“鹦鹉螺”两个事例。
作者为何用“珊瑚”和“鹦鹉螺”这两个事例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和月球绕地球旋转速度变化的科学原理。

3.教师用平实的语言改写“珊瑚”或“鹦鹉螺”的事例,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方式、语言上与原文作对比。
如:鹦鹉螺是一种长有钙质螺壳的软体动物,它靠分泌钙质使螺壳长大。而分泌钙质的速度与月球绕地球的周期有关,每天会在壳体上留下一条横纹。当月球绕地球一周时,则在壳体内部长出一道钙质隔板,把壳体封闭成一个小室。现代生存的鹦鹉螺壳体上,每满数条横纹就有一个隔板,这个数字是一个阴历月的天数。而鹦鹉螺化石,其螺壳上每两个隔板之间的横纹数,却随着地质年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在古代的鹦鹉螺生存的年代,月球绕地球一周的天数也不同。自古至今,月球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越来越慢了。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并交流。





“珊瑚”和“鹦鹉螺”的生存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当环境发生变化,他们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和月球绕地球旋转速度的变化。


从用词的准确性,内容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差异比较。
如:原文中“相当于、正好”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原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珊瑚和鹦鹉螺的环纹、横纹数是随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此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在上一环节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围绕文章内容,局部加深学习。



由学习珊瑚和鹦鹉螺化石的两个事例体会“生物指示现象”、“指示生物”定义的科学性、准确性。





本文讲述的内容是严谨的科学知识,但作者却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变枯燥为活泼。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文用词的准确、科学。

四、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哪些“生物指示现象”,和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出示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再读这首诗,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本文向我们展示了奥妙无穷的自然世界,走进大自然,不仅仅只领略其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去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奥妙,从而让它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如:麻雀囤食要落雪;布谷鸟出来,农民开始种庄稼;蜻蜓低飞,预示即将下雨等。






学生自由发言。











联系生活,激发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热爱,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作业布置 1.收集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谚语,并说说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2. 上网查找与《惠
崇春江晓景》、《鸟啼》内容相类似的古诗句。
3.拓展阅读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一文,请学生朗读文本,感受文章风趣又不失准确的语言。
完成作业
(三选一)








学生朗读文本,感受文章风趣又不失准确的语言。
不仅积累一些谚语,更进一步理解“生物指示”现象。


让学生借助网络开拓视野,增加积累。



拓宽学生阅读面.

指示生物(biological indicator)
1909年德国学者B·科尔克维茨和M·马松对一些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的生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河流的不同污染带,存在着表示这一污染带特性的生物。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示生物的概念。例如水中存在着责翅目、蜉蝣目稚虫或毛翅目幼虫,水质一般比较清洁;而颤蚓类大量存在或食蚜蝇幼虫出现时,水体一般是受到严重的有机物污染。许多浮游生物、水生微型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摇蚊幼虫、蚤和藻类对水体受到的有机物污染也具有指示作用。此外,还可利用一些生物的行为、生理生化反应等对水污染进行评价。
在陆生动植物中也有许多指示生物。一些鸟类对大气污染,特别是一氧化碳污染反应敏感。如很早以前就有人用金丝雀监测煤矿坑道中的一氧化碳。许多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也很敏感。例如地衣、苔藓植物、紫花苜蓿等对二氧化硫敏感,唐昌蒲等对氟化氰敏感,烟草对臭氧敏感。很多生长期较长、容易栽培和管理,并对大气污染反应敏感而症状明显的植物,都可作为指示生物。




指示生物的生物简介视频

相关评论:
  • 18480382209指示生物有哪些
    阮卢惠一、常见指示生物种类 1. 指示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反映土壤酸碱度、湿度等条件的变化。2. 指示动物:如淡水中的鱼类、海洋生物等,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可以反映水质状况。3. 微生物:一些特定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作为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如大肠杆菌...

  • 18480382209指示生物的生物简介
    阮卢惠很多生长期较长、容易栽培和管理,并对大气污染反应敏感而症状明显的植物,都可作为指示生物。

  • 18480382209指示生物有哪些
    阮卢惠指示清洁水体的生物,如纹石蚕(Hуdropsуche sp.)、扁蜉(Heptagenia)、蜻蜓 (Anax junius)的稚虫以及田螺(Compeloma decisum)、肘状针杆藻 (Synedra ulna)、簇生竹脊链亏枝藻(Drapar naldia glomerata)等,只能在溶解氧很高、未受污染的水体中大量繁殖。利用指示生物可以对水体污染程度作出综合判断...

  • 18480382209科学家为什么称青蛙是“指示生物”
    阮卢惠指示生物是指在一定的水质条件下生存,对水体质量的变化敏感或对某类有毒污染物有特殊反应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水生生物。而青蛙对水体的污染十分敏感,所以科学家称青蛙是“指示生物”

  • 18480382209污水生物处理中的指示生物有哪些
    阮卢惠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 兆.(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11)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 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 18480382209什么是生物指示物?
    阮卢惠产生一定的症状类型。病毒侵染不同的寄主所产生的症状往往多种多样,但有的病毒侵染某种特定的寄主植物后,寄主会产生特征性的典型症状,这种接种某种病毒后能产生独特典型症状的寄主植物,被称作指示植物。在某些病毒诊断过程中,根据指示植物表现的局部或系统性症状反应,可以初步确定病毒种类及归属。

  • 18480382209大气污染指示生物的介绍
    阮卢惠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来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的生物,包括大气污染指示植物和大气污染指示动物。 属于环境污染指示生物的一种。例如金丝雀对一氧化碳敏感,可将其用于监测煤矿坑道的大气污染。植物如花卉的指示作用更受重视,如秋海棠、美人蕉和紫花苜蓿对二氧化硫敏感,杜鹃花、扶桑,菊花、矮牵牛和烟草对...

  • 18480382209指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阮卢惠2、具有代表性。从指示效果的角度要求,指示生物的适宜性越窄越好。但这样的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与分布区很小。因此,指示生物除具有敏感性强的特点外,还应是常见种,最好是群落中的优势种。3、对干扰作用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小,重现性高。许多生物个体差异很大,若以此作为指示生物,往往会影响监测结果...

  • 18480382209生物评价的指示生物评价
    阮卢惠人们根据科尔克维茨和马松污水生物系统列出污水生物分类表(其中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并根据种类组成的特点将水质分成寡污带,β-中污带、α-中污带和多污带四级,通常分别以蓝、绿、黄、红4种颜色表示。指示生物对环境因素的改变有一定的忍耐和适应范围,单凭有无指示生物...

  • 18480382209被称为飓风来临报信者的是哪种生物
    阮卢惠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使丹顶鹤的栖息地不断变为农田或城市,例如吉林省西部的月亮泡曾是丹顶鹤的繁殖地,因为人为进行围湖筑堤,使堤内水位上涨,挺水植物带基本消失,堤外湖漫滩干涸,垦为农田,丹顶鹤也从此绝迹;又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