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初一地理的一些常识,考点.有答案

来自:蜂蜜生活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七年级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有哪些~

七年级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
一地球地图知识以及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降水类型,主要的气候成因,特点,分布。
三地形类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5.地球上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解析:在讲《世界地理》下册的“世界的交通和联系”一节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越过北冰洋的航空线是联系亚、欧和北美三大洲的捷径。从东京到伦敦,沿北极圈飞行,比经过莫斯科能缩短1100公里。现在从东京到西欧和美国已开辟有穿过北极上空的航线”。当讲到此时,学生们便常问:为什么沿纬线飞行反而要远些?第八章“南极洲”讲到交通位置的重要性时,也常提到同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两点的最近距离应是这两点的大圆弧,而除赤道以外的其它任何同在一条纬线上的两点,它们的纬线并不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弧,所以要远些。那么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大圆弧)又怎样计算呢?
对上面这一问题,可通过用几何和简单的推导将②③或分别代入上两式即得:
求得地球上任意两点分别与地心连线的夹角θ,只要求出θ,就可求出过这两点间最大圆弧长,也就是这两点最近距离S。
最后必须指出:该公式是考虑地球是正圆球时推导的。另外,在运用公式⑩时,纬度和经度δ本身带有正负号。通常取北纬为正,南纬为负,东j经为正,西经为负。
26.航空航海线遵循大圆弧线的数学证明解析:在地图上,航空线和大洋上的航线都是尽量遵循地球上大圆弧线。地球表面两点间距离,是指经过这两点间所有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这最短的线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
关于这一命题,地理课本和数学课本虽都作为定义但没有给予证明,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以帮助地理教师和感兴趣的学生增加理解。
27.指南针是如何指示方向的?
解析:指南针可以指示方向,这是很普通的常识。可日常生活、生产应用中的方向是地理方位,指南针(磁针)所指示的是地磁方位。地理方位是以地理南北极为标准确立的,地磁方位是以地磁南北极确立的。难道二者是相同的吗?
地理南北极与南北磁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地理南北极是依据地球
的自转来确定的,即地球自转轴与地面的交点定为两极,指向北极星一端的叫北极,另一端为南极。以此来确定经纬线、建立经纬网,进而确定地球上点的位置及方位等。一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地磁南北极呢?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其磁场较弱,磁场强度平均约0.5 10-4特斯拉。比玩具马蹄形磁铁要小几百倍,赤道附近较弱,两极较强。
地磁场总的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其磁场强度也是不断变化的,有短期的变化,一般在几十个微特以内。长期的变化是在缓慢减弱。近百年间减少了5%,据古地磁研究,两千年以来,地磁场强度减小了1.5倍。
地磁南北极的位置也是变化的。目前是磁极西移,且比较明显。如70年代南磁极位置是北纬70 50′、西经96 。到了80年代移到北纬78.2 、西经102.9 。据研究500万年以来,地磁场的南北磁极已倒转了十余次。
为了全世界应用的方便,每隔一段时间国际上统一测量一次作为全世界统一使用的磁极。目前在地图上标出的是1985年的磁极位置。
在地球这个大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磁场的方向是不同的。其地磁要素磁偏角因地而异,且一般不为零。个别地方磁偏角较大,致使磁针所指示的方向与地理南北方向完全不同。我国境内的磁偏角比较小,基本上在10 以内,东部西偏,西部东偏。为使用方便各地都测出磁偏角的大小,使用指南针时,首先根据该地磁偏角的大小,将测出的方向进行修正后得出该地的地理南北方向。这就是运用磁针[指南针]来指示地理方向的原因。
28.如何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
解析:在学习恒星日时,有些同学对图1-16中三颗恒星为同一颗很难理解,这说明他们还未真正理解太阳日为什么不是地球自转的准确周期。
当地球公转到E2处,已自转了一周(360 ),但未满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平面的条件,就必须再行到E3处,时间为一太阳日,但地球多自转了α角度(59′)。而准确的自转周期是转动360 所用时间,α角度应趋于0 ,但地球公转运动是不容改变的,所以只能如图1-17所示改变参照点的距离——选一颗遥远的恒星,使α角度趋于0 。以恒星为参照点测定自转一周的时间为恒星日,从图1-17可知,恒星越远,α′角度就越小(由α成α′至0 )。L1和L2是从遥远的同一恒星中引出的射线,由于恒星十分遥远,可近似地认为它们是平行的,因此才出现了图1-16三颗恒星为同一颗的解释。
综上所述,选择太阳作为地球自转测定的参照点,由于地球除自转外,还针对太阳有明显的相对运动,所以得到的周期不精确;而选择遥远的某恒星作参照点时,地球的公转运动相对于恒地距离来说,就可忽略不记,测定的周期也就相当精确了。
29.3分56秒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解析:教材中讲:“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 59′,比恒星日多出59′,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这样,有人便认为59′(0.9833 ) 4分钟就是3分56秒。实际上,59′和4分钟这两个数据都是约数。
那么,精确的数据是多少?如何计算?
(1)关于59′的计算问题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日,则地球日平均角速度是:
360 365.2564日=0.9856 (即59′8〃.19276)/日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59′8〃.1927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
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276。
(2)关于4分钟的问题
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时56分4秒(即1436.0666分),则地
球自转1 的时间是:
1436.0666分 360 =3.9891分(或24时 360 69′8〃.19276=3.9891分)
(3)3分56秒的计算方法
3.9891分 59′8〃.19276=3分55.9622秒
=3分56秒
30.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各是怎样衡量的?地球上不同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异同?
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是以经线平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来衡量
的。例如:24小时转过360 ,1小时转过15 ,4分钟转过1 。
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全球一致。
地球自转线速度是以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距离来衡量的。
线速度因纬度而异。如:赤道为1674公里/小时,南北纬60 为837公里/小时,极点为零。
31.昼夜更替不仅仅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对吗?
解析:教材中指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严格地说,昼夜更替现象不仅仅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而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合结果。地球在绕轴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昼夜更替的周期却是太阳日。从教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可以看出,恒星日的长短与地球公转没有关系,而太阳日的长短却与地球公转有关,因此,昼夜更替就不能单纯归结于地球自转,而应该是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联合结果。教材上讲的“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只不过是一种通俗直观的说法而已。
严格说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联合结果,还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周期不等,即不同步。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就会产生象月球绕地球公转那样的现象,即地球以同一半球永远对着太阳,而背太阳的半球则永远见不到阳光,这样,地球上就只有永昼的半球和永夜的半球,而不会有昼夜更替的现象。
32.地球自转线速度纬度差异的数学推导解析:地球绕轴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在作圆周运动,所以地球自转既有的速度也有线速度。其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是每小时15 (经度),而其线速度则因各地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表现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特点,该特点可用数学方法推导其计算公式。下面以计算北半球某地点(纬度为)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例,图中为点的自转半径,设为地球的平均半径(即为赤道上的自转半径),则有。
PrP
RRr=Rcos
由上述可知,质点的“固定大圆”运动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是水平自由运动偏向的根本原因。地球上的水平自由运动不外乎下列三种情况:一是向高纬运动;二是向低纬运动;三是沿赤道运动。向高纬运动时东偏,向低纬运动时西偏,沿赤道运动时不偏,具体表现为: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4.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发生偏向?
解析:地球自转引起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力,简称地转偏向力,这种力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科里奥利(1792~1843年)发现确定的,因此,地球自转使物体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也称科里奥利力,物理学上叫做“科氏力”。
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向力,作用于物体运动的质点所产生的结果。物体运动的惯性,总是保持物体运动初始时的原始方向和速度,而地球表面上的经线和纬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而偏转。
此使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因为那里的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所以水平运动的物体没有右偏或左偏的现象。物体运动向左偏和向右偏,是观测者面向物体运动的前进方向,按人体的左方和右方而言。物体运动的偏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
(1)以北半球的风为例:图1-26中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下由
南向北运动,但在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使风向偏右。
(2)在赤道与极地之间,南、北运动的物体,因物体运动惯性保持着原始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而地球的自转由于在不同纬度地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不同,因此使物体运动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偏向。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运动的物体,地球自转速度低纬度快、高纬度慢,物体运动的源地快,并保持原始的快速度运动,而物体运动的前进方向,愈向高纬地球自转速度愈慢。因此物体运动的质点跑到了源地经度的前方,物体发生了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而且愈向高纬偏向愈大。反之,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运动的物体,地球自转源地速度慢,而运动前进的方向速度快,物质运动的质点落到源地经度的后面,物体运动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3)除赤道外,东西向运动的物体也发生偏向。沿纬线向东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于当地的地球自转速度,该物体必然具有较大的惯性离心力。
甲乙两图中的F为垂直于地轴的离心力,F1为垂直分力,F2为水平分力。
甲图上的垂直分力抵消了一部分重力作用,水平分力使向东运动的物体偏向低纬,在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在乙图上,物体沿纬度线向西运动,离心力为负值,指向地轴,而垂直分力增加了重力的作用,水平分力使运动的物体偏向高纬,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
下面四幅图中的A表示物体运动的初始方向,A′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初始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向前运动。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相对于纬线的东西方向,物体在向前运动过程中,逐渐偏离了纬线的东西方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
35.回归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吗?
解析:高中地理上册叙述到:“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地球绕日一年转360 ,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这就使人们误为公转”一周“是360 ,所需的时间就是回归年,即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其实不然。黄道和天赤道都是天球上的大圆圈,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两者相交于两点,即春分点和秋分点。天赤道不因天球的周日旋转而改变位置,在天球上基本上是固定的;黄道与天赤道斜交,随着天球的周日旋转而时刻发生视位置的改变。这样,就使春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移动50〃.29。这样,当地球由春分点自西向东公转不到一周时,又回到了春分点。(图1-33)回归年是视太阳在黄道上连续两次回归春分点的时间间隔,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因此,回归年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我们如果把太阳中心位置同任一地球轨道面的恒星连成一直线,那么地球将会一年一度地经过这条直线和地球轨道的交点,即地球公转了360 ,这段时间间隔称为恒星年(图1-34)。因为这颗恒星既然位于地球轨道面上,就一定位于轨道上。太阳周年视运动是地球公转的真实反映,那么地球公转360 ,太阳在黄道上也是运行360 。由此可知,地球公转真正周期是恒星年,它比回归年多运行了50〃.29(即长20分24秒),所以恒星年的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36.远(近)日点就是夏(冬)至点吗?
解析:高中地理上册30页“地球公转”图,将太阳画在地球椭圆轨道的中心,并且把夏至点和冬至点画在长轴的两端点上。再与29页“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对照,使人们就误认为远(近)日点就是夏(冬)至点。其实,两者是不同地理意义的点。在地球的椭圆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即14960万公里 (1-0.0167)=14710万公里;距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即14960万公里 (1+0.0167)=15210万公里。由于其它天体的引力作用,地球椭圆轨道的长轴在宇宙空间指的方向自西向东移动,近日点和远日点在轨道上也自西向东移动,每年移动11〃。因此,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日期不是固定不变。地球经过近日点的周期(近日年)比长25分7秒。所以,地球经过近日点的时刻,大约每57年要推迟一日。现阶段地球每年一月初经过近日点,七月初经过远日点。如1982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分别为1月4日19时和7月4日22时。太阳周年运动的周期,真实地反映了地球公转的周期。太阳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夏至点和冬至点的周期都是回归年,所以,二分二至日的阳历日期基本固定不变。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为12月22日,即冬至日;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6月22日,即夏至日。
因此,远(远)日点与夏(冬)至点的距离将越来越大。(参看图1-35)
从以上所述可知,近(远)日点和冬(夏)至点是两种不同概念的点。
近(远)日点表示地球在椭圆轨道离太阳最近(远)的位置;冬(夏)至点
是表示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上时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点。由于两者移动方向相反,所以两者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同时,近(远)日点和冬(夏)至点有着不同的地理意义,前者是地球公转速度最大(小)的位置,后者是太阳直射在地球最南(北)的位置。
.怎样理解“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解析:高中地理上册的“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主要是用来说明地球公转速度因日地距离的远近而不同。
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不是中心。在公转轨道上的三个小圆圈分别表示地球位于近日点、远日点和它们中间的位置上。图上的小黑点是椭圆中心。为了说明的方便,另在原图上标上P1、P2、P3、P4、P5、P6,分别表示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着的,时近时远。地球公转轨道上距太阳所在的焦点最近最远的两点,位于椭圆长轴的两端,分别称为近日点和远日点。每年1月初(3日或4日)通过近日点,近日点的日地距离(日心到地心)是14710万公里;每年7月初(3日或4日)通过远日点,远日点的日地距离是15210万公里。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
地球绕日公转有面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地球向径(自太阳至地球的直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称为地球公转的面速度。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联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从图上看,即行星(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面积SP1P2=面积SP3P=面积SP5P6。由此可以看出,地球公转的面速度,不因季节而变化。地球的向径因季节而不同,而其面速度始终不变。因此,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与角速度都与地球的向径成反比,
即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因日地距离的远近而不同。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弧长等于半径乘弧所对的角。当角相同时,半径越长则弧长越长。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与日地距离(向径)成反比。
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线越长,因此线速度较快,每秒钟为30.3公里;位于远日点时,通过的弧线较短,因此线速度较慢,每秒钟为29.3公里。平均每秒钟为30公里。
角速度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公转轨道全长为94000万公里,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当地球靠近太阳的时候,距离小,速度较快,每日公转的角速度61′11〃;而靠近远日点时,距离大,速度较慢,每日公转的角速度为57′11〃。平均每日为59′。
38.当地球运行过远日点以后几天内,地球上出现的地理现象有:A.我国江淮地区将要进入梅雨期;B.蒙古高压势力强盛;C.非洲西南端的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D.大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D)
解析:当地球运行到过远日点以后几天内,即每年的7月中旬,我国江淮地区将要进入梅雨期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江淮地区每年春末夏初进入梅雨期,最迟一般不会到7月中旬进入梅雨期,一般来说,7月中旬,江淮地区将要进入伏旱季节。每年7月中旬,亚洲大陆上印度低压突出,蒙古高压消失了。每年7月中旬,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仍然正射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南半球是冬季,开普敦为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是多雨季节。
39.为什么离太阳近是冬天,离太阳远则是夏天?
解析:高中地理上册P28写道:“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细心的学生一定会问:为什么离太阳近时是冬天?离太阳远时反而是夏天?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不会自身发光的球体,它的光和热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根据距离热源远近,应该说,离太阳近时,得到太阳的光热多,是夏天;离太阳远时,得到太阳的光热相对少一些,是冬天。离太阳远近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问题,是全球性因素。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个椭圆,椭圆轨道的长半轴是15210万公里,短半轴是14710万公里,日地距离变化于这两者之间,即成100与97之比。由这一因素,得到太阳热能的总量极小值与极大值成(97)2与(100)2之比,即93与100之比,全年差值仅7%。得到太阳热量多少的变化,除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因素外,主要还要看太阳直射点在地理纬度上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时,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纬23 26′之间来回移动,当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能占太阳投射到全球热能总量的70%,南半球只占30%;当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只得总量的30%,南半球得70%。由于这一原因,南、北半球所得太阳热能对全球总量所占的百分数,变化于30~70%之间,即成100与43之比,其差值是57%,所以地球上的冷热季节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半球性因素。
两种因素结合,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这时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热能是100中的30%;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这时阳光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此时得到热能是93中的70%,所以对于我们北半球的人来说,1月是冬天,7月是夏天。
40.地球轨道就是黄道吗?
解析:高中地理中讲到:地球“有公转,就有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
的提法,人们往往忽视“平面”二字,将地球的轨道误认为就是黄道。从图1-37可知,地球在公转中运行的路线是一种封闭曲线(不考虑太阳在银河系中的绕转运动),叫做地球轨道,即图1-37中的A→B→C→D→A。它是一个十分接近正圆的椭圆形,偏心率只有0.0167。当地球在轨道上从A公转到B时,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也从a到b。经过一年以后,地球回到A,太阳也回到a。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路线,即太阳的周年运动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黄道,即图1-37中的a→b→c→d→a。所以,地球轨道和黄道是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和不同地理意义的图形。两者虽有区别但又有联系。从图1-37中可知,地球轨道和黄道位于同一平面,黄道是地球轨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圆圈。所以说,地球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太阳周年视运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真实反映,是地球公转造成的表现现象。但是,地球轨道是地球实际运行路线,有形状(椭圆)又有大小(长短半轴平均为14960万公里),它是以太阳为中心描述地球的运动状况;黄道是人们假想在天球上的圆圈,只有真实的平面,而无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它是以地球为参考点描写太阳的运动状况。
41.黄赤交角为什么不是固定的?黄赤交角变小或变大对地球上的五带范围有什么影响?
解析:地球环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扩大到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
道。黄道与赤道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由于黄道和赤道平面受到日、月、行星的摄动,黄赤交角也随之不断地发生微小的变化。近来,黄极向天极靠近,黄赤交角每世纪减少约47〃,延续约1.5万年,然后将转为增大。1976年第1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用新的行星质量值计算其长期变化,并换算到标准历元2000年,新的黄赤交角数值为23 26′21.448〃,规定从1984年开始正式使用。
地球上的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相交的,地轴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90 。因此,轴黄交角(地轴与黄道的交角)与黄赤交角之和为90 。在地球上,回归线的纬度,即为黄赤交角数值,极圈的纬度即轴黄交角的数值。
以现在使用的黄赤交角数值23 26′为标准,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为23 15′,轴黄交角就是90 -23 15′=66 45′。
因此,地球上的南北回归线为23 15′,南、北极圈为66 45′。所以,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地球上的热带和南、北寒带范围将要缩小,南、北温带的范围将扩大。同样道理,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的热带和南、北寒带的范围将扩大,南、北温带的范围将缩小。
2.太阳高度角是怎样变化和分布的?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解析:太阳高度一般是指一个地方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对于观测点地平面的交角,即观测点的地平面到太阳的仰角。世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在同一季节和同一日期内,由于纬度的不同而不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着日期和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引起的。
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一般是从太阳直射点的地方向南北侧计算的。在太阳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就是该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分布的
规律是:春秋二分日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6月22日由北回
归线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12月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每年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年12月22日前后达到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每年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年6月22日前后达到最小值;在南、北回归线上的各地,每年有一次受到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各地,每年有两次受到太阳直射;地球上的其它地方全年均无太阳直射。
计算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首先应该知道该地的地理纬度。我国在北半球,因此我国各地均位于北纬。各地的地理纬度一般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获得。
第一,查找地理资料:我国大中城市的地理纬度,可在许多地理资料上找到。
第二,从地图中量算。尽可能找一个大比例的中国地图上量算出该地到赤道的距离,算出该地距赤道多少公里,然后被111公里除即得。如利用中国地图册,在1∶30 000 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枝城到赤道的图上直线距离为11.l厘米,实地距离则为30 000 000 11.1=3330公里。纬度1 的长度平均约为111公里(纬度1 在赤道附近长110.569公里,在纬度85 附近纬度1 长约111.692公里,故纬度1 的长度大约平均为111公里)。因此枝城的地理纬度大约是3330 111=30,即北纬30 。
第三,利用北极星测量地理纬度。在晴朗的夜晚,利用量角器测出当地地面到北极星的仰角,仰角的度数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计算一个地方太阳高度的公式是:
H90- += δj
H为正午太阳高度,为当地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j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求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时,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δ为正值;如果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δ为负值。
公式中为什么以90 为减和加的基数呢?请看以右图示例题:
1-39春分日和秋分日图示例题:A为观测地点;BC线为A点的地平
(圆上的点切线);线为点到地心的直线;为点的地理纬度;AAOAAj
AO线垂直于BC线;OA的延长线为法线(垂直于A点地
平的线);为点的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为平行线。角′角(同位H A = j j角)。设点的地理纬度为 。δ= (太阳直射赤道)。因′A 45 N 0 H + j′=90 ,所以当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A点的H=90 -45 +0 =45 。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δ为23 26′(正值)。A点的H=90 -45 +23 26′=68 26′。

图1-41冬至日图示例题: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δ为-23 26′(负值)。A点的H=90 -45 -23 26′=21 34′。

又例:北半球夏至日正午,或冬至日正午,观测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出现δ>,太阳高度> 的情况,公式则为 。j H 90 180 - H例如:夏至日正午,观测点为10 N,求10 N的H,

则为:10 N的H=180 -(90 -10 +23 26′)

=180 -103 26′=76 34′。

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答案请填在后面的表格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
A、里海 B、贝加尔湖 C、死海 D、咸海
2、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
A、蒙古 B、阿富汗 C、哈萨克斯坦 D、沙特阿拉伯
3、关于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死海湖面是陆地表面最低点B、西亚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D、有世界最大的沙漠
4、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的地区是( )
A、南亚 B、西亚 C、拉美 D、西欧
5、椰枣是西亚哪个国家的特产
A、阿富汗 B、土耳其 C、伊朗 D、伊拉克
6、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看作圣城的是( )
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利雅得
7、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沙特阿拉伯 B、伊朗 C、土耳其 D、伊拉克、
8、关于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B、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
C、亚历山大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
D、是世界上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9、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是( )
A、南非 B、赞比亚 C、科特迪瓦 D、几内亚
10、卡拉库姆沙漠分布在( )
A、西亚 B、中亚 C、北非 D、南亚
11、俄罗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是( )
A、伏尔加河 B、勒拿河 C、鄂毕河 D、叶尼寒河
12、下面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是( )
A、鲁尔区 B、巴黎盆地工业区
C、以伦敦为中心的工业区 D、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13、欧洲和北亚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大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极地气候
14、注入北海的河流是( )
A、塞纳河 B、罗纳河 C、莱茵河 D、泰晤士河
15、下列半岛中纬度最高的是( )
A、伊比利亚半岛 B、亚平宁半岛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D、巴尔干半岛
16、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罗斯
17、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
A、多瑙河 B、莱茵河 C、塞纳河 D、伏尔加河
18、欧洲贸易额最大的国家是( )
A、俄罗斯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9、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捷径是( )
A、苏伊士运河 B、达达尼尔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博斯普鲁斯海峡
20、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区是( )
A、东亚 B、中亚 C、西亚和北非 D、欧洲
21、世界最深的湖泊是( )
A、贝加尔湖 B、里海 C、咸海 D、死海
22、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是指( )
A、北非 B、非洲中部和南部 C、东部非洲 D、北美洲
23、南非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是( )
A、金刚石 B、黄金 C、铀 D、锑
24、英国石油加工工业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北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英吉利海峡 D、伦敦周围
25、美国位于大洋洲的海外洲是( )
A、阿拉斯加州 B、加利福尼亚州
C、得克萨斯州 D、夏威夷州
26、澳大利亚著名的出口产品是( )
A、羊毛、小麦、石油、天然气 B、羊毛、水稻、铁、黄金、
C、羊毛、小麦、煤、铁矿石 D、羊毛、玉米、铜、银
27、澳大利亚的首都是( )
A、墨尔本 B、堪培拉 C、悉尼 D、珀斯
28、堪培拉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应为( )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29、南极洲最丰富的资源是( )
A、石油和天然气 B、铁和铜 C、煤和铁 D、磷和铜
30、被称为寒极和冰库的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B、西伯利亚地区 C、格陵兰岛 D、南极洲
31、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南极洲B、亚洲C、非洲D、大洋洲
32、下列时区中,分别占有东西经7.5度的是( )
A、中时区 B、东西十二区 C、东一区 D、西一区
33、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于( )
A、中央经线 B、180度经线 C、日界线 D、本初子午线
34、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
A、南极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35、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
A、东北部 B、中部地区 C、西部 D、东南沿海
36、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37、俄罗斯位于太平洋沿岸的著名港口是( )
A、摩尔曼斯克B、伊尔库次克C、圣彼得堡D、符拉迪沃斯托克
38、形成原因与冰川作用无关的是( )
A、东非裂谷带的湖泊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湖泊 D、北美的五大湖
39、下列国家中,被回归线和极圈都穿过的国家是( )
A、俄罗斯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美国
40、火地岛与南美大陆之间和海峡是( )
A、英吉利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麦哲伦海峡D、马六甲海峡

二、填图题(每空1分,共40分)
1、 填出下图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A、 洋B、 洋
C、 海 D、 海
E、 沙漠F、 河
G、 河 H、 岛屿
I、 海峡 J、 运河
1、 气候 2、 气候
3、 气候 4、 气候

2、填出下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A、 洋 B、 海
C、 岛屿D、 半岛
E、 岛屿F、 河
G、 河H、 海
I、 海峡J、 半岛
C处因受 和 的影响,气候为 气候。
3、填出下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群岛:A、 B、
C、
国家:D、 E、
岛屿:F、 M
大洋:G、 H、
山脉:I、
城市:J、 K、
L、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B D B A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C C B A C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B A D C B A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A C D D D D A D C
二、
1、
A、大西洋B、印度洋C、地中海D、红海E、撒哈拉沙漠F、尼罗河G、刚果河H、马达加斯加岛I、直布罗陀海峡J、苏伊士运河1、热带雨林2、热带草原3、热带沙漠4、地中海
2、
A、大西洋B、地中海C、大不列颠岛D、斯堪的纳维亚E、冰岛F、莱茵河G、多瑙河牙H、波罗的海I、英吉利海峡J、伊比利亚半岛 西风 北大西洋暧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3、
A、美拉尼西亚B、密克罗尼西亚C、波利尼西亚D、澳大利亚E、新西兰F、塔斯马尼亚岛M、北岛G、印度洋H、太平洋I、大分水岭J、悉尼K、堪培拉L、墨尔本

1.方位(经度\纬度) 2.发展中(发达)国家
3.地形等等

老师不勾么?


有没有初一地理的一些常识,考点.有答案视频

相关评论:
  • 18511726240有用的地理常识,越详细越好
    金狡翟答:48、西亚和北非居民及地理位置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多;教奉伊斯兰,西亚除四国①。五海三洲地,西亚交通活;古有丝绸路,海陆空今说。北非国六个,临海港口多,塞亚的阿卡②,苏伊士运河,沟通两大洋,运油经此过。①四国,指以色列、塞浦路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筹四国。这几个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②塞,塞得港,亚,亚历山大。

  • 18511726240历史地理常识
    金狡翟答:地理历史: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洋是太平洋。5、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

  • 18511726240地理知识:天文小常识
    金狡翟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行,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的慧星是哈雷慧星。为什么在夏天看到的星星比冬天的多?在晴朗的夏夜,我们看到的星星总是比冬天的多,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

  • 18511726240初一地理听不明白,怎么办?
    金狡翟答:初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应用地理。初一的小孩,接触的难点首先是经纬网,这部分东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地球仪,如果你有的话,没有看地图。必须掌握,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日界线。西经20 和东经160 。必须掌握,经度纬度,向东向西,向南向...

  • 18511726240地理常识4!请说出世界共有几大洲,几大洋,几块大陆和几块版块?_百度知 ...
    金狡翟答:归纳起来,世界共有7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4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6块大陆: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6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

  • 18511726240有没有初一地理的一些常识,考点.有答案
    金狡翟答:25.地球上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解析:在讲《世界地理》下册的“世界的交通和联系”一节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越过北冰洋的航空线是联系亚、欧和北美三大洲的捷径。从东京到伦敦,沿北极圈飞行,比经过莫斯科能缩短1100公里。现在从东京到西欧和美国已开辟有穿过北极上空的航线”。当讲到此时,学生们便...

  • 18511726240有没有关于地理的常识小问答和脑经急转弯
    金狡翟答:采光度是高是低,通风是否优良,楼高是否合理,楼间距是否符合建筑标准等等地理因素都有是开发商首要考虑的问题。4.出行与地理的关系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密切有关。俗话说:出门看天气,出差或旅游之前,都要了解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这就要于人们能识别天气符号,熟悉冷锋、暖锋、高气压、低气压、气旋...

  • 18511726240高考地理要考初中知识吗?
    金狡翟答:不用刻意复习初中的,但是你可以随意的翻一下,里面有一些地理常识。其它科目不用。我记得我高考复习的时候特意把初中的地理书全找回来了,好像是我们老师要求的,里面有些知识挺重要的,好像是区域地理那一块,对了,想起来了,是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很重要的哦。

  • 18511726240有哪些基本的历史和地理常识?
    金狡翟答:地理的也超级多,我只能给你发一部分地理知识复习提纲(一)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

  • 18511726240地理常识-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碧波荡漾
    金狡翟答:虽然它近海,但是附近有寒流经过,减湿气也是原因之一。而被撒哈拉包围的刚过盆地却是雨林,是因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和附近有暖流经过,所以水分充足,结合热量发育成雨林。一般来说,水分、太阳辐射、距离海洋距离、地形、地势、温度、人类活动等都会成为影响因素。简单说,就是温度和湿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