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山东定陶和黄县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山东定陶县各乡镇名称~

定陶县辖定陶镇、仿山乡、张湾镇、马集镇、南王店乡、冉堌镇、黄店镇、孟海镇、半堤乡、陈集镇、杜堂乡等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68个行政村(居),1044个自然村,总人口61万人(2003年),总面积846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

什么黑道 一帮小混混 有个屁用

定陶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现辖7镇4乡,318个行政村,1044个自然村,58万人,总面积846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地处北纬30度57分至35度14分,东经115度20分至115度40分,属暖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8度,无霜期206天,年平均降水量677.8毫米,地下淡水资源总量13581万立方米。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资源物产丰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发育,是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瓜菜、林果、畜产品主要产区。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小麦良种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等。

定陶,古称陶丘,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传尧、舜二帝均以此为都,统御天下。在春秋至西汉的800多年间, 一直是中原地区水陆交通中心、战略要地和全国性的经济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盛誉。《史记》载,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弃官携西施,出三江,入五湖,三转而至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留恋不去,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世称陶朱公”,死后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历史上定陶曾十二次为国,八次为郡,秦始置定陶县,历经沿革变迁,终以县治至今。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左丘明、谷梁赤、汜胜之等一批历史名人,留下了仿山西周墓群、范蠡墓、范蠡湖、左山寺、汉高祖受命坛、戚姬寺、彭越点将台等众多人文景观。仅在1963年全县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达18处之多。

定陶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淮河流域,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属黄河冲积型平原。全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优良。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适合栽植多种林木和果树;畜牧业有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等全国闻名的优良品种,载畜量达40万标准畜。

定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铁路、公路兼备,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定陶北枕新菏、兖石铁路,东临济宁机场,南接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和联结冀鲁豫三省的公路干线纵贯全境。菏商、临民、东丰、定砀等4条省级公路连接县乡12条支线,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是菏泽地区第一个乡乡通柏油路的县。通讯十分便利,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万多门, 开通了数字移动通讯和模拟移动通讯,城乡农话全部实现了光缆传输。接待条件优越,已建成摲扼粩、掺鸲紨、撍炒飻等多处高中档宾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投资新建了8条城区主要街道,城市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的“府后小区”。城市供水设施配套齐全,建有工业用电专用线路,投资环境优越。改革开放以来, 全县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91亿元, 比上年增长10.02%;财政总收入9183万元,增长9.3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44万元,增长8.11%;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元,增加129元。

90年以来, 先后被评为或定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机化先进县、全省棉花生产先进县、全省气象工作先进县、全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和全省麦棉高产开发重点县、平原农区畜牧业样板县、创汇农业示范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县。
黄县(现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893平方公里,海岸曲线长68.4公里;辖13个镇(区街)、632个村(居),人口63万。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已探明煤炭储量26亿吨,建有全国唯一的大型海滨煤炭基地,年产量700多万吨。沿海大陆架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属“富集型”油区,在渤海湾中部发现的PL19-3油田属于特大型整装油田,距龙口仅48海里,已探明地质储量为10亿吨,可开采储量约为6亿吨;距龙口48.6海里的渤南油气田位于渤海湾南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5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为108亿立方米。南部山区盛产黄金,花岗岩、石灰石、铅锌、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相当丰富。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91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居第60位;1992年跃居第37位,1994年上升到第35位,2003年位居第25位,去年位居第21位。2005年全市初步核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一二三产比重为6.2:64.1:29.7;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分别增长26.4%和4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亿元,增长48.5%;合同外资6.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分别增长37.1%、99.7%和21%。获得“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全市现有工业企业近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5家,形成了能源、铝制品、汽车零部件、食品、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5处,其中最高的南山集团达到126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8处,其中龙矿集团、南山集团和百年电力等3家企业纳税额过1亿元,分别达到3.37亿元、3.3亿元和1.34亿元。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拥有省级以上名牌18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0.3亿元,利税98.2亿元,分别增长40.7%和40%。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2005年,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9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万户,私营企业达到2727户,2005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1.2%。

对外开放扎实推进。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龙口投资,累计举办各类合资合作项目788个,合同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年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8家,其中最高的东海贸易公司出口额达到7140亿美元。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按照“东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应、新区居中、组团式发展”的思路,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2005年投入42亿元,实施了大莱龙铁路、206国道改造、集中供气供热、港口扩建、村村通油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215.6公里,通车公路密度达136公里/百平方公里。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龙口港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去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600万吨。围绕推进城市绿化,实施了一大批精品工程,2005年新增城镇绿化面积127.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9.3%。加快镇驻地改造,重点抓好北马、诸由观、石良等3个中心镇建设。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3.8%。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1996年,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两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区”;去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市”称号。全市已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117项,申报专利2718件,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开发国家级新产品130个。全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达到165所,在校学生8.6万人,2005年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学员3713人。拥有国家批准设立的民办大学—烟台南山学院,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成教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同时,文化、环保、卫生、民政、民兵预备役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文化、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并落实了领导干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和聘任制。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在镇级探索推行了以“三定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切实把镇级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一线。按照“五个好”要求,全面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效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认真扎实地进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制定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烟台市级以上文明单位67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12个,国家级文明单位2个。去年获得全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社会和谐稳定。在城市,深入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即创建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省全国平安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努力建设平安龙口、和谐龙口和生态龙口。在农村,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推动,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稳步实施了“五通双建六保”工程,农村面貌和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广泛开展了“知民情、解民忧,让群众满意”活动,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使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广泛开展了信访工作“双教育、双规范”活动,推动信访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步伐,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2005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先后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和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极维护和实现好群众利益,在多渠道抓好群众增收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和帮扶力度,扎实搞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5元,增长18%。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7部/百人。去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32.8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人均2.1万元。


请介绍山东定陶和黄县视频

相关评论:
  • 13863239219请介绍山东定陶和黄县
    曹卫蚀定陶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淮河流域,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属黄河冲积型平原。全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优良。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适合栽植多种林木和果树;畜牧业有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等全国闻名的优良品种,载畜量达40万标准畜。定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铁路、公路兼...

  • 13863239219三国群英传1的地名!
    曹卫蚀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 13863239219从定陶到龙口黄县多少公里
    曹卫蚀驾车路线:全程约640.2公里 起点:定陶县 1.菏泽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陶朱公大街行驶130米,右转 2) 行驶400米,左转进入兴华路 3) 沿兴华路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临商路 4) 沿临商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S259 5) 沿S259行驶9.0公里,朝G1511\/济南\/郑州\/日照方向,...

  • 13863239219周朝是怎么分封的诸侯国 周朝如何分封诸侯国
    曹卫蚀9、鲁:山东南部。10、宋:河南商丘。11、卫: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12、中山:河北灵寿、唐县。13、曹:山东定陶县。14、吴:长江下游一带。15、越:浙江一带。16、蔡:河南上蔡县和新蔡县一带。17、邾(皱):山东皱县一带。18、郜:山东成武县东南。19、莱:山东黄县东南。20、蓼:河南唐河。

  • 13863239219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的介绍
    曹卫蚀即墨县、莱阳县、黄县、蓬莱县、招远县、栖霞县等为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寿光县、临淄县、广饶县、博兴县、蒲台县等为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泰安县、莱芜县、新泰县、宁阳县、肥城县、蒙阴县等为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菏泽县、濮县、定陶县、观城县、范县等为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胶县、高密县、平度县、诸城县、掖县...

  • 13863239219中国古代各王封地
    曹卫蚀二、最开始封王都有实际封地,封地上的出产、税收、军政都是封王所有,中央只有监察权,但汉朝藩王作乱,削藩后,就很少给“王”实际封地了,只是作为一个荣誉称号,体现工资水平。这些王要么住在中央,享受荣誉称号和俸禄,要么住在封地,但是对地方没有管辖权,反而要受到地方官的监控,防止作乱(如明朝...

  • 13863239219东汉 的州郡县乡的名称 越详细越好
    曹卫蚀济阴郡 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城西北)。 领11县;定陶、冤句、乘氏、句阳、成阳、鄄城、廪丘、离狐、成武、单父、己氏。 山阳郡 治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 领10县:昌邑、巨野、金乡、东缗、防东、方与、高平、湖陆、南平阳、瑕丘。 任城国 治任城(今山东微山鲁桥)。 领3县:任城、亢父、樊县。 东平国 治...

  • 13863239219山东省的邮编是多少?
    曹卫蚀山东黄县 265700 山东招远 265400 山东掖县 261400 山东莱阳 265200 山东栖霞 265300 山东海阳 265100 山东乳山 264500 山东牟平 264100 山东文登 264400 山东荣成 264300 山东长岛 265800 山东潍坊 261000 山东青州 262500 山东安丘 262100 山东寿光 262700 山东...

  • 138632392191041725有谁知道戚姓的发源地与历史?8
    曹卫蚀山东郯城戚氏字辈:“家传思源圣锦永彦允庆士守庭焕光忠恒久远大振兴昌鸿念先勤祖开祥瑞文敏诚维孝礼敬善荣”。 山东沂水、费县、莒县戚氏字辈:“兴家立业德厚泽长恭宽信敏俭让温良文理密察中正齐庄承先启后福禄祯祥”。 山东龙口、黄县戚氏字辈:“仁景相世良延兆祖举中元德善庆长发克大永昌培基广厚诚乃用章...

  • 13863239219丁氏族谱
    曹卫蚀59 【山东栖霞】丁氏谱书一卷 (民国)丁奎五纂 民国三十年(1941)修 钞本 山东栖霞县官道乡河崖村 60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 山东黄县县志 61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 (清)丁懋五重编 清咸丰七年至十年(1857-1860)刻本 十一册 北图62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八十二卷 (清)丁聊羽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