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安徽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我们抢抓机遇逆势而上、发展成就振奋人心的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克难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有新提升,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改革开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崛起信心。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0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收入1551.2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收入863.9亿元,增长19.2%。粮食总产量61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7.9亿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63.2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7.8亿元,增长19%。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下降22.5%,较上半年降幅收窄1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6元,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4504元,增长7.2%。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9%。城镇新增就业5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1%。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强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举措,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变化,积极跟踪政策走向,主动作为,果断决策,深入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先后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较早地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牢牢把握国家扩内需的政策机遇,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干了一批我们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安徽段、九华山机场、宣绩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马钢车轮扩能改造、新桥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江淮汽车年产20万辆乘用车、铜陵锐展发动机、国电蚌埠电厂二号机组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经过多年建设,总投资183.4亿元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标志着淮河中游骨干防洪体系基本建成。六潜高速、六武高速安徽段、阜周高速北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302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2800公里。千方百计保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出台减轻企业负担和金融支持小企业的多项举措,全年减免缓税费312亿元,在关键时刻提振了企业信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中部第一、全国前列。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销售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等231.5万台(辆),销售额108亿元,家电下乡销售量居全国前列,补贴兑付率全国第一,200多万农户受益,同时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开展地产品销售对接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坚持把保市场、保份额作为外贸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有效遏制了进出口急速下滑的态势。把握宏观政策导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加大信贷投放,新增本外币贷款2406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家,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63亿元,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共234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我省地方政府债券77亿元。大力完善地方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全部完成,新组建开业农村银行13家,新增担保机构25家,获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23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17个市,中国进出口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14家境内外银行在我省新设23家分支行。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眼增强创新能力,重点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和技术研发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省呈现出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我省被批准为首批三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6386件和8594件,在全国位次分别提升2位和6位;13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其中1项首次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6家、试点企业10家,增量全国第一;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家;新增国家级质检中心2家,总量达到9个,居中部地区首位;新增两院院士4名。全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聚焦核心区域、核心企业和核心项目,狠抓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科技、产业、改革和人才成果加速涌现,试验区建设进入国家层面。科技研发实现新突破,建成世界首个量子通信网络,奇瑞混合动力轿车、科大讯飞畅言教学产品等成功面市。创新型产业加快发展,京东方液晶平板显示器、普乐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高新技术领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9户。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推进,启动建设合肥创新服务平台,省及合芜蚌三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顺利运行,招募风险投资机构10家,募集资金30亿元以上。人才培养和引进取得新进展,与国家外专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引智项目237项,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落户合肥,中科大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和奇瑞公司成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制定实施钢铁、汽车等9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文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完成重点产业技改投资1800亿元,工业化率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产值增幅达30%以上,皖新传媒成功上市,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落实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开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选择150个实力较强的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县域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推进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建设,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继续深化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皖北地区呈现加速发展的可喜局面,合肥等市县与皖北三市六县结对合作进展顺利。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进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环境整治,所有市县都建成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01.5万吨,新增燃煤机组脱硫设施496万千瓦,“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过去的一年,我们持续加强“三农”工作,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执行小麦、水稻等最低收购价,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20.7亿元,比上年增加11.7亿元。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战胜皖北地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夺得粮食丰收。扎实开展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畜牧水产业规模养殖比重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582.5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115家、增加74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07个,完成新型农民培训59.8万人。成功举办首届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和第十届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新网工程”网点达3.8万个,比上年增加3296个。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708公里,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1.8万千瓦,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30万亩、除涝面积80万亩,投入16.6亿元、新开工建设43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营造林195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近10万户,解决了31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试点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取得新进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惠民直达工程”试点成效明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扩大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基本完成集体林权确权发证任务并开展配套改革试点。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2502户,增长23.8%。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开,地方税制改革继续深化,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全部取消。经过周密部署精心实施,稳妥解决了工商系统市场办管脱钩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筹备组建省演艺集团、省广电传媒产业集团,172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选择32个县(市、区)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这项工作受到广泛认可,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全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动配合国家部委编制示范区规划,边规划边建设,边申报边推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示范区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层面战略规划,为加速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区域分工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交通、能源、科技、金融、旅游、质监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谋划并大力推进与央企调整结构合作发展,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签订合同项目77个、总投资1840.8亿元,已开工项目35个、投资额975.1亿元,开创了与央企战略合作的新局面,对推动我省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参与并主动对接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取得了丰硕的经贸与合作成果,彰显了安徽优势,扩大了对外影响,提振了崛起信心。黄山航空口岸和马鞍山、池州水运口岸对外开放,全省口岸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对台经济合作加强,合肥至台北直航开通。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640亿元、增长43.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8.8亿美元、增长11.3%,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家。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6.2万人次,增长18.2%。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33.4%,对外投资拓展到4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资源开发勘探迈出新步伐。国际友好城市新增3对,达到69对。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民生为第一目标,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推进力度,实施项目由上年的18项拓展到28项,投入由176亿元增加到254亿元,惠及6000多万城乡居民。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1%,建成和在建农民工创业园253个,培训农民工52.8万人,返乡农民工中98%返城就业,全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26.8万人、1447万人和377.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2.5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廉租房保障。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首批项目进展顺利。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大省建设,高等教育“双百工程”和质量工程取得新进展。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全面排查鉴定中小学校舍,制定实施3年消除安全隐患工作方案,完成加固改造年度任务,努力将中小学校建成质量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话剧《万世根本》、黄梅戏《雷雨》等一批精品佳作获国家级奖项,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项目获第三届文化部科技创新奖唯一特等奖。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婚前医学检查和农村孕产妇保健,启动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社区卫生覆盖率达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质量全国领先。 “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题活动蓬勃开展,我省健儿在全运会上取得13金、12.5银、9铜的历史最好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马鞍山市荣获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外事、侨务、港澳、统计、文物、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工作继续加强,地震、气象、地质、测绘、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局面继续巩固。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认真落实稳定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安保任务,全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加强信访工作创新,建立下行接访、涉访特困救助、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加强积案化解,信访总量稳中有降。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顿,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落实法律援助政府责任,全省已建法律援助中心12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2060个。对口支援松潘县灾后重建工作加速推进,已完工和在建项目37个,占项目总数的80.5%,受到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工作取得新进步,驻皖部队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抗灾救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的一年,也是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施政水平不断提高的一年。我们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5件、政协委员提案815件。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2件,制定、发布省政府规章8件。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启动实施新科技成果、招商项目和就业劳务信息发布“三个窗口”建设,继续深化“一站式”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八项要求,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比前三年平均数分别下降37.5%和20.6%,“小金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勤政廉政建设有新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居民消费后劲不足,外贸下降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一些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城镇化进程滞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难度加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增强,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部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上犹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最大、挑战最多的一年,也是上犹人民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成绩和实效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县政府在上级党政和中共上犹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融入主城区、打造后花园、建设新上犹”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据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82亿元,增长12.6%。财政总收入2.4亿元,增长15.5%;县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增长24.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99亿元,增长31.6%。固定资产投资13.55亿元,增长45.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14亿元,增长20.84%;各项贷款余额13.58亿元,增长102.45%,增幅列全市第一;存贷比达5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增长18.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753元(贫困监测数),增长10%。——项目建设实现突破。争资争项成效显著。开发储备项目133个,争取无偿补助资金5.3亿元,增长35.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投资8800万元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签订特许经营权转让协议。投资7000万元的第二小学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二中迁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滨江至江西坳公路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重点工程“百日会战”完成投资10.8亿元,项目之多、投资之大前所未有。中央新增扩大内需投资项目顺利实施。4批次52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353万元,带动其它投资8189万元,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9年是我县公路建设项目开工最多、进度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23亿元;群众期盼多年的油石至梅水、平富至分水坳公路竣工,蓝田至紫阳公路新江至紫阳段完成路面硬化、蓝田至新江段完成路基改造;完成13条农村公路建设;县城至梅水公路完成投资5313万元;厦蓉高速公路上犹段前期工作就绪。新建了双溪、油石35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营前至双溪输电线路;营前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08年三批农网完善工程全面完成;双溪70米风能测试塔正式向国家气象局输送数据。投资6400万元新建了62个移动基站、14个联通基站和8个直放站,98%的村组实现信号覆盖,移动3G网络正式开通。——工业经济逆势发展。克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在全市率先扭转工业经济下滑势头。全年工业用电量2.77亿度,增长14.97%。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86亿元,增长11.4%。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增长14.2%;投入基建资金9996万元,完成了工业园北区一、二期“三通一平”和县城至园区高压线路改造、3G光缆铺设等工程,完成标准厂房6.9万平方米。启动了新市民公寓和北区西扩工程,新增工业用地800亩;完成1.8万亩南区规划编制。新增入园企业10家,总投资达6.15亿元。外向型经济取得实效。先后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00多次,成功引进广建玻纤、牡丹蓄电池、乐丰科技、力速数控等1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8个;重大招商项目开工率100%,汇禾实业、穗联塑料等竣工投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62万美元,引进内资14.2亿元,分别增长5.94%、6.8%。主导产业不断发展。有色冶金、玻纤及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2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3.5%,成为拉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的重要力量。海盛钨钼、南鹰电源等骨干企业实现增资扩产,晨光稀土上市工作已完成IPO尽职调查。——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县本级安排28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增长12%。完成水稻种植21.57万亩、粮食总产8.9万吨。被列为支农资金整合省级财政绩效考评奖励资格县。新村镇建设上新台阶。77个建设点的村庄整治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改房4.48万平方米、改栏厕1.95万平方米、改水2972户;完成通组主干道路基改造61.3公里、入户路硬化57.5公里。积极开展圩镇整治,扩张圩镇面积2.12万平方米。在全县14个圩镇、950个村落社区推行“1+4”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农村垃圾处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农业产业不断壮大。重点打造茶叶、油茶两大主导产业,新建了石坑、麻田、社陈、合溪、油石嶂等万亩“两茶”产业基地,新开发茶园1万亩,新植油茶、改造低产油茶林各3万亩,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和全国茶叶技术体系建设协作县。沙塅万亩果业基地基本成型;发展加工甜橙1800亩,提前一年完成市下达任务;新建有机脐橙基地5000亩,“客家红”有机脐橙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完成深山区库区移民930人,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158万元、良种补贴273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02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1522万元。梅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灵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梅岭灌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营里陂、平富灌区投入运行。粮食储备库三期工程竣工。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万亩。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4.5万亩。东山、梅水土地开发项目获省批准立项;社溪土地开发项目通过省验收,新增耕地491.66亩。——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启动了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四湖两岸”环湖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对原太平洋制药厂、猫埂山、稍口小区等重要地段编制了概念性详规。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面提高5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全年完成市政工程投资1.39亿元,增长30%。新增建成区面积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施了县城柏油路、小街小巷硬化等工程,完成了东山公园、黑塔公园建设和文兴路、水南大道人行道改造、文峰北路拉直、文峰南路改扩建工程;启动了老年活动中心、法院审判大楼、行政服务中心、人才公寓、军地联合指挥中心等新区大楼建设,文化中心、建设大楼、档案大楼、广电网络大楼相继竣工。加快了“一江两岸”景观带建设步伐,完成了沿江路护堤、亲水游步道、龙舟赛台和亲水码头等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结合“四城联创”,积极探索了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加大了违章建筑和地下房产开发的清理整治力度。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对占道经营、灯箱广告、流动摊点等进行了整治和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公共汽车候车亭、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新增公园绿地7.53万平方米、行道树3565株、霓虹灯8523米、路灯1556盏。荣获了“赣州市第一届文明城市”称号,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现场检查验收。——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2100万元修通了梅水至陡水湖景区旅游公路,京明度假村建成开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3家农家饭馆、农家旅馆通过三星级初审;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承办了“2009中国赣州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展了“中国石艺之乡”第三届奇石博览会、首届农民运动会等14个主体活动,吸引了省内外30多家旅行社参与;全年接待游客28.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亿元,分别增长40%、15%。赣州银行上犹支行挂牌营业,当年发放贷款1.15亿元。发展了一批较高档次的休闲、娱乐、餐饮项目,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83户、个体工商户1868户,其中新增商务酒店8家、品牌专卖店6家。开展了惠民安居工程月活动,发放购房补贴453万元;全年共销售商品房1060套,实现销售收入2.36亿元、税收3500万元。——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十大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全市十大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在我县召开,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十大体系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为园区企业解决用工4000多人;开展了中小企业贷款资质培育,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由原来13家增加到31家,其中为9家新取得资质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18亿元。全面启动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了以东东超市为龙头的物流配送中心,建成14家乡级超市和56家村级连锁店;福达物流公司被评为市规模以上汽车货运企业。选聘了优秀村干部、计生干部到乡镇工作,公开招聘、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31人。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成立了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上犹县分公司,组建了上犹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规范了财政收支管理,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整合了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向艰苦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发放了特殊津贴,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到位后的绩效工资。县医药公司及交通、商业系统国有企业改制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实现突破,遗体火化率达56%。——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财政投入民生资金2.6亿元,增长23.8%。民生工程“八个重点”、81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推广“2+3”就业模式、“大中小”小额担保贷款模式,累计解决1.3万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802万元,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3368万元,发放养老金553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7万人。新农合参合23.1万人,参合率达91.71%。提高了城乡低保补助标准,1.55万人享受了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1586.6万元。建设廉租房108套。社溪中心敬老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安置了90名孤寡老人;占地150亩、可容纳300人的县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投入563万元改造农村危房3.98万平方米,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和谐上犹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侵财性犯罪”等社会治安系列整治活动,刑事发案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公众安全感测评综合指数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一,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引导群众理性上访,实行了大接访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046件次,下降20.9%,实现了来县访、越级访下降和赴京非正常访“零”登记。开展了法治县创建活动,着力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了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科、教、文、卫等事业全面发展。狠抓民营科技企业发展,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民营科技企业。教学质量有新提高,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分别增长31%、20%,有2名考生分别考取清华、北大,开创了同年考取清华、北大的先河,中考优尖生人数比例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建成了梅水、油石、社溪等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了“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国家级申遗工作;“九狮拜象”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电50户以上的自然村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营前、水岩、梅水实现了广播“村村通”。扎实开展“光明?微笑”工程,实施白内障手术805例、唇腭裂手术40例,全面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切实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确保了我县无重大传染疫情发生;投入1600万元新建了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改造了双溪、寺下等6个乡镇卫生院,争取了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资助医疗设备87台(件),价值2045万元,填补了我县医疗设备11项空白。人口出生率13.89‰,自然增长率7.82‰,符合政策生育率89.07%,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省、市综合先进县。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启动了“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圈建设,对污染严重的赣富纸业、新兴造粒厂等企业依法实行关停破产,在全市率先完成节能灯安装任务。进一步完善了老年人优待政策,将百岁老人长寿补贴从每月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率先对90至99岁老人给予每月100元的长寿补贴。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学生参军、复员安置工作规定,征兵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被评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与此同时,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外侨、人防、对台、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加大投入保增长,扩大内需促发展,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并呈现较快增长的势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群众团体,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参与上犹发展的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快;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的支出快速增长,给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政府少数工作部门执行意识和落实能力不够,机关效能建设还需加强,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初步统计,全区生产总值9725.8亿元,增长16.9%;地方财政总收入1378.1亿元,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38元,分别增长9.8%和6.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全年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381亿元,增长33.8%,对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开工建设了大唐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等一批有利于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新增公路里程3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公里。新开工铁路里程2600公里,呼和浩特至北京、通辽和赤峰至北京快速客运通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二连浩特机场新建和通辽、满洲里、锡林浩特机场扩建项目。海勃湾水利枢纽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农牧业、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民生领域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认真落实家电、汽车、农机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城乡消费市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55亿元,增长19.2%。
坚持把保工业、保企业作为保增长、保就业的关键。制定并实施了促进工业增长的12项政策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工业增速大幅下滑的势头,呈现出逐月加快、稳定向好的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00.5亿元,增长24.2%。及时制定实施了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易货贸易联动、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企业改善了生产经营状况。采取联合重组、逐一帮扶等措施,使符合产业政策、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基本恢复生产。实施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融资难”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009年末,全区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800亿元,增长41%。取消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减缴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减轻了企业负担。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面对多年不遇的旱灾和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采取措施确保农牧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396亿斤,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连续5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牲畜出栏数和肉产量明显增长。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设施马铃薯种植面积双双突破百万亩,优质高产作物、良种牲畜比重继续提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乳业生产销售基本恢复正常,羊绒临时收储政策初见成效。强化惠农惠牧政策,落实各类补贴资金75.9亿元,比上年增加15.4亿元。补贴资金全部实现“一卡通”发放,受到农牧民的欢迎。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稳步增长,原煤产量6亿吨,电力装机6100万千瓦,分别增长22.8%和22.7%;外送电量960亿千瓦时,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增风电装机200万千瓦,总装机突破5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装备制造业增长40%以上;开工建设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煤炭转化项目,煤化工形成产能560万吨甲醇当量。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机组20万千瓦,淘汰水泥产能360万吨。煤炭安全生产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加快发展服务业。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4亿元,增长15%。商贸流通业繁荣活跃,交通运输业稳步回升,旅游、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全年新增贷款1784亿元,是上年的2倍。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工作取得新进展。 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300多万亩,较常年增加300万亩。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5610万亩,依法将8.4亿亩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新一轮草原普查全面展开。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23万亩。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初步核定:单位GDP能耗下降7%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净减0.8%和2.5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区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改造,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2.93万吨,重点流域、重点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煤田火区、沉陷区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引入国电集团注资40亿元对蒙能公司实施重组,使蒙能公司重获新生。呼兴电网整体划转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内蒙古东部电网公司,扩大了外送电量,对自治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和东部盟市煤电资源开发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资源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依法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为资源开发的合理补偿、矿区生态保护恢复等进行了初步探索。进一步完善了煤炭资源配置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金融领域改革明显推进。组建了内蒙古银行,对促进地方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剥离办社会和辅业改制取得重大突破。土地草牧场适度规模经营和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明显加快。积极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搭建了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组建成立了内蒙古出版集团和影视集团。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基本完成自治区政府部门“三定”工作。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稳步推进,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 积极应对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制定实施了稳定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培训规模、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就业服务等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35万人,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的168万人;培训城乡劳动者65万人。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人才储备、扩大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计划,使8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积极开展对“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家庭”、“4050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21.3万人和193.2万人,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医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自治区级统筹,启动了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100万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1200万人。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202万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积极推进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工作,加快社会福利项目建设,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十项民生工程”完成总投资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1500多万群众受益。其中农村牧区公路投资97亿元,新增60个苏木乡镇通油路、1004个嘎查村通公路;解决了1.23万户农牧民通电问题;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4亿元,15万低收入农牧民得到扶持;开工建设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401万平方米。安排资金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面落实了“十件实事”。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5元;农村牧区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每月提高12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5万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4%;教育资助政策使36万困难大中专学生受益;农牧业保险实保面积6041万亩,增长34%;解决了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取消地方制定的收费项目108项,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减负1.6亿元;筹集廉租房源5万套,其中新开工建设4.2万套,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免除了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住宿费。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继续改善。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农村贫困家庭和牧业旗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35万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流入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开工建设了42所旗县综合医院、110个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和59个社区卫生机构项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稳步推进。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力度,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规划建设了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艺术创作繁荣活跃,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启动了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农家(草原)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我区健儿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巩固。深入开展平安内蒙古建设,圆满完成了国庆60周年安全维稳任务。国防动员建设、人防工作稳步推进,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和谐。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健全。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政务公开取得积极进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加大行政监察力度,确保了中央和自治区扩内需、保增长等重大决策的有效落实。加强预算执行、政府投资和专项资金审计,资金运行进一步规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自治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经济效益尚未明显改善。在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实现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产业结构单一,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协调,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滞后,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延伸不足,“原字号”和初级产品比重高,资源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农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收入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四是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明显,社会事业有待加强;生态脆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在退化,生态保护建设任重道远。五是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报浮夸、形式主义、铺张浪费、以权谋私、消极腐败等现象。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决不辜负各族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在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加强对优势产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政府还积极推进民生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民生环境。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2009年的主要工作回顾:一、加强经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坚持把发展经济重中之重的工作,全面实施“能源大省、生态强省、中西部开发先导区”战略,加快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1. 能源产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加强能源产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努力扩大能源产业规模和提高能源产业质量。2009年,全区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9.9%。同时,电力产量、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生产都实现了良好的增长。2. 农牧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全区农牧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533.1亿斤,肉类总产量达到142.6万吨。3. 服务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大对旅游、文化、物流、商贸、金融等领域的投资和支持。2009年,全区旅游收入达到217亿元,同比增长39.9%。二、加强社会保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坚持把社会保障重要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政府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推广“健康内蒙古”行动,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同时,政府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56万人的目标。三、改善民生环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坚持把改善民生环境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环保和交通建设等民生事业。2009年,政府着力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支持,推进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2009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成果,同时在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环境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经济、民生、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经济方面,2009年内蒙古经济总量达到734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为全国第一。同时,农牧业、服务业、外贸等领域增长较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方面,2009年内蒙古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全年财政支出中,社会事业支出占比达到45.4%,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教育、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环境方面,内蒙古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全年共投入生态保护专项资金33亿元,实现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保护等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建设。总体来说,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视频

相关评论:
  • 13085589267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主要工作
    史宏残答: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于“十一五”收官之年的重要任务,强调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坚定信心,坚持科学发展,以实现经济稳健发展和民生改善。工作重点包括:1. 经济平稳发展与内需扩大:通过稳定投资、争取中央投资、调动多方资金,强化金融支持,引入外来资金,确保经济稳定增长。2. 消费需求提升:...

  • 13085589267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史宏残答: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2009年的主要工作回顾:一、加强经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坚持把发展经济重中之重的工作,全面实施“能源大省、生态强省、中西部开发先导区”战略,加快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1. 能源产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加强能源产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努力扩大能源产业规模和提高能源产业质量。2009年,全区煤炭...

  • 1308558926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2010修正)
    史宏残答: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依法行使职权,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常务委员会工作实...

  • 13085589267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工作简章聘任职务_百度...
    史宏残答: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工作简章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村官”作为“嘎查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非公务员身份。中共正式党员的大学生“村官”,主要负责担任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助理,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则安排担任嘎查村委会主任助理。对于共青团员,也可兼任嘎查村团组织书记或副...

  • 13085589267牛玉儒的资料,不知道别说话,我的赏赐是给自觉的人的,要短的文章,别列表...
    史宏残答:1979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委员会组织部工作。1980年5月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工作。 1983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先后任秘书、秘书长、常委,其间于1987年9月至1989年11月在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习。1989年11月开始,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

  • 13085589267国家发改委孟宪东简历
    史宏残答:2014年10月任中共通辽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1983.09 —1988.07 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兽医专业学习;1988.07 —1996.05 在内蒙古农牧学院科研处工作,任副科长、科长;1996.05 —2006.09 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任副处长、正处级专职秘书;2006.09 —2008.03 锡林郭勒盟行政...

  • 13085589267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10年工作要点的介绍
    史宏残答:2010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的工作部署,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提升内涵,推动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1308558926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2018)
    史宏残答:(一)不履行或者不正当履行饮食娱乐服务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二)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二、删去《内蒙古自治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74号公布)第六条。三、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野生植物采集收购管理...

  • 13085589267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2010修正)
    史宏残答: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由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分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分期实施。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第七条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

  • 1308558926710年前的文件还有效吗?谢谢解答。自治区政府文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
    史宏残答:只要没有另行发文废止的就有效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