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对联作为一种高考题型,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时年的清华大学入学试卷中,陈寅恪先生命了这样一副上联:孙行者 当时的考生周祖谟巧对了“胡适之”,也有对“祖冲之”的,至今作为美谈。
2. 在2004年的全国及有关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设定了一道对联考查题,被视为是一大亮点。因为它替代了句子仿写、句式变换、句序排列等题型,同时也视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脉搏和精神。
3. 这节课我主要谈以下三个个问题:
- 一是历年高考中有关对联的题型;
- 二是对联的特点与撰写;
- 三是有关老师和专家对高考对联题型的预测。
4. 历年高考对联题
- 1987年: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 1991年: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13——14题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贱皮厚腹中空
3、 座上日月照珠玑
堂前黼黻焕烟霞
13、上面三副对联都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请你依次写出这三篇课文的作者。
14.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
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
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空孝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
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
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
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
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 1992年: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
10.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 2004年高考:
- 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对联题: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 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 广西卷: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 爆竹声声脆
② 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 广东题: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5. 对联的概念与特点
-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这两串文字分别称为上联和下联。其中上联又叫出句,下联又叫对句。上下两句对称,是对联的主要特点,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二、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相对词性必须相同。
词性相同,即上下联除了片语结构、句式要相同外,词性也应该一致。准确的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所谓”实对实,虚对虚”,这便是属对原则。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
“春”对“秋”,名词;“种”对“收”,动词;“一粒”对“万颗”,数量词;“粟”对“子”,名词。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面目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手
春芍药夏牡丹秋菊冬梅,我乃采花人
(2)对仗工整:对偶就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络一般可分为三种。
一是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泰山不辞抔土故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
二是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是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旁亏隐。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两种。
宽式对偶只具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即可。
严式对偶要运厅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春节所用的春联一般用严式对偶,只是不是很严格,但作为高考考题,为了有一个相对规范的标准,一般还是强呼叫严式对偶。即强调“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很重要的一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对‘平仄’不做要求)”。
(3)平仄合律:所谓平仄,除平声外(一声)外,其余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调符号”即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对联中的平仄要求:
一是上联尾字必须为仄声,下联尾字必须为平声——仄起平收。如“朗月”对“清风”。
半醉半醒过半夜 三更三点到三河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二是联中每一个词或处于奇位上的字可不必绝对——即古人所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
世事洞明皆学问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人情练达即文章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仄平平仄仄平)
(4)巧用典故:如下列的这副北京旧门联:
学士青莲 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 太史黄庭
*** 赠 *** 联: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蒲松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别格:亦即对联的另一种构成方式,也可以说是做对联的另一种技巧。有以下八种:
一是嵌字 如:亚洲广结英雄会


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7170018969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
    元阅都答:1. 对联作为一种高考题型,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时年的清华大学入学试卷中,陈寅恪先生命了这样一副上联:孙行者 当时的考生周祖谟巧对了“胡适之”,也有对“祖冲之”的,至今作为美谈。2. 在2004年的全国及有关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设定了一道对联考查题,被视为是一大亮点。因为它替...

  • 17170018969高考对联类型训练试题附答案
    元阅都答:上联:莺歌燕舞万里江山换新颜 下联:春华秋实万顷稻谷映日黄 上联:忆峥嵘岁月意气少年,昔日同来指点;下联:问寥廓霜天苍茫大地,今朝谁主沉浮?上联:赤胆忠心,挽狂澜于既倒;下联:伶牙俐齿,扶大厦之将倾 上联: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弃;下联:心存燕国潇寒易水古今流 海到天边云是岸 山登绝...

  • 17170018969高考对联题的雷人答案
    元阅都答:广东题上联为“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有一答案为“富城学友德华,堪称海外巨星”,可断言该考生乃一歌迷。此题评分标准是:“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可给1—4分;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可给5—6分。”不知阅卷老师最终给了这个考生几分?广西卷第一题之“爆竹声声脆”,...

  • 17170018969龙眼 荔枝乃岭南佳果的对联是什么
    元阅都答:广东高考的对联题: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牡丹月季山茶,全为华夏名花 大漠孤烟黄沙,均为塞北风光 故宫天坛长城,均为京都美景 北京西安上海,都为中国名城 长城故宫三峡,尽为中华风光 芍药黄菊剑兰,均为苏杭名花 草原戈壁沙漠,全是北国风光 丹霞西樵鼎湖,均为广东名山 白杨银...

  • 17170018969高考考点对联
    元阅都答:高考考点对联如下:1、梅花香自苦寒来,熬头喜在汗水中。2、驰骋直奔千里远,翱翔必指九天高。3、龙腾虎跃朝气蓬勃,你追我赶誓夺第一。4、送祝福不忘感谢恩师,庆元旦牢记备战高考。5、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6、起笔有珠玑杏坛霸气,挥毫成锦绣王地雄风。7、天下断无易处之...

  • 17170018969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
    元阅都答: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试题分析:此题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试卷的人文性、文化性,这包含对联、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备考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并结合语文知识综合应用。对联的考查不是新题,2004年高考全国卷、福建卷、浙江卷等,考查写出下联的对联题,此次山东卷的...

  • 171700189692013年高考对联题教案
    元阅都答:对联题常见题型 一、高考原题 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答案:B。A项中的“花甲”表明...

  • 17170018969高考关于学习的励志对联带横批
    元阅都答:1、横批:唯有努力 上联: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 下联: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2、横批:一马当先 上联: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下联: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3、横批:力争上游 上联: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下联: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4、横批:壮志凌云 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

  • 17170018969北京大学自主命题高考语文试题之对联题目:博雅塔前人博雅;求下联?_百度...
    元阅都答:下联:绩麻石上仙绩麻.说明:湖南隆回县白马山上有一巨大的绩麻石,石头侧面有一手掌大小的石凼,石凼中常年从石头中流出泉水,当你把石凼中的泉水喝完,慢慢又会流满,但永远不会溢出.相传,元末农民起义军头领陈友谅之女因其父兵败,她也受到敌军追杀头,陈友谅之女骑一白马逃走,当走到湖南隆回时,敌军已...

  • 17170018969看古代高考考场(贡院)对联是怎么给考生打气的
    元阅都答:杭州贡院(阮元)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此联跟上面张之洞的联有些意似,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感情。此联也是贡院联中最为经典的一联。上联用桂子香时和槐花黄后来切住了考试的时间:秋天。下联则稳切住了贡院的地点:杭州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