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困境或存在的薄弱环节~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总要求”,转变“立足点”,突出“四着力”,狠抓“三重点”,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攻坚克难,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总收入3686.8亿元、增长1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3.1亿元、增长18.3%,新增城镇就业143.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万人;粮食生产克服连续干旱,总产达到1142.7亿斤,增产15亿斤,实现“十连增”;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元,分别增长9.6%和12.6%。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一)着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年初,我省经济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困难局面,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主要指标增速全面回落。面对严峻形势,我们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既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又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整顿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小微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要素保障机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得到较好保障,融资总规模达到5260亿元、新增504亿元。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搭建产销对接、用工对接、银企对接平台,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实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加快1000个重大新开工项目和10000个在建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信息、养老、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经济增速稳中趋升、质量稳中有进、趋势稳中向好,各项指标趋于协调,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二)全面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着眼长远发展和全省大局,着力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我省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951.7万亩。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主食产业化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2.5万户、达到7万户。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河口村水库建设进展顺利,水库除险加固、重要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完成215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400公里、桥梁3万延米,改造农村危房23.3万户,新解决696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推动“三山一滩”地区扶贫开发,新完成111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5.2万山区贫困人口搬出深山,又有117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中原经济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交通、信息化、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国家同意“米”字形快速铁路纳入规划,郑徐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积极推进,中原国际陆港加快建设;内联外通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县县畅、乡乡联”工程加快实施。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省上升为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二类地区,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疆电入豫工程建成调试,辐射全部省辖市的多气源网络初步形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全线贯通。中原经济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成功争取国家批复实验区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专项规划编制、枢纽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资、政策争取等工作。建立“两级三层”管理体制,赋予其省辖市级管理权限,实行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加快郑州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设,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营,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全面启动,与菜鸟科技等知名企业战略合作持续深化,新引进一批货运航空公司,新开通一批国际货运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货运枢纽和航空物流培育、高端产业集聚取得突破性进展。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3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6万吨,分别增长12.6%和69.1%。实验区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窗口平台作用凸显。(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载体,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提升产业结构。出台实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指导意见,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高成长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继续提高,智能终端、智能装备、家电、家具等终高端产品及传统支柱产业中的高附加值产品增长加快;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设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兆瓦级风电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国家重大专项配套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出台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意见,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与三大通信集团公司开展新一轮战略合作,呼叫中心、数据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郑州、洛阳4G网络正式开通,三网融合、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试点顺利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制定实施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郑汴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实现金融同城、电信同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顺利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和中小城市发展活力继续增强。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工程,一批市政设施建成投用,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试运营,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3.8%,提高1.4个百分点。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新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规划获批,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成立。“小麦矮抗58选育及应用”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快速增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落实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完成营造林564万亩;实施城镇增容扩绿工程和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城市新增绿化面积3800公顷。实施主要污染物和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全部安装PM2.5监测设施并试运行,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能够完成目标任务。(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取消和下放85项行政审批事项、112项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基本完成。组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改组成立南航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推进部分城商行改革重组。实施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行动计划,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营改增试点有序。首批24个代管县级供电企业上划改革基本完成。文化、教育、科技、水利、集体林权、国有林场、供销社等改革深入推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成功举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八届中博会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与央企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8项、重大合作项目64个,京东商城、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等一批龙头型、中心性项目落户河南,渣打银行郑州分行正式开业。双汇集团、洛阳钼业实现海外并购,河南航投收购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部分股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完成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1.1%、23.3%和15.9%。(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财政民生支出4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财政支出的72.6%,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努力扩大就业。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启动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82万人次,进一步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开展“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洽谈等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失业人员再就业4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2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57.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增加214.8万人、58.5万人,覆盖面继续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71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种从20个扩大到35个。城乡低保对象人均年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80元、144元,农村五保对象人均年供养标准提高720元。4.8万名孤儿享受基本生活补助。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8万张。新建县级社会福利中心21个。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41.95万套,基本建成32万套。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00所、县镇普通高中100所,免费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252万名学生提供营养餐,免费向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基本解决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2%,均比上年提高;支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省部战略合作取得新成效,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顺利实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1%,提高2.88个百分点。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统筹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总量不断扩大,人才素质持续提升,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2.3万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话剧《红旗渠》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开封宋都古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我省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4.5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新增医院、卫生院床位1.5万张,政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40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获批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正式挂牌;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1‰。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基层服务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持续改进。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信访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检测平均合格率98%以上,肉类产品检测平均合格率97%以上。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7%、14.7%,交通事故起数下降4.2%,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上升。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成效明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两转两提”,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深化政务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加强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巩固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对台、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史志、文史、地质、气象、测绘、地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和农十三师工作进展顺利。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务实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各位代表!在外部环境偏紧、我省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确实不易。虽然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目标,但仍属高速增长,处于合理区间,与全国经济发展趋势一致,且呈逐季回升态势,结构、质量、效益、就业等指标显著好于预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与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依赖资源开发和初加工的地方及企业仍很困难,部分省管企业和在豫央企活力不足。二是长期制约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扭转,科技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第三产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难度增大;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没有改变;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三是民生投入欠账较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教育、医疗、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征地拆迁、涉法信访等方面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作风不实、服务不优、效能不高、为政不廉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公务员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从今年的发展环境看,虽然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和动力不稳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地区间竞争日趋激烈,但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好于上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基础支撑条件更加完备,要素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日益彰显,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加上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为我省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主动,赢得发展上的主动、竞争中的主动。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与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按照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总布局,聚焦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着力扩大需求稳增长,着力优化结构促转型,着力改革创新增后劲,着力创造优势强支撑,着力改善民生促和谐,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9%以上,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根据我省发展需要和可能确定的,就是要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以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扭住发展不放松、面对困难不退缩、团结奋斗不懈怠,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三、2014年重点工作今年,着重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把实验区建设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实现新突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大力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建设,加快郑徐高铁建设,力争郑万高铁开工,全面启动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铁前期工作,推进郑济、郑太高铁等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抓好机场至西华、商丘至登封高速公路建设和机场高速改扩建工程,构建陆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新优势。以高品位城市综合服务区和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航空都市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开辟货运航线,加快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集聚。发挥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的带动作用,推动河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推进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规模化运营,初步形成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加快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发展航空航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促进重大集群式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一批战略合作项目,壮大智能手机等产业规模,打造全球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二)着力做强工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我省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基础条件不同,各类产业都有发展空间。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既加快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又着力改造提升已有产业,建设以高加工度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体、技术装备水平先进、集群化特征明显、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先进制造业大省,形成竞争力强、带动力强、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围绕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居、食品、服饰服装等高成长性制造业,重点抓好1000个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效益,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实施460个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尽快形成战略支撑。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手段,抓好600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化解一批过剩产能,对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提升。(三)着力做大服务业,加快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多种新业态,拓展了大批新领域,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充分融入经济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效服务生产生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围绕提升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支持建设一批配送中心、软件园区、电商产业园、金融集聚区、精品旅游景区,促进这些产业扩量提质,逐步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支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专业化第三方研发机构、高端商务服务业集群、区域性会展中心、健康服务产业基地、大型连锁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将这些产业培育成服务业发展生力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新型商业模式,支持电商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和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业态,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四)坚持做优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的政治责任。按照稳粮、提效、转型的思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继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完善推进机制,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持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力争新建高标准粮田90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努力提高粮食质量。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抓好现代肉牛、肉羊产业基地建设,扩大现代乳品产业化集群发展规模,促进猪禽养殖场集约化标准化改造,加快花卉、苗木、林果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复合型现代畜牧业和高标准蔬菜、食用菌、优质粮油产业化集群,争取全年新建20个以上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为主体,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业态,规划建设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新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承担实施财政支农建设项目,有序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完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优良品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搞好气象服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设立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完善补贴制度,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强化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县为单元,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要求,编制修订完善新农村规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环境与风貌整治,实施农村公路“乡村通畅”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600公里、桥梁4万延米,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新增大中型沼气工程100座,解决600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五)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面落实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原则,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教育牵动,着力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重点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一批城中村居民成建制转户,有序转移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消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优化城市体系、形态和布局。科学编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建成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建设和郑汴一体化进程,以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为重点,促进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融合发展;加快洛阳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平顶山、安阳、濮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地区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鹤

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建议。现在很多农村的都出外打工了,在家里面种地根本不够开销的,现在。有孩子的开销都特别大大上有老下有小。

尽管当前具备了逐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就能一帆风顺、顺理成章。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障碍。
1.社会舆论仍然对集体经济存在偏见。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一股否定集体经济的风气。一些学者大肆渲染刘庄、南街、华西这些集体经济典型村的特殊性,无视这种特殊性背后的历史必然性和普遍性;有的学者否定中国农业合作化过程的合理性,认为中国根本不存在集体化,只有“被集体化”,直接为土地私有化鸣锣开道。在他们看来,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低效的、落后的,而且是不人道的,是腐败和村霸的“温床”。这些认识的根源在于,一是,由于各地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在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更严重。在反思这些问题的时候,一些人首先有意无意地将集体经济看作罪魁祸首,而根本不去思考集体经济的弱化所引发的更严重的问题。二是,在思想上绝对地、片面地看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的关系、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看不到二者的对立统一性。因此,他们看不到或者无视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一提集体经济就立刻与产权不清晰、低效率、管理不善划等号。他们看不到改革开放为逐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所准备的物质基础,也无视广大农民群众要求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意愿,而一味地不顾实际地强调私有化的改革方向。在他们看来,谁若强调发展集体经济,谁就是极“左”的表现,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2.一些地方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在集体经济是保守的、落后的这一不利舆论影响下,一些地方缺乏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造成集体经济贷款难、税收负担重等问题,一些改革政策措施很难落到实处,党的方针政策被流于形式。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身本领过强、作风过硬的带头人和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早在1987年,中共中央发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要求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合作组织的干部,要由具有献身精神和开拓精神、办事公道、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担任。在集体经济实力弱的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党员干部队伍不稳定,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比较普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限制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已经成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迫切要求。
4.集体主义观念有所弱化。集体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集体经济的灵魂。由于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深刻影响,加之小农思想改造的长期性、艰巨性等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广大农民仍然不可避免地保存某些旧社会的思想和习惯。一些地方“有分无统”、“重分轻统”的做法,使广大农民多年形成的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削弱。
5.人才缺乏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得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挥霍集体积累、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产品科技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等现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多地表现出无奈。

[摘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浙江杭州为例,揭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是发展不平衡、部分村经济较为薄弱,不少村经营性收入偏低、补助收入占比较高,部分村集体收不抵支、负债较重。在剖析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探索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合力,拓展集体经济异地发展空间的路径,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困境;路径;对策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杭州积极开展村级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效显著,如涌现了浙江首富萧山航民村等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但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杭州为例,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总体来说城中村、城郊村等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纯农村地区、山区则较为薄弱。首先,从杭州全域范围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次,从不同区(县、市)之间的差异来看,杭州市区范围的10个区(除富阳区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4县(市)相对较低。再次,从各区(县、市)内部来看,差异也十分显著。

2.不少村经营性收入偏低,补助收入占比较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包括直接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直接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投资收益为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高低是衡量村级集体经济强弱的重要标志。一是直接经营收入偏低,2015年,全市2449个村,有61.09%的村直接经营收入在10万元以下,无直接经营收入的村占比达49.24%。二是发包及上缴收入极其有限,2015年,全市村均为39.76万元,其中淳安县、临安市村均分别仅为1.71万元、5.60万元。三是投资收益不高,投资渠道单一,2015年,全市村均仅为16.06万元。同时,资金投向大多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收益率较低。由于经营性收入较低,相当数量的村级集体经济依靠政府补贴,造血功能较弱。

3.部分村集体收不抵支,集体经济负债较重。虽然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但由于承担着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以及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延伸政府行政职能等支出,导致不少村集体经济收不抵支,乃至负债累累。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时难以“轻装上阵”,集体经济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二、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识缺乏。部分区(县、市)及乡镇(街)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观念淡薄。同时,由于村级组织换届的期限较短,村干部的频繁调整,使得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设想,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理念得不到普及、创新和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较窄。首先,不少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物业经济,而物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全市除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镇村等有条件发展物业经济外,其余村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同时,部分村由于物业档次不高,加上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使得物业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村级集体经济未有效地参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未能将现代农业发展中取得的部分利益留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在农业新型业态发展中寻找新的商机。另外,村级集体经济以封闭型的社区经济为主,产业规模较小。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局限于自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没能走出社区寻找开发项目,或参股到其他市场主体中进行投资经营,集体经济单兵作战,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革新。一是农村产权权能有待激活。尽管目前大多数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允许股权在内部流转,但其主要功能仍被视作利益分配的依据,股权背后依附着社员资格所固有的宅基地再次无偿分配权和土地承包权等,从而导致股权在实践中难以流转。同时,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另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虽然在区(县、市)设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及分支机构,但没有运行起来,资产评估、合同鉴证、纠纷调解仲裁等配套制度未能及时跟进。二是“政经”不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后,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虽已建立,但多数村存在董事会与村两委交叉任职现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三位一体”,难以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运作。三是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仅有少数村设置“职务股”等相关的股种,大多数村没有采取相关的股权激励措施,也没有采取“经营班子年薪制”等其他激励措施,从而影响了经营管理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股份经济合作社存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没能有效发挥、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制度不健全、农村审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4.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一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较低。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未设置经理层,董事会成员既是决策者又是经营者,且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量有头脑、有胆识的能人普遍外出经商,导致经营管理队伍素质普遍偏低,极大地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二是基层农经管理队伍建设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农经队伍建设滞后、乡镇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不健全,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会计人员大多由乡镇农经人员兼任,乡镇农经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同时,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三资”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5.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有待加强。一是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尤其是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这大大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压力。二是财政扶持和税收等政策的不合理,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012年至2016年浙江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经济。2013年起,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扶持物业建设、特色产业和旅游休闲等项目,但由于主要采取分散扶持及一次性投入的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同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政出多门”,缺乏统盘计划,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此外,税收政策上视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公司企业,普遍按照企业的标准对村集体经营项目征税,税收负担大为加重。三是土地落实及贷款难。不少地方村级发展用地指标难以落实,导致一些村陷入了有钱、有项目却无土地发展的困难局面。同时,由于工商登记后会加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税费负担,使得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愿进行工商登记,因此,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得不到认可,导致金融机构很少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放贷款,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一)探索集体经济差异化

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资产、区位等优势,因地制宜地寻找发展路径。1.大力发展村级物业经济。城中村、城郊村及铁线沿线、商贸工业及教育园区附近的村,应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村集体留用地和存量资产、集体建设用地兴建职工宿舍、标准厂房、写字楼、商铺店面等,提高物业档次,通过租赁经营增加集体收入。2.加快发展村级资源经济。资源较为丰富的村,可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旅游景观、水及太阳能资源发展集体经济。通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者采取反租倒包等形式,集中连片流转农户的土地、山林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创办或参办经济实体,发展具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投资小水电的开发,多途径与光伏公司合作,依托扶贫项目,建设屋顶光伏电站,增加经济薄弱村的收入。3.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对于特色农业发展较好的村,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优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紧紧抓住杭州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良好的契机,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接团分客、统一结账收费的“四统一”模式运营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大力发展仓储物流服务业,加强农产品推广和展示平台建设。另外,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劳务承包方式承接社区服务、镇村公路绿化养(管)护、家政服务、河道保洁等工作。有条件的村可成立物业管理等专业服务公司,提供本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维修管护等服务。

(二)形成集体经济发展

合力抱团发展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一村单打独斗面临的产业规模小、发展资金少、发展成本高、增收平台少等问题的有效途径。1.抱团发展物业经济。一些城中村、城郊村由于受规划和用地指标的限制,各自为政,很难催生大的项目。为此,可联合投资,共同建设物业项目,引进电子商务、研发设计、金融保险、商务办公等智力型企业入驻。同时,山区、地理位置偏僻的村应充分利用杭州城西科技大走廊、高教园区建设等契机,联合兴建或者购置物业,由区(县、市)镇(街)统一操作,抱团异地兴建、联村共建“飞地”物业项目。2.组建经济联合体。鼓励由多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经济联合体,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抱团发展集体经济。尤其是市区范围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通过村与村联合,进行村级股份合作社参股抱团组建集团公司,打造一批整体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较高的大


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视频

相关评论:
  • 17816629389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
    管常律答:2.一些地方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在集体经济是保守的、落后的这一不利舆论影响下,一些地方缺乏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造成集体经济贷款难、税收负担重等问题,一些改革政策措施很难落到实处,党的方针政策被流于形式。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

  • 17816629389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的具体表现是
    管常律答: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外部的资金和投入,但是集体债务的化解却相对困难。许多涉及集体债务的争端难以得到妥善解决,而税费尾欠政策的出台也加剧了这些争端的矛盾和对立。当地政府和农村群众之间的争执越来越大,导致治理难度加大。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的解决方法 1、解决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困境需要加强基层...

  • 17816629389如何发展集体经济
    管常律答:目前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大部分村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必要的水利、交通、用电等基础条件,抗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靠天收”的现象比较突出。表现在水利建设严重不配套,根本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一些村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局限,水资源严重不足,普通的农业生产也多靠“...

  • 17816629389农村集体产权改革遇什么困境?
    管常律答:一些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里资源、资产的经营问题逐渐凸显。一些地区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仍有困难,农村金融服务无法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需求相配套。福建省农业厅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副调研员罗良标说,原来集体组织经营活动不收税,但改革后身份变化,需要在工商登记,税率最高超过50%。...

  • 17816629389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管常律答:通过调研座谈的情况来看,我镇xx村集体经济仍然比较薄弱,发展壮大也面临较多困境。 (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xx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部分xx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想法、有路子,但底子薄弱,自身“造血”功能还不足,发展基础薄弱,持续增收不强,村级收入只能保持基本运转和民...

  • 17816629389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注意哪些问题
    管常律答:(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面临法律困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急剧减少,存量土地及其厂房、商铺租金等土地非农收益成了社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经营土地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作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

  • 17816629389西南村经济状况
    管常律答:西南村在初期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境,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基础设施破旧不堪,甚至连村两委干部的工资都无法保障。为摆脱贫困,村两委果断采取了"以工促农、工业返哺农业"的策略,开始了深刻的变革。首先,他们修订了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明确了三个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工业区和耕作区,旨在优化...

  • 17816629389云台街村村情概况
    管常律答: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长岭镇的云台街村,曾是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闻名的贫困村。过去的决策失误,村“两委”急于投资办企业,结果导致集体背负了20多万元的债务,使得村里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面对挑战,村支部果断调整策略,关闭了缺乏竞争力的村办企业,开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板栗和养殖业。...

  • 17816629389党屯村简介
    管常律答:更令人担忧的是,村集体经济几乎可以说是空白,那一年,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是3000元的土地租赁费,这无疑是对村务发展的一大挑战。2005年9月,党屯村又面临新的困境,镇政府提出要求,希望村委会能在镇中心设立“办事处”。这一举措无疑给原本就财政紧张的村庄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因为这意味着更多...

  • 17816629389“村委会”与“村经济合作社”之间是什么关系?
    管常律答:从理论上看,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虽然都以建制村为地域范围,以该地域范围内的农民为其成员,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两者有着不同的组织目标、价值诉求和运作逻辑。村委会虽然在法律上定性为群众自治组织,并不是政治组织,但是它与一般的自治组织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村委会的成立并不是基于自治组织...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