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之一的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15佐领
佐 领 族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勋旧佐领 多弼 觉罗氏 和洛噶山   
第二佐领: 满洲 康熙24年立 觉罗佐领 勒尔慎 觉罗氏 和洛噶山   
第三佐领: 满洲 康熙8年立 觉罗佐领 席林 觉罗氏 和洛噶山   
第四佐领: 满洲 康熙34年立 勋旧佐领 七十 董鄂氏 董鄂   
第五佐领: 满洲 编立年待考 公中佐领 噶布喇 董鄂氏等 董鄂等地   
第六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普海 姓氏待考 待考   
第七佐领: 满洲 编立年待考 互管佐领 韩出哈/宜特黑 塔塔儿/董鄂 董鄂   
第八佐领: 满洲 康熙13年立 勋旧佐领 拉哈 董鄂氏 董鄂   
第九佐领: 满洲 编立年待考 勋旧佐领 钮尼雅哈 董鄂氏 董鄂   
第十佐领: 满洲 编立年待考 勋旧佐领 夸占 董鄂氏 董鄂   
第十一佐领:满洲 康熙13年立 觉罗佐领 杜尔巴 觉罗 和洛噶山   
第十二佐领:高丽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马福塔 塔塔儿氏 高丽   
第十三佐领:高丽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尚禄 塔塔儿氏 高丽   
第十四佐领:高丽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韩云 韩氏 高丽   
第十五佐领:高丽 康熙40年立 公中佐领 阿世坦 塔塔儿氏 高丽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二参领所属14佐领   
佐 领 族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康熙13年立 公中佐领 吉尔塔布 伊尔根觉罗氏等 湖纳河   
第二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觉罗佐领 武尔吉 觉罗氏 和洛噶山   
第三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克礼 佟佳氏 佟佳   
第四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三色得黑 佟佳氏 佟佳   
第五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东果巴图鲁 李佳氏 萨尔湖   
第六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松果托 李佳氏 萨尔湖   
第七佐领: 满洲 康熙13年立 公中佐领 莫洛 伊尔根觉罗等 湖纳河等   
第八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公中佐领 拜都 钮祜禄氏等 乌喇   
第九佐领: 满洲 康熙8年立 公中佐领 能厄图 钮祜禄氏等 乌喇   
第十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公中佐领 慕成额 萨哈尔察氏等 绥哈   
第十一佐领: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图尔坤 伊尔根觉罗氏 湖纳河   
第十二佐领:满洲 康熙32年立 世管佐领 义忒恩 伊尔根觉罗氏 湖纳河   
第十三佐领:满洲 康熙34年立 公中佐领 宁古里 阿颜觉罗氏等 六佐领余丁   
第十四佐领: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常生 钮祜禄氏 英额峪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所属15佐领      
佐 领 族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敦多礼 叶赫那拉氏 叶赫   
第二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公中佐领 安达礼 叶赫那拉氏等 叶赫等地   
第三佐领: 满洲 康熙8年立 世管佐领 胡什布 叶赫那拉氏 叶赫   
第四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胡把 辉和氏 尼马察佛讷痕   
第五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叶克舒 辉和氏 尼马察佛讷痕   
第六佐领: 满洲 康熙8年立 世管佐领 图立 辉和氏 尼马察佛讷痕   
第七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舒鲁 辉和氏 尼马察佛讷痕   
第八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茂巴礼 哈达那拉氏 哈达   
第九佐领: 满洲 康熙13年立 世管佐领 格德宏 哈达那拉氏 哈达   
第十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巴喀 哈达那拉氏 哈达   
第十一佐领:蒙古 国初编立 勋旧佐领 吴尔哲 博尔济吉特氏 乌鲁特   
第十二佐领: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萨钮 乌扎拉氏 虎尔哈巴牙拉   
第十三佐领: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阿尔泰 乌扎拉氏 虎尔哈巴牙拉   
第十四佐领:满洲 国初编立 勋旧佐领 拜音达礼 赫舍里氏 和托穆哈廉   
第十五佐领: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索布代 赫舍里氏 和托穆哈廉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所属15佐领      
佐 领 族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岱松阿 佟佳氏 瓜尔佳   
第二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巴罕 佟佳氏 瓜尔佳   
第三佐领: 蒙古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楚库巴图鲁 萨尔图氏 叶赫   
第四佐领: 蒙古 康熙8年立 族中承袭 集喇立 萨尔图氏 叶赫   
第五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傅岱 鄂约氏 叶赫   
第六佐领: 满洲 康熙8年立 世管佐领 穆书 鄂约氏 叶赫   
第七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佛保 虎尔哈氏 席北   
第八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纳罕太 虎尔哈氏 席北   
第九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公中佐领 德林 拉笃琥族人 海河   
第十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尼唐阿 塔塔儿氏 长白山瓦尔喀   
第十一佐领: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僖忒哈 塔塔儿氏 长白山瓦尔喀   
第十二佐领:满洲 康熙13年立 世管佐领 拉笃琥 姓氏待考 海河   
第十三佐领: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博尔济 姓氏待考 待考   
第十四佐领: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乌勒穆 姓氏待考 待考   
第十五佐领:满洲 康熙13年立 世管佐领 结寅/阿哈尼堪瓜尔佳氏 叶赫/哈达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五参领所属15佐领   
佐 领 族属 编立年代 佐领性质 开创佐领人 主要姓氏 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 满洲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硕占 傅察氏 讷音   
第二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查拉克图 赫舍里氏 叶赫   
第三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郭四海 叶赫那拉氏 叶赫/讷音   
第四佐领: 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法喀 哈达那拉氏 哈达   
第五佐领: 满洲 康熙34年立 世管佐领 津保柱 叶赫那拉氏 叶赫   
第六佐领: 满洲 编立年待考 世管佐领 噶布腊/东金 塔塔儿氏 萨尔湖   
第七佐领: 蒙古 国初编立 勋旧佐领 布丹 傅察氏 乌鲁特   
第八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公中佐领 苏柄额 辉和氏 富尔坚哈达   
第九佐领: 满洲 国初编立 互管佐领 吴巴海/殷图 赫舍里/那拉 叶赫   
第十佐领: 满洲 康熙12年立 世管佐领 席柱 叶赫那拉氏 叶赫   
第十一佐领:满洲 康熙16年立 世管佐领 傅拉塔 叶赫那拉氏 叶赫   
第十二佐领: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诺莫浑/巴库 叶赫那拉氏 叶赫   
第十三佐领:满洲 国初编立 世管佐领 安崇阿 塔他拉氏 安楚拉库   
第十四佐领:满洲 康熙23年立 世管佐领 阿世探 傅察氏 讷音   
第十五佐领:满洲 康熙12年立 公中佐领 杰林 塔他拉氏等 安楚拉库等

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
1、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3、正白旗主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
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4、镶白旗主杜度
爱新觉罗·杜度(?—1642年),满洲正白旗,生年不详,努尔哈赤之孙、长子广略贝勒褚英第一子。最初被授台吉的职位。
天命九年(1624年)封为贝勒。天聪元年(1626年),跟从贝勒阿敏、岳托等伐朝鲜。天聪三年(1628年),跟从皇太极攻打明朝,蹂躏明都北京,并且打败明朝援兵。天聪四年正月(1629年),杜度大败反攻的明军,明军仍然力战,歼灭其部众。
天聪七年(1632年),明将孔有德、耿仲明投靠后金,杜度协同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赴镇江迎接他们。崇德元年(1636年),进封为安平贝勒。
崇德六年(1641年),攻打广宁,击败松山、锦州的明朝援兵。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逝世。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为他立石碑来纪念他的功劳。
5、正蓝旗主莽古尔泰
新觉罗·莽古尔泰(1587年-1632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努尔哈赤的第二位福晋富察氏所生。领正蓝旗。
少时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拉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受封为和硕贝勒。
天命四年(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又南下歼灭刘綎部四万余众。
天命五年(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天命十一年(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太宗即位后,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
天聪六年(1632年)莽古尔泰逝世。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曾和代善、阿敏、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
6、镶蓝旗主阿敏
爱新觉罗·阿敏(1586—1640),清初宗室、将领,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后金四大贝勒之一。努尔哈赤年间,曾参与萨尔浒、灭叶赫、克沈阳、辽阳等战役;
皇太极时期,统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求和,战功赫赫。天聪四年,因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次弃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
廷议阿敏死罪,皇太极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阿敏有子六人,除了爱尔礼获罪而死之外,其中五人皆有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阿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杜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代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昭梿、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诚厚。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

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

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扩展资料:

1、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又下令将四旗分为八旗。各旗旗主人员安排如下。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正白旗旗主:皇太极。 镶白旗旗主:杜度,阿巴泰(小旗主,努尔哈赤第七子)

正红旗旗主:代善。 镶红旗旗主:代善,岳拖,硕拖(均为小旗主,代善的儿子)

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德格类(小旗主,努尔哈赤第十子)

镶蓝旗旗主:阿敏

2、公元1623年,努尔哈赤又将自己的几个幼子进行了分封任命。于是便呈现出如下格局。

正黄旗旗主: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小旗主,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

正白旗旗主:皇太极

镶白旗旗主:豪格(皇太极长子),阿巴泰(小旗主,努尔哈赤第七子)

正红旗旗主:代善。 镶红旗旗主:代善,岳拖,硕拖(均为小旗主,代善的儿子)

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德格类(小旗主,努尔哈赤第十子)

镶蓝旗旗主:阿敏

清政府建立时期

3、公元1648年,也就是顺治五年,八旗旗主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换变革,最终多尔衮大权独揽,形成了如下格局。

正黄旗旗主:顺治帝。 镶黄旗旗主:顺治帝

正白旗旗主:多尔衮。 镶白旗旗主:多尔衮

正红旗旗主:满大海(代善第七子),勒克德浑(小旗主,代善之孙)

镶红旗旗主:罗科铎(岳拖长孙),尼堪(小旗主,褚英第三子)

正蓝旗旗主:多尼(多铎次子),阿济格,博落(阿巴泰第三子),岳东(阿巴泰第四子)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代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红旗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昭梿、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诚厚。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

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

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扩展资料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又将四旗加上边框,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

后来又将被满洲人征服的蒙古、汉人编为蒙古八旗、汉八旗,连同满洲八旗一共三八二十四旗,但其核心还是满洲八旗。

1、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乐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

正白旗是皇帝亲领之一,旗内无主,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2、镶白旗

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8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3、正红旗

在今乌兰查布盟的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子和贝勒分统。

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七十四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4、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5、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6、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市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员也来自镶黄旗。

7、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滚降为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

8、镶蓝旗

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八旗兵分为经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总称,由郎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红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代善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昭梿、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诚厚。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

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

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扩展资料:

在清朝旗主都是世袭的吗?

领有佐领的宗室王公,也叫“入八分王公”,就是旗主。

在入关前,八旗遵从八分制度,各旗贝勒有权参与八分,所以后来,就形成了清代爵位上的八分,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六个爵位,是入八分的爵位,他们相当于入关前各种等级的贝勒,也就是各种等级的旗主。

例如说,正红旗一个旗,共有10个佐领。其中8个归属于A贝勒,2个归属于B贝勒。则A贝勒为正红旗的“旗主”,可以基本代表整个旗的利益,在一个旗内居长。

而B贝勒,虽然同样领有人口,属于“领主”,但是其占有的旗份在一旗之内并不占多多数,故而不可以代表一个旗发言,这种人杜家骥称之为“非旗主领主”。而由于“旗主”和“非旗主领主”在权利上基本相同,而且可以互为升降,故而在我们这套讲义之中,我们称之为“旗主”和“小旗主”。

正因为旗主属人制度凸显了八旗各自的独立性和私属性,故而从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便着手对八旗旗主的权力进行削弱,同时也逐步解除属人对旗主的义务。后来经过世祖顺治帝、圣祖康熙帝的逐步努力。

最终在世宗雍正帝的时期,八旗旗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均被“名义化”,只剩下了对于属人的一些微薄权力,而这些权力在后来也逐步削弱,到了宣宗道光时期,则全部名义化了。

加上世袭递降的原则,比如说最早这家是一个亲王,是拥有12个佐领的旗主,其家第二代递降为郡王,只能拥有8个佐领,就要“退出”四个来。最后递降到奉恩镇国公,就只剩下2个佐领了。



应该是代善的子孙 因为代善是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的
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 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 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 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 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 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 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 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 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 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洁前 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 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 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八旗制度的特点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八旗制度的兴亡禁卫军制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驻京八旗负责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实即禁军。清禁卫军制大类有二,即郎卫和兵卫。郎卫即指御前近卫,专门负责皇帝及后妃等的警卫与服务,其内部又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设置侍卫处、銮仪卫、善扑营等不同的机构。侍卫处初选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分班入值,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供宿卫扈从之需。銮仪卫亦系侍从武职,掌管帝、后车驾仪仗等机构。宣统元年(1909)避溥仪名讳,改为銮舆卫。善扑营,顺治初年曾设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康熙八年为惩治鳌拜专横乱政,选侍卫中一部分年少有力者练习扑击之戏,鳌拜入见时,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设。该营专习掼交、射箭、赛马等技艺,供皇帝游玩宴乐时表演。兵卫即指京师及宫禁的警卫,也根据不同的任务及防卫的需要,分设前锋、护军、步兵等不同的营制。八旗的驻防入关以前,已有八旗驻防之设。清统治全国以后,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和各直省驻防。畿辅驻防为守卫京师附近地区,包括保定、张家口、热河、察哈尔及木兰围场等地。各省驻防多为省会或重镇。八旗驻地及兵额,视各代而有增损、裁并,但变化不是太大。清末全国驻防共有817个佐领。八旗在全国各地驻防,一般不设都统。在重要地区如盛京、吉林、黑龙江、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西安、成都、绥远等处设将军。凡设将军处下设副都统。将军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不理民政。后热河、察哈尔由副都统升为都统后,即为该地区长官。八旗的旗务管理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由固山额真管理。顺治十七年,固山额真一律改称都统。各旗均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雍正元年,设八旗都统衙门,由上述各旗都统二十四人及副都统四十八人组成,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凡八旗之方位,京师及各地之驻防,陵寝守卫,壮丁编审,选子弟充执事,选送秀女,以授地之法定八旗世业,奴仆管理,田租定额,房产购置,红白赏恤,选送俊秀入官学出具考试名册,会选旗营官员,功过劝惩,世职袭废,稽户丁,定兵额,选马甲等等,无不统一管理。八旗的兴衰八旗制度建立在“兵民合一”的基础上,入关前没有兵饷规定。天聪四年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当时,兴京(今辽宁新宾)内城居宗室勋戚,外城居宿卫亲兵万余。此外远近十余万户,散处辽河东西,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征调时所发行粮也很有限。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饷的主要形式是坐粮,包括钱、粮两部分,从征时发给部分行粮。八旗兵丁按其兵种可分为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步兵、炮甲、养育兵、匠役等,其兵饷的数量亦有所差别,且时有增损。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的生活,从顺治元年底至康熙四年清政府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见图地令),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兵三次共分得旗地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八旗兵丁的份地为五晌(一晌约六亩),终清没有大的变化。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初规定旗民不交产,几经反复,直到光绪三十一年才最后取消禁令。清统治全国以后,由于八旗制度的严重束缚,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八旗生计问题主要是北京正身旗人的生活问题。康熙、雍正时业已出现,乾隆初更趋严重,从而引起清统治集团的严重关注。康熙、雍正时曾先后赏赐银两数次,但不久即罄尽无余,于是增加兵额,扩大食饷面。雍正二年始设教养兵,后改称养育兵,给予钱米。光绪时养育兵共计27408人,清末达到29407人。乾隆时曾准许京城和各省驻防汉军八旗出旗为民,令其各得生计。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陷于贫困的境地。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补充说明 1. 固山:满语 gūsa 之音译,意为‘旗’,即八旗制度中最大的组织单位。 2. 甲喇:满语 jalan 之音译。意为‘段’、‘节’,为固山额真与牛录额真之间的环节官员。 3. 牛录:满语 niru,作‘大箭’解 4. 额真:满语 ejen,作‘主’解 5. 梅勒:满语 meiren,原意是‘肩’,有两边、副手之意。 * 正黄旗 : 上三旗之一。 【清末期管辖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满州八旗中人口最多) 【总人口】:约15万人 【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 镶黄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孝和睿(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 正白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郭布罗婉容、荣禄 * 正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名人】:和珅(乾隆时的奸臣)老舍 * 镶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珍妃(光绪帝的宠妃) * 镶白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曹雪芹、阿桂、善耆(肃亲王) * 正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之皇后阿鲁忒氏之父) * 镶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名人】:侯宝林(相声家)、慈禧(咸丰帝皇贵妃)、肃顺(辛酉政变中遭处死的户部尚书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昭梿、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诚厚。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

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

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扩展资料

满清八大旗主的历史变迁:

1、努尔哈赤晚年时期: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

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于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2、努尔哈赤死后: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做旗主。

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

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红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子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善




八旗之一的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视频

相关评论:
  • 17759034962八旗之一的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
    温该弯1.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正红旗的最初旗主。2. 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继承父亲位成为正红旗旗主。3. 常阿岱:满达海子,继承父亲位成为正红旗旗主(后追夺)。4. 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成为正红旗旗主。5.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继承父亲位成为正...

  • 17759034962八旗之一的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
    温该弯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昭梿、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诚厚。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椿...

  • 17759034962清朝的八旗都是那八旗?都是 那个家族掌管的?
    温该弯清朝的八旗分别是指正红旗、正蓝旗、正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正白旗、镶黄旗。掌管的旗主分别为:正红旗的旗主是代善、镶黄旗的旗主是阿济格、正黄旗的旗主是多铎、正白旗的旗主是皇太极、镶白旗的旗主是褚英之子杜度、镶红旗的旗主是岳托、镶蓝旗的旗主是阿敏、正蓝旗的旗主是莽古尔泰。旗的...

  • 17759034962清朝八旗旗主都是谁
    温该弯其实八旗旗主分别是正黄旗:努尔哈赤,镶黄旗:努尔哈赤,正红旗:代善即努尔哈赤次子,镶红旗:岳托即代善长子,镶蓝旗: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正蓝旗:莽古尔泰即努尔哈赤第五子,正白旗:皇太极即努尔哈赤第八子,镶白旗:杜度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

  • 17759034962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谁?
    温该弯清朝皇太极时期八旗旗主是: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 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镶...

  • 17759034962满清八旗是怎么来的?旗主都有谁?
    温该弯著名人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 (6)镶红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著名人物:光绪帝宠妃珍妃等 (7)...

  • 17759034962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
    温该弯雍正年间应为第六代康修亲王崇安和第七代康简亲王巴尔图 后边有没有都是个问题,因为清朝的皇帝君主集中的很厉害,下五旗虽然不是天子亲领,名义上是归属于亲王、贝勒等协管的,其实还是皇上说了算,旗主没有实际的权力,最多挂个虚衔,后期可能就没有明确的旗主,比如在乾隆一朝,有可能前后就换了...

  • 17759034962清朝八旗制度,是怎么从立国之本变成社会蛀虫的?
    温该弯其中,努尔哈赤亲自统领正黄旗,镶黄旗,剩余六旗分别由大阿哥代善统领正红旗和镶红旗皇太极,皇太极正白旗,杜度执掌镶白旗,莽古尔泰统领正蓝旗和阿敏执掌镶蓝旗,这便是皇太极登基之前的八旗势力划分。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八旗制度的特点很鲜明,首先是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

  • 17759034962清朝八旗旗主与皇族的关系
    温该弯清朝初年,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诸王。皇帝自己直接统辖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而其余五旗则分别由和硕亲王执掌。顺治之后,把正蓝旗替换为正白旗,形成真正的“上三旗”,这三旗由皇帝亲自掌管,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成为八旗的核心。上三...

  • 17759034962清朝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都有谁,分别统领
    温该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1. 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他通满语和汉语,喜欢阅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