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学问的文言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古诗词 请教一些平时生活中能用到的古文,显得有学问的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

2. 老子孟子孔子的故事(古文)最好要教学或请教学问的,必须要古文不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

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 鲁君准行。

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

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

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

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

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

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

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

3. 文言文中形容向学问比自己高的人请教,就如同在巴结,向学问比自己

“不耻下问”

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成语来由: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造句:我们有不懂的要及时问人,做到不耻下问.

4. 求教育人努力学习的古文

劝学 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长於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々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於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5. 林逋论学问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林逋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译文: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wowo2525很高兴为您解答!

6.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

一、《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二、《留诲曹师等诗》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三、《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寄兴》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淇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诲曹师等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客




请教学问的文言文视频

相关评论:
  • 19416306390文言文《劝学》全篇翻译
    郦贪凤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羰且谎?模??ご蠛蠓缢紫肮呷床幌嗤??馐墙逃?怪?绱恕!妒?飞纤担?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 19416306390有句文言文讲请教的
    郦贪凤1. 有句古文请教一下 意思: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原文:弈秋,通常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 19416306390古人谈读书的文言文怎么写
    郦贪凤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二、《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 第一则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

  • 19416306390寇准虚心请教文言文翻译
    郦贪凤”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就拿这本书读,读到“不学无术”时,恍然大悟,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呢.”。2. 寇准虚心请教 翻译 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

  • 19416306390向前辈请教的文言文
    郦贪凤③道:指学问。④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⑤昧爽:拂晓,黎明。⑥洎:到。⑦北:向北,名词作状语。⑧趺:脚。⑨曰:说。⑩谪:被贬官 ⑪北:北方。作者 罗大经(1196—1252后)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2. 文言文翻译 我从小...

  • 19416306390五年级上册语文25课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这两首古诗的意思翻译有吗?_百 ...
    郦贪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聪敏而喜爱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把所学的知识默默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感觉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厌倦。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我并不是生来就有学问的人,而是因为喜爱古人留下的...

  • 19416306390文言文问学的原文
    郦贪凤4. 文言文< >的翻译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

  • 19416306390问说文言文翻译
    郦贪凤学弈问说文言文翻译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 弈秋;1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2认为...

  • 19416306390林逋论学问的文言文阅读
    郦贪凤(选自林逋《健余札记》)【注释】①闻其说:听师长的论说。②为其事: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启发与借鉴】学与问。上文中说,问是为了学,而学又是为了做人,这就把学习的目的与途径都讲清了。刘开在《问说》中指出:“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引起疑问),非...

  • 19416306390类似师说的文言文
    郦贪凤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有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 李氏的儿子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6.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