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巴人为什么不用氧气设备也能登顶珠峰?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有的夏尔巴人能够适应珠峰恶劣的环境,甚至可以不用氧气设备也能登顶珠峰?~

夏尔巴人虽然是无氧登顶珠峰人数最多群体,但也是珠峰遇难人数最多的,他们虽然能更好地适应低氧环境,但是依然是有限制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登顶珠峰的。



人的肺部是通过增大和缩小内部气压的方式呼吸空气的,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吸气,外界气压低于肺内气压呼气。高原气压低,肺内气体会扩张,会使得肺部有一定的扩张,最后使体内外气压较为平衡,如此才能在人体的调节下呼吸,平原的人从平原到高原,肺会代偿性地扩张;另一方面,呼吸过程中血液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也很关键,高原空气中的氧本来就少了,但如果血红蛋白的数量更多就能弥补这种不足。夏尔巴人就是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地带的人,他们的肺部比一般的人容易大一些,同时血红蛋白的浓度也较平原的人更高。


但人体这样的代偿能力也是有限的,平原的人在不太高的高原肺部代偿能够保证呼吸,但是从海拔800米突然到海拔6000米,肺代偿作用也不管用了,高原反应就发生了,胸闷气短喘不过来气。夏尔巴人世代生活的环境使他们生来就能更适应高原的生活,他们也利用自己的优点,为攀登珠峰的人运送器具、当向导等,因此他们是成功攀登珠峰人数最多,无氧登顶珠峰人数最多,但同时又是珠峰遇难人数最多的。


珠峰8840多米的高空,大气已经十分稀薄,大概只有海平面的1/3,其中氧气的含量更少,夏尔巴人的体魄也难以承受,呼吸困难,呼吸道的气体中的氧气又不足。
其实他们因为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身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一直 保持不变,甚至还我们的要少,这些都是因为线粒体突变,基因发生了重组,就不会像我们一样在缺氧的时候红细胞的熟练会增加。除了这一特质之外,他们的血液氧气利用率要比正常人的高,血液浓度也要低一些,保证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更加的通畅。

因为夏尔巴人体内血红细胞的含量比一般人高很多,能够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这是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而这一独特生理特性的形成,则是因为夏尔巴人世世代代生存的环境影响。

攀登珠穆朗玛峰在国际上是非常流行的一项运动,很多登山者在攀登珠峰时都会雇用当地的夏尔巴人作为向导或帮忙搬运登山物资。在这样低压的环境中,夏尔巴人个个都像专业的登山人士,不借助也能在珠峰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来去自如面色不改,甚至连一些专业的登山家也自叹弗如。这就全得益于夏尔巴人体内远超普通人的血红细胞,才能够在低氧地区正常生活。
我们都知道像是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或者血红细胞水平偏低的人进入到高原地区的话,非常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就是人体不适应低氧环境的一种一种表现,眼中的话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那么高原反应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都是通过肺来呼吸的。空气中的氧气在肺泡中进入毛细血管,然后被血红蛋白运输,供给全身细胞使用,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生存所需。
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低海拔地区,体内的血红细胞数量已经进化成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水平。夏尔巴人也是如此,因为世代生活在高原上,他们的身体和其他生活在高原地带的民族一样,体内的血红细胞水平也适应了高原环境生活的需要。

另一个方面,夏尔巴人基本上就生活在珠峰下方的各个地区,从小对高山环境熟悉,所以他们往往可以不借助于氧气和其他登山设备,就能够轻而易举的登上珠峰。所以,登山者们都青睐于雇用夏尔巴人作为登山向导。在珠穆朗玛峰这样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夏尔巴人是登山者们值得信赖的可靠助手,很多最累最难的活都是由夏尔巴人来完成的。
尽管夏尔巴人在高原生存的天赋与众不同,但也没有到神话的地步。攀登珠峰作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之一,夏尔巴人仍然会在登山中丧生,只是死亡率比其他人低一些而已。

夏尔巴人适应珠峰的低氧环境,因为他们身体内控制红细胞数量的基因跟我们的不一样。

在登顶珠峰的道路上,夏尔巴人的身影不容错过。

背负最重的装备,穿着最普通的衣物,不带氧气面罩的夏尔巴人,全程碾压旁边全副武装,一步三喘气的登山队员。

有位珠峰登山队长列举了几个对比数据:同一条路,夏尔巴人陪着登山队员走,走了8小时。夏尔巴人自己走,只要3小时就能到。从海拔8000米到海拔6500米,行走一天,夏尔巴人背负45公斤的装备,登山队员背负8公斤的装备。

夏尔巴人不仅在速度上碾压了常人,负重还能达到常人的5倍。登峰路上的安全措施比如梯子、绳索,驻扎营地的帐篷设施,登山队员的氧气瓶,全是夏尔巴人驮在背上背上山的。难怪BBC纪录片里说,夏尔巴人背着一座山在攀登珠峰。

你也许会想,夏尔巴人从小生长在高原,适应了高海拔缺氧的环境,所以他们比我们更强悍。不,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我们从小在高原生长,也许会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生活,但是肯定不能像夏尔巴人一样不带氧气装备,赤手空拳地攀登高峰。我们的身体里缺少了一段赋予夏尔巴人神奇力量的突变基因。

普通人在高海拔地区的生理性反应

高海拔地区并不适合生存,限制我们生存的障碍是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含氧量只有海平面上的一半。到了8844.43米的珠峰,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上的1/3

到了高海拔地区,比如6000米高度吧,吸进一口气时,进入身体的氧气量只有平时的一半。身体需要的氧气远远不够用怎么办?除了加快呼吸频率,多吸入点氧气外,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生理性的改变来补偿缺氧量,比如增加红细胞的数量。

我们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增加红细胞数量就能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进入高海拔低氧地区后,身体会自动分泌一种“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生产更多的红细胞,提供给血液来加大携氧能力。

短时间增加的红细胞能够改善我们身体器官和肌肉组织的供氧量,但是时间长了可不行。长时间的红细胞增加会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加重心脏负担。换句话说,血液里的有形物质增多了,血液流动的通畅度受到了影响,会加重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缺血缺氧。时间久了,还会形成血栓,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夏尔巴人变异基因带来的超能力

那夏尔巴人身体里增加的红细胞数量有没有给他们带来疾病隐患呢?

这里正是夏尔巴人超能的秘密所在:他们身体里没有额外增加的红细胞数量。更为厉害的是,夏尔巴人身体里非但没有增加的红细胞,他们红细胞的数量比我们的还要少。

夏尔巴人的秘密来自于线粒体DNA的一段基因突变,这段基因的作用是:检测血液里的含氧量,并且控制红细胞的生产量。夏尔巴人的突变基因控制了他们身体内的红细胞量,在缺氧环境里不像我们一样生产更多的红细胞做补偿。

这段突变基因不是智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传基因,而是来自一支叫做丹尼索瓦人的古人类。除了夏尔巴人外,大部分藏民的身体里也携带这段突变基因。远古人类的基因传承赋予了现代人超能天赋,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世代扎根高原,没有红细胞增加带来的疾病。

夏尔巴人的红细胞数量不增加,他们身体里的氧气怎么会够用呢?

这里是夏尔巴人超越我们的另一个秘密:他们的氧气利用率比我们的高多了。生物学家用呼吸感应器检测了耗氧量,发现夏尔巴人的氧气利用率比平原居民高出30%。换句话说,每日正常的新陈代谢,或者是锻炼运动,夏尔巴人需要的氧气量只占我们需要氧气量的70%。

    在缺氧地区,夏尔巴人自带节约用氧的天赋。

    夏尔巴人高效用氧的能力跟身体结构密切相关,为了适应高原生活,他们身体结构有明显的进化改变。

    1、首先夏尔巴人有个大容积的肺部,西方人曾经赞叹说,夏尔巴人有三片肺叶。

    海拔越高,大气压力越低。我们吸气的时候,肺部的气压要比外界的气压低,空气才能进入到肺叶。在高海拔地区,外界气压比平原低,吸气时,我们必须花更大的力气让肺部的容积扩张的更大一些,才能使肺内的气压变得更低,能够吸入空气。

    夏尔巴人自备的大容积肺部,让他们不用像我们一样使劲吸气就能吸入同等体积的氧气。单从时刻不停的呼吸活动上来说,夏尔巴人就比我们省力多了。

    2、其次夏尔巴人的毛细血管分布比我们的更密集。当我们在高海拔地区行走时,身体内的血液流速会降低,尤其是毛细血管里血液循环会大幅度地减缓。但是夏尔巴人即使在攀登高峰的时候,身体内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流动依然通畅。毛细血管输送给肌肉和器官的氧气量一直保持稳定,肌肉不会因为缺氧而失去力量。

    夏尔巴人的血液循环比我们强很多,他们的血液浓度比我们的要低,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循环更流畅,血压更低,心脏负担也更小。

    3、另外,夏尔巴人高效用氧率还体现在能量的来源上。

    提供给肌肉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途径:分解糖分和燃烧脂肪。分解糖分和燃烧脂肪都要消耗氧气,不过,燃烧脂肪消耗的氧气量比分解糖分消耗的量要大。

    脂肪是一种高效燃料,我们到了高海拔地区,低温低压低氧的环境迫使身体必须提供比平时更多的能量来应对。这时候,燃烧脂肪是首选的能量来源。攀登珠峰的队员登山一次,几天内体重就会减轻10斤以上,因为他们的脂肪被燃烧供能了。

    跟我们不一样的是,在恶劣环境中,夏尔巴人的肌肉组织会限制脂肪的燃烧,而最大限度地消耗血糖。

    消耗等量的氧气,夏尔巴人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超能夏尔巴人,身体里传承了一段我们无法企及的天赋基因,造就一副登顶珠峰的优秀身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有些人长期居住的环境就是氧气稀薄的地方,所以能够适应环境。

因为他们长期在低氧的环境下生存,身体内的各个组织已经适应了低氧的环境,就像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人能够适应风沙的环境一样。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高的地方居住,后面就不需要了。

因为夏尔巴人常年居住在高原的地方已经适应了哪里的环境,所以夏尔巴人登顶珠峰的时候是不用氧气设备的。


夏尔巴人为什么不用氧气设备也能登顶珠峰?视频

相关评论:
  • 18932217615夏尔巴人竟然可以不用氧气设备也能登顶珠峰,他们的身体究竟有何特别之...
    戎凯甘答:夏尔巴协作在身体条件和习惯上都适应了这种严酷的环境,他们的生命力惊人,曾经有夏尔巴人在没有任何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到达珠穆朗玛峰。同时,血压低于普通人。这两种独特的身体素质使夏尔巴协作拥有充足的大脑氧气供应,强大的肌肉和强大的四肢协调能力。由于白雪皑皑的山脉之间常年穿梭,因此夏尔巴人在山区...

  • 18932217615夏尔巴人为什么不用氧气设备也能登顶珠峰?
    戎凯甘答:夏尔巴人自备的大容积肺部,让他们不用像我们一样使劲吸气就能吸入同等体积的氧气。单从时刻不停的呼吸活动上来说,夏尔巴人就比我们省力多了。2、其次夏尔巴人的毛细血管分布比我们的更密集。当我们在高海拔地区行走时,身体内的血液流速会降低,尤其是毛细血管里血液循环会大幅度地减缓。但是夏尔巴人即使...

  • 18932217615夏尔巴人不需要氧气设备也能适应珠峰的环境,他们到底特别在哪里?_百度...
    戎凯甘答:夏尔巴人适应珠穆朗玛峰的低氧环境,因为他们控制红细胞数量的基因与我们不同。低氧对人体的影响。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红细胞对空气中的氧气量很敏感进入高原缺氧区后,机体会分泌出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它能刺激血液中更多的红细胞产生,并帮助我们输送氧气。红细胞在短时间内的...

  • 18932217615夏尔巴人竟然可以不用氧气设备也能登顶珠峰,他们的身体究竟有何特别之...
    戎凯甘答:因为夏尔巴人体内血红细胞的含量比一般人高很多,能够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这是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而这一独特生理特性的形成,则是因为夏尔巴人世世代代生存的环境影响。攀登珠穆朗玛峰在国际上是非常流行的一项运动,很多登山者在攀登珠峰时都会雇用当地的夏尔巴人作为向导或帮忙搬运登山物资。在这样低压...

  • 18932217615夏尔巴人为什么不用氧气设备也能登顶珠峰?
    戎凯甘答:夏尔巴人之所以能在没有氧气设备的情况下登顶珠峰,是因为他们独特的生理特征。他们的身体内含有一种与常人不同的基因,这种基因控制着红细胞的生成,使得夏尔巴人的红细胞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尽管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他们并不需要增加红细胞数量来适应缺氧的环境。这种特殊的基因突变,让他们在高...

  • 18932217615有的夏尔巴人可以不使用氧气等设备,也能登顶珠峰,为什么他们能够适应...
    戎凯甘答:呼吸过程中血液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也很关键,高原空气中的氧本来就少了,但如果血红蛋白的数量更多就能弥补这种不足。夏尔巴人就是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地带的人,他们的肺部比一般的人容易大一些,同时血红蛋白的浓度也较平原的人更高。夏尔巴人在高海拔地区生活了数千年,他们的身体已经变成能更高效地利用...

  • 18932217615夏尔巴人为什么不用氧气设备也可以适应珠峰的环境?
    戎凯甘答:最终,人体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得到平衡,使人体可以在人体的调节下从平原到高原呼吸,普通人可以补充肺部。另一方面,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呼吸过程中携带氧气的能力也很重要。空气中的高氧本来就很低,但是大量的血红蛋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夏尔巴协作长期生活在厌氧地区,其肺部比普通人的肺大得多,并且血红...

  • 18932217615为什么夏尔巴人能适应珠峰的环境,有的不用氧气设备就能登峰?
    戎凯甘答:你可能会认为夏尔巴人生长在高原上,适应了高海拔缺氧环境,所以他们比我们强壮。不,没那么简单。如果我们在高原上长大,我们可能会适应高海拔的生活,但肯定不能像夏尔巴人那样没有氧气就爬上顶峰。我们的身体缺乏赋予夏尔巴人神奇力量的突变基因。夏尔巴人的秘密来自线粒体基因的突变,线粒体基因检测血液...

  • 18932217615夏尔巴人登顶珠峰不用氧气吗
    戎凯甘答:然而,夏尔巴人并不是绝对不需要氧气就能登顶珠峰的,有些夏尔巴人也会在登顶时使用一定量的氧气,在他们个体身体发生异常时则不得不停止水平。但夏尔巴人平均耗氧量更低,因为身体能够更好地利用氧气,从而可以更轻松地突破海拔的限制。总而言之,夏尔巴人能够不用氧气登顶珠峰主要源于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 18932217615夏尔巴人为什么能登顶珠峰
    戎凯甘答:1. 夏尔巴人之所以能够在高海拔地区自如活动,不依赖氧气设备,是因为他们体内血红细胞的含量远高于常人,这使得他们能够适应高海拔带来的低氧环境。2. 夏尔巴人这种独特的生理特性,是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世代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从而进化出了更高的血红细胞含量。3. 在珠穆朗玛峰这样的高海拔...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