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

秦半两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文字:小篆
也叫“秦篆”。是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残石(如图),即小篆代表作。

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原各国的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货币制度。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半两其形制仿玉璧纺轮的圜钱形制而来,方孔圆形,逐渐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
秦始皇不仅对货币的质、量、形、用有明确的规定,而且集中了钱币的铸造权,严禁私人铸钱。实际上秦半两在铸造技术方面并没有超过先秦各国的铜铸币,它的流通信誉是靠国家的法律来维护的。云梦竹简《金布律》记载:“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为秦半两。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多,分布广,长城以外也有发现,可见统一度量衡是认真有效的。

扩展资料: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嬴姓,秦氏或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5]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秦朝

百度百科-秦半两



秦始皇统一币制后,“半两”钱就成了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

“半两”钱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二字分别列于穿孔两侧,钱文凸起,据说是丞相李斯所创,布局严谨,笔划方折,雅卓刚健。“半两”钱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刚柔并济,静动结合,达到了匀称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秦统一中国,也统一了货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镒”(合20两或24两);铜为下币,单位“半两”。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

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中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扩展资料: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

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钱币



秦半两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名称叫什么



叫做度量衡。
谢谢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视频

相关评论:
  • 15582774014秦国统一货币后的名称叫什么
    栾彦诸秦半两为圆形方孔,它反映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且圆形方孔钱便于携带,为人们所喜爱。秦半两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自此圆形方孔成为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秦半两的分类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半两,它根据大小、种类分为三种:第一种:钱径3厘米以上...

  • 15582774014秦统一后的货币叫什么
    栾彦诸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为秦半两。“半两”钱在外圆内,无内外轮廓,平背;篆书“半两”两个字都列在两边的穿孔处,钱文凸出,是李斯创作的,布局严谨,笔画方正,文雅粗犷。“半两”的钱圈有一个正方形,外面的正方形有一个圆形,既有刚柔结合,又有动静结合,达到了对称平衡之美的最高境界。圆形方...

  • 15582774014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栾彦诸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半两钱。秦朝半两钱为青铜质地,铜占70%,其余是锡和铅。从出土的半两钱实物看,绝大多数没有边廓,周边较圆,面穿右“半”、穿左“两”,钱文突起较高,光背无文。书体用小篆书写,“半”字上横及“两”字下横较短,“两”字中间的“入”...

  • 15582774014秦朝的货币叫什么
    栾彦诸秦朝的货币是半两钱,这是中国战国时期到汉朝前期广泛采用的一种铜货币。圆形方孔,又称方孔钱。秦朝时期将其作为全国强制推行的统一货币,从而确定了中国其后各朝代铜钱式样。先秦半两 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秦国“初行钱”,将货币的铸造权收归国家,规定圆形方孔半两钱为国家法定货币,这被视...

  • 15582774014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
    栾彦诸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为秦半两。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

  • 15582774014秦朝货币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用什么货币?
    栾彦诸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秦始皇统一货币时...

  • 15582774014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是什么
    栾彦诸秦朝统一全国后使用的统一货币是秦半两。秦半两作为中国最早的全国通行的统一青铜货币,可以根据大小、重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钱径在3厘米以上,第二种是钱径较为缩小,钱径3厘米以下,第三种则为劣质小钱。 “半两”钱外圆内方,没有内外轮廓,背面平滑无文字;篆书“半两”二字分别位列于穿孔两侧...

  • 15582774014秦统一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栾彦诸秦统一后统一货币的名称是秦半两。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

  • 15582774014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
    栾彦诸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是“秦半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的货币制度非常混乱,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货币,这给经济交流和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货币改革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将全国各地的货币收缴上来,...

  • 15582774014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
    栾彦诸秦半两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