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和道学的区别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学和道学探究的区别~

佛是觉,道也是觉,道的觉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佛的觉是完全在门外,只看你更喜欢哪个,虽出世而不想离世间法可以入道,对世间法无所留恋便去学佛。学佛也好,入道也好,都是在修心,心在佛就在,心迷道便失,世间本来无主宰、无偶像、无神明,一切生命皆是众生,众生以无为法而有所区别,三界也好,六道也罢,一切不过方便譬喻,世界又何止三千。佛法是破法,需看破,看破差别,看破人生,看破命运,不然不学也罢,简言之佛法易学而难经,人人皆谓学佛而几人真懂佛法,言悟法者多在谤法。释迦临去之时便预言一千五百年后当为末法时代,以人心之多欲,真正之佛法难行,毁法之人多出于僧尼之间,名为弘扬佛法,实则多为魔障。道法是得法,得人,得我,得命,世乱则出,世平则隐,革故鼎新,大乱大治,必用道法,名成为不居,功成而身退,道之真意也。可怜世人以为道法便是对世间之事不闻不语、不理不问,以为这便是道,实在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若道便是学做木头,老子又何必留下《道德经》五千言,庄子又何必洋洋洒洒写下十数万字不平之言,道者,非恬淡冲和、面冷心热者而不能为,道之不平多是为人也,为道者必是顺天知命又对世间充满感情的古道热忱之人,不以一己之私为私,以道德真义为命。

1、对生与死的态度是不同的:

佛教的目标是“必杀技”,它脱离了生与死。道家对生活有积极和积极的态度。

2、起源和信念是不同的:

佛教和佛教的诞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卡迪罗·罗威(KadiroLuowei)古代印度国王乔达摩·悉达多(GautamaSiddhartha)创建的。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道教否认宿命论,认为人们有命运,但他们并不鼓励人们辞职,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创造命运。

道教认为,道教是通过不朽的钢笔将这本书传给高级名人,然后将讲道传播给世界人民的神灵。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3、历史不同:

创始人命名为悉达多·高塔玛(SiddharthaGautama)(西元前565年至前486年)。佛教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

道教是祖父田始张道陵的建立,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道教的发源地是甘肃庐山,江苏省茅山周至楼关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1、目的不同

道家目的是通过修炼金丹,即人体的内丹,把精气神重新聚为先天真一之气,然后成仙,长生不老,永世长存,不死不灭;佛家目的是证得圆觉境界或发心为菩提心,而超脱一切苦难,超脱生死轮回,到达彼岸极乐世界,远离世俗尘埃。

2、宇宙观不同

佛家认为神就是物,物就是心,心也是神;然而神也可以说不是神,物也不是物,心也不是心。佛教说明“三界本无一法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万种法”,宇宙间本来就无所谓事事物物,都是由真心引起妄念,生出千千万万的事物。

道家认为万物的生成就是毁灭。万物之所以毁灭的原因,是在区别万物的时候,它们已经违反了道本身绝对统一的原则,而各具备独立的形体。人之所以生是因为“气”的积聚,气聚便是生,气散便是死,生死是互相循环的。

3、人生观不同

道家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

佛教认为宇宙间有较好享受的高级生命,他们不存在脱离苦恼的需要;低级生命如牛马畜生之类,智能低劣,又被人们所奴役,也没有追求真理的可能。人们在各种苦恼交迫的情况下,又都有解脱的要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教

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跟道教的区别:
在严格的意义上说,佛教和道教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宗教,都是告诉人如何面对死亡的学说,在解决人在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需求问题上的作用是一样的.
佛教和道教最大的区别实际上是在实现终极关怀的方式上,也就是区别在人如何面对死亡的方法上.实际上,人最大的精神痛苦就是面临死亡.佛教和道教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海,人的生死也是苦,而且人要持续不断的面临生死轮回,持续地受苦.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苦海.那么佛教认为只有人觉悟了,就可以成佛而脱离苦海.所以佛教对待死亡的方法是,人只要成佛,就可以脱离死亡.佛教告诉你他们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道教解决如何面对死亡问题的方法非常直接明快,那就是长生不老和成仙,想办法不死.道教采用内丹和外丹两种修炼方法试图使人在生理上获取不死的能力,在精神上战胜死亡.
总的来说,佛教和道教所以有不同修行方法,就是因为他们在解决如何面临死亡的问题上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但两者作为宗教,没有本质的区别.
佛道区别简单明了地归纳一下:
一、大致来说:
道教重现实、重经验、重方法、重世俗生活;轻理论思维、轻对彼岸世界的构想。 佛教则反之,重心性之学,重思想理论,贬视人生。
二、总的说:
佛教唯心哲理丰富、精致,道教义理则较朴素; 在宗教修炼方法上则道教丰富多彩,佛教则较贫弱。
三、至于两教在教义上的主要分别,有以下数点︰
1、宇宙观︰
佛教认为一切并非真实,都是假合、暂合的偶然现象,因此宇宙一切都是空幻的。 道教则认为宇宙是由「道」演化而成。
2、人的质性︰
佛教认为人的形体生命,是「五蕴」的聚集体。 道教则认为人是「道」的演化物。
3、人生观︰
佛教认为现世是苦海,主张脱离,讲出世。
道教则认为活在世上是乐事,以现世为乐土,讲入世。
4、善恶果报︰
人在苦海中浮沉,佛教认为这是受着善恶果报的规律制约。
道教也有因果报应的教义,但它的业报思想,不仅在个人的善恶,更受前人善恶的影响,即天道承负的制约。
5、成道的途径︰
佛教认为修持戒、定、慧,才能达到「涅盘」境界。
道教乐生恋生,因而重生务生,要修炼道功道术,最后达到「长生久视」的理想。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佛学:修佛者,可修得大慈悲心,修成真佛可度人,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是对人最大的慈悲,只要他从此不再作恶,决心做好人善人,佛就可以度他,故又有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便是大慈悲之佛与菩萨的大慈悲心。
道学:修道者,可修得大自在,不为世上万事侵扰,真修成大道者,必是大德之士,能来去自如,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修道者极少度人,选人而度,所选之人就是大德之士,故真正的大道之修行之法几乎从未在世上有所听闻,唯有老子三千言《道德经》,叙说修道之真相。

儒释道是一家,这句话不知道你是否听过,前几日我偶然去了我们本地非常有名的一处道观,正赶上好日子,香客特别多。我本人学佛的,早就听很多前辈讲过儒释道是一家,因为真理只有一个嘛。在那个道观里,第一个殿供奉的是关帝,我没走到头,原地转圈浏览了下,旁边还有观音殿,还有老母奶奶庙。这些本应该都是在寺庙里看得到的。可见本身他们就是互相尊重互相融合的。我们还需要有什么分别吗。
我个人觉得佛学更加渊博的说法比较正确,佛学包含了道学和儒学。博大精深阿。

  殊途同归,但,老子只留给世人5000言。释迦留下了三藏十二部。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你先要有个疑问:“我是谁?”如果你内心深处真起了这个大疑问,那就往下看:
  你所怀疑的那个东西,深藏于你的精神世界,语言逻辑触及不到,所以表达不出来。它是你的“自性”,就是禅宗所谓的本来面目。达摩初祖血脉轮中说“生而知之,万中稀有”,但不是没有。恭喜你,你是其中一个,只是你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它是万有之源,众生来处,老子称之曰“道”,寂兮渺兮,浑然无物;释迦称为“佛性”:众生俱有金刚佛性,只缘迷故,不能证得!认物为己,生死流转;耶稣称为上帝,走遍天涯海角,你离不开它半步,仁慈的主,上帝与你同在!然而,这个东西没法教也没法学,纯粹心法。一个声音被你听见,很清晰,很逼真,是不是感觉很奇妙?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性,见(看见)见(见性)之时,见非是见。见尤离见,见不能及。
  你所感知的一切外物包括心行,都是自性本源上漂浮的尘影,就像灰尘漂浮在虚空中,有生灭,有来去,有变化,有生老病死,是为无常。而你的自性本源寂然不动,就像虚空,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是为真常。而我们平时迷失于尘影而忘记了虚空。禅宗说:“修证既不无,污染即不得”,“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守于真常而弃无常,就是修行之道。所谓弃守并非外在行为,而是内心里淡化尘影对自己的影响,做到不被它牵着鼻子走,做回自己真正的主人。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建议你看古人的书。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千江有水千江月,众生是同一心源的。自己去体悟吧!


佛学和道学的区别视频

相关评论:
  • 17337483444王阳明的心学与传统的儒学,佛学和道学有何异同
    童段蝶首先是出发点不同,心外无物的出发点偏重于内心,而道学等的各不同,例如道是抽象概念。其次,知行合一,实际上与天人合一是类似的,本质上是相同的,即理论与实践同一

  • 17337483444道学好还是佛学好?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童段蝶简单来说我们汉传佛学主修心性,确不注重身体的修维,西藏的密宗是主修中脉和咒语,我个人感觉是有真功夫的,因为有大师可以千里感应,不过拜师先拜几万个响头才会给你灌顶。道学现在分两大门派,正一教主符录,就是驱鬼避灾为主,全真派主要是自身的锻炼,达到真人的境界,就是修仙,个人认为这才是...

  • 17337483444为什么佛家称道家的道法自然为自然外道.佛与道为什么
    童段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犹如三枝奇葩,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儒家提倡“仁礼安邦”,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佛家提倡“万法皆空”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从中修炼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哲学,健康的心态。下列简释三家文化的区别 儒学:以教化为核心。道学:以治理为...

  • 17337483444佛学和道学探究的区别
    童段蝶佛是觉,道也是觉,道的觉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佛的觉是完全在门外,只看你更喜欢哪个,虽出世而不想离世间法可以入道,对世间法无所留恋便去学佛。学佛也好,入道也好,都是在修心,心在佛就在,心迷道便失,世间本来无主宰、无偶像、无神明,一切生命皆是众生,众生以无为法而有所区别,三界...

  • 17337483444佛儒道三教文化的区别
    童段蝶1第一、佛家讲“超世”,道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人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无能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脱---即“超世”。要忍受和超脱,就要放弃各种欲望,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佛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

  • 17337483444中国佛道两教的文化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300分求解 请大家多说几句...
    童段蝶佛学与儒学,一个是极端的出世学问,一个是极端的入世的学问,《起信论》在调和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时,显然撷取了儒学叩共两端而竭焉的中庸观点,但作为一种出世宗教学说与入世的官方正统学说,相距甚远。佛教与道教的关系不同,一来两者都是出世的宗教,二来两者又都在国主面前争宠,在民间争夺地盘,因而既要互相攻斥,又...

  • 17337483444佛道一家怎么解释
    童段蝶佛学在没有传入华夏时,本土的类似思想就是道学.道学对世界、物质、精神、思想的思考与理解与佛学完全是一样.道家把宇宙一切的本体称为”道”佛家把一切的本体名为”佛”异名而同出.说的都是世界的本源.常人才会去分出二者的差异.道佛两家在历史上的争斗相残,不过是世间物欲与权利之心的较量,那...

  • 17337483444访谈录:佛学与道学
    童段蝶佛学与道学的关系在公众号文章《访谈录:佛学与道学》中被深入探讨。文章指出,尽管许多人可能未意识到,佛学其实起源于道学,早期佛学内容几乎完全继承了道的体系。文章提到“如来”一词的演变,它在道学中代表趋势和预知未来的能力,后来被印度地区转化为特定修道境界的称号。文章进一步解释,如来源于道学中...

  • 17337483444佛学和道学之间的区别
    童段蝶没什么区别,可能有的话,就是表达对某一领域的方式不同吧。因为都是在讲一个规则,道。

  • 17337483444佛学中有数学吗?
    童段蝶道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事物的相生,由一化多,由简化繁,比如计算机由0与1两位数,化生我们看到的万千世界,佛学对世界的认识,强调从自我分析开始,“返光自鉴”,对万千世界的认识为:因异立所,异异求同,同中求异,逐成万千世界。说法虽异,其义理却是相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