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黑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
  
  2.“吊坎儿”——又叫春点,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术语,吊坎儿就是那些过去吃江湖饭的人的一种术语。这种术语两个目的:一个方便,另外一个是保密。干吗要保密?比如说有两位相声演员,要跟一个老板去讲价钱,又不能明着说,两个人用几句吊坎儿,说几句春点,自己明白了,那个老板没听明白。三言五语呢,把这个价钱就谈成了。 吊坎儿非常简练,那么春点当中总共的词汇也就两百多个,这两百多个可以说是把吃喝拉撒睡所有的全都包括了。比如说在生活中的语言很丰富,说吃饭不好呢叫"差劲",人长得不好看叫"丑陋",产品质量不好叫"不咋地".那么用春点来说的话,总共两个字就全包括了,叫"念嘬".这词儿有点儿怪怪的,不过挺好记的,好记也不能用,当着相声演员你要说谁念嘬的话,人家肯定跟你急了。
  
  3.“空码儿”——指没有师承的相声演员或者外行。
  
  4.“皮儿薄”——老舍曾经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副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哄堂大笑,用句术语来说,这叫做'皮儿薄',言其一戳即破。"
  
  5.“摆知”——指拜师收徒仪式。
  
  6.“一头沉”——甲台词较多,以甲的叙述,介绍,评论,讲解,摹拟为主。乙听见叙述的同时,有时与甲议论发表看法,有时提出问题请甲解释,更多的是为甲的论点作补充。通过乙严丝合缝的衬托,点出问题,加深矛盾,揭示主题,抖响"包袱"。
  
  7.“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8.“贯口”——就是麻利的,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演。经典段子很多,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开粥场》等。
  
  9.“柳活儿”——分歌柳儿和戏柳儿,简单说就是学唱。
  
  10.“怯口活儿”——又作“切口”。传统相声以北京话为语言核心,运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声的"怯口活儿",是找寻不同方言之间因误说,误听而制造的误解,从中调笑,或可从讽刺里反省。 “先挂”——与“抓哏”同。即相声演出时,演员往往现场抓取可笑的插话题材,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用以引起观众发笑。并能很好地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11.“垫话”——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12.“入活”——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硬入活”——说相声,一上场,开口就点题,称之为“硬入活”。
  
  14.“开门柳”——即“垫话”,旧时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15.“荤口”——陈旧卑贱庸俗的语言。
  
  16.“发托卖像”——双簧术语。背后的说唱,前脸的学其动作口型。
  
  17.“正唱”和“歪唱”——相声中柳活(学唱)的两种形式。“歪唱”是依靠曲解谐音产生包袱,“正唱”则靠学得逼真,唱的很象而产生“正尖”。
  
  18.“倒口”——相声术语,是指相声里模拟方言,也称“怯口”。
  
  19.“撂地”——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又称:“明地儿”。
  
  20.“画锅”——旧时北方有些撂地演出的相声演员,先以白砂土在地上划圈、写字,以吸引观众,称为“画锅”。意为画一个饭锅,使演出有收入,得以糊口。
  
  21.“打哏”——为旧相声中的特有名词,即逗哏用扇子打捧哏的光头,以博得观众一笑。
  
  22.“铺网”—— 即后来发展的“垫话”。
  
  23.“唱哏”——即”柳活”。
  
  24.“脏哏”——即“荤口”。旧相声中陈旧卑贱庸俗的语言。
  
  25.“相声双簧”——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形式,双簧附属于相声,正式的双簧都是由相声演员演出,故在双簧之前加上相声二字。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大都不能弹弦了,所以改为蹲着,隐蔽遮脸。
  
  26.“曲艺双簧”——所谓曲艺双簧,其本身是曲艺相声,其表演则是双簧。电视播放导航《曲苑杂谈》中有电视相声,这是将对口相声的老唱片、录音配像。相声中提到的人物,由多人扮演,按电视剧场景拍摄,将相声中所学的语言对口型,合成电视片。听声是相声,看像是故事剧,实际是双簧。这种双簧后背录音中是二人,前脸化妆扮演很多人。电视相声就是曲艺双簧,因为它在曲艺范畴之内,其扮演超过了相声双簧,其相声台词又不够戏剧双簧的条件,只能叫曲艺双簧。这种双簧,远有常宝 (小蘑菇)、常连安的《相面》,近有侯宝林的《三棒鼓》、《空城计》等,再近的有马志明的《夜来麻将声》、《纠纷》等。侯宝林的《空城计》正好与双簧创始人黄辅臣相反,是他儿子侯跃文前脸配像。
  
  27.“档”——有一些名气的相声演员组合搭档,用相声界的行话说,叫做几个“档”,如张寿臣一档,常宝堃一档,戴少甫就一档,侯宝林一档,我马三立也算是一档。
  
  “挑笼子”——与唱戏的角儿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样。“跟包”背着角儿的行头靴包,拿着包头用具的提盒子、饮场的壶碗等等,是专门侍候角儿的,后台扮戏,台上饮场,都是“跟包”的`活。“挑笼子”的虽然也提一个提盒,里面放上说相声的道具折扇、手绢,唱太平歌词的竹板,还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壶碗等等,但是无须侍候扮装及饮场。“挑笼子”的既要干演出的一切杂活,如打扫场地、摆凳子、打水、敛钱等,还要为师父“使活”,或捧或逗,或在师父说累了的时侯“垫场”,说个笑话,来个单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词。
  
  28.“刨着使”——意思是预先把事物的矛盾完全揭穿,观众能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着矛盾的发展和冲突,在叙述中反复地把矛盾渲染得更鲜明,而达到进一步展示矛盾的作用。
  
  29.“群口相声”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只叫“三人活”。“群口相声”、“多人相声”都是解放后出现的名称。从前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为说,二人为逗,仨人为凑,四人为哄,五个人就乱了。”
  
  30.“泥(ni四音)缝儿”—— 群口相声中的捧哏者,站位多名逗哏演员的中间。“泥(ni)缝儿”,取其填补砖墙缝隙之意 ,顾名思义,来往于甲乙之间,起着连接作用。
  
  31.“掌旋”——旧时相声场子掌权的那种人叫“掌旋”,这是行话。跑江湖的人到处转,叫做“旋”,北京话音念做“学”。
  
  32.“抠溜”——即数来宝。
  
  33.“酥年儿”——相声说的乏味,把听众说走了。
  
  34.“念年儿”——指没有听众或者很少。
  
  35.“火年儿”——指听众很多。
  
  36.“门长”——相声界里每一辈的大师兄叫“门长”。
  
  37.“活”——段子
  
  38.一块"活"——一个段子
  
  39."使活儿的"——相声行话,即逗哏者。
  
  40."量活儿的"——相声行话,即捧哏者。
  
  41."子母哏"——捧逗二人便成了等重关系。
  
  42."包袱"——笑料
  
  43.“下挂”——重新整理
  
  44.“皮厚”——不容易懂
  
  45.“皮薄”——容易懂
  
  46.“码前”——快一点
  
  47.“码后”——慢一点
  
  48.“格念”——别说了
  
  49.“杵头”——钱
  
  50.“抛杵”——给钱
  
  51.“杵门子”——要钱
  
  52.“对托”——正合适
  
  53.“黄调”——不搭调
  
  54.“念嘬”——不好
  
  55.“使相”——面部表情
  
  56.“夯头”——嗓子
  
  57.“圆粘”——招徕观众
  
  58."包袱"点——爱笑的观众
  
  59.“泥啦”——效果不好
  
  60.“出蛊”——发生问题
  
  61.“抽签”——少数观众退场
  
  62.“开闸”——大批观众退场
  
  63.“攒儿亮”——心里明白
  
  64.“对儿春”——对口相声
  
  65.“单春”——单口相声
  
  66.“海”——大,多
  
  67.“蹶”——小,少
  
  68.“硬买卖”——挣钱多
  
  69.“册子”——台词本子
  
  70.“醒攒儿”——觉悟了
  
  71.“稀溜纲”——逗趣的话
  
  72.“疃春”——相声
  
  73.“咧瓢”——笑啦
  
  74.“瘟”——平淡,效果不好
  
  75.“起堂”——观众走了
  
  76.“盘儿尖”——面孔漂亮
  
  77.“撇苏儿”——哭
  
  78.“瓤”——饿
  
  79.“念啃”——没吃饭


相声黑话视频

相关评论:
  • 19722827580谁知道相声的黑话?说几个,越多越好。
    曹凡南答:疃春——说相声 春口——说相声 单春——单口相声 对春——对口相声 疃柴——说评书 使短家伙的——说评书 柳海轰儿的——唱大鼓的 使长家伙的——唱大鼓的 怯的——京韵大鼓 清的——梅花大鼓 正的——铁板儿大鼓 片子——双簧 显快——联珠快书 □上的——莲花落 使扁家伙的——唱竹板...

  • 19722827580相声黑话
    曹凡南答:25.“相声双簧”——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形式,双簧附属于相声,正式的双簧都是由相声演员演出,故在双簧之前加上相声二字。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

  • 19722827580相声行业“黑话”—春典,曾经的江湖隐秘,为什么变成如今的调侃工具...
    曹凡南答:实际上,春典的由来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这玩意本来就是隐秘性的东西,口口相传还密不外露,没法追究最初的由来,肯定是江湖黑话转化来的,这是没跑的。所以你不用纠结春典到底是怎么来的,总之一句话,这玩意来自于江湖的角落,是江湖上最隐秘的东西之一。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春典并不是相声行业所独...

  • 19722827580砸场子黑话叫什么
    曹凡南答:砸窑。在东北方言中,砸窑是踢场子的意思,常用于相声等表演中,是一种砸场子的行为。

  • 19722827580什么是包袱?相声里的术语都什么意思?
    曹凡南答:相声里的术语都什么意思?1.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指听评书要听未听过的,听戏要听熟悉的,曲艺总是听不腻的。2. 调侃儿:相声业内的一种秘密联系方式,即江湖黑话。3. 量活:指捧哏的意思,即在相声表演中辅助逗哏的角色。4. 腻缝儿:群口相声中,负责在捧哏和逗哏之间传递笑料的角色。...

  • 19722827580平面抠饼 对面拿贼是什么意思?
    曹凡南答:平地抠饼指的是最早的相声表演是“撂地”演出,在市场里拿白粉画个圈,演员站在圈里就说,这又叫“画锅”。演员那时候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讨个吉利,管这个白粉圈儿叫“饼”。也就是说,平地抠饼就是指的演员们撂地说相声挣饭吃。对面拿贼或者叫对面审贼,指的观众对演员的考验。过去撂地...

  • 19722827580平地抠饼,对面拿贼是什么意思
    曹凡南答:“平地抠饼”,意思也就为从一块平地上画一个圆,演员在里头表演,就像抠出一个饼来。有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之意 。“ 对面拿贼”,是讲要手里有真本事硬家伙的,才能真刀真枪对着干,否则要拿贼恐怕没那么容易的。常用于相声舞台。

  • 19722827580相声犯丢是什么意思
    曹凡南答:犯丢:形容一个人不正经。相声演员在聊天中时不时地就会飙一些“黑话”,用行话说叫“吊坎”,又叫“抟春”,这一点在德云社团综《德云斗笑社》中很常见。出现频率最高的应该是“顶”,比如“顶不顶”“顶吗”等,所谓“顶”就是紧张的意思。相声基本流程如下: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

  • 19722827580江湖黑话的形容性黑话
    曹凡南答:江湖人——江湖术语叫“老河”或“老海”。说书的——江湖术语叫“团柴的”。唱大鼓的——江湖术语叫“柳海轰的”。说相声的——江湖术语叫“团春的”。卖戏法的——江湖术语叫“挑厨供的”。变戏法的——江湖术语叫“彩立子”。戏法带武功——江湖术语叫“签子”。变洋戏法的——江湖术语叫“...

  • 19722827580春典黑话详细解释
    曹凡南答:春典黑话被朋友们熟悉的就是相声演员口中的调坎、春点,也叫黑话、行话。但是江湖人用的黑话,应该说只是江湖密码的一部分。比如说过去的土匪,不仅不同于春典行话,还有很多手势在里边。比如说这有客人去见山寨的大当家的。除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他们还会用手势打招呼。客人要伸直了左手中指无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