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脉若的资料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花边素材~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ic=&z=&se=&word=%BB%A8%B1%DF%CB%D8%B2%C4&s=&sme=0&pn=0&ln=2000&tab=&width=&height=&face=&fb=&istype=#pn=0
进去看看吧,希望有你满意的

  新编朱氏统一字辈:紫阁书弘文博学富经纶阳光照寰宇云高锦长春世家建奇秀国泰运昌隆泽惠禄荣祚广益启明侯万载庆丰硕克成功永存古训勤守继雄豪振乾坤流晖焕玉彩新景展鸿图芳名标青史德业传千秋”。
  朱明王朝嗣系字辈:
  江苏南京太子朱标一系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陕西西安秦王朱樉一系字辈:“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山西太原晋王朱棡一系字辈:“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典礼崇三恪彝伦叙九畴官仪原在汉世德尚思周”;
  北京燕王朱棣一系字辈:“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河南开封周王朱橚一系字辈:“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家传洪德远国庆凤鸣春纪事常行孝钦宗永保仁”;
  湖北武汉楚王朱桢一系字辈:“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山东青州齐王朱榑一系字辈:“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山东兖州鲁王朱檀一系字辈:“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明历福能德山来洞有仙实远一发选化成万里天”;
  四川成都蜀王朱椿一系字辈:“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湖北荆州湘王朱柏一系字辈:“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山西大同代王朱桂一系字辈:“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甘肃兰州肃王朱楧一系字辈:“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湖北荆州辽王朱植一系字辈:“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宁夏银川庆王朱椭一系字辈:“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江西南昌宁王朱权一系字辈:“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甘肃岷县岷王朱楩一系字辈:“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湖南长沙陈王朱橞一系字辈:“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甘肃平凉韩王朱松一系字辈:“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山西长治沈王朱模一系字辈:“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江西南昌安王朱楹一系字辈:“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河南南阳唐王朱柽一系字辈:“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湖北安陆郢王朱栋一系字辈:“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河南洛阳伊王朱欙一系字辈:“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广西桂林靖江王朱守谦一系字辈:“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朱熹一系字辈:“一代鸿儒宗名哲万世贤声定显扬诗书礼邦永继长德泽乃可菏天祥百忍敦厚遵古训千秋懿行秉格言家盛宏烈振坤乾奇英献景福绵延”。
  朱茶元一系字辈:“胜用昭伏克伯兮然林日汝之世其文国必如真士志孟洪泰一以于时正良元仲思吾继可懋邦宗永景维若启怀崇方鼎有华国彦达述弘徽”。
  紫阳朱氏一支字辈:“殿衍宗德允锡为光汝其茂觉怡顺斯仰敬承立达育化元英安怀致信世保治平”。
  紫阳朱氏一支字辈:“芳绍先儒道延来世永振人文为家之式诗书泽远礼乐源长祖功宗德孙子其昌”。
  四川苍溪朱氏字辈:仕代永昌六朝克仁义礼”。
  四川达县朱氏字辈:文志仕良德学尚贵元有光明方正思应礼义仁兴天开庭惠”。
  四川自贡荣县朱氏字辈:光宗永正国安世秀元文廷仕朝天子荣兴登有明”。
  四川自贡荣县朱氏字辈:照世英明敬良有金朝廷上宾福昭光烈地泽长珍西和永得锦章孔兴”。
  四川朱秀一支字辈:彦文世中国三一登(成)正永天元开启大占宏兴佑尔仕子昌显光明孝友昭人瑞诗书隐道根诚心遵古训克念振家声广泽符河海高应秉日星修身能造福皓月满乾坤”。
  四川资中朱氏字辈:登台兴朋世琪宗曾文正光远开志万派原能和联为付寿康”。
  四川通江朱氏字辈:文曰如有仕兆以学继习廉等希云景孟秀绍光贤”。
  四川朱氏一支字辈:化尤圣朝龙先祖增光德贤大太子新曹元家有庆万代永发兴”。
  四川朱氏一支字辈:必惟天仲志汉以胜朝隆先祖增光德贤达代嗣兴家邦扬显烈”。
  四川朱氏一支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崇富贵朝钦仰贤良堂例班蔚起人才盛联登科甲攀庆余图比门寿乐祝南山抚宜”。
  四川、江、浙朱氏通谱字辈:“发福成海从仕克友尚成文化朝邦世代书香庆永锡始蒙纪述耀金章”。
  四川、福建汀州朱氏字辈:玉秉正中世代兴隆辉星化雨永绍华宗极培根本修竹茂松鸿大光耀家国登崇”。
  福建福州朱氏字辈:忠成立本在于民”。
  福建福州琅岐朱氏字辈:始(君)能(仁)彦(子)善(德)必(孔)有(孟)亨(仲)宗(季)元(克)明(世)居(永)士(昌)方(天)星(道)利(则)用(尔)振(忠)基(良)成(孝)立(友)本(宜)在(生)于(贤)民(孙)先(哲)前(人)积(兴)累(创)历(伊)代(叙)神(周)通(祥)纪(分)怀(支)以(蕃)颂(衍)吉(传)旦(继)是(丞)逢(尝)尊(题)贤(名)尚(联)理(迭)受(钦)训(赐)宜(弥)聪(彰)”。
  福建福州永泰朱氏字辈:
  长房派:文世仰朝瑞尔汝起公卿(侯)伯(曰)圣(长)贤(木)传(金)道(春)发(炳)家礼岳振”;
  二房派:文玉天一贞世景子宗德绍时自(顺)茂(忠)天(良)必寿其昌盛”;
  三房派:安应孔尚公实汝子公日永在上招玉瑞庆利兴旺”;
  二、三房新合派:勤学俊耀祖财贵建荣华诗书存万卷功大福生怀智慧能致富善勇义兴来”。
  福建晋江朱氏字辈:联步趋朝端簪缨奕世新祖宗传太白”。
  安徽六安朱氏字辈:元木振成大永西久盛昌”。
  安徽无为朱氏字辈:永世吉昌天能在晓道雨为良”。
  安徽太湖柘林朱氏字辈:“千寿伯守仲仕文延万绍正启贵思东光华庆有耀诗书承先德忠信定兴祥家盛多贤达声名傅世芳”。
  安徽萧县朱氏字辈:光裕兆经济绍述延存良慎修德业茂礼怀益思长”。
  安徽庐江朱氏字辈:家帮世芳业守元良成来其绍”。
  安徽长丰朱氏字辈:在廷世永茂文克纪道广为民学化良金书佩邦本”。
  安徽寿县朱氏字辈:锦忠良玉德宝士树熏宏安乐拜家顺显印道影龙”。
  安徽濉溪朱氏字辈:兆茂金士传明印清”。
  安徽当涂朱氏字辈:天开万大昌承宗应世美”。
  安徽淮南朱氏字辈: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安徽肥东朱氏字辈:平德宗正家邦远应传道文明开科繁荣”。
  安徽泾川朱氏字辈:“云华辉玉镜琴瑟蕴和声涧采频繁秀庭钟兰蕙荣天子本贤明文武庆安平一宗成大谱永世仕光荣人才应会昌有德发其祥保定徵元吉傅家益引长”。
  安徽宿州朱氏字辈:廷丛有克学怀敬广道清永安乐吉庆家邦保太平书经开昌运长春天地同传之百世远万古一朝星”。
  江西朱氏一支字辈:“盱南廿十一都里”。
  江西盱南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崇富贵朝钦仰贤良国旌隆考亭垂统绪道学衍宗风世第培原厚各门紫气先”。
  江西赣州朱氏字辈:“英贤日挺生钦战青和处”。
  江西穆湖朱氏字辈:“叔德思仲服孟若玉以时应正日振 猷”。
  江西南昌朱氏字辈:“穆肇兴邦泰际珍家光茂承先启后昌明永敦孝友志传忠良诗书立身华国文章”。
  江西九江朱氏字辈:“景庆星慧……”
  江西高安朱氏字辈:“世德永维新承宣思继起”。
  江西抚宜仙乡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灿茂林生桂馥秀苑发奇兰祮祥呈蔼瑞美彻自昌蕃豪杰扬梓里作述著邦乡”。
  湖南汉寿朱氏字辈:“胜用昭伏克伯兮然林日汝之世其文国必如真士志孟宏大一以于时正良元仲思吾继可懋邦宗永景维若启怀崇方鼎有华光彦达述前徽”。
  湖南湘乡朱氏字辈:“孔孟重尧舜永广万年兴国祯祥瑞朝廷定太平忠孝郭先训诗书启后昆继承纲纪立远大振乾坤”。
  湖南湘中大石朱氏字辈:
  原派:“大诚宗有庆万子得奇方福寿广文庭元昌正与继太原圭彦士梦应世希公必惟天仲志汉以胜朝隆”;
  道文派:“先祖增光德贤达代嗣兴家邦扬显烈宇宙乐升平”;
  琇裴派:“所性炳前徽相期务归极人道允钦崇鉴观昭上际”;
  增派:“凌云展伟业华夏溢馨香忠义贯日月砥柱溯赣江”。
  湖南桃川朱氏字辈:“翠处天光加国继楚良达世启文明学笃维邦开景运绍宗孔圣直真传”。
  湖南保靖清水朱氏字辈:“国正天兴顺嘉风德泽长益统山河秀万世保安康”。
  湖南衡阳朱氏字辈:“玉鼎定成仁厚祖宗守徳永远世代兴隆时盛日光明鸿章华国庭英才启泰运绩学振先声礼义传家本忠良锡祚荣丰盈登大有黼钹佐升平前烈继述善阜基程式增”。
  湖南怀化朱氏字辈:“宗道世代永”。
  湖南澧县朱氏字辈:“道德传万代”。
  湖南湘乡朱氏字辈:“定显耀庭志承先启后芳”。
  湖南望城朱氏字辈:“簪缨世系先祖是皇蒸党勿替百代荣光诗书垂训俎豆馨香箕裘永振华国文章成伯文章永远启良经纶邦国正直平康绍谟法典仁积德阳克复敬恕明健行芳”。
  湖南衡阳朱氏字辈:“慎均义礼良显表文万国应廷一世永昌兴忠孝传先泽诗书裕后昆祖宗恩惠长盛德振朝纲肃雍昭信达道学远垂芳”。
  湖南邵阳新邵朱氏字辈:“俊南源世应添志景文廷学孟大吉昌永正乾坤久芳训开先德”。
  湖南湘乡朱氏字辈:“大衡庆忠明良忠孝思杨永世贤德昌盛势佐名光定显耀庭志承先启后芳”。
  湖北随州朱氏字辈:“绣□一言鼎师朝□之俊祖德本绵长家声思丕振久大规模定流传万世盛华国有文章经济从先圣”。
  湖北咸宁朱氏字辈:“辛贵孜友伯仲朝兴天文显相民良喜启宗传万代福定隆昌久恩荣广大长”。
  湖北仙桃朱氏字辈:“天一世孔眉门光地传道受学忠厚常成”。
  湖北阳新朱氏字辈:“会克美必中纯槐耀丰锡”。
  湖北丹江口朱氏字辈:“国正天义太永远传忠谱”。
  湖北朱熹后裔朱氏字辈:“时逢家本立良德继荣长”。
  湖北宜昌朱氏字辈:“天兴积善必昌”。
  湖北朱氏一支字辈:“长盛毓贤英宽厚怡安善廉能仲品行”。
  湖北恩施朱氏字辈:“正光一国天地人和安邦林太永定康寅吉庆严佳松柏长青”。
  湖北郧西朱氏字辈:“官斈光明兰文”。
  湖北武汉朱氏字辈:“正诚培大德福康寿保安康”。
  湖北咸宁朱氏字辈:“朱子传方考亭(廷)”。
  湖北大冶金牛朱氏字辈:“信昌文邦习朱学仕成名正大光先德诗书作世珍”。
  湖北鹤峰朱氏字辈:“真昌定兴国朝圣景宗台”。
  湖北恩施朱氏字辈:“祖德元远继义永昌仕传仁厚明政家邦”。
  湖北天门朱氏字辈:“资廷惟人宗之一本时有万邦建大树骏显忠遂良品登金玉材毓栋梁家咸积善代必余庆朴守田宅秀升朝堂缘崇孝义永世其昌胤睿赓发励志图强科教兴国报答炎黄”。
  湖北武汉朱氏字辈:“世子传家功名贤达梦林瑞兆永享侠昌”。
  湖北丹江口朱氏字辈:“国正天义太永远传忠谱”。
  湖北襄樊朱氏字辈:“荣华富贵久万”。
  湖北仙桃朱氏字辈:“万士承先志永克福寿康”。
  湖北黄陂朱氏字辈:“学希贤哲德”。
  湖北襄樊朱氏字辈:“楚守正自安”。
  河南新乡封丘朱氏字辈:“东歧建振宏”。
  河南洛阳孟津朱氏字辈:“宝善少先志”。
  河南信阳朱氏字辈:“德庆继恩运”。
  河南朱氏一支字辈:“世德光明永远”。
  河南淮阳朱氏字辈:“修庆芳岭增荣前耀锦英”。
  河南洛阳朱氏字辈:“宗正学尊书喜”。
  河南开封朱氏字辈:“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家传洪德远国庆风鸣春纪事常行孝”。
  河南邓州朱氏字辈:“正大光明立学皆周传承先志以德启来”。
  河南潢川朱氏字辈:“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广东朱氏一支字辈:“道冲国应大显君文光荣万世有家庭永兆元作福本全茂敬德可承天曰汝秉忠振”。
  广东朱氏一支字辈:“道冲国应大上振朝儒德正家永承明绍祖泽洪福本全茂敬德可承天曰汝秉忠振”。
  广东云浮朱氏字辈:“琼应讳国文淳维家朝秀联光拔达庆初忠树伟永启建”。
  广东遂溪朱氏字辈:“颜胜天元昌名德维振国家贤”。
  广东高明、广西桂平朱氏字辈:“元(健春)永保太和江祖业克明俊德振家声(升)”。
  广东揭阳朱氏字辈:“乾坤初奠日物类所由兴好生不遗小百千万念仁国家仕子道文章必可期英主若遇此古今自终伊万载庆丰硕克成功永存古训勤守继雄豪振乾坤流晖焕玉彩新景展鸿图芳名标青史德业传千秋”。
  广东饶平朱氏一支字辈:“贤才开利锦学而永加传”。
  广东饶平朱氏一支字辈:“利发武威邦内靖英才宰辅秉忠贞”。
  广东广州朱氏字辈:“明儒业以训世传家诚正修斋徽国清芬贻泽远仰祖谟之承先启后名贤忠义岳山光大肇基弘”。
  广东饶海山朱氏字辈:“家邦必全永奕世禄进加智慧文英伟泰达发万春绍宗开明德仁义振乾坤宽宏福瑞集和睦启国闻”。
  广西柳州朱氏字辈:“万秀开仕文永安子德光远志发祥兴巨业维其兰桂振家声”。
  广西桂林朱氏字辈:“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继志宜从本敦修贵尚贤振家招广盛宝善乃长延”。
  广西梧州朱氏字辈:“启泽宏先绪贻谋肇毗基诗书承后值永世兴光熙”。
  江苏金陵朱氏字辈:“耀云廷日国慎家肇启朝岳方庆德”。
  江苏建阳朱氏字辈:“世应国云德明律敬滋松浩棠潮朴勋绍仁贻荣圣”。
  江苏沛县朱氏字辈:“尊祖敬宗敦本广信守正学文”。
  江苏沛县朱氏字辈:“敦本广信守正学文”。
  江苏淮泗朱氏字辈:“维德克修芳庆同养世昌群俭守业一志遵先光前启厚永乐荣宗”。
  江苏泰州兴化朱氏字辈:“方瑞元宝红光满天”。
  江苏靖江朱氏字辈:“常春金秀华国文章”。
  江苏太湖朱氏字辈:“必克起家声诗书从先进”。
  江苏沛县朱氏字辈:“卿臣世秉克元才有德自广香道修绪成”。
  江苏镇江朱氏字辈:“维鸣高广荣华登爵立本发达百禄世统万福由同”。
  江苏无锡太湖朱氏字辈:“士可希嘉善承宗必克昌有人宏世德永以应邦祥明达成才大和平履福长传家惟道学华国乃文章”。
  江苏沛县朱氏字辈:“英恒广思耿洋茂”。
  江苏苏州邗江朱氏字辈:“尚世长应祥成家庆祝”。
  江苏洲上朱氏字辈:“万天大志受广文廷伯秀再生之惠永承宗继世昌必希贤俊德用绍祖先傅玉海崇儒重金上待诏宣”。
  江苏响水朱氏字辈:“美长守冬”。
  江苏淮安朱氏字辈:“宗士崇延赵明启友”。
  江苏连云港朱氏字辈:“幸福传家道德”。
  江苏宿迁朱氏字辈:“保(宝)士宏正学德笔名”。
  江苏徐州丰县朱氏字辈:“敦本广信守正学文”。
  江苏泰州兴化朱氏字辈:“林荣方元远流长久”。
  江苏南京朱氏字辈:“序长应金福”。
  江苏东台朱氏字辈:“尧天舜日家庆国恩芬芳其泽殆而子孙”。
  江苏江都朱氏字辈:“如克为加发保尔锡九长”。
  江苏江都朱氏字辈:“顺国恩家子”。
  江苏徐州铜山朱氏字辈:“从考友忠信承修大光明秀雅仁廉敬志尚功道恒德才贤立业家富万春荣奉献继世长华帮永昌盛”。
  山东邹县朱氏字辈:“建大学以明得圣道有传”。
  山东莱芜朱氏字辈:“觉本玉茂尔司应丛下”。
  山东高密朱氏字辈:“思学锡中宝锦海震乾坤孔孟颜回道瑞雪兆丰年”。
  山东泰安宁阳朱氏字辈:“元兆建方中开明祥广兴”。
  山东邹城朱氏字辈:“宁明丽福长德”。
  山东泰安岱岳区、新泰朱氏字辈:“廷养在记传业立德绍元衍庆曾昌敬诚庚本心正”。
  山东青岛平度朱氏字辈:“成英化有(守)连从伦思文宗明洪永元天长国兴祯祥”。
  山东新泰天宝朱氏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山东东阿朱氏字辈:“明成士传忠厚良发英(永)行”。
  山东邹城朱氏字辈:“胜德传世长康庄玉本宁”。
  山东临沂朱氏字辈:“立仁义礼智信富贵盛吉祥”。
  山东潍坊临朐朱氏字辈:“大光西(锡)树元”。
  山东菏泽朱氏字辈:“兴昌以道仰华唐”。
  山东单县朱氏字辈:“庚阳逢盛世洪德启瑞坤忠福仁志勇”。
  山东昌乐朱氏字辈:“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山东济宁嘉祥朱氏字辈:“振兴自大清”。
  山东平阴朱氏字辈:“学正名成世传忠厚良法永行”。
  山东临沂莒南朱氏字辈:“时世崇孔孟文家昌光国意”。
  山东临沂河东朱氏字辈:“应苛从之继克希尧舜世时(登)崇孔孟文家昌光国义联秉学怀步开启庆恩宏贵培德乃大宝锡凤自鸣”。
  山东高密朱氏字辈:“思学锡中宝锦海震乾坤孔孟颜回道瑞雪兆丰年”。
  山东即墨朱氏字辈:“辛敬念敦本肇”。
  山东济宁微山朱氏字辈:“敬蹲本广信守正学文传”。
  重庆江北朱氏字辈:“学永登国政长佐显德昌洪文开景运音才启辉光”。
  重庆朱氏一支字辈:“传家有定矩继续永山河”。
  重庆铜梁安居朱氏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溪贤生瑞草子孝父心宽”。
  重庆垫江朱氏字辈:“碧世宗应文(文)昌汝大显朝庭宗维隆孝友传家远”。
  河北孟村朱氏字辈:“学国民燕青春”。
  河北正定朱氏字辈:“光增永兴恒河义胜文武传家焕发正定”。
  河北乐亭朱氏字辈:“有文万洪天传世广兴佳庆乃昌玉民延国福维兆震云祥”。
  台湾高雄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灿茂林生桂馥秀苑发奇兰祮祥呈蔼瑞美彻自昌蕃豪杰扬梓里作述着邦乡”。
  台湾宜南二邑朱氏字辈:“彦吾日尚清礼义长家声彦成彰祖德江右显奇英诗书贻后习衣冠耀千秋近臣功业建高士性情真中孝傅前烈竹帛继簪缨至斯宏福大利真旋元享”。
  云南宣威朱氏字辈:“均铨法桢煜坤钟洛树烈增铭唐淳柄先诚华相福学昌信守肖配策俊恵万有祥”。
  云南朱氏一支字辈:“南先东正少文秉开朝兴金玉恩哲玄安帮万世春”。
  广西凌云朱氏字辈:“奇子芝洪秀文章元”。
  陕西汉阴朱氏字辈:“尚荣明朝开国大典”。
  青海海东朱氏字辈:“永集锦广统中文”。
  山西枣强朱氏字辈:“世震在本元玉庆光照传”。
  甘肃合水朱氏字辈:“福子学应建成”。
  辽宁朱氏一支字辈:“廷永德万连洪希广福昌”。
  上海朱氏一支字辈:“铉国岳承德铭之朝文增锡澄树耀培”。
  朱氏一支字辈:“沛国家声远考廷世泽长文章传彦义孝友焕龙光安徽合肥长丰”。
  朱氏一支字辈:“敦本广信守正学文”。
  朱氏一支字辈:“应可荛舜世时崇孔孟文家昌广国义连岳学怀步贵裴德乃大”。
  朱氏一支字辈:“仕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朱氏一支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朱氏一支字辈:“天廷启友万学加传正如帮建”。
  朱氏一支字辈:“正大光明亮日月照乾坤”。
  朱氏一支字辈:“胜用昭伏克伯兮然林日汝之世其文国必如真士志孟宏大一以于时正良元仲思吾继可懋邦宗永景维若启怀崇方鼎有华光彦达述前徽”。
  朱氏一支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朱氏一支字辈:“大衡庆忠明良忠孝思杨永世贤德昌盛势佐名光”。
  朱氏一支字辈:“传家有定矩继续永克昌”。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著作论文】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乳名文豹,号尚武,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
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郭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78年6月12日于北京逝世,终年86岁。

【英文简介】

Chinese scholar, one of the leading writers of 20th-century China, and an important government official.
The son of a wealthy merchant, Guo early manifested a stormy, unbridled temperament. After receiving a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1914 he abandoned his Chinese wife of an arranged marriage and went to Japan to study medicine. There he fell in love with a Japanese woman who became his common-law wife. He began to devote himself to the study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reading Spinoza, Goethe, the Bengali poet Tagore, and Walt Whitman. His own early poetry was highly emotional free verse reminiscent of Whitman and Shelley. His translation of Goethe's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gained enormous popularity among Chinese youth soon after its appearance in 1922. Two years later, Guo's transl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Revolution, by the Japanese Marxist Kawakami Hajime, greatly influenced his own thought, and he became an adherent of Marxism. Although his writing, even his prose, was still marked by Romantic moods, he declared a rejection of individualistic literature, calling for a “socialist literature that is sympathetic toward the proletariat. . . .”
In 1926 he acted as a political commissar i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in which Chiang Kai-shek attempted to crush the warlords and unify China. But when Chiang purged the Communists from his Kuomintang (Nationalist Party) in 1927, Guo participated in the Communist Nan-ch'ang uprising. After its failure he fled to Japan, where for 10 years he pursued scholarly research on Chinese antiquities. In 1937 he returned to China to take part in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was given important government posts.
As a writer, Guo was enormously prolific in every genre. Besides his poetry and fiction, his works include plays, nine autobiographical volumes, and numerous translations of the works of Goethe, Schiller, Turgenev, Tolstoy, Upton Sinclair, and other Western authors. He also produced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treatises, including his monumental study of inscriptions on oracle bones and bronze vessels, Liang Chou chin wen tz'u ta hsi t'u lu k'ao shih (1935, new ed. 1957; “Corpus of Inscriptions on Bronzes from the Two Chou Dynasties”). In this work he attempts to demonstrate, according to Communist doctrine, the “slave society” nature of ancient China.
After 1949 Guo held many important posi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cluding the presidenc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66 he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be attacked in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He confessed that he had failed to understand properly the thought of Mao Zedong and that all his work should be burned. Strangely, however, Guo was not, as were many of his colleagues, stripped of all official positions; by the early 1970s he again enjoyed a position of great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四川乐山市东35公里沙湾场正街。座北向南,背负绥山(即蛾眉山第二峰),面对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进中式木结构小四合院和一个小后花园。第一院的左测房间,是郭沫若诞生处。中院右侧房间是郭沫若“结婚受难”时的新房;后院紧连小花园,有一间面对绥山的厅房,即为郭沫若四岁半启蒙受教的“绥山馆”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荣天岗扫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诗,即作于此。旧居年久失修,面目全非。近年经维修恢复原貌,于1981年11月16日郭诞辰九十周年时公开展出。
沙湾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的诞生地,郭老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留下了不少珍贵文物和史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沙湾,"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这正是历代文人对沙湾的赞誉之词。横贯光洁度湾城区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东的四进穿斗木结构平房,这就是饮誉中外的郭沫若故居。故居前傍沫水,后依绥山,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后经逐步扩建,至郭沫若父亲郭朝沛经营家业时,达到目前规模,共有大小房间36间。今天,它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郭沫若早年的诗作《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即作于此。郭沫若故居博物馆位于旧居墙后,占地3.35亩,为一楼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筑,馆内亭台相接,环廊相连,竹木森森,池水涟涟,奇花异草,幽香阵阵。博物馆陈列大厅内,郭老的著作、有关文物和生平事迹资料及照片,一柜柜,一框框,一幅幅,一件件依序展示在游人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
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
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
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
1933,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
1936,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
lQ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
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
《筑》(剧本)
t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
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沫若全集》(文学编
l—5卷)
1982一1987,人文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
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雪莱著,
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
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
辛克莱著,
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著作论文】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乳名文豹,号尚武,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
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郭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78年6月12日于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四川乐山市东35公里沙湾场正街。座北向南,背负绥山(即蛾眉山第二峰),面对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进中式木结构小四合院和一个小后花园。第一院的左测房间,是郭沫若诞生处。中院右侧房间是郭沫若“结婚受难”时的新房;后院紧连小花园,有一间面对绥山的厅房,即为郭沫若四岁半启蒙受教的“绥山馆”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荣天岗扫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诗,即作于此。旧居年久失修,面目全非。近年经维修恢复原貌,于1981年11月16日郭诞辰九十周年时公开展出。
沙湾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的诞生地,郭老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留下了不少珍贵文物和史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沙湾,"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这正是历代文人对沙湾的赞誉之词。横贯光洁度湾城区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东的四进穿斗木结构平房,这就是饮誉中外的郭沫若故居。故居前傍沫水,后依绥山,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后经逐步扩建,至郭沫若父亲郭朝沛经营家业时,达到目前规模,共有大小房间36间。今天,它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郭沫若早年的诗作《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即作于此。郭沫若故居博物馆位于旧居墙后,占地3.35亩,为一楼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筑,馆内亭台相接,环廊相连,竹木森森,池水涟涟,奇花异草,幽香阵阵。博物馆陈列大厅内,郭老的著作、有关文物和生平事迹资料及照片,一柜柜,一框框,一幅幅,一件件依序展示在游人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
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
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
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
1933,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
1936,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
lQ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
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
《筑》(剧本)
t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
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沫若全集》(文学编
l—5卷)
1982一1987,人文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
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雪莱著,
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
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
辛克莱著,
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著作论文】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乳名文豹,号尚武,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
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郭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78年6月12日于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著作论文】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乳名文豹,号尚武,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
  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郭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78年6月12日于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在这期间,郭沫若写了许多迎合时代的文字,因此受到后人诟病,理论专著《李白与杜甫》一书更是令人齿冷。因此郭沫若其人在中国文化界成为人格方面的反面例证。

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
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
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
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
1933,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
1936,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
lQ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
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
《筑》(剧本)
t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
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沫若全集》(文学编
l—5卷)
1982一1987,人文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
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雪莱著,
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
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
辛克莱著,
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郭脉若的资料视频

相关评论:
  • 19126132481郭脉若的资料
    卓奔颜答: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