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列?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忆读书作者围绕着读书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

 忆 读 书

                      冰 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读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从她十九岁成名到晚年一直都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经常读书是分不开的。

一、《忆读书》讲什么呢?
《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从四岁起直至八十多岁,长达八十年之久的读书经历,以及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和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全文像是一位长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读者伴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成长,直到最后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有三层次含义:“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这九个字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二、怎么的书才是好书呢?
根据冰心的回忆,在十一岁之前,她所阅读到的文学作品,数量惊人,就是现在一个文学专业的大学生都不能与之相比。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她阅读的书目为:《三国志》《水浒传》《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西游记》《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凤双飞》。在这十二部古典文学作品中,《天雨花》已较偏僻了,《风双飞》不知道是什么书,但十一岁的冰心却是读过了。这些作品的总字数大概要达上千万,对十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不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作者当时年纪尚小,要她像成人那样去读一部长篇小说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不是很了解所读文章具体的内容,也能够扩大阅读量,增长见识。
一个人要想长知识,见识广,就应该去读书。书是人类进步阶梯。书,能使人由粗野变得文明;书,能使人由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我们变好。读一本好书,终生受益。读一本坏书,终生受害。

  一、(1)总说。
  二、(2—11)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
  三、(12--13)侧重谈“读好书”。
  四、(14--15)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面通书”。
  1、全文的写作的重点内容是?说出原因。
  明确:读书好。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明确: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又质朴浅显的感情。
  忆读书(原文):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36 天罡72 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得我11 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0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 从作者的读书的经历和感受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甲: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
  乙: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赏文学作品。
  丙:读书不可毫无目的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
  2 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
  3 作者为什么从十二三岁时开始看《红楼梦》直到中年才体会到它的滋味?
  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的知识层面为基础的。《红楼梦》的社会意义极为深刻,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深蕴。作者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
  4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细读课文,看看本文没有涉及的文学作品是哪一类?
  本课中的《满江红》《声声慢》属诗歌中的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荡寇志》《精忠说岳》《封神榜》《茶花女》等八部书属长篇小说,《聊斋志异》属短篇小说,本课属散文。因此只有戏剧没有涉及到。

  36回答者: 曾经

一、(1)总说。
二、(2—11)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
三、(12--13)侧重谈“读好书”。
四、(14--15)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面通书”。
1、全文的写作的重点内容是?说出原因。
明确:读书好。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明确: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又质朴浅显的感情。
忆读书(原文):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36 天罡72 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得我11 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0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 从作者的读书的经历和感受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甲: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
乙: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赏文学作品。
丙:读书不可毫无目的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
2 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
3 作者为什么从十二三岁时开始看《红楼梦》直到中年才体会到它的滋味?
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的知识层面为基础的。《红楼梦》的社会意义极为深刻,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深蕴。作者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
4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细读课文,看看本文没有涉及的文学作品是哪一类?
本课中的《满江红》《声声慢》属诗歌中的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荡寇志》《精忠说岳》《封神榜》《茶花女》等八部书属长篇小说,《聊斋志异》属短篇小说,本课属散文。因此只有戏剧没有涉及到。


《忆读书》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列?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视频

相关评论:
  • 17058376723忆读书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闵董樊答: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期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儿童“读书好”勉励儿童要“多读书,读好书”。

  • 17058376723冰心《忆读书》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
    闵董樊答:首先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往事,主要有:(1)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能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其间将《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做了比较.(2)回忆了幼时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3)回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

  • 1705837672326课忆读书的课堂笔记
    闵董樊答:26课忆读书的课堂笔记如下:1、在26课《忆读书》中,作者冰心回忆了自己幼年时的读书经历。她讲述了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读书给她带来的快乐和成长。冰心提到了她小时候对读书的热爱。她说: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每当我看到一本新书时,就像看到了一个新世界。2、这句话表达了她对读书的...

  • 17058376723《忆读书》选自冰心的哪本书?
    闵董樊答:《忆读书》选自《冰心散文集》。《忆读书》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等,表达了“读书是我...

  • 17058376723《忆读书》讲了什么道理?
    闵董樊答: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从她十九岁成名到晚年一直都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经常读书是分不开的。一、《忆读书》讲什么呢?《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从四岁起直至八十多岁,长达八十年之久的读书经历,以及多年的...

  • 17058376723《忆读书》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闵董樊答:《忆读书》前半部分以忆为主,表达了作者喜爱读书。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八十九岁时写的,这篇回忆录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前半部分以“忆”为主,夹以议论;后半部分以“议”为主,夹以记叙,主旨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

  • 17058376723《忆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闵董樊答:3.外祖父对我弄脏墨梅图发脾气。4.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哭了。5.外祖父送我墨梅图。6.外祖父送我绣有梅花的手绢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

  • 17058376723《忆读书》告诉了我们看书的什么道理?
    闵董樊答:告诉我们看书时要:挑选,比较。《忆读书》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作者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

  • 17058376723五年级下册《忆读书》的主要内容和段意,谢谢!急!!!
    闵董樊答:主要内容:冰心回忆7岁,11岁和十二三岁时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段意:第一自然段在写作者喜欢读书,第二到十一自然段在写作者回忆读书的内容,十二到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写我们在议论书籍和总结书籍...

  • 17058376723忆读书第四自然段在课文中作者还回忆起了这些读书的经历是什么_百度知 ...
    闵董樊答:2、回忆了幼时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3、回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做了比较。4、回忆了少时能背《满江红》,酷爱古典诗词的有关往事,并提及《精忠说岳》未能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5、回忆了自己11岁时接触到《茶花女遗事》,对...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