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百三十八|北京法源寺【1】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李敖先生的这本书,原来之前就简单的翻阅过,但是没有仔细的阅读,只是泛泛的阅读,不过在那个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这本书,曾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由此可见,这本书的价值非同一般,但是这本书的价值究竟在何处呢?

其实,我们不必要自己去过多的去分析,因为这个李敖先生在这个书本的结尾,已经自己讲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或者说牛逼之处,他是这么说的:“《北京法源寺》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举凡重要的主题:

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济(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这种强烈表达思想的小说,内容丰富自是罕见的。

其次,《北京法源寺》是历史小说。一般历史小说只是“替杨贵妃洗澡”、“替西太后洗脚”等无聊故事,《北京法源寺》却全不如此。

它写的重点是大丈夫型的人物。这是一部阳刚的作品,严格说来,书中只有一个女人,并且还是个坏女人,其他全是男性的思想与活动。

它写男性的豪侠、男性的忠义、男性的决绝、男性的悲壮。但它并不歧视女人,从光绪的珍妃的哀怨、到谭嗣同的闰妻的死别,都可反映出这些,只是它的主题不止于男女之情而已。

再次,《北京法源寺》中的史事人物,都以历史考证做底子,它的精确度,远在历史教授们之上。”

也许有不少朋友会想到,就是曾经李敖说自己的这个白话文写作,500年来就他最牛逼,虽然这里面不乏有这种夸大啊,但是别人这个至少从这本书的这个文学创作上来讲的话,我个人觉得确实牛逼。

至于怎么个牛逼之法呀,前面他已经说了,我在这里就不多加以阐述了,我只是来谈谈自己,在阅读这本书当中,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些地方提炼出来,跟大家简单聊一聊。

第1个思想要点,就是为这本书做序的人,对李敖先生这个人以及他的文章的一个评价。

在他看来,其一,李敖充分关注文化问题,把握着中国一百五十多年来社会转型的这个枢纽,其著作《独白下的传统》《中国性研究》《中国命研究》等,在他笔下,无论历史、思想、法律、道德、教育、政治与人物,无不聚焦于文化,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文化性质与文化品位。

其二,李敖从不空谈,每一个问题都引征大量的历史文献或文字资料,有时达到“资料轰炸”的地步。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他的结论,你决不能无视他提出的证据,甚至正是这些资料将推动你重新思考他提出的问题。

其三,他把现实社会中人们现有的思想作为思想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辛辣的抨击,于是他引征的历史资料与现实的活思想相结合,显示出生动活泼的生命力。

其四,李敖对于国当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揭露国当“秘密结社”的出身和性质,以及“既不能也不愿辨别国的利益是高于国当的利益的”法西斯本质。

其五,这是他自己说的:“我的文章里固然有许多偏见和情绪语言,可是你把这些过滤掉以后,剩下来的就是纯粹的资料。这是我学问之所在。写文章要有很多条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实个人最开始接触这个李敖先生的这个文章,是因为他对南怀瑾先生的这个书啊,做了非常强烈的批判,之后,也有学者,就是做了这个回应,就评价李敖是经常嘴里放炮的人,也有人认为,就是李敖如果潜心做学问的话,不去做那些现实政治上的斗争,就能够成就一代大师。

但是对于我而言,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啊,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人活出了一番别样的人生,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另外的一种学者的活法,可能我之前都无法想象到一个学者,居然是能够这样的去肆无忌惮的表达自我的观点和无所畏惧的玩转自己的人生。

第2个思想要点,这本书要讲的是这个北京法源寺,实际上这个法源寺啊,最开始不叫做法源寺,而是被称之为悯忠寺。最一开始呢,就是这个唐太宗啊,想这个打这个高丽,结果呢,打得一塌糊涂,带去的士兵死伤殆尽,所以说,他就建了这么一个悯忠寺和悯忠阁纪念这些忠诚的将士。

后来呢,这个阁楼啊,就是因为战争就是破坏了,就只剩下的这个寺庙还存在着,然后这个直到清朝的时候,清朝的第三个皇帝世宗雍正皇帝,在他即位第九年、1731年的时候,想到了这座忠烈祠,他把它改名叫“法源寺”。四十九年后,清朝的第四个皇帝高宗乾隆也亲来这里,并且亲题了“法海真源”,所以说法源寺是这么来的。

第3个思想要点,就是这个法源寺跟其他北京寺庙的这个不同点在哪?在这个作者看来,重点就在于这个悲怆的气氛。那这个怎么说呢?在历史上,当他还没有被改为叫法源寺的时候,在南宋的时候,这个宋钦宗就曾经被关押在这里,他只是做了一年的皇帝,但做了30年囚犯。

还有在这个宋朝的末期,有一个江西的进士叫谢坊,他参加这个宋朝的军队对抗元朝,但失败了,后来隐姓埋名也没有逃过这个元朝的监控,因为那个时候,需要他这样的人才来做官,但他自己也不想做,到了北京呢,就把他关在了这个寺,他在这个寺庙里面就是看到了这个曹娥碑,想到曹娥这个为了找父亲尸体,十四岁就自杀了的事,结果他就把自己饿死了。

再有,在14世纪,当悯忠阁还没倒塌的时候,就是生在元朝的第一个皇帝时候、死在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时候的老人张翥,曾为它留下一首哀婉的律诗,那是:百级危梯溯碧空,凭栏浩浩纳长风。金银宫阙诸天上,锦绣山川一气中。事往前朝人自老,魂来沧海鬼为雄。只怜春色城南苑,寂寞余花落旧红。

第四个思想要点,就是一个年轻人到了这个法源寺,跟这个法源寺的这个一个和尚之间对话,他这个对话很有意思,是紧紧围绕着法源寺过去历史当中发生的一些故事随意延伸讨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论点,很有意思,就是在讨论怎样才能是善,到底是一个人的善心,还是善行来界定的呢?

在这个法师看来呀,“真正的唯心是破除我执,释迦牟尼与阿罗逻仙人辩道时说:‘若能除我及我执,一切尽舍,是名真解脱。’

我执就是主观的心,善如果没行出来,只凭主观的心认为已经是善就善了,这是唯心的魔道,不是唯心的正道。唯心的正道是破除这种凭想凭说就算行了善的魔道。

真正的唯心,在告诉人什么是唯心的限度、什么是光凭唯心做不到的。比如说吃饭,必须吃,想吃和说吃并不算吃,一定要有吃的行为;善也是这类性质,善要有行为,没有行为的善才真是伪善。”我觉得这番话也值得,很多信仰佛教的人好好反思反思。

第5个思想要点,就是这两位在谈话的时候,引出了这个袁崇焕的这段历史,关于袁崇焕,这里他们聊到有几个点啊,我们可以好好的琢磨琢磨。

其一,当时袁督师冤狱被杀,弃尸西四甘石桥,没人敢收尸。他的仆人佘氏半夜偷了尸首,埋起来后,一直守墓到死,死后也埋在坟边。佘家后来代代守墓不去。这个法师实际上就是这个佘氏后人。

其二,这法师认为,袁督师是我们老广第一个影响中国政治举足轻重的人物,明朝不杀他,满洲人就进不了关,中国整个历史都要改写。并且若照袁督师的战略,明朝就不会浪费一半多的兵饷来防御辽东,就不会弄得民穷财尽,引出李自成进北京。

其三,当时有一个书生,叫程本直,一再为袁督师喊冤呼吁,结果被崇祯皇帝也给杀了。他的尸首,后来也由先祖埋起来,就埋在袁督师坟的旁边,后来,这位程先生的墓碑边上有人题了十个字,叫‘一对痴心人,两条泼胆汉’。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程先生跟袁督师,不但素昧平生,甚至可说还有点不愉快,因为他三次求见他,没见他,但袁督师被捕以后,他一再替袁督师喊冤,结果被判死刑。他死的时候,说我不是为私情死的,我是为公义死的。

其四,当时明朝已经那样腐败,是非不明、宦竖当道,守东北的大将熊廷弼,刚(被)冤枉杀掉,传首九边、田产籍没、家属为奴,但袁督师却还来跳这个火坑,他不但不买朝廷里奸臣的账,并且杀了毛文龙,断了奸臣贪污的财路,这样的情况之下,只能悲剧收尾了。

其五,到这儿我们才知道,跟这个法师对话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这也是这本书写的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他不会开篇直接的告诉你,康有为来到了法源寺,跟这个袁崇焕仆人后代的对话,而是透过编织情节线索,慢慢的把这个人的身份,给自然而然的推出来,显得自然,合乎情理。


导读一百三十八|北京法源寺【1】视频

相关评论:
  • 15898539135导读一百三十八|北京法源寺【1】
    巫永晓其实,我们不必要自己去过多的去分析,因为这个李敖先生在这个书本的结尾,已经自己讲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或者说牛逼之处,他是这么说的:“《北京法源寺》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举凡重要的主题: 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