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的传统戏曲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黄梅戏等。
1、楚剧
楚剧,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
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8。
2、汉剧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民国时期定名汉剧。
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对演员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角色共分为十行,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2006年5月20日,汉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30。

3、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戏,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荆州花鼓戏主要流行于湖北及与湖北毗邻的河南、湖南周边,重点在仙桃(原沔阳)、潜江、天门、荆州、监利、洪湖、荆门、京山、钟祥、石首等江汉平原一带。目前荆州花鼓戏专业演出团体总数8个,含国办团体6个,改制转企团体2个 。
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4、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指流行在湖北中南部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公安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江汉人自己的“土电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江汉皮影尤以沔阳皮影戏最为著名,它融传统绘画、雕刻、美术于一体,集电影、电视动画于一身,具有浓郁民族气息,是中国艺术菀里的一朵奇葩。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表演的形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表演是先自制一块类似电影银幕的白色布幕,然后在幕后面加以灯光照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事先按剧情雕刻并安装好活动的影人,把幕上的影子展现给幕前的观众,在配以音乐锣鼓及说唱,进行故事表演。
5、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韵味丰厚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以《天仙配》、《女驸马》等最具代表性。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汉平原皮影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州花鼓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剧

1、沔阳花鼓戏
湖北地方剧种,又称沔阳花鼓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沔阳花鼓戏的源头。沔阳花鼓戏的声腔由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丰富的小调组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江汉平原鲜明的地域特点。传统剧目有《十三款》、《站花墙》等。

2、沔阳小曲
又叫“碟子小曲”,或称“内河小曲”。汉水流域的一种“俚歌俗曲”,曲调高亢、优美、动听、是以唱为主的曲唱艺术它的音乐风格是根据沔阳方言四声语调的特色而形成的,是湖北小曲中较为突出的曲种之一。它历史悠久,与明清时期沔阳地区的俗曲和民歌根枝相连,并吸收了邻近省份的曲唱,成为湖北地方曲艺中音乐性最强的曲唱艺术。沔阳小曲演唱的形式简便灵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丝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3、沔阳雕花剪纸
与北方剪纸的组犷、奔放特色相反,显得精细入微。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
4、上九日

在江汉平原一带,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日都要举行庙会纪念,俗称“上九会”。会期三天,初八日开始,初十日结束。庙会期间,举行游神、祭神活动,搭台唱戏,各地商贩亦前来赶会,摆设摊点,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各种农具、日用百货应有尽有。
正月初九,天日,中国民间称之为“天公生”、“天公诞”,传为玉皇大帝圣诞之日。来源于女娲娘娘开天地,造万物。在正月初九这一天,人们多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5、花朝节
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沔阳民间有过花朝节的传统传统习俗,虽然人们不是像过其他节日那样隆重,但人们的心中永远记得这个节日。沔阳小曲《月望郎》里的歌词有“二(呀)月(呀)里(呀),望我的郎来(呀),是花朝**”过去,有的男婚女嫁,将婚期选在花朝节;有的二月十二生了贵子,取名花朝。张沟镇肖家脑著名花鼓戏艺人肖花朝就是二月十二出生的。相传,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所以叫花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仙桃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朝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沔阳花鼓戏

  沔阳花鼓戏
  沔阳花鼓戏是仙桃唯一的地方戏曲,它是流行于江汉丹原的民间小戏,一百多年来,经过两代艺人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开拓与创新,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天沔花鼓戏也叫荆州花鼓戏,诞生在湖北中部的天门、沔阳一带,这一带平原辽阔 ,湖港交织,歌乐一起千人应和,是古楚文化的腹地。
  天沔与其他地区一样,鼓乐先与民俗节日,民间礼仪活动联系在一起,到后来才又渗透 到俳优百戏活动中,所谓“妆演故事俳优百戏,箫鼓喧天。”(《荆州府志》)。最早与 天沔花鼓戏有直接关系的就是花灯锣鼓,这是指它的源头,其实从歌舞到戏曲,则不能不说薅草 歌 。“每夏耘时,择善讴者一人击鼓而歌,锣钹应之,谓之薅草歌。”(转引刘正维编著 《湖北省民间音乐概论》)除了薅草歌、栽秧、扯草都有歌,统称田歌。天沔民间常说:“打工 喊号子,下田打锣鼓,上山唱山歌,逃荒也有三棒鼓。”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天门的周天官奏请圣上批准,堵死了汉水上游的九条支流,以致造 成鄂中的天门、沔阳、潜江、监利等湖沼地区水涝灾害猖獗。此说不可信。鄂中湖沼地区 水患不绝,是因为当时官府捞钱,不管治水修堤的结果。民谣有:“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 ”一遇水灾,穷苦百姓只好“背起三棒鼓,逃荒到四方。”清末天门《逃水荒》唱道:“ 正月是新春(哪),宣统把位登(哪),指望今年好收成(哪),谁知啊荒得很(哪)。”“二 月凉嗖嗖,人人带忧愁,采把野菜把生度,实在难下喉。”“五月是端阳,落种来插秧, 大小淹得精精光。”“堤溃无人管,穷人饿肚肠,眼望洪水泪汪汪,携儿带女逃水荒。”

  相传清道光年间,天沔有张洪显、皮思金、皮思银兄弟和刘泡被称为沔阳渔鼓名角。其 中皮氏兄弟将渔鼓腔用于皮影演出,促使渔鼓腔由叙述体向代言体发展。

  天沔花鼓戏的唱腔曲牌约有80余种,多为民间小调,像〔思凡〕、〔绣荷包〕、〔放 风筝 〕、〔芦花调〕、〔双撇笋〕、〔站花墙〕之类。唱腔优美质朴,乡土味足,生活气 息浓烈。

  ��传统剧目《站花墙》写湖广应山杨玉春,自幼与燕山天官王洪的女儿王美蓉订亲。玉春后因父母双亡,前往王家投亲,王父嫌玉春家贫,不认这门亲,并将玉春责打40大板逐 出门外。美蓉丫环春香不满王父所为,暗将美蓉引至花墙与玉春相会。杨王二人互诉衷情,交换 信物,订下再结同心之好。〔站花墙〕就是该剧主要曲牌。其他还有〔摘花调〕、〔西腔 〕 之类。

  ��天沔花鼓戏除民歌小调外,主腔有〔高腔〕、〔圻水〕、〔四平〕、〔悲腔〕、〔打锣 腔 〕等,大都男女同腔同调。著名演员有沈三、陈尧山、赛云霞、杨笃清、黄楚香等。剧 目过去多为民间生活小戏,解放后从楚剧、汉剧移植了一些剧目。70年代末以来,新编的大型 历史剧《十三款》,小型现代戏《小坚决》、《买摇窝》、《家庭公案》等均已拍成电影 播映。传统剧《站花墙》(《花墙会》)1980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花鼓戏


仙桃的传统戏曲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9820456694仙桃的传统戏曲是什么
    仲歪尹沔阳花鼓戏是仙桃唯一的地方戏曲,它是流行于江汉丹原的民间小戏,一百多年来,经过两代艺人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开拓与创新,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天沔花鼓戏也叫荆州花鼓戏,诞生在湖北中部的天门、沔阳一带,这一带平原辽阔 ,湖港交织,歌乐一起千人应和,是古楚文化的腹...

  • 19820456694仙桃花鼓戏历史
    仲歪尹仙桃花鼓戏,湖北三大地方戏曲之一,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据《沔阳州志》记载,1796至1820年间,这一戏曲形式首次在民间艺术舞台上亮相。它发源于沔阳通顺河和襄河地区,后在沔阳、天门一带逐渐形成。1954年,更名为"天沔花鼓",随后又改为"荆州花鼓"。如今,沔阳花鼓戏作为湖北地方戏...

  • 19820456694仙桃花鼓戏的介绍
    仲歪尹仙桃花鼓戏又称沔阳花鼓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艺术。沔阳(现名仙桃市)位于湖北中心腹地,汉水之南,一眼平川,百里沃野.内有通顺河,通州河、东荆河流经,沟渠网织,湖塘星布,乃“楚声”和“南风”的繁衍圣地之一。

  • 19820456694仙桃花鼓戏的历史
    仲歪尹仙桃(沔阳)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据《沔阳州志》载,沔阳花鼓以一种戏曲形式出现在民间艺术舞台上,是在1796——1820年的清代嘉庆年间。沔阳花鼓戏发源于沔阳通顺河一带和襄河一带,形成于沔阳,天门地区。1954年改名为“天沔花鼓”,后又改为“荆州花...

  • 19820456694仙桃花鼓戏的简介
    仲歪尹薅草歌、打麦歌此起彼伏,渔歌、硪歌号子冲天,三棒鼓、彩莲船、莲花闹、蚌壳精普及乡野……正是这些民间的音乐、舞蹈、故事、风俗孕育出了江汉平原独具地方风格的汉族民间戏曲剧种——沔阳(仙桃)花鼓戏。

  • 19820456694仙桃花鼓戏关于湖北各花鼓剧团的来历
    仲歪尹"联合"剧团由刘明仿和陈花志负责,历经多位团长,最终在1956年定名为“沔阳县花鼓剧团”,1986年随着县市合并,改名为“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该剧团至今仍活跃于市内外城乡。总结起来,这些周边县市的专业花鼓剧团,其深厚的戏曲根基都源于沔阳,充分展示了沔阳花鼓戏在当地和湖北地区的重要影响力。

  • 19820456694仙桃花鼓戏的特别介绍
    仲歪尹湖北省沔阳花鼓剧院仙桃的一所专业花鼓戏戏曲团,属财政差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拥有固定资产近千万元,演职员工118名,其中二级演员15名,二级作曲5名、二级导演1名,二级舞美2名。配备了演出专用客车、流动舞台车和雪机、雾机、电脑字幕、电脑转换灯等高科技舞台演出设备。目前,剧院已步入戏曲、歌舞...

  • 19820456694仙桃花鼓剧团名角
    仲歪尹仙桃花鼓剧团名角是鲁美姣。鲁美姣,1937年10月生,湖北仙桃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原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从踏上演戏这条征途起至今,鲁美姣对自己一刻也没放松过。1956年,该镇唯一年纪最小、戏曲基础最差的她被抽选加入...

  • 19820456694湖北省有三大地方京剧分别是哪几个
    仲歪尹汉剧 具有原创性,是对中国戏曲有整体性贡献的一个重要地方剧种,它是湖北地区乃至全国皮黄剧种和南北京剧风格形成的特殊见证。荆州花鼓戏起源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充满浓郁的江汉平原地方情调,其唱腔悠扬、甜美、悦耳;表演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湖乡生活和湖乡风貌,又具有浓郁的汉族民间生活气息。

  • 19820456694仙桃文化美食街的项目建设内容
    仲歪尹地方戏曲沔阳花鼓、皮影戏、现代歌舞、美轮美奂的民间传统艺术将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 总投资800万元。兴建生态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主要建筑群体与水为邻、两相对衬建筑为街;街中开一水渠,渠之两边为路;两街隔河相对,中间渠水流淌;渠上多建拱桥,两岸以桥为环;水渠与人工湖相连,另有河道...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