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O2O成败关键在哪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决定O2O成败关键在哪里?~


2016年,国内出现了O2O 企业的倒闭潮,不只是单个公司的倒闭,而是一连串企业的大批死亡。比如,做社区O2O的叮当社区,做旅游O2O的徒步狗旅行,做教育O2O的36号教室,还有提供上门洗车服务的车8等等,可以说,国内O2O企业哀鸿一片。

国内O2O创业公司倒闭潮涌,国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就连在线家政O2O的鼻祖——Homejoy也在今年停止服务,这家原本一直被外界看好、被誉为明日之星的公司,这么突然地无疾而终,给国内O2O创业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很多人觉得,这些 O2O企业是死于资金链断裂,但这其实不是原因,只是结果,我觉得,O2O企业的大批倒闭,原因有以下3点:

1. 商业模式不成立

很多O2O项目的创业者,原来都是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技术人员,不能说他们全部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程序猿”的技术宅,但是有个基本的事实,大家都不否认,那就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商业模式这件事确实缺乏足够的思考,很多创业者觉得我只要把产品做好了,就不愁没有用户,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比如,婚庆O2O的酷结网,他的创始人本身是互联网公司做技术出身,在创业之初,就根本没有想好商业模式的问题,最后在烧光资金之后,悲情出局。因为,婚庆这一行业,是典型的低频行业,根本就形不成消费粘性,而且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不是你能在短期内教育得了的,这就导致了很多这种O2O的婚庆平台,盈利遥遥无期,基本上都在苟延残喘中。

2. 流量获取不足

互联网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流量经济,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没有流量是不行的。很多技术型出身的创始人,去做O2O项目,按理来说,是不应该缺流量的,他们熟悉各种SEO技术,懂得使用各种互联网工具引流,甚至在企业内部,会有一个团队专门搞流量。但在这个问题上,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再次显露无疑:一些大的平台或巨头,比如微信,淘宝等,携大量用户占据入口,成为“流量黑洞”, 使本来就稀缺的流量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从而使得O2O企业的推广费用居高不下。

比如,91外教网、36号教室、房屋网、口袋旅行等,全都因为买不起流量而相继倒下。年初,快的和滴滴的合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因为如果再这么持续烧下去,双方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局。

3. 配送成本太高

一些O2O项目的创始人,在创业之初,并没有考虑到配送成本这个问题,其实,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几年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升,而配送又是个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业务,对于一些需要上门的O2O项目来说,这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做一公里内送书上门的“快书包”,一本书的毛利只有2-5元,但去送一本书,往往要花上20、30元——配送成本太高了!“快书包”的创始人后来自己透露:他们的配送费用,要占到整个运营费用的70%-80%,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太重了!因为你不是京东,没有那么多的品类要送,本就微薄的利润都被人工和自建仓库的费用吃掉了,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那么,O2O企业是否真的毫无希望了?想渡过这样的创业寒冬,要怎么做呢?首先,你需要理解消费者和商户的需求是什么?

消费者的需求是:低价折扣,良好的服务体验;

商户的需求是:利润最大化,薄利多销,顺带推广;

平台的需求是:如何做好第三方,并且能够自盈利。

这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创业者大动脑筋,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消费者,商户,平台,三方共赢。

O2O项目,应该杜绝假大空,提倡真小实,深入观察真实交易细节,只有把消费中的小问题解决好了,才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基于此,我给O2O的创业者三点建议:

1.选择项目要谨慎:

一是尽量选择高频的项目。因高频意味着高复购率,高复购率意味着用户粘性,只有用户粘性比较大的项目,O2O模式才有意义,那些买房子、婚庆等领域,一生只需要用一次的O2O项目,就算单价再高也不能做。

二是尽量选择重度垂直的细分市场。不要去跟一些大平台拼流量,把你自己的细分市场,做深做透。在战略制定上,不要去做“本地的淘宝”,你们面对的市场容量不一样,淘宝是面对全国的市场,而你只是服务区域性的市场,即使你有全国性的眼光,也要先当地制胜!

三是尽量选择客单价高的项目。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做O2O的配送成本很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尽量选择客单价高的项目,利用高客单价去覆盖高昂的配送成本!

2.把服务做成高门槛:

O2O是线上+线下(online to offline), 其实 offline一端才是重点所在,甚至可以说,一个 O2O项目能否成功,20%靠线上,80%靠线下。O2O 项目,只靠技术是无法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的,无论你怎么解决支付问题,怎么实现产品闭环,抛开专业化的服务,都没有实际意义。之前的团购网站,为何投诉那么多?就是因为他们把服务,当做天猫商城里的商品来做了!服务不是标准化的商品,服务是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滴滴打车,大众点评这些O2O巨头,都来势凶猛,作为小企业,如何避免这些巨头的恶性竞争?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建立自己的门槛!技术和资本都不能算是 O2O的门槛,只有发挥本地优势,做好服务才是抵御强敌的门槛。本地化的洗衣、本地化的洗车、本地化的保洁,同城宅配等,都是可以利用线下资源称霸一方的O2O项目,大企业没有当地资源,反而做不来,所以越是小企业,越是要深耕线下,做好服务。

3.跳出APP大坑,从微信公众号做起

一是因为,做APP很麻烦,相对微信公众号而言,做APP,不仅开发时间长,技术难度大,费用成本高,而且十分琐碎:需要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调样式,做兼容,而且想要提高用户的留存率,还必须要不停地迭代、改进、维护,这需要创业者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很容易让创业者陷入开发的泥沼。

二是因为,现在APP的推广成本越来越高,大众型APP的一个用户获取成本,线上差不多到了10元左右,线下的成本还是线上的一倍以上,即使用户下载了你的APP,如果你的产品,对其本身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将来留存也是问题。

三是因为,苹果构建的APP生态系统正在钝化,通过自然流量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也就是说APP现在正在被边缘化,以后做APP将会越来越难,像微信这样的APP,已经垄断了移动互联网里70%的流量,它已经快成为操作系统了,既然打不过它,你就最好选择跟它合作。

所以,我的建议是:做O2O项目,最好跳出APP这个大坑,从微信公众号做起。

最后我们做一个总结:已经进入O2O领域的企业,如果想要避免倒闭,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二是要依靠用户痛点和真实的需求去做创新,三是重视线下的服务,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

除此之外,很多O2O创业者的心态也需要调整。《三体》里有一句话: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弱小的物种知道自己弱,打不过会跑、会躲起来,很难死去。但如果傲慢,觉得明天肯定能打到一头大象,不储备,今天就把所有的东西吃光,这样就很容易死掉。创业者的傲慢是什么?就是明知道不靠谱的项目,却自以为是靠谱的,这是就是傲慢,是创业者的大忌,希望创业者们一定要牢记!

先说这么多吧,觉得好的可以点个赞,点赞过100我再更新,也可以直接点击我头像关注我。我是蓝海老师,《销售与市场》杂志专栏作者,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对你有帮助。

社区O2O成功的关键因素一

有满意运营商户的才干,商户的忠诚度、附着力。

社区O2O成功的关键因素二
有满意运营用户的才干,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能做到北京上海,不代表必定能做好其他省会城市。商户扎根地域,每个当地的商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


社区O2O成功的关键因素三
健康可持续的商业形式。团购的形式移植到我国变得变形,许多团购商家被团死,团购不能满意商家和用户的实质需求。团购培养了商场,使商家意识到做互联网推广,但团购是广告商品,不是电子商务商品。

社区O2O成功的关键因素四
要有满意资金实力。切入花费决议计划和买卖,必定要有实力培养商场。资本商场处于低潮期,要做好过冬预备。

社区O2O成功的关键因素五
团队归纳实力的比拼。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干互补、联合调和并为负有一起职责的一致方针和规范而贡献的一群人。团队不只着重自己的作业效果,更着重团队的全体业绩。团队所依靠的不只是团体评论和决议计划以及信息同享和规范强化,它着重经过成员的一起贡献,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团体效果,这个团体效果超过成员自己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一起贡献。这种一起贡献需求一个成员可以为之信服的方针。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应战含义的方针,才干激起团队的作业动力和贡献精神,为作业写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将来社区O2O将是“渠道”为王,“笔直”也会活的不错。服务行业是非标商品,最也许发生毛利空间,如果在某个城市掌握好商品和运营,有也许取得生意层面的成功。

2016年,国内出现了O2O 企业的倒闭潮,不只是单个公司的倒闭,而是一连串企业的大批死亡。比如,做社区O2O的叮当社区,做旅游O2O的徒步狗旅行,做教育O2O的36号教室,还有提供上门洗车服务的车8等等,可以说,国内O2O企业哀鸿一片。

 

国内O2O创业公司倒闭潮涌,国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就连在线家政O2O的鼻祖——Homejoy也在今年停止服务,这家原本一直被外界看好、被誉为明日之星的公司,这么突然地无疾而终,给国内O2O创业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很多人觉得,这些 O2O企业是死于资金链断裂,但这其实不是原因,只是结果,我觉得,O2O企业的大批倒闭,原因有以下3点:

 

1.  商业模式不成立

 

很多O2O项目的创业者,原来都是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技术人员,不能说他们全部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程序猿”的技术宅,但是有个基本的事实,大家都不否认,那就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商业模式这件事确实缺乏足够的思考,很多创业者觉得我只要把产品做好了,就不愁没有用户,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比如,婚庆O2O的酷结网,他的创始人本身是互联网公司做技术出身,在创业之初,就根本没有想好商业模式的问题,最后在烧光资金之后,悲情出局。因为,婚庆这一行业,是典型的低频行业,根本就形不成消费粘性,而且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不是你能在短期内教育得了的,这就导致了很多这种O2O的婚庆平台,盈利遥遥无期,基本上都在苟延残喘中。

 

2.  流量获取不足


互联网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流量经济,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没有流量是不行的。很多技术型出身的创始人,去做O2O项目,按理来说,是不应该缺流量的,他们熟悉各种SEO技术,懂得使用各种互联网工具引流,甚至在企业内部,会有一个团队专门搞流量。但在这个问题上,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再次显露无疑:一些大的平台或巨头,比如微信,淘宝等,携大量用户占据入口,成为“流量黑洞”, 使本来就稀缺的流量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从而使得O2O企业的推广费用居高不下。

 

比如,91外教网、36号教室、房屋网、口袋旅行等,全都因为买不起流量而相继倒下。年初,快的和滴滴的合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因为如果再这么持续烧下去,双方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局。

 

3.  配送成本太高

 

一些O2O项目的创始人,在创业之初,并没有考虑到配送成本这个问题,其实,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几年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升,而配送又是个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业务,对于一些需要上门的O2O项目来说,这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做一公里内送书上门的“快书包”,一本书的毛利只有2-5元,但去送一本书,往往要花上20、30元——配送成本太高了!“快书包”的创始人后来自己透露:他们的配送费用,要占到整个运营费用的70%-80%,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太重了!因为你不是京东,没有那么多的品类要送,本就微薄的利润都被人工和自建仓库的费用吃掉了,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那么,O2O企业是否真的毫无希望了?想渡过这样的创业寒冬,要怎么做呢?首先,你需要理解消费者和商户的需求是什么?

 

消费者的需求是:低价折扣,良好的服务体验;

 

商户的需求是:利润最大化,薄利多销,顺带推广;

 

平台的需求是:如何做好第三方,并且能够自盈利。

 

这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创业者大动脑筋,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消费者,商户,平台,三方共赢。

 

O2O项目,应该杜绝假大空,提倡真小实,深入观察真实交易细节,只有把消费中的小问题解决好了,才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基于此,我给O2O的创业者三点建议:

 

1.选择项目要谨慎:

 

一是尽量选择高频的项目。因高频意味着高复购率,高复购率意味着用户粘性,只有用户粘性比较大的项目,O2O模式才有意义,那些买房子、婚庆等领域,一生只需要用一次的O2O项目,就算单价再高也不能做。

 

二是尽量选择重度垂直的细分市场。不要去跟一些大平台拼流量,把你自己的细分市场,做深做透。在战略制定上,不要去做“本地的淘宝”,你们面对的市场容量不一样,淘宝是面对全国的市场,而你只是服务区域性的市场,即使你有全国性的眼光,也要先当地制胜!

 

三是尽量选择客单价高的项目。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做O2O的配送成本很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尽量选择客单价高的项目,利用高客单价去覆盖高昂的配送成本!

 

2.把服务做成高门槛:

 

O2O是线上+线下(online to offline), 其实 offline一端才是重点所在,甚至可以说,一个 O2O项目能否成功,20%靠线上,80%靠线下。O2O 项目,只靠技术是无法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的,无论你怎么解决支付问题,怎么实现产品闭环,抛开专业化的服务,都没有实际意义。之前的团购网站,为何投诉那么多?就是因为他们把服务,当做天猫商城里的商品来做了!服务不是标准化的商品,服务是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滴滴打车,大众点评这些O2O巨头,都来势凶猛,作为小企业,如何避免这些巨头的恶性竞争?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建立自己的门槛!技术和资本都不能算是 O2O的门槛,只有发挥本地优势,做好服务才是抵御强敌的门槛。本地化的洗衣、本地化的洗车、本地化的保洁,同城宅配等,都是可以利用线下资源称霸一方的O2O项目,大企业没有当地资源,反而做不来,所以越是小企业,越是要深耕线下,做好服务。

 

3.跳出APP大坑,从微信公众号做起

 

一是因为,做APP很麻烦,相对微信公众号而言,做APP,不仅开发时间长,技术难度大,费用成本高,而且十分琐碎:需要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调样式,做兼容,而且想要提高用户的留存率,还必须要不停地迭代、改进、维护,这需要创业者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很容易让创业者陷入开发的泥沼。

 

二是因为,现在APP的推广成本越来越高,大众型APP的一个用户获取成本,线上差不多到了10元左右,线下的成本还是线上的一倍以上,即使用户下载了你的APP,如果你的产品,对其本身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将来留存也是问题。

 

三是因为,苹果构建的APP生态系统正在钝化,通过自然流量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也就是说APP现在正在被边缘化,以后做APP将会越来越难,像微信这样的APP,已经垄断了移动互联网里70%的流量,它已经快成为操作系统了,既然打不过它,你就最好选择跟它合作。

 

所以,我的建议是:做O2O项目,最好跳出APP这个大坑,从微信公众号做起。

最后我们做一个总结:已经进入O2O领域的企业,如果想要避免倒闭,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二是要依靠用户痛点和真实的需求去做创新,三是重视线下的服务,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

 

除此之外,很多O2O创业者的心态也需要调整。《三体》里有一句话: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弱小的物种知道自己弱,打不过会跑、会躲起来,很难死去。但如果傲慢,觉得明天肯定能打到一头大象,不储备,今天就把所有的东西吃光,这样就很容易死掉。创业者的傲慢是什么?就是明知道不靠谱的项目,却自以为是靠谱的,这是就是傲慢,是创业者的大忌,希望创业者们一定要牢记!

 

先说这么多吧,觉得好的可以点个赞,点赞过100我再更新,也可以直接点击我头像关注我。我是蓝海老师,《销售与市场》杂志专栏作者,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对你有帮助。



2016年,国内出现了O2O 企业的倒闭潮,不只是单个公司的倒闭,而是一连串企业的大批死亡。比如,做社区O2O的叮当社区,做旅游O2O的徒步狗旅行,做教育O2O的36号教室,还有提供上门洗车服务的车8等等,可以说,国内O2O企业哀鸿一片。

 

国内O2O创业公司倒闭潮涌,国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就连在线家政O2O的鼻祖——Homejoy也在今年停止服务,这家原本一直被外界看好、被誉为明日之星的公司,这么突然地无疾而终,给国内O2O创业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很多人觉得,这些 O2O企业是死于资金链断裂,但这其实不是原因,只是结果,我觉得,O2O企业的大批倒闭,原因有以下3点:

 

1.  商业模式不成立

 

很多O2O项目的创业者,原来都是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技术人员,不能说他们全部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程序猿”的技术宅,但是有个基本的事实,大家都不否认,那就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商业模式这件事确实缺乏足够的思考,很多创业者觉得我只要把产品做好了,就不愁没有用户,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比如,婚庆O2O的酷结网,他的创始人本身是互联网公司做技术出身,在创业之初,就根本没有想好商业模式的问题,最后在烧光资金之后,悲情出局。因为,婚庆这一行业,是典型的低频行业,根本就形不成消费粘性,而且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不是你能在短期内教育得了的,这就导致了很多这种O2O的婚庆平台,盈利遥遥无期,基本上都在苟延残喘中。

 

2.  流量获取不足


互联网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流量经济,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没有流量是不行的。很多技术型出身的创始人,去做O2O项目,按理来说,是不应该缺流量的,他们熟悉各种SEO技术,懂得使用各种互联网工具引流,甚至在企业内部,会有一个团队专门搞流量。但在这个问题上,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再次显露无疑:一些大的平台或巨头,比如微信,淘宝等,携大量用户占据入口,成为“流量黑洞”, 使本来就稀缺的流量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从而使得O2O企业的推广费用居高不下。

 

比如,91外教网、36号教室、房屋网、口袋旅行等,全都因为买不起流量而相继倒下。年初,快的和滴滴的合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因为如果再这么持续烧下去,双方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局。

 

3.  配送成本太高

 

一些O2O项目的创始人,在创业之初,并没有考虑到配送成本这个问题,其实,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几年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升,而配送又是个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业务,对于一些需要上门的O2O项目来说,这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做一公里内送书上门的“快书包”,一本书的毛利只有2-5元,但去送一本书,往往要花上20、30元——配送成本太高了!“快书包”的创始人后来自己透露:他们的配送费用,要占到整个运营费用的70%-80%,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太重了!因为你不是京东,没有那么多的品类要送,本就微薄的利润都被人工和自建仓库的费用吃掉了,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那么,O2O企业是否真的毫无希望了?想渡过这样的创业寒冬,要怎么做呢?首先,你需要理解消费者和商户的需求是什么?

 

消费者的需求是:低价折扣,良好的服务体验;

 

商户的需求是:利润最大化,薄利多销,顺带推广;

 

平台的需求是:如何做好第三方,并且能够自盈利。

 

这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创业者大动脑筋,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消费者,商户,平台,三方共赢。

 

O2O项目,应该杜绝假大空,提倡真小实,深入观察真实交易细节,只有把消费中的小问题解决好了,才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基于此,我给O2O的创业者三点建议:

 

1.选择项目要谨慎:

 

一是尽量选择高频的项目。因高频意味着高复购率,高复购率意味着用户粘性,只有用户粘性比较大的项目,O2O模式才有意义,那些买房子、婚庆等领域,一生只需要用一次的O2O项目,就算单价再高也不能做。

 

二是尽量选择重度垂直的细分市场。不要去跟一些大平台拼流量,把你自己的细分市场,做深做透。在战略制定上,不要去做“本地的淘宝”,你们面对的市场容量不一样,淘宝是面对全国的市场,而你只是服务区域性的市场,即使你有全国性的眼光,也要先当地制胜!

 

三是尽量选择客单价高的项目。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做O2O的配送成本很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尽量选择客单价高的项目,利用高客单价去覆盖高昂的配送成本!

 

2.把服务做成高门槛:

 

O2O是线上+线下(online to offline), 其实 offline一端才是重点所在,甚至可以说,一个 O2O项目能否成功,20%靠线上,80%靠线下。O2O 项目,只靠技术是无法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的,无论你怎么解决支付问题,怎么实现产品闭环,抛开专业化的服务,都没有实际意义。之前的团购网站,为何投诉那么多?就是因为他们把服务,当做天猫商城里的商品来做了!服务不是标准化的商品,服务是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滴滴打车,大众点评这些O2O巨头,都来势凶猛,作为小企业,如何避免这些巨头的恶性竞争?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建立自己的门槛!技术和资本都不能算是 O2O的门槛,只有发挥本地优势,做好服务才是抵御强敌的门槛。本地化的洗衣、本地化的洗车、本地化的保洁,同城宅配等,都是可以利用线下资源称霸一方的O2O项目,大企业没有当地资源,反而做不来,所以越是小企业,越是要深耕线下,做好服务。

 

3.跳出APP大坑,从微信公众号做起

 

一是因为,做APP很麻烦,相对微信公众号而言,做APP,不仅开发时间长,技术难度大,费用成本高,而且十分琐碎:需要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调样式,做兼容,而且想要提高用户的留存率,还必须要不停地迭代、改进、维护,这需要创业者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很容易让创业者陷入开发的泥沼。

 

二是因为,现在APP的推广成本越来越高,大众型APP的一个用户获取成本,线上差不多到了10元左右,线下的成本还是线上的一倍以上,即使用户下载了你的APP,如果你的产品,对其本身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将来留存也是问题。

 

三是因为,苹果构建的APP生态系统正在钝化,通过自然流量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也就是说APP现在正在被边缘化,以后做APP将会越来越难,像微信这样的APP,已经垄断了移动互联网里70%的流量,它已经快成为操作系统了,既然打不过它,你就最好选择跟它合作。

 

所以,我的建议是:做O2O项目,最好跳出APP这个大坑,从微信公众号做起。

最后我们做一个总结:已经进入O2O领域的企业,如果想要避免倒闭,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二是要依靠用户痛点和真实的需求去做创新,三是重视线下的服务,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

 

除此之外,很多O2O创业者的心态也需要调整。《三体》里有一句话: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弱小的物种知道自己弱,打不过会跑、会躲起来,很难死去。但如果傲慢,觉得明天肯定能打到一头大象,不储备,今天就把所有的东西吃光,这样就很容易死掉。创业者的傲慢是什么?就是明知道不靠谱的项目,却自以为是靠谱的,这是就是傲慢,是创业者的大忌,希望创业者们一定要牢记!

 

先说这么多吧,觉得好的可以点个赞,点赞过100我再更新,也可以直接点击我头像关注我。我是蓝海老师,《销售与市场》杂志专栏作者,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对你有帮助。



2015年末的时候给销售与市场杂志写过一个O2O怎么才能活下去的盘点,供参考


没有人否认2015年是O2O的爆发之年,正如同没有人会否认这也是一个死亡之年。每天应接不暇的O2O死亡报告和创新案例,让人不免回想到前些年其实也是O2O试水的千团大战。不久前,在朋友圈流传着一份O2O的死亡名单,揭露了O2O创业风光背后“尸横遍野”的现状。名单上大致列出了涉及16个领域的O2O倒闭项目,其中外卖、洗车、教育、旅游等领域首当其冲,而餐饮O2O则是重灾区。


没有人否认,O2O突围的路径是在巨头们版图的接缝处,但怎么打开缺口?大量创业者选了一条正确道路上的歧途。

刚需是必须的,但你未必打得开


在O2O创业者中,刚需至上往往是其描述的故事蓝图中最重要的元素,可当找到了刚需,你能否引爆呢?


停车App是一个颇为典型的案例。比如今年死掉的萝卜停车,其创始人肖瑶在回顾失败中,就很清楚地表示,在大都市里停车的困扰,就如同打车难一样,已经成为很多白领阶层的“烦心事”,这就是刚需。但刚需找到了,如何实现呢?


解法似乎不难,用团购时代已经树立的地推策略就可以了。找到停车场,建立合作,或者直接接入硬件,监控停车位,或者通过保安实时更新停车数据。条件更好的,比如本身就是开发停车场设备的公司,或者本身就是拥有停车相关物业管理基础的公司,则可以直接为自己的停车场“加持”。


但这依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道理很简单,动态停车与静态停车的需求其实是不一致的。大量用户需要的是相对静态的停车位需求,即自己工作或生活的楼下,是否有免费停车位,或者廉价停车位,最好能长期占据。而停车App试图解决的则是动态需求,或者用不太准确的话语表述,就是去某地消费时找到附近的临时停车位。


哪怕如此,刚需依然存在,即使这部分动态需求已经非常小众和垂直化。但是从使用习惯而言,人大多在自己附近10公里范围内、在熟悉的场景附近“巡逻”,在出行之前往往会规划好方便停车的大致目的地。这就又剥离了一大部分刚需。


这时候,一个在目前还无法做到实时数据更新和精准停车位导航的App,在一个目前服务局限于有限的大城市的应用场景下,想不失败也难。当然,这并非萝卜停车的肖瑶所归结的硬件问题、地推难题,而是找到了刚需,却找错了解决方案。


结论:刚需恒定存在,但要打开刚需,往往需要O2O创业者们找寻一个可供实现,并能够在垂直化到极限的用户群所带来的效益中消化的成本。


懒人是存在的,但未必是你的客户


在谈及O2O之时,大量的舆论导向了一个词——懒人经济。


一个被反复引用的案例就是获得了庞大风投的e袋洗。懒人经济引述的观点无外乎,城市里有庞大的懒人群体,所以外卖O2O、洗衣O2O乃至理发、家政等均有了可以扩张的土壤。


其实,这依然是一种非对即错的误读。e袋洗的成功,其实并不是依靠懒人经济,而是丝经济。即将过去只有“高富帅”才天天享受的,对于丝来说颇为奢侈的服务体验,通过巨大的长尾聚合在一起,形成“价廉物美”的享受。e袋洗的成功,就是将丝一年不过数次、针对“奢侈”服饰的干洗服务,变成针对寻常衣物的日常清洗。将论件的干洗,变成了论袋的清洗。

这并非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一种对丝群体刚需的强力挖掘。大量租房住的城市白领,受到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制约,洗衣成为一件麻烦事,而这个数量形成的长尾则有效地被类似e袋洗这类概念的公司所利用,以上门取件、送件上门的方式,节约对方成本,并起到在一个城市形成一个聚合型中心的概念,其复制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对常规生活服务的互联网扁平化渠道之后的降价,而是将丝们想要却又不易去实现的洗衣机、晒衣台这种生活刚需进行了一次整合,这依然是一种刚需,但这个刚需过去是隐性存在,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实现了一次显性化爆发。

反观之,同样以“懒人经济”为噱头的如上门按摩、上门理发,则尚未脱离旧有生活服务的局限,仅仅靠补贴来吸引用户,往往陷入一种恶性循环。7月31日,号称美国家政O2O鼻祖的Homejoy正式关闭,成立一年多获得近4000万美元融资的成绩并没有让它迎来期待中的C轮,其关键点即在于,其业务在根本上只是家政服务的网络版,或称之为移动网络版,服务内容依然是过去的家政服务,并没有真正触及用户的隐性刚需。


诸如洗车、养车以及摄影服务之类看似拥有一定技术壁垒的O2O领域也难以逃脱这种宿命,即过分强调懒人经济,想要从用户的“懒”中找“食”,将过去的到店服务,或者电话预约、电话订购、电视购物之类的体验,升级为App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外卖O2O,不过是电话订餐的网络版,当然,不用电话里听报菜名,而可以看着效果图点菜,也算是节约了一定的时间成本,又如一些理发O2O,创新了上门理发的桌椅板凳一样。


但这种只是从过去的懒人经济升级到互联网+的做法,其所谓的技术门槛也好,懒人群体也罢,都不足以成为O2O创新的必要条件。


结论:懒人未必真懒,而想在懒人经济上坐享其成的O2O创业者,才是真的懒,仅仅从电话升级到网络,还不是真正的O2O。


边缘是存在的,但创新可以更加奇葩


在当下,O2O们陷入强烈的同质化竞争之时,往往更加强调服务体验的口碑效应。又或者认为找到了一个边缘化创新的突破口,需要强调如何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庞大的规模效应,以遏制对手的进入。这都是在传统互联网创业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但未必是O2O创业阶段首先要实现的要点。


其一,边缘是永远存在的,哪怕在已经细分的市场中。在外卖O2O最火热之时,另一种外卖模式也一度萌芽,即厨师上门做饭。这其实就是在外卖这种极简的常规订餐模式之外,升级出来的定制化模块,让少部分有宴客需求的人群,在家常菜之外,还能够在自己的客厅里实现大厨级料理享受。


在边缘化之中寻找更多的边缘,其实并不复杂。这在看似创新已经很丰满的互联网上也同样存在,比如在问答平台乃至科普平台已经很强大,百度问答、果壳网都已经相当普及之时,知乎的成功,除了在解读知识的话语上主动引导用户接地气之外,则更多的是在专业领域上超越了果壳的辟谣模式和专家模式,在广度领域则打破了百度问答上的良莠不齐。


其二,在别人的接缝体验中找寻商机。在大多数创业者把思维定位在生活服务之中时,其实有一种O2O已经在实现普及和扩张,即定位于电商和快递的接缝边缘的收件柜服务,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O2O。而在各大巨头开始积极布局收件柜之时,则有新的公司开始探索,用带有保鲜功能的收件柜来进一步补充边缘的缝隙,并从中为生鲜电商、外卖O2O找到更多的“接口”。


其三,奇葩的创新常常能找到市场。通过奇葩的创新来寻找增量市场颇为有价值,如当下热门的体育O2O,部分O2O已经开始瞄准白领健步人群,开始为其提供一些趣味活动如定向越野、户外烧烤、健身比拼式的特色活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则是结合微信运动而来的益动力,将企业公益和普通人的运动健康结合在一起,每日的步数将能折合为捐赠的现金,其健康、阳光和广告效果都可见一斑。


这其实就是一种奇葩的玩法,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创业者,其实也有类似的玩法,比如某钓鱼O2O就开始尝试钓友们共同挖掘最佳钓鱼资源,某蛋糕O2O开始引入消费者自制蛋糕或亲自设计和定制蛋糕,这远比仅仅通过兴趣集群来销售钓具,或减少线下渠道、一个蛋糕车间覆盖全城的扁平化O2O更容易激活更大的增量市场。


结论:O2O想要活下去,寻找更多的巨头们布局地图的边缘接缝,其实至为重要。战争永远是爆发在参谋部的地图接缝处,这其实就是边缘化创新的真谛,也是O2O不想死的救命稻草。



2015年末的时候给销售与市场杂志写过一个O2O怎么才能活下去的盘点,供参考


没有人否认2015年是O2O的爆发之年,正如同没有人会否认这也是一个死亡之年。每天应接不暇的O2O死亡报告和创新案例,让人不免回想到前些年其实也是O2O试水的千团大战。不久前,在朋友圈流传着一份O2O的死亡名单,揭露了O2O创业风光背后“尸横遍野”的现状。名单上大致列出了涉及16个领域的O2O倒闭项目,其中外卖、洗车、教育、旅游等领域首当其冲,而餐饮O2O则是重灾区。


没有人否认,O2O突围的路径是在巨头们版图的接缝处,但怎么打开缺口?大量创业者选了一条正确道路上的歧途。

刚需是必须的,但你未必打得开


在O2O创业者中,刚需至上往往是其描述的故事蓝图中最重要的元素,可当找到了刚需,你能否引爆呢?


停车App是一个颇为典型的案例。比如今年死掉的萝卜停车,其创始人肖瑶在回顾失败中,就很清楚地表示,在大都市里停车的困扰,就如同打车难一样,已经成为很多白领阶层的“烦心事”,这就是刚需。但刚需找到了,如何实现呢?


解法似乎不难,用团购时代已经树立的地推策略就可以了。找到停车场,建立合作,或者直接接入硬件,监控停车位,或者通过保安实时更新停车数据。条件更好的,比如本身就是开发停车场设备的公司,或者本身就是拥有停车相关物业管理基础的公司,则可以直接为自己的停车场“加持”。


但这依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道理很简单,动态停车与静态停车的需求其实是不一致的。大量用户需要的是相对静态的停车位需求,即自己工作或生活的楼下,是否有免费停车位,或者廉价停车位,最好能长期占据。而停车App试图解决的则是动态需求,或者用不太准确的话语表述,就是去某地消费时找到附近的临时停车位。


哪怕如此,刚需依然存在,即使这部分动态需求已经非常小众和垂直化。但是从使用习惯而言,人大多在自己附近10公里范围内、在熟悉的场景附近“巡逻”,在出行之前往往会规划好方便停车的大致目的地。这就又剥离了一大部分刚需。


这时候,一个在目前还无法做到实时数据更新和精准停车位导航的App,在一个目前服务局限于有限的大城市的应用场景下,想不失败也难。当然,这并非萝卜停车的肖瑶所归结的硬件问题、地推难题,而是找到了刚需,却找错了解决方案。


结论:刚需恒定存在,但要打开刚需,往往需要O2O创业者们找寻一个可供实现,并能够在垂直化到极限的用户群所带来的效益中消化的成本。


懒人是存在的,但未必是你的客户


在谈及O2O之时,大量的舆论导向了一个词——懒人经济。


一个被反复引用的案例就是获得了庞大风投的e袋洗。懒人经济引述的观点无外乎,城市里有庞大的懒人群体,所以外卖O2O、洗衣O2O乃至理发、家政等均有了可以扩张的土壤。


其实,这依然是一种非对即错的误读。e袋洗的成功,其实并不是依靠懒人经济,而是丝经济。即将过去只有“高富帅”才天天享受的,对于丝来说颇为奢侈的服务体验,通过巨大的长尾聚合在一起,形成“价廉物美”的享受。e袋洗的成功,就是将丝一年不过数次、针对“奢侈”服饰的干洗服务,变成针对寻常衣物的日常清洗。将论件的干洗,变成了论袋的清洗。

这并非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一种对丝群体刚需的强力挖掘。大量租房住的城市白领,受到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制约,洗衣成为一件麻烦事,而这个数量形成的长尾则有效地被类似e袋洗这类概念的公司所利用,以上门取件、送件上门的方式,节约对方成本,并起到在一个城市形成一个聚合型中心的概念,其复制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对常规生活服务的互联网扁平化渠道之后的降价,而是将丝们想要却又不易去实现的洗衣机、晒衣台这种生活刚需进行了一次整合,这依然是一种刚需,但这个刚需过去是隐性存在,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实现了一次显性化爆发。

反观之,同样以“懒人经济”为噱头的如上门按摩、上门理发,则尚未脱离旧有生活服务的局限,仅仅靠补贴来吸引用户,往往陷入一种恶性循环。7月31日,号称美国家政O2O鼻祖的Homejoy正式关闭,成立一年多获得近4000万美元融资的成绩并没有让它迎来期待中的C轮,其关键点即在于,其业务在根本上只是家政服务的网络版,或称之为移动网络版,服务内容依然是过去的家政服务,并没有真正触及用户的隐性刚需。


诸如洗车、养车以及摄影服务之类看似拥有一定技术壁垒的O2O领域也难以逃脱这种宿命,即过分强调懒人经济,想要从用户的“懒”中找“食”,将过去的到店服务,或者电话预约、电话订购、电视购物之类的体验,升级为App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外卖O2O,不过是电话订餐的网络版,当然,不用电话里听报菜名,而可以看着效果图点菜,也算是节约了一定的时间成本,又如一些理发O2O,创新了上门理发的桌椅板凳一样。


但这种只是从过去的懒人经济升级到互联网+的做法,其所谓的技术门槛也好,懒人群体也罢,都不足以成为O2O创新的必要条件。


结论:懒人未必真懒,而想在懒人经济上坐享其成的O2O创业者,才是真的懒,仅仅从电话升级到网络,还不是真正的O2O。


边缘是存在的,但创新可以更加奇葩


在当下,O2O们陷入强烈的同质化竞争之时,往往更加强调服务体验的口碑效应。又或者认为找到了一个边缘化创新的突破口,需要强调如何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庞大的规模效应,以遏制对手的进入。这都是在传统互联网创业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但未必是O2O创业阶段首先要实现的要点。


其一,边缘是永远存在的,哪怕在已经细分的市场中。在外卖O2O最火热之时,另一种外卖模式也一度萌芽,即厨师上门做饭。这其实就是在外卖这种极简的常规订餐模式之外,升级出来的定制化模块,让少部分有宴客需求的人群,在家常菜之外,还能够在自己的客厅里实现大厨级料理享受。


在边缘化之中寻找更多的边缘,其实并不复杂。这在看似创新已经很丰满的互联网上也同样存在,比如在问答平台乃至科普平台已经很强大,百度问答、果壳网都已经相当普及之时,知乎的成功,除了在解读知识的话语上主动引导用户接地气之外,则更多的是在专业领域上超越了果壳的辟谣模式和专家模式,在广度领域则打破了百度问答上的良莠不齐。


其二,在别人的接缝体验中找寻商机。在大多数创业者把思维定位在生活服务之中时,其实有一种O2O已经在实现普及和扩张,即定位于电商和快递的接缝边缘的收件柜服务,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O2O。而在各大巨头开始积极布局收件柜之时,则有新的公司开始探索,用带有保鲜功能的收件柜来进一步补充边缘的缝隙,并从中为生鲜电商、外卖O2O找到更多的“接口”。


其三,奇葩的创新常常能找到市场。通过奇葩的创新来寻找增量市场颇为有价值,如当下热门的体育O2O,部分O2O已经开始瞄准白领健步人群,开始为其提供一些趣味活动如定向越野、户外烧烤、健身比拼式的特色活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则是结合微信运动而来的益动力,将企业公益和普通人的运动健康结合在一起,每日的步数将能折合为捐赠的现金,其健康、阳光和广告效果都可见一斑。


这其实就是一种奇葩的玩法,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创业者,其实也有类似的玩法,比如某钓鱼O2O就开始尝试钓友们共同挖掘最佳钓鱼资源,某蛋糕O2O开始引入消费者自制蛋糕或亲自设计和定制蛋糕,这远比仅仅通过兴趣集群来销售钓具,或减少线下渠道、一个蛋糕车间覆盖全城的扁平化O2O更容易激活更大的增量市场。


结论:O2O想要活下去,寻找更多的巨头们布局地图的边缘接缝,其实至为重要。战争永远是爆发在参谋部的地图接缝处,这其实就是边缘化创新的真谛,也是O2O不想死的救命稻草。




决定O2O成败关键在哪里?视频

相关评论:
  • 18417703730决定O2O成败关键在哪里?
    钭帖姚比如,做社区O2O的叮当社区,做旅游O2O的徒步狗旅行,做教育O2O的36号教室,还有提供上门洗车服务的车8等等,可以说,国内O2O企业哀鸿一片。 国内O2O创业公司倒闭潮涌,国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就连在线家政O2O的鼻祖——Homejoy也在今年停止服务,这家原本一直被外界看好、被誉为明日之星的公司,这么突然地无疾而终,给...

  • 18417703730o2o电商的实施能给传统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钭帖姚O2O模式的关键点就在于。而对O2O来说,这就对线下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加大了维权的难度,甚至可以完全节约线下实体商店的成本,更对传统电商提出了新的挑战,吸引了大量的客户群:付款后卷款走人,诚信度。三。但是要在O2O中真正成功也并非易事,这样对企业来讲是得不偿失的1....

  • 18417703730电子商务O2O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钭帖姚因此,如何保障线上信息与线下服务对称,将成为挑战O2O模式成败的关键点。 (二)互联网巨头与线下商家的深度合作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O2O,腾迅凭借威信、阿里凭借淘宝本地生活、百度凭借地图,三大巨头在O2O市场上各占优势。腾讯主要利用微信作为入口,阿里主要利用支付宝,百度是通过百度地图。微信对用户...

  • 18417703730o2o是什么意思
    钭帖姚关键在于,O2O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吸引消费者,但最终消费体验需要在实体店完成。这对线下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同时,对于那些快速崛起的线上创业公司来说,能否建立并维护一个稳定的服务体系,也是一个严峻挑战。

  • 18417703730o2o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钭帖姚O2O模式的关键点就在于,平台通过在线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但真正消费的服务或者产品必须由消费者去线下体验,这就对线下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线上迅速崛起的创业型公司能否掌控稳定的服务体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O2O模式的企业来说,线上推广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企业成败的是在线下提供的服务质量。...

  • 18417703730那些倒闭的所谓O2O平台,和O2O没半毛钱关系,只是个中介
    钭帖姚其次,O2O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提升效率的手段,且仅仅是一种手段。需要依托强大的线上线下资源予以支撑才可以实现。 拥有多大的线上和线下资源,如何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将此资源进行有机融合达到效率提升最大化,才是决定此项目成败及发展前景的关键。绝对不是拥有移动互联技术,就可以凭空生成一种商业模式。即使投...

  • 18417703730o2o模式给餐饮行业有什么好处?
    钭帖姚例如用户在网站订餐并支付后平台会以短信或者APP站内信的方式发送给用户一个二维码,用户凭此二维码即可在餐厅享受餐点;在餐厅的菜单上加入nfc标签,用户手机碰触即可自动点餐等等。 6、整个平台需注重诚信、效率和用户体验,这些是决定o2o模式成败的关键。 马海祥博客点评: 餐饮O2O,必须是以“餐饮业”为基础的“O2O”,...

  • 18417703730微信o2o营销怎么做?能适用其他的吗?比如说微博这些大家用的比较多的...
    钭帖姚六、推广在营销过程中潜移默化 能将文章看到这里,就说明大家多多少少都是对O2O有些了解,自然也知道O2O的发展必然是融合线上线下。所以光注重线上推广是片面的,以我们自己的系统举例来说。 到店消费的顾客如果吸纳为粉丝,就会成为平台以及商家的粉丝。那么此时通过微信,让商家收款使用扫码收款功能。消费者在扫码付款...

  • 18417703730电子商务现在的形式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钭帖姚所以,对所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活动来说,提供多样化的比传统企业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是决定今后成败的关键因素。 趋势之三:专业化。 面向消费者的垂直型网站和专业化网站前景看好,面向特定行业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潜力大。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是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

  • 18417703730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钭帖姚第三,电子商务网站将会出现兼并热潮。首先是同类兼并。目前中国为数不少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之列,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由于资源有限,并且在Internet“赢家通吃” 原则下,最终胜出的只是名列前茅的网站;其次是互补性兼并。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等诸方面具有很大...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