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有没有描写特大旱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之前征兆的句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代诗词有没有描写特大旱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之前征~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1、古诗词中关于地震的描述: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就有关于山崩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描写:“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把电闪雷鸣、百川沸腾、山崩地裂、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高山的巨大变化,描述得淋漓尽致,把百姓不得安宁、灾难不断的情景,说得十分详细。诗中“胡憯莫惩”,句中“憯”是副词,作“乃”、:“竟”讲,是说灾难不能禁止的意思。《十月之交》中还记述了日食、月食的情况。诗人用天文异象,用自然灾害等等不寻常的现象,来描述社会动荡,表达人民对于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这些不寻常的诗歌记录,也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贵的天文记录(世界上历史最早的日食记录,)和地震记录。
2、古诗词中关于风灾的描述:
“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
这是唐杜牧《李甘诗》中的几句。说的是唐文宗李昂大和九年夏四月,发生了一次灾害。狂风呼啸,雷霆万钧,暴雨如注,地动山摇,屋摧树倒,一片恐怖景象。
杜牧接着说道:“吾君不省觉,二凶日威武”。他认为地震是对于君王的告诫(“天戒若言语”)。但是君王还不警醒,仍然相信两个奸臣(郑注和李训),使他们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杜牧此诗写的是他与李甘(字和鼎)一起受奸臣(郑注和李训)的迫害,但是后来形势变化,化险为夷,“二凶”被废。(原诗很长,不再引录)
杜牧这首诗说到的这次自然灾害,有时间(大和九年夏四月,公元835年),有灾害事件的描述,千年古树都能拔起,这风起码也有十级以上。暴风引起的似乎是地动山摇,和地震差不多。像这样的灾害,损失还能小吗?作者虽然没有描写损失情况,但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出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
杜牧为我们留下了一次唐代官场斗争的历史记录,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次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

3、古诗词中异常天气的描述:
现在,我们十分关注天气情况,对于异常天气十分敏感。而对于气候变暖的报到更是非常关注。其实,异常天气,各个时代都有,不是一遇到异常天气就说是气候变暖或气候变冷造成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读唐诗,元稹的一首诗是说天气反常的,录下给大家看看,诗名为《酬乐天叹穷愁见寄》,诗曰:
病煎愁绪转纷纷,百里何由说向君。
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三冬有电连春雨,九月无霜尽火云。
并与巴南终岁热,四时谁道各平分。
诗中除去说了久病愁烦,无处诉说,心绪日减外,诗的后半部就是说的气候反常。你看,巴南地区(即现在的四川南部)终岁炎热,,四时也不分明,九月份还火云遮天,没有霜降;三冬之际还雷电交加,雨水不断。这种天气异常,又影响了诗人的情绪。所以写信给老友说说。
元稹所说的情况,在那时,恐怕没有人会说是气候变暖造成的吧?

4、古诗词中关于水患描述:
千百年来水患与干旱都是历朝历代的农民所最关心的事,由于古时社会发展的局限,科学水平较低,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稍有水患干旱就会造成农业减产,严重的就会绝收,再加上官吏暴政,弄得人们家庭破产,妻离子散。
唐诗人白居易有首诗《大水》就是写水患的,全诗曰: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白居易当时在浔阳为官,他看到了大水的危害,但是他只想到损害农桑,影响了税收,只看到了舟夫借渡船发财,而没有看到农民的因绝收而造成的困境。
唐诗人高适也有一首诗《东平路中遇大水》

轻肥-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古代诗词有没有描写特大旱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之前征兆的句子?视频

相关评论:
  • 15767524952古代诗词有没有描写特大旱灾,或者其他自
    阮仇马1、古诗词中关于地震的描述:《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就有关于山崩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描写:“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把电闪雷鸣、百川沸腾、山崩地裂、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高山的巨大变化,描述得淋漓尽致,把百姓不得安宁、灾难...

  • 15767524952古代诗词有没有描写特大旱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之前征兆的句子?_百度...
    阮仇马轻肥-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 157675249522023年将还会遇特大旱灾?老农说今年“十牛耕田”,年景如何
    阮仇马可是古代没有天气预报,老一辈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总结了一些说法,比如“二龙出水”、“四马驼谷”、“十一牛耕田”、“六人分饼”等,这都是老百姓对于苍天的祈福,希望可以五谷丰登,有个好年景,那这些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15767524952古代一般只有发生特大事故或者战争才会迁徙,历史上大迁徙都有哪些
    阮仇马在华北地区人口浩荡渡过渤海,穿过山海关的时候,山西北部的居民则困于频繁的旱灾和贫瘠的土地,被迫翻过长城,向今天的内蒙古进发,寻找活路。而福建、广东一带的居民,则一批批远渡重洋,到东南亚谋生。《瀛寰志略》中记载,“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如鹜。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如吕宋、噶罗巴(爪哇)诸岛,...

  • 15767524952宋朝或明朝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大型的旱灾,水灾或瘟疫?要答复具体的时间和...
    阮仇马北宋仁宗年间有过一次重大水灾,黄河改道。明朝也有过一次重大的水灾,还有一次重大旱灾,明朝灭亡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西北大旱,朝廷没钱救灾,导致西北大起义,最后在起义军中第二代闯王李自成灭明。

  • 15767524952一场奇灾,老百姓称两百年未见,为何一下子造成一千多万人死亡?_百度知 ...
    阮仇马造成如此大的伤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1个原因就是自然的天然因素,这是不可抗拒的,而第2个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当时由于清朝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非常严重,让灾情进一步扩大化。这场旱灾是在光绪帝刚登上皇位的时候发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旱情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当时有出现百姓太过饥饿而导致吃人的情况...

  • 15767524952古代一般只有发生特大事故或者战争才会迁徙,历史上大迁徙都有哪些?
    阮仇马4、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元朝时期,黄河有20多年处于决口状态,滚滚洪流一泻千里,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老百姓东奔西逃,无处安生,不少地方人烟绝迹,尸横遍野。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沙滩,所剩无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丧黄泉。明王朝建立后,不得不迁外地之民耕种无主之地。5、湖...

  • 15767524952高中文言文巩固提升答案
    阮仇马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

  • 15767524952急!询问从古代到现在的所有灾难(只要灾难名称和时间地点,具体不用)
    阮仇马1637-1647 五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 中国(明王朝)1883.8.27 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 东南亚 1904-1906 第一次世界大战 全世界 1906.4.18 旧金山大地震 旧金山 1908.6.30 通古斯大爆炸 前苏联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附近1912.4.14 泰坦尼克号 大西洋 1923.9.1 东京大地震 ...

  • 15767524952年年有余的含义?
    阮仇马作为食俗,把鱼尊为吉祥物的有,我国东北朝鲜族同胞每到清明节食用的“明太鱼”.“明太”本是一位朝鲜老农民的名字, 传说从前东北沿海地区闹过一次特大旱灾,有位姓名叫朴明太的老农民带领乡亲们去捕捞一种海鱼,用来充饥度过荒年,鱼为黑色,一尺来长,经盐水卤过晒干可以贮存. 山东的鲁菜菜系中有一道鱼...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