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怕死的皇帝”明英宗,为什么要自己御驾亲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今天我们来讲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他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来,张氏驾崩,三杨去位,他开始宠信太监王振,王振因此专权得势。

洪武后期,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三部互争雄长,征战不休,经长期征战,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大。到了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也先继位后,也先早已掌握蒙古实权,严重威胁大明边境。史书上记载,“也先每年冬遣人贡马于明。初,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贪朝廷厚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遂,即制造事端,明廷所赐财物,不得不岁有所增。”意思是说,也先每年都要以马匹入贡的形式来大明进行朝贡贸易,开始的时候,瓦刺贡使不过是五十人,但是他们贪图朝廷赏赐,每年增至两千多人,而且很不友好,还开口索要贵重难得的一些物品。稍有不满足,便会挑衅滋事,朝廷赏赐给他们的财务也一年比一年多。渐渐的,明朝不堪重负,明英宗不得不下令限制贡使人数。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刺也先,以此为理由,向明朝边境发起大规模进攻。大同守军失利,塞外城堡陷落,边报传至朝廷,朝廷上下惶恐不已。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最后三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一带惨败殆尽,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很多史学家都把土木堡之变也被看成是明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土木堡之变后,明朝逐渐衰败。

为何明英宗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要亲征漠北呢?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当时王振在朝中势力极大,专权独断,他不懂军事,以为行军打仗就是普通打架一般,人多欺负人少便可,率领五十大军必定是有胜无败,想立下这不朽之功,故而怂恿明英宗亲征。而英宗年少无知,被其蒙蔽,故而不顾朝中众臣的阻挠,执意亲征,最后酿成土木堡大败。

关于这个说法,我赞成前面一半的说法,却不赞成后面一半的说法。因为王振只是个宦官,是个不懂军事之人,以为打仗也如普通打架一半,人多便可获胜,故而极力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建立功勋,关于这一点我也是赞成的,但是我不赞成明英宗朱祁镇年少无知,完全是被其所蒙蔽,误信此人才决定亲征的。因为当时明英宗朱祁镇已经二十二岁了,难道没有一点判断能力吗?

因此,关于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刺的事情,我个人认为,明英宗朱祁镇绝对不是完全被其所蒙蔽,才决定御驾亲征的。其实,明英宗朱祁镇内心深处自己便想御驾亲征,理由有以下两点。

第一,他想大展拳脚,有所作为。朱祁镇九岁继位称帝,虽然人小,但是志气却不小。史书上记载,有一次,他命兵部尚书马冀、侍郎邝埜议处边事,五日还没有得到答复,怒气冲冲地斥责他们,“你们小瞧我是小孩吗?”说罢竟然将二人打入监狱,明人评论此事时说,"这时英宗已经有鞭挞四夷的气魄了。"史书上还记载,正统六年十一月,乾清、坤宁二宫,奉天、华盖、谨慎三大殿落成,定都北京,文武诸司不再称行在。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明英宗决心效法祖宗,加强北京边境控制的决心。

朱祁镇刚登基时,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后来,随着身边最为亲近的祖母和一干辅佐自己的老臣相继离世,终于可以展开拳脚、建功立业了,故而我相信其内心深处也想亲征。

第二,想效仿明宣宗亲征,名垂青史。当年朱高煦的叛乱,他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在当时朝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了汉王,成为佳话。有道是“虎父无犬子”,朱祁镇也想要效仿父亲亲征,打败瓦刺,名垂青史。

第三,他不满朝臣无所作为的态度和朝廷因循守旧的政治气氛。文宣二帝以来,辅政五臣一直执行无所作为的政治态度,他们的做法在永乐年间的一系列南征北战之后,确实具有休养生息的作用,但是长期下去,弊端开始显现,造成了萎缩、僵化和一蹶不振。史书上记载,广西麓州地区也发生叛乱,一些大臣主张退兵,杨士奇也仅仅主张绥靖,但是王靖远坚持主张讨伐。接过官军威震西南,不仅保护了国土,而且稳定了边疆,这个王靖背后的支持者却是王振。

所以明人评论说,面对叛乱,朝廷一味退兵,麓州很可能会和当年丢安南一样丢掉。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帮王振称功劳,我是想说当时朝廷的辅臣一味因循守旧,保守退缩绝非上策,也就是明英宗最不满意的地方。因此,他想通过自己对瓦刺的亲征,来激发朝廷众臣的振作进去,大明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明英宗亲征瓦刺,决不是被宦官王振蒙蔽,而是其内心深处不满朝廷众臣无所作为的工作作风,他想通过亲征来激发他们重新振作进取,有所作为,因此,才不顾众臣的劝阻,执意亲征瓦刺。



自己御驾亲征可以更好的士兵鼓舞士气,让士兵们知道皇帝还是在乎的,让百姓看到。

因为在当时没有其他的办法,明英宗只有御驾亲征才可以有一点希望。


“历史上不怕死的皇帝”明英宗,为什么要自己御驾亲征?视频

相关评论:
  • 15991576522“历史上不怕死的皇帝”明英宗,为什么要自己御驾亲征?
    栾河星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明英宗亲征瓦刺,决不是被宦官王振蒙蔽,而是其内心深处不满朝廷众臣无所作为的工作作风,他想通过亲征来激发他们重新振作进取,有所作为,因此,才不顾众臣的劝阻,执意亲征瓦刺。

  • 15991576522两次为帝的明英宗——朱祁镇
    栾河星被俘后,不投降,不求饶,也不怕死,仍然保持着大明皇帝的做派,这比北宋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不知道要强多少。被俘后的朱祁镇心灰意冷,身边的侍从也一个个离他而去。幸得袁彬和哈铭忠心耿耿,跟随朱祁镇寸步不离。尤其是袁彬,一力承担了与瓦剌首领交涉的事务。朱祁镇在瓦剌住的是破旧的蒙古包。当夜晚北风刺骨,朱祁镇根本没...

  • 15991576522历史上有不怕死的君主经常亲自带兵上战场打仗的吗?
    栾河星在史上大部分的君王是不会自己亲自出征的,毕竟这出征的危险系数还是很高的,很多君王都会比较有顾虑,再者就是很多的君王是没有像武将士兵那样的身手的,但也不能说历史上的亲自带兵上战的君王就没有的,但还是有部分君王是出征的了。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应该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路...

  • 15991576522历史上,明英宗为什么要杀死于谦?
    栾河星第一、拥立朱祁钰,朱祁镇出征前,明英宗命Xi王朱祁钰监国,于谦辅佐,掌管军权。但他刚刚被瓦拉俘虏,于是于谦在这里建立了朱祁钰。结果,他只让王喜监督国家,却没有让他做“皇帝的弟弟”,所以朱祁钰即位,这就相当于谋反。第二、不顾明英宗安危,瓦拉带走明英宗,只是想让他做人质,...

  • 15991576522历史上有不怕死的皇帝经常亲自带兵上战场打仗的吗?
    栾河星第一,汉高祖刘邦 似乎有不少人看不起刘邦,把他当流氓看待。其实刘邦真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一般人当了皇帝后就是享受了,只有刘邦几乎是逢战必亲自指挥,非常了不起。刘邦是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后称帝,不久后,就发生臧荼叛乱,刘邦亲自领兵平定;同年,又有项羽故将利几造反,还是刘邦亲自出马...

  • 15991576522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后为何还能活着回来?原因是什么
    栾河星所以,让明英宗活着回到明朝,是瓦剌当时唯一的选择。至于主要当事人的明英宗,他虽然因一时昏聩的决定,导致失身于敌国,但表现却比300年前的宋徽宗、宋钦宗强太多。明英宗怕不怕死?肯定怕,但他在瓦剌的一年囚禁生活中,并没有如两位北宋的亡国皇帝那样,对瓦剌卑躬屈膝,也没有拿国家利益去换取自己...

  • 15991576522朱祁镇被俘后的待遇,为何会被主动送回来?
    栾河星朱祁镇被俘后,基本上就是一个皇帝的退休生活,基本待遇不变,瓦剌首领也先时不时地陪着喝酒,还要把亲妹妹嫁给他,以解决他的相思之苦。朱祁玉最后被瓦剌释放了,不带任何屈辱条件。值得一提是,朱祁镇回国后,虽然被弟弟朱祁玉困在府宅一段时间,最后又重新做回了皇帝。中华历史上两次成为皇帝也只有朱祁镇一人了。 宋徽宗...

  • 15991576522彭时连皇帝的鸽子也敢放,不过他名气不大,此人到底有什么本事?
    栾河星彭时这个人拥有刚直敢言的本事,明英宗在他的谏言之下取消了宫妃殉葬制度,明宪宗则在他的谏言之下慎赏罚、远佞臣。说到彭时放皇帝鸽子这一事情,其实得从他状元及第一事开始说起。彭时状元及第的时间是1448年,此时为明英宗统治时期。考中状元的学子,按照惯例都需进宫上表谢恩,彭时自然也不能例外...

  • 15991576522古代清廉正义的故事
    栾河星[廉政故事]海瑞巧治胡公子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明嘉靖举人,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

  • 15991576522明朝为什么被称为“最有气节的朝代”?
    栾河星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的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国家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代君主的崇祯,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