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贪”是何人?其贪腐程度与和珅不相上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清朝与和珅不相上下的另一个巨贪是谁~

奕劻之贪财,在晚清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晚清第一贪”。1911年《泰晤士报》刊发《庆亲王外传》一文,称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员,无一不奔走于其门者,盖即中国所云‘其门如市’也。”该报还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贪,与和珅不相上下。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最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的皇叔,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被封为庆亲王,又在1908年获授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是清廷授封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奕劻当了6个月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是决定清廷命运的关键人物。慈禧在咸丰年间与其弟桂祥通信,常由奕劻代为捉笔,奕劻虽无学问,却写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的好感。1884年(光绪十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本无实权的奕劻因缘得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次年设立海军衙门,受命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权位渐崇的奕劻因才能平平而庸碌无为,常为时人所暗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奕劻仍任总理大臣。1903年,荣禄病死,袁世凯得知奕劻将到军机处任职,立即派亲信杨士琦给奕劻送去1张10万两的银票。奕劻假意推辞。杨士琦说:“宫保知道王爷不久必入军机。在军机处办事的人,每天都得进宫伺候老佛爷,而老佛爷左右,许多太监们一定向王爷道喜讨赏,这一笔费用也就可观。所以这些钱不过作为王爷到任时零用而已,以后还得特别报效。”听了这番话,奕劻欣然收下了银票。此后,袁世凯对奕劻“月有月规,节有节规,年有年规”,供奉不断。袁世凯还和小自己17岁的奕劻长子载振结拜为兄弟,与奕劻套近乎。
奕劻果然如袁世凯所愿,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旋又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奕劻为人贪鄙,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时人讥为庆那公司。奕劻做事,善于猜测慈禧风向,“荣辱忽焉,皆在圣意”,慈禧对其很信任。与八国联军打过一仗之后,慈禧有些心灰意冷,日常政事由奕劻主持。而奕劻则视袁世凯为最可信赖的人,时常向他问计。奕劻、袁世凯两人的势力迅速膨胀,投靠奕劻父子、袁世凯门下成了不少人升官发财的捷径。

在清末最后十年中,奕劻与袁世凯沆瀣一气,一个掌朝,一个掌军,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一个“大北洋”政治框架,朝野军政,大半北洋。甚至于袁世凯在1909年下台,也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军事上的垄断地位,这无疑是为清朝的灭亡备好了掘墓人。武昌起义爆发后,举朝人心惶惶。内阁总理大臣奕劻与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二人皆为袁党)第一个想到能挽回局势的,就是袁世凯。而能说服载沣重新起用袁世凯的,也只有奕劻。1911年10月14日,由奕劻提议起用袁世凯,那桐、徐世昌随声附和。不久,袁世凯代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新组阁,奕劻改任弼德院总裁。
此时载沣虽被架空,但毕竟还是监国摄政王,也是海陆军大元帅,拥有管辖调遣禁卫军之权,仍然对袁世凯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彻底除掉这个障碍,袁世凯伙同奕劻,告诉隆裕、载沣,“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枪炮,没军饷,万不能打仗。”隆裕问:“可否求外国人帮助?”奕劻说:“等奴才同外国人说说看。”过了两天,奕劻说:“外国人再三不肯,经奴才尽力劝说,他们才表示,革命党本是好百姓,因为改良政治,才用兵,如要他们帮忙,必使摄政王退位。”在奕劻、袁世凯的哄骗之下,隆裕让载沣退出监国摄政王之位。
这一年年底,南北和谈进入关键阶段,清帝逊位与否,南北双方难以达成一致见解。南北议和开始后,奕劻主张清帝退位。他对隆裕说:“革命军队已有5万之众,我军前将士皆无战意。”又对载沣说:“全国已去大半,幸能偏安,亦难持久。果能融合满汉,改良政体,似不妨和衷商办。若因固执而至决裂,则满人均为我一家所累。”载沣闻言,放声大哭。
1912年1月17日御前会议上,奕劻、溥伦主张自行退位,颁布共和,奕劻说:“要想保全皇室,除了走共和的道路之外,恐怕没有别的好办法。”但溥伟、载泽坚决反对,没有结果。第二天再开御前会议,仍无结果。会后,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等十余主战派前往庆邸,围攻奕劻,但奕劻不改主意。1912年2月12日,清廷接受优待条件,宣布清帝退位。清廷大厦将倾之关键时刻,奕劻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这样评价奕劻:“以理内政,则内政无不荒,以理外交,则外交无不败……奕劻于皇族中,固断送满清之第一罪人矣。”
清帝退位后,奕劻迁居天津。凭借多年积累的不义之财,奕劻在那里度过了优裕闲适的6年时光,于1918年病死寓中。奕劻去世后,其家人请求谥号。末代皇帝溥仪本想给奕劻“谬”,“丑”、“幽”、“厉”等恶谥,但最终采纳上书房意见,给了一个“密”字,意思是让他“追补前过”,在清代亲王谥号中,“密”是最差的一个字。

  和珅贪不贪,乾隆当然心知肚明;皇帝讲究的是帝王之术,一和珅是很有能力的,乾隆很多事仰仗他来解决;二皇帝要使自己权利牢固,就是要平衡各方势力,如果灭掉了和珅一派,清流派做大,皇帝岂不有被架空的危险;三和珅虽然贪图钱财,但忠心还是有加的,属于皇帝的亲信,不用担心其反叛;四和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收拾他。
  终上几点,皇帝可以纵容着他,因为皇帝的最大职责就是保证自己的江山永固,牢牢抓住国家的主导权,人民的利益往往放在其次。
  和珅虽不会治国统军,无甚功业,但却特别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故能博取皇上欢心。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又善于敛财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别宠信,成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和珅为官20余载,贪污的钱物折算下来超过了10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15年的财政总收入。和珅以自己这样的赫赫有名的“辉煌成绩”,成为了历史上贪官的代名词。

  和珅的主子,就是当时的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君,在治理国家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开创了康乾盛世。这么圣明的一位帝王,怎么偏偏就会对和珅的巨贪视而不见呢?我不是史学家,也不是政治学家,所以,自己的理解难免会出现粗浅或昏悖,就当作是茶余饭后的闲谈吧。

  首先,和珅成为巨贪,对于乾隆与和珅来说,是双赢的事情。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国家处罚最严厉的罪行是谋逆造反。犯了反逆的大罪,绝对属于十恶不赦,不仅仅是要满门抄斩,还有可能被诛九族。一个国家在平和时期,什么样的人会谋逆造反?往往都是身居高位有实力的大官。众所周知,官员所追逐的,无非就是两样,权与利。如果把权当作是最大的欲望和追求,这些人所看重的,不仅仅是对所有社会财富的占有,更在于实现在精神上对社会的统治。一般而言,只有皇帝站在作为国家领袖这一特定的位置上,才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如果一个官员有这样的欲望和念头,便是大逆不道,便是有谋逆之心。这样的官员对于皇帝来说,是最危险的,也是真正的敌人,因为对自己的皇权统治产生了威胁,进而有取代自己成为新的皇帝的可能。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皇帝决不会姑息,进行打击也是绝不手软的。

  官员中的另一部分,就是以追逐和占有物质财富为主要目的的那些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贪官们。此类人的贪腐程度,与和珅一样,是和自己的职位高低密切相关的。在最初和珅从一个卑微贫寒的书生成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官时,是根本不敢奢望得到成箱的珠宝玉器和成堆的金灿灿、白花花的金银的,或许,有人给他送上两箱水果之类的土特产、请他到饭馆撮一顿便会心满意足、感激不尽。随着得到皇帝的赏识被节节提拔,官越做越大,得到的好处便越多,在物质财富方面愈发地表现出了极强的占有欲。在对于权力的认知和态度上,不是为了谋取更大的权力,而是为了更好地为自己攫取物质财富提供更大的便利。实事求是地讲,他们个个都是饱读史书并通过层层选拔才得以成为官员的社会精英,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权力,靠自己的努力,更主要是靠真正的权力核心就是皇帝的给予。所以,他们便会想方设法取悦皇帝,不让皇帝对自己设防,于是,在思想上绝对忠于皇帝,在行动上绝对服从和服务于皇帝,不遗余力地维护皇帝的统治地位。当付出这样的辛勤和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终于博得龙颜大悦,便被赏赐了更高的职位,进而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捞取好处的机会。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继续坚持不懈地取悦皇帝,得到更大的官位,捞取更多的好处。和珅无疑是这些官员的成功的代表,直至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位置,可谓是登峰造极。

  可以说,和珅是个特别务实的人,也是个特别有原则的人,在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上可以极度放纵,但在皇权上,是绝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他对于皇帝的“忠”,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对皇帝允许和庇护自己敛财的感恩,一种是维持现状以便于自己敛财可以更长久。和珅即便是做了全国最大的官,但他所形成的“忠君、敛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发生改变。不仅如此,和珅的所谓的成功,也成了当时官员队伍学习的楷模和效仿的典范,也慢慢演变成了当时的为官之道,各级各类官员都纷纷如此操作,于是,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这说明,当时和珅的这种“经验”,是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的。这些贪官们虽然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但对于皇帝却是忠心耿耿。贪的是国家的钱,皇帝不追究,别人自然就不能怎样,所以,这些人才得以心安理得、肆无忌惮。

  和珅的官位高,权力大,势力也大,围着自己转的“和系”的官员就必然很多。在过去,官员之间的这种“结党”行为是严厉禁止的,但和珅却平安无事,这也正说明了乾隆皇帝早就把和珅看透了。和珅尽管位居群臣之首,但和皇帝比起来,也只不过是如来佛手心里的孙猴子而已,闹不出什么妖蛾子来。况且,金钱是一柄双刃剑,和珅手里聚敛的这笔特别巨大的财富,一方面是富有的满足,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对他形成了牵制和压力。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和珅既然挖空心思地积累这么多的财富,就更怕失去它,而能真正让这笔财富留下来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所以,精明的和珅清醒地知道这一点,他不想让自己以及自己拥有的财富成为不稳定元素,便会自觉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地忠于皇帝。和珅与其他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所结成的无形的关系网,也是纯粹靠金钱来维系的。这些人结成的这张网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构建能够顺利得到物质财富的一条渠道,而不是为了营造与皇帝抗衡的另一个权力核心。对于这个圈子的建设,和珅作为主导者,是不可能让其变成有谋逆政治主张的非法组织,而只是互相利用和制约的松散结合,不但不会危及皇权,相反,他会在圈子里传播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更多的人认同这样的“忠君”思想,进而,让乾隆的皇权统治更加牢固。于是,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下,和珅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这个圈子里做自己的财富领袖,而乾隆皇帝可以高枕无忧地做自己的最高统治者。两者平安相处,互利双赢。

  其次,乾隆皇帝或许有“肉烂了还在锅里”的想法。

  在封建社会,社会财富的所有权都属于皇帝,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给予某些大臣一些土地、房屋、金钱,也是赏赐的,是一种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根本所有权还是属于皇家的。不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就连所有的公民,也都是皇帝的臣民,生杀予夺,都掌握在皇帝手里。

  和珅贪财,聚敛了惊人的财富,这样的事情英明的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听之任之,一方面有上述第一个原因之外,另一个原因,无非就是让和珅暂时代管一下罢了。国家真的要是需要了,可以随时将之拿回来,一道圣旨,和珅不敢不从。

  另外,这笔巨大的财物放在和珅家里,皇帝很放心。因为那个时候还不存在贪官向海外潜逃那一说,也还不可能将贪污的巨款秘密转移到海外的金融机构。所以,贪污再多的钱物,也只好藏在自己的家里。不论是国家的大金库还是个人的小金库,“肉烂了还在锅里”,反正都是皇家的,乾隆皇帝深深知道这一点,便不会视做一块心病了。

  再而言之,那个年代还没有发行纸币,都是金属货币。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银行,不可能存在银行里吃利息,所以,和珅贪污受贿的成堆的金银便只好堆在自家的库房里。这样,也相当于为国家的金库节约了场地。况且,和珅所贪污受贿的钱物中,有很多是那些价值不菲的古玩字画、奇珍异宝。如果将这些宝贝放在宫里的库房,那些管库的太监们因为不是自家的东西,便不可能会特别经心,常年的虫蛀鼠咬、发潮霉烂,肯定会对这些宝物造成损害。尤其是那些古字画,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而放在和珅家里,他是个视金钱比生命还重要的守财奴,肯定会严加看护,特别精心地来保护,保证不会有任何毁损的。和珅的贪婪,也决定了钱物在他的府上是只能进不能出,拿出去比割自己的肉还疼,更不会施舍救济老百姓。如果说是清官,就不好保证了,不仅没钱,即便真的有了钱,根本存不住,转手就发给下面的百姓了。作为政府,从老百姓身上搜刮钱财肯定会引发人民的不满。而借贪官的手,搜刮了民脂民膏,百姓的怨言更多的是发泄在贪官身上,对于皇帝的形象损伤不大。如果象征性地把民愤极大的贪官处决了,还可以得到百姓的颂扬。而那些赃款赃物,自然是要收缴国库的。这样,作为帝王,就可以名利双收了。事实也证明,乾隆皇帝的判断和抉择是正确的。

  第三,乾隆皇帝不缺钱。

  清朝贪官的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大环境是有关系的。和珅所得势的时期,是康乾盛世的后期。总的来看,国家很富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得到保证。最最关键的,当时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从康熙后期到雍正,再到乾隆,国家已经有近百年没有进行过大的战争了。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里,战争是对一个国家财力物力人力消耗最大的事情。因为是冷兵器时代,打仗主要靠的是人力。倘若有了战争,便会在全国范围征兵,征走的都是青壮年的劳动力。以人力为主的农业,一旦劳动力缺失和减少,就会对产业造成巨大的损伤,国家的财政收入就会大大锐减,国力自然就会减弱。有时候,一场战争就足以毁掉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比如唐朝的一场“安史之乱”的内战,便把上百年积淀的繁荣昌盛给打没了,唐朝也自此走向衰落。

  在乾隆时期,国家是相对和平的,没有任何的大战争,国家便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开支。再加上那个时候是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纲,第二产业很不发达,国家也没有什么重点投资和重大工程项目,所花费的财政经费,主要是日常的行政办公经费、人头费和拨付的赈灾款项等。再加上乾隆身体好,长寿,国家超过半个世纪不修皇陵。国家不缺钱,就是皇帝不缺钱,于是,乾隆便不会挖空心思算计和珅家里的赃款。从这个角度说,和珅成为大贪官,也算是一个特别的时代的产物了。

奕劻之贪财,在晚清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晚清第一贪”。1911年《泰晤士报》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贪,与和珅不相上下。

应该是庆亲王吧,非一人之过

是庆亲王奕劻

奕劻之贪财,在晚清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晚清第一贪”。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被慈禧封为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成为铁帽子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受命与李鸿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仍总理外务部。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总裁。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时年79岁。追谥曰密,子载振袭爵。


“晚清第一贪”是何人?其贪腐程度与和珅不相上下视频

相关评论:
  • 18963807796“晚清第一贪”是何人?其贪腐程度与和珅不相上下
    景文风奕劻之贪财,在晚清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晚清第一贪”。1911年《泰晤士报》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贪,与和珅不相上下。

  • 18963807796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他贪了多少钱?
    景文风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他贪了多少钱?要说清朝最大的贪官,很多人以为是和珅,但其实不是他,有比和珅更无与伦比的人,他就是庆亲王奕劻。 奕是乾隆帝的儿子永璘的孙子。 光三十四年的时候,奕劳获得世袭无差别至上的荣耀,成为清朝十二个铁子亲王之一。 这个时候,奕劳的政治历史达到了顶峰。...

  • 18963807796中国第一贪污犯和珅在历史上到底贪污了多少钱?
    景文风即使嘉庆皇帝对和珅的贪腐早有预料,可是,看到清单后还是怒不可遏。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八千多万两白银,但和珅居然贪了十几亿两白银。换句话说,和珅一个人的财产,足以抵得上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晚清外交家薛福成所著的《庸庵全集》里面,有一节叫《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数字很...

  • 18963807796一般判相当于现任官员晚清最强大的君主比小沈阳还贪婪比小沈阳还无耻...
    景文风与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贪官相比,小沈阳就要高尚得多,因为这个人比小沈阳更无耻,号称“晚清第一贪”。有一次,一顿饭的费用是一万两银子。此人是勤琴奕_,晚清名臣,奕_爱新觉罗氏,乾隆十七子之孙。说起奕_,这位晚清名臣,曾与醇亲王伊尹同为海军宰相,并且在1901年还接替李鸿章出任满清全权大使,与...

  • 18963807796奕劻小传:晚清的第一权臣和贪官,断送了清朝二百年江山
    景文风【晚清权臣与贪腐巨擘:奕劻的兴衰与清朝末路】1838年3月24日,历史舞台上一个风云人物诞生,他是晚清时期的重要角色——爱新觉罗·奕劻,一个曾经权倾朝野、又饱受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见证了清朝的辉煌与衰落。奕劻,乾隆皇帝的曾孙,自幼显赫,12岁便袭封辅国将军。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来临,父亲因...

  • 18963807796清末4大名臣之首,为何贪了120亿,子孙都是亿万富翁?
    景文风他是清末四大名臣之首,贪污了120亿,子孙都成了亿万富翁,这个人就是李鸿章。李鸿章(公元1823年2月15日-公元1901年11月7日),他是晚清私单名臣之首,而且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称“李中堂”。清朝末年,清廷内部严重腐化,加上外部势力的蠢蠢欲动,满清政府对于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式...

  • 18963807796晚清巨贪堪比和中堂,明目张胆的收受贿赂,为何慈禧就是喜欢他?
    景文风那个人就是奕劻,据记载他贪腐的数量超过了一亿两,远远超过和珅,但因为他是慈禧的亲信,是慈禧统领朝政的重要帮手,所以屡次被弹劾,也安然无恙。其实到了晚清后期,朝纲大乱,慈禧代政下的大清,腐败不堪,但只顾私利的慈禧,根本不在乎这些,只要对她自己有利的,她就会包庇纵容。这个奕劻其实是永璘...

  • 18963807796清代的亲王中谥号最差的人是谁
    景文风他堪称“晚清第一贪”,但却能在风云诡谲的晚清政坛中,始终能大旗不倒,边腐边升。在清王朝最后十年,他或为领班军机大臣,或为内阁总理,又在1908年获授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身份不可谓不显赫。但这位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个铁帽子亲王,最后却成为满清遗老眼中断送大清基业的千古罪人。在其死后,溥仪...

  • 18963807796晚清时期的李鸿章是不是个贪腐之人?
    景文风当然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李鸿章是巨贪,但是从清廷当时的角度来看,李鸿章也就算是正常官僚,毕竟当时是无官不贪,而李鸿章所拥有的巨大权力可以让他贪的更多。(参考一下后面的庆王贪到连外国人都不能忍的地步)。所以说,实际上李鸿章有财富是真的,但是李鸿章财富大到所谓“天下瘦”的地步,却其实...

  • 18963807796堪比和珅的晚清重臣奕劻有多贪?
    景文风那就是一个字:贪。 二人在敛财手段和技巧上可谓是平分秋色、难分伯仲。据统计,奕劻最终受贿折合白银一亿两以上,要知道当时的大清一年的总收入也不过才8000万两而已。作为晚清支柱、清廷的铁帽子王、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奕劻贪腐银两总数虽不及和珅,但是和珅贪在太平盛世,国有余粮,而奕劻在风雨乱世中还能敛亿万之财,...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