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人对四大名著的评价~

端木吟天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水浒是反映古代农民战争的小说代表,绿林小说一路;
三国是历史题材,演义类的小说;
西游是魔幻小说的代表,神话小说--自山海经开始;
红楼是现实小说的达大成,传承了《金瓶梅》的写实传统;
这四部书其实是代表了四类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题材;并不是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也就这四部能看了,可以称得上是“名著”了;他们分别表示了各类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一、《三国演义》 讲三国底事情的,也并不自罗贯中起始,宋时里巷中说古话者,有“说三分”,就讲的是三国故事。 苏东坡也说:“王彭尝云:‘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可见在罗贯中以前,就有《三国演义》这一类的书了。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再有裴松之注《三国志》,甚为详细,也足以引起人之注意三国的事情。至罗贯中之《三国演义》是否出于创作,还是继承,现在固不敢草草断定;但明嘉靖时本题有“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本编次”之说,则可见是直接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的。但是现在的《三国演义》却已多经后人改易,不是本来面目了。若论其书之优劣,则论者以为其缺点有三:(一)容易招人误会。因为中间所叙的事情,有七分是实的,三分是虚的;惟其实多虚少,所以人们或不免并信虚者为真。如王渔洋是有名的诗人,也是学者,而他有一个诗的题目叫“落凤坡吊庞士元”〔1〕,这“落凤坡”只有《三国演义》上有,别无根据,王渔洋却被它闹昏了。(二)描写过实。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 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三)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这就是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像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写孔明之智,而结果倒像狡猾。——然而究竟它有很好的地方,像写关云长斩华雄一节,真是有声有色;

裴松之

他嫌《三国志》写得简略,而这样的意见在他以前是未曾见过的。《三国志》刚问世时,获得了一片赞誉声。《晋书》卷82《陈寿传》称:“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着《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本传又称:“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东晋时,习凿齿从正统论的角度对陈寿书以魏为正统的写法提出异议,在其所着《汉晋春秋》中坚持以以蜀汉为正统。正统问题是政治问题,从学术的角度仍然不见对《三国志》的批评。看来,简略在晋人眼里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到南朝裴松之才将其视之为缺点。



陈寅恪

陈氏认为,裴注是受到佛教典籍“合本子注”的影响所致。他在《支愍度学说考》一文中说:“中土佛典译出既多,往往同本而异译,于是有编纂‘合本’以资对比者焉。”《比丘大戒二百六十事》(原注:“三部合异二卷。”)云:说戒者乃曰:僧和集会,未受大戒者出!僧何等作为?众僧和聚会,悉受无戒!于僧有何事?答:说戒。僧答言:布萨。不来者嘱授清净说!诸人者,当说当来之净!答言:说净。陈氏解释说:“据此,可知本子即母子。上列《比丘大戒二百六十事》中,其大字正文,母也。其夹注小字,子也。盖取别本之义同文异者,列入小注中。与大字正文互相配拟。即所谓‘以子从母’,‘事类相对’者也。” 在《读〈洛阳伽蓝记〉书后》一文中,他又进一步发挥说:“裴松之《三国志注》人所习读,但皆不知其为合本子注之体。” 周一良先生对陈说持怀疑态度。他在《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裴松之、刘孝标、郦道元的注,多为补遗订误,而非字句出入,往往连篇累牍,达千百言。这与同本异译简单明了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恐怕未必与佛家合本子注传统有何渊源吧?”。陈寅恪先生的解释是从史书编撰的的技术性角度入手的,既怎样编撰更便于读者阅读。对此,周一良先生的质疑是有力的。“补遗订误”才是裴注的本质所在,这与合本子注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钱钟书

全晋文卷七五,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第三事即俗传“空城计”,见《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者。《三国志·蜀书》亮本传裴注驳郭冲所记为不合事理;然《南齐书·高祖纪》上云:“皇考讳承之。……元嘉初,徙为……济南太守。……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迁兰州剌史,会有党项三万余众攻州城,众大惧,知温“使开城门延贼,贼恐有伏,不敢进”,又《北狄传》吐蕃十万人入湟中,李谨行“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皆师诸葛亮“大开四城门”之故智,而“虏”、“贼”又蹈司马懿之前辙,“疑其有伏兵”。
  夫无兵备而坦然示人以不设兵备,是不欺也;示人实况以使人不信其为实况,“示弱”适以“见强”,是欺也。“空城计”者,以不欺售欺(Honesty is the best deception)之一例也。
  魏禧《日录》卷一《里言》:“料事者先料人。若不知其人才智高下,只在事上去料,虽情势极确,究竟不中。故能料愚者不能料智,料智者不能料愚。余尝笑《三国演义》孔明于空城中焚香扫地,司马懿疑之而退,若遇今日山贼,直入城门,捉将孔明去矣。”


毛泽东

在毛主席读过的众多史书里,他最爱读的要数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在他看过的历史小说里,他最喜爱的应是《三国演义》了。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在五十年代读此文时,用红笔对这段论述画着重线,表示他对鲁迅有关曹操的看法,是非常赞同的。
有一次他对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在和他的子女们谈话时,他也说过:“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1.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清)章学诚
2.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清)魏裔介


古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视频

相关评论:
  • 15575743753名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急.
    栾货姚答:6、《三国演义》有一面可疑的旗帜:忠义;两颗有毒的药丸:伪善与权谋。这是我对《三国演义》的定义。——易中天 7、一部《三国》,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潘知常 8、《水浒传》和《三...

  • 15575743753古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栾货姚答:1.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清)章学诚 2.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清)魏裔介

  • 15575743753罗贯中之前古人怎么了解三国这段历史?
    栾货姚答: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史书,记事简略。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

  • 15575743753名人对三国志的评价
    栾货姚答:中国有句古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说的是《三国演义》中计谋特别多,人人都工于心计,主角诸葛亮与刘备、曹操尤其突出。老年人本来就善于老谋深算,多读《三国》恐怕不免更加诡计多端,善于陷害旁人。这是中国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人防止别人反抗的说法,《三国》对忠奸是非之辨十分清楚。 《三国演义...

  • 15575743753名人对三国演义中曹操诸葛亮的称赞语
    栾货姚答:《三国志通俗演义》: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75] 陈祚明: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

  • 15575743753古人对四大名著的评价
    栾货姚答:一、《三国演义》 讲三国底事情的,也并不自罗贯中起始,宋时里巷中说古话者,有“说三分”,就讲的是三国故事。 苏东坡也说:“王彭尝云:‘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可见在罗贯中...

  • 15575743753三国演义简介
    栾货姚答:《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

  • 15575743753如何评价鲁迅先生的对诸葛亮的评价
    栾货姚答:二、详解: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这个评价,涉及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问题,是说《三国演义》在主要人物特别是在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创造上,采取了简单化和肤浅化的手法。 这种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

  • 15575743753三国演义评析加原文
    栾货姚答:原文评析?还不是现代文……你的意思是寻求一份古人对三国演义的评析吗?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评价历来为世人称道,只不过,他是对应书中的章节一回一回地分别评述的,所以,总结性的评述不多。这里我想分别从全书和书中人物两个角度,节选一些毛评中我认为比较有启发性的...

  • 15575743753三国演义的文史内涵
    栾货姚答:就《三国演义》而言,它属于我们民族世世代代,各个阶层的人们抱着虔诚和期待去阅读的经典。因而,它总是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魅力。然而时空的阻隔,尤其是西方文学标准先入为主的设定,往往造成我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理解的偏差,甚而是一种错误的评价。即使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史理论框架的鲁迅,也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