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衔接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试举例加以说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解决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衔接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试举例加以说明.~

告别小学校园,经历短暂的暑假,便又跨入中学的大门,这对于少年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环境转换,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挑战等等,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这些中学教育工作者应全力搞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我认为解决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应该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
一、重视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受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限制,小学生所接触的数学内容都是直观而简单的,而初中数学内容比小学数学内容更为抽象和复杂。同时,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也有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特例;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拓展与延伸,而绝大部分内容是全新的。因此,要实现小学与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首先要重视内容上的衔接。例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努力让学生体会推理论证的必要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小学,学生已经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初中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主要渲染这样的事实:一个三角形,无论形状如何,无论大小怎样,它的内角和无一例外都是180度,这是为什么呢?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在小学时,我们量了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发现内角和都是180度,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拿来一一检验,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能确认所有的三角形(包括我们没有去检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体会论证的必要性。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应该是“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数学的丰富内涵。对于数学思想方法,中小学是要不同要求的。在小学阶段,主要以渗透为主。这个要求是与小学数学内容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学阶段则有更明确的要求,如函数的思想、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于是,在小学如何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就成为实现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我们通常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即将梯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来处理的。这样的做法当然也体现了转化思想,但若从转化思想出发,即当我们面临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如何寻求转化的途径,便是转化思想的运用。面临求梯形面积这个问题时,已有的知识基础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已经知道计算方法了。于是,我们努力考虑能否把梯形转化成以上图形来计算面积?若有了以上思考,下面的转化就水到渠成了。

三、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衔接。从教学要求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直观与形象,而初中数学教学更侧重于在直观、具体的基础上的抽象。在这种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实验操作、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随处可见。而初中数学则更需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更注重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学活动常常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节奏相对较快。以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为例,运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之间均安排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例,同时,均借助了小学生所熟悉的线段图来直观地描述实际问题。遗憾的是,少数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会这些安排的意图和价值,对于一些过程性的目标没能很好地予以关注。七年级学生初来乍到,课程的增多,教法的不同常使他们无所适从,学习兴趣锐减。因此,每位初中老师均应努力缓解中学与小学之间的“陡坡”,亲近学生,激发兴趣,顺利渡过衔接关。

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教学上我们提倡精讲多练。但由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做到一题多练,解题时必须从概念出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能灵活解题,针对少年儿童好动爱操作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诸如“找”中学、“拼”中学、“猜”中学、“玩”中学、“画”中学等方法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基础。

解决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一、 做好学生心理的转变工作

对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讲,由于环境和教材的变化,使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统计初步、方程组、负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初中一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

二、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做好预习、听课、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促使学生角色转变,获得主动发展

在教学中,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方法,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有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探索中,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同时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探索新路子,启迪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无论是否合理,都应先肯定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思维,然后再对其见解进行辨析、指导。


解决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衔接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试举例加以说明。视频

相关评论:
  • 19486752101如何解决数学教育中 幼小衔接
    劳虹惠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的问题就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数学教育活动作为幼小衔接中的一个环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如何解决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幼小衔接问题,使之过渡衔接的合理、科学?

  • 19486752101做好小学和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劳虹惠答:初中数学的计算也是学习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物理学科中经常涉及到复杂的计算。因此小学的计算能力不仅是初中计算能力的基础,更是学生步入初中之后增强学习数学信心得一把钥匙,所以无论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都应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小升初数学学习做到最基本的有效衔接。二、学生学习习惯的...

  • 19486752101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
    劳虹惠答:2、引入字母,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从小学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引入字母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字母表示数的优点:简单明了,方便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列举小学学过的例子,如...

  • 19486752101浅谈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
    劳虹惠答:要及时复习,增强记忆。六年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记忆的方法指导,逐步由机械记忆向理性记忆过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尽可能寻求直观形象来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总之, 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方能帮助学生平稳度过中小学的...

  • 19486752101怎样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
    劳虹惠答:5.严格控制考试难度,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一毕竟不同于高三,教师不能用高三的标准来要求高一的学生,不能一个知识点“一锹挖到底”,要循序渐进。高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放在首位。新课阶段每章最好采用...

  • 19486752101小升初衔接很重要,数学怎么办,提前来看看吧
    劳虹惠答:小升初对于每个即将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衔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中阶段学习的进展,所以如何衔接好小升初,是各位家长如今迫在眉睫的事情。下面爱教网小编就教教大家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备战新初一之小升初数学衔接。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小升初,顾名思义就是小学升初中,这是孩子...

  • 19486752101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节之间的过渡”
    劳虹惠答:学生的思考深度陡然增加,学生的思维广度蓦然拓宽。如何让学生平稳的进行过渡,的确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面对的中小学数学教学知识衔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我有如下看法:一、重视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1.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数与代数”是中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在小学,主要指数与数的运算(这里的...

  • 19486752101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
    劳虹惠答:回答: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发现小学生升入初中后,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会骤然下降,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与学习环境的变化,课程的增多、教法的改变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引导七年级学生尽快熟悉初中数学的教学法、增强自制能力、顺利渡过衔接关,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的主要责任。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

  • 19486752101如何做好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劳虹惠答: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过渡问题的研究 一、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过渡期分析。从小学到初中有一个过渡、适应、衔接问题。初一学生面临着许多变化:心理生理的变化,数学知识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过程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小学数学学得较好,一上初中就不行了。出现...

  • 19486752101如何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145
    劳虹惠答:事实是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他们充分地掌握了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应对各种挑战,跨入初中大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产生了,小学生如何顺利地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尽快地适应初中数学的节奏,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于是我关注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