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南逃,而是上吊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明朝崇祯皇帝为什么要在煤山上吊?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

【传说崇祯自缢前手刃子女及皇后,长叹:“愿汝等生生世世,勿生帝王之家。”同时对满朝文武颇有怨言:“朕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皆诸臣误朕。”很明显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李自成围城后,崇祯亲自敲钟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商议,无一人听使唤。大家避之犹恐不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寻死时身边只有一个小太监相随。 其尸骨被几位当地士绅从煤山的“罪槐”上解下,装在合伙凑钱买的廉价柳木棺里运至昌平,草葬在早夭的贵妃田氏墓地。曾经横征暴敛的朱明王朝,到最后,连一副好点儿的棺材板都买不起。还要靠慈善家的怜悯与捐助。十三陵中,崇祯的思陵不仅形制特殊,而且亦显简陋。思陵之“思”,除了徒劳的思念之外,还应有反思之意。】

崇祯皇帝活着时,曾经凌驾于万水千山之上,所有人见到他都要高呼“万岁”,以至他后花园里的景山,也获得万岁山之美誉。然而这个人偏偏又是短命的。当他吊死在景山东麓的一棵古槐上,似乎并不见得比一枚普遍的落叶更有分量。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
 铺开地图,你会发现这座多少年前天外飞来般的山丘处于北京城核心的位置,紧邻皇气逼人的故宫后门。它飞来了,然后耐心等待,等待着完成最重要的一项使命:堵住一位皇帝的退路。难怪1644年3月19日,当泥腿子出身的闯王李自成把紫禁城的朱漆大门一脚踢开,崇祯在杀了妻子儿女之后,会一溜烟地穿过御花园逃到景山,用三尺白绢结束了一段历史。
据说崇祯当时衣冠不整,连龙靴都跑丢了,匆忙地在龙袍的袖口写下遗诏:“……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皆诸臣误朕,所有的亡国之君都会这样推卸责任。他出逃前曾“鸣钟集百官无人应”,那恐怕是紫禁城里最空虚的一次钟声,仅仅把他一个人的心给敲碎了。他自缢时名副其实地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只有一个秉笔太监王承恩。王太监在附近另找了一棵树也上吊了。
景山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举行了最萧条的“国葬”:没有追悼会,没有纸钱与哀乐,甚至没有一副像样的棺材板。景山,成了崇祯的露天坟墓。

当李自成的大军打到京城时,崇祯皇帝仍然身在京师,在匆忙处死了一批后宫女眷后,崇祯帝留下了一份感人的遗诏,然后自缢于景山,只有太监王承恩陪伴左右。明成祖朱棣迁都时曾提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么崇祯皇帝临危不逃的做法算不算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帝此举并非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的是崇祯皇帝并非自始至终都没想过南迁。
松锦战役明军失利洪承畴降清时崇祯帝想过与满清议和,后因消息泄露而未能达成。在此之后,明朝岌岌可危之际,崇祯帝曾希望大臣们提出南迁的想法,然后他就可以顺势南迁。但是大臣们并不支持崇祯帝南迁的做法,一来是因为成祖当初已经定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规定,二来是因为土木堡之变时有成功守住京师的前例,所以大臣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建议皇帝南迁,背负骂名。就这样皇帝和大臣们碍于规定、面子和声名,最终没有南迁。

普遍认为崇祯帝当时南迁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当时京师大势已去已经无法挽回了,而南直隶却是一个现成的都城,南方地区又是富庶之地,也有兵马,形势要比京师一带要好许多。所以崇祯帝当时真的应该放下面子坚决南下,这样一来还是有希望重征天下的。
当初成祖朱棣提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一方面是因为迁都的需要,朱棣提出这个说法绝对不是要求后世子孙在任何情况下死守京师,他的意思应该是指守住国门才能更好的守住江山。如今京师眼看守不住了,崇祯帝要做的应该是考虑如何在失去京师的情况下继续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崇祯帝在国家危难之际倒也想到了南迁以图光复河山,但最终因为面子和名声等问题而未能南迁,如此一来虽然做到了“天子守国门”,但社稷也因此失去了光复的机会,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即位后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状况。

内因:1.崇祯累了,十数年的经营,勤于政事让他身体很累。但国家却仍旧江河日下,面对一个支离破碎、气数已尽的王朝,崇祯无力回天,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也让他的精神更累,他不想再坚持了;同时崇祯是一个很有自尊心、自视甚高的人,对他而言走向死亡比逃跑更有尊严。

外因:无处可逃,内忧外患啊,北有清国,内又流寇四起,他根本没有还能够依托的力量,看崇祯死后那些“桂王、唐王”哪一个不是死得惨西西,在台湾那个也不过是郑成功、郑经的傀儡罢了。与其逃遁后天天胆颤心惊并免不了一死,还不如来个痛快的了断。

死亡才是他唯一的解脱。

因为明成祖规定:“君主守国门”。他做为君主没有守住江山,无颜南逃,就只有“死社稷”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南逃,而是上吊了?视频

相关评论:
  • 15741964085崇祯如果逃到南方,肯定比南明的君王有作为,他为何不跑?
    江乐荷主要是因为崇祯作为皇帝有自己的傲气,而且当时的局面让他感觉到十分绝望,逃跑这件事有损他的名声,所以他才没有逃到南方。一、崇祯有他的傲气 皇太极要跟崇祯谈判,当时明朝大势已去,崇祯仍然不屑于跟皇太极谈判。皇太极想让崇祯承认他的成就,只不过崇祯没有答应,其实皇太极已经得到了,崇祯有没有承认...

  • 15741964085崇祯皇帝为什么没有南逃呢?
    江乐荷崇祯皇帝为什么要以身殉国?除了逃不出去这个客观原因之外,也有不给明朝列祖列宗丢脸的主观原因在里面。明朝历代皇帝都以强硬的气节著称。

  • 15741964085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南逃,而是上吊了?
    江乐荷内因:1.崇祯累了,十数年的经营,勤于政事让他身体很累。但国家却仍旧江河日下,面对一个支离破碎、气数已尽的王朝,崇祯无力回天,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也让他的精神更累,他不想再坚持了;同时崇祯是一个很有自尊心、自视甚高的人,对他而言走向死亡比逃跑更有尊严。外因:无处可逃,内忧外患啊...

  • 15741964085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南迁,而是选择殉国
    江乐荷认为南迁首都就是“靖康之耻”,南渡就是投降软弱无能的表现。崇祯有此意南迁,但迫于当时朝内不正常的气氛,自己又不敢坚持南迁,又想让手下朝臣提出来,可朝中大臣害怕其反复无常,宁可亡国也不提出南迁,并且只要崇祯一提出,然后集体反对,以示文人的清高。我估计大臣心里想的是,国家又不是我自...

  • 15741964085崇祯皇帝为什么死守北京也不南迁 崇祯一点南迁的想法都没有吗
    江乐荷崇祯皇帝画像 崇祯拒绝南迁提议的原因 有人说崇祯之所以拒绝大臣们提出的南迁提议,是因为其有着顽强的战斗精神,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不想失去中国北方的大片土地。但是从崇祯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有着南迁的想法的。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 在义军还未攻占山西,形势还没有十分危急的时候,崇祯就曾经私下召见...

  • 15741964085崇祯皇帝坚持不南迁,他的底气是什么?
    江乐荷这段历史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在崇祯帝殉国前,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南迁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月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了。当时,明朝面临的形势已非常凶险,北方的后金步步逼近山海关...

  • 15741964085崇祯皇帝最后为何不南逃呀?不知道学宋朝吗?
    江乐荷崇祯皇帝的性格缺陷是太爱面子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何况是面子。总是端着拿着又怎么能打赢这末代的复杂战争。崇祯始终没有决定南迁,除了上面说的自负不听劝,就是这个死要面儿的性格了。他总想着自己不用担污名还能把事儿办了。这罪名他不担当,就只能臣子来担当。但是崇祯在前面杀臣子如杀...

  • 15741964085宁死也一直不肯南迁,崇祯帝为何要如此的固执己见?
    江乐荷崇祯皇帝之所以一直不肯南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他不希望“靖康之耻”事件在自己身上重现;第二、崇祯皇帝时期,南方也并不是安全的地方;第三、崇祯皇帝知道明朝的灭亡是必然事件,南迁也于事无补了。(一)、崇祯皇帝不想在自己身上重现“靖康之耻”明朝末期,明朝江山早已经...

  • 15741964085崇祯为什么没有南迁呢?
    江乐荷崇祯拒绝南迁的第一个原因:大明朝的祖训。网上一直流传着朱元璋给老朱家留下的祖训,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在现存的史料中,并未发现朱元璋说过这样的话。尽管这个祖训是假的,但大明朝历代皇帝对外却始终保持着强硬政策,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更没有被人赶得四处乱窜的皇帝。崇祯作为朱家...

  • 15741964085崇祯为什么不愿逃往南方?这三个原因让崇祯跑不了
    江乐荷其实有三点原因让崇祯想逃也逃不了,如果你了解崇祯的个性的话,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当王朝覆灭的时候,很多末代皇帝都会选择逃跑。但是,有些皇帝却不愿意逃跑,要和他的王朝一起覆灭。比如崇祯皇帝,当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来的时候,他在隆隆的炮火声中,逼迫他的嫔妃们自杀,又亲手砍杀他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