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为何只出了三卷?

来自:识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不是说八卷吗,为何只有三卷?~

还没出完呢,现在才出到第三卷,任去世不影响该书的出版,毕竟他是主编,不是主笔,每一卷都有写作班子,他是把握一个大方向。

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和任继愈的《中国佛教史》都是中国佛教史的经典之作,但是两本书的体例和内容都有所不同,因此无法进行直接比较。
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是1923年出版的,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佛教史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介绍了佛教的起源、传播和宗派,以及佛教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任继愈的《中国佛教史》是1985年出版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中国佛教史著作。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介绍了佛教的起源、传播和宗派,以及佛教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两本书的体例和内容都有所不同,因此无法进行直接比较。但是,两本书都是中国佛教史的经典之作,对于了解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看的好像已经是全部的了。但不知是不是精减本。我把目录给你看下:
中国佛教史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公元前6—前1世纪)
第一节 佛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一、释迦牟尼的生平
二、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说
三、创世说和种姓说
四、僧团的形成和僧伽制度
第三节 早期佛教的分派
一、佛教分派的时代
二、僧团的分裂和经典结集
三、部派的形成及其地理分布
四、上座系与大众系在教义上的主要分歧
第四节 佛教对外传播与早期佛教经典
一、阿育王对佛教的支持和佛崇拜的发展
二、佛教的对外传播
三、早期佛教经典
第二章 佛教大乘和小乘的确立(公元前1世纪—3世纪)
第一节 大乘思想的酝酿和形成
一、案达罗王朝与斯里兰卡的大乘思潮
二、大乘佛教在西域的兴起
第二节 犍陀罗和迦湿弥罗的佛教及说一切有部
一、犍陀罗和罽宾的佛教一般
二、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一、天竺佛教一瞥
二、《般若经》类及其思想特点
三、龙树与提婆
四、中观思想的基础结构
第四节 大乘佛教的一般特征及其与小乘的对立
一、大小乘的称谓
二、大乘经典及其基本特点
第五节 佛软向中国内地的传播与初传期的中国佛教
一、佛救向中国内地的传播
二、佛教向交州的传播
三、初传期的佛教译著
第三章 佛教的黄金时代(上)(公元4—6世纪)
第一节 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佛教的发展
一、印度社会与文化概况
二、北印佛教
三、中印和东印佛教
四、斯里兰卡佛教
五、南洋群岛诸古国佛教
六、迦湿弥罗佛教
七、扶南佛教
第二节 印度小乘的新发展
一、经部与《成实论》
二、新有部与《俱舍论》
三、正量部的发展
第三节 大乘佛经的续出与瑜伽行派的确立
一、华严经类
二、大集经类
三、大涅盘经类
四、胜鬘经类
五、唯识诸经
六、瑜伽行派及其始祖弥勒
七、无着与世亲
八、无着、世亲的著作及其传承
九、唯识古学
十、唯识今学
十一、量论与因明
第四章 佛教的黄金时代(下)(公元4—6世纪)
第四节 佛教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急剧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概况
二、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流传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
第五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公元7—10世纪)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经院化和密教化
一、7至10世纪的天竺社会
二、印度及其南北邻国佛教变化大势
三、佛教理论的经院化和大乘两派
四、佛教的密教化
第二节 隋唐五代佛教的昌盛与创造
一、概述
二、隋代佛教
第六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续)(公元7—10世纪)
三、唐代佛教
四、五代十国佛教
五、吐蕃佛教
六、云南佛教
第三节 南海佛教概况
一、中南半岛佛教
二、南洋群岛佛教
第七章 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公元7—11世纪)
第一节 佛教传入朝鲜及其早期阶段
一、佛教传入朝鲜
二、三国时代的佛教
三、新罗统一王朝时期的佛教
四、高丽王朝前期(公元918—1105)的佛教
第二节 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佛教
一、佛教的传入和奈良六宗
二、天台宗和真言宗的盛行与平安佛教
第八章 藏传佛教的再兴及其向国内外的传播(公元11—18世纪)
第一节 佛教在卫藏地区的复兴
一、佛教由多康传回卫藏
二、佛教由阿里传回卫藏
三、其它的佛教复兴活动
第二节 藏传佛教教派的形成和演变
一、宁玛派
二、噶当派
三、萨迦派
四、噶举派
五、其它教派
第三节 格鲁派(黄教)的兴起和发展
一、黄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黄教的创立
三、黄教寺庙集团的形成及政教合一体制的确立
四、黄教教义略介
第四节 藏传佛教在国内外的传播
一、藏传佛教在国内的传播
二、藏传佛教在国外的传播
第九章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上)(公元11世纪—)
第一节 中国佛教在中央集权下的稳定演变
一、宋代政局与佛教的“世间”化
二、辽金佛教
三、元朝佛教
四、明朗佛教
五、清朝佛教
第十章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下)(公元11世纪一)
第一节 朝鲜民族佛教的形成及发展
一、高丽王朝中后期佛教概况
二、知讷和曹溪宗——朝鲜民族化佛教宗派
三、佛教《大藏经》的雕印——《高丽藏》
四、李朝的崇儒排佛和佛教的衰微
五、朝鲜近现代佛教
第二节 日本民族佛教宗派的形成和发展
一、镰仓时期的新佛教宗派
二、禅宗和日本文化
三、江户时期佛教的停滞和世俗化
四、日本近现代佛教
第三节 斯里兰卡和东南亚诸国佛教
一、斯里兰卡佛教的衰退与复兴
二、缅甸上座部佛教的昌盛
三、泰国佛教的国教化
四、柬埔寨佛教的兴衰
五、老挝佛教的发展
六、越南的大乘佛教
第十一章 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
第一节 概 说
第二节 佛教在欧美
一、佛教在德国
二、在英国
三、在法国
四、在意大利和瑞士诸国
五、在美国
索引
后 记

任继愈版《中国佛教史》是以一个无神论者的世俗角度来叙述神圣之事,原作者并不信佛教,亦不认同佛教的观点。所以,写这部《中国佛教史》便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首先,佛教徒肯定不爱看,非佛教徒看它又有何益?故写不下去了,不出后五部真是一件好事,现如今,毁佛谤佛的人还嫌少吗?

作者已去世,不会再有了。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原计划写7册,实际写了4册,也没有完成。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公元前6—前1世纪)
第一节 佛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一、释迦牟尼的生平
二、?
三、创世说和种姓说
四、僧团的形成和僧伽制度
第三节 早期佛教的分派
一、佛教分派的时代
二、僧团的分裂和经典结集
三、部派的形成及其地理分布
四、上座系与大众系在教义上的主要分歧
第四节 佛教对外传播与早期佛教经典
一、阿育王对佛教的支持和佛崇拜的发展
二、佛教的对外传播
三、早期佛教经典
第二章 佛教大乘和小乘的确立(公元前1世纪—3世纪)
第一节 大乘思想的酝酿和形成
一、案达罗王朝与斯里兰卡的大乘思潮
二、大乘佛教在西域的兴起
第二节 犍陀罗和迦湿弥罗的佛教及说一切有部
一、犍陀罗和罽宾的佛教一般
二、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一、天竺佛教一瞥
二、《般若经》类及其思想特点
三、龙树与提婆
四、中观思想的基础结构
第四节 大乘佛教的一般特征及其与小乘的对立
一、大小乘的称谓
二、大乘经典及其基本特点
第五节 佛软向中国内地的传播与初传期的中国佛教
一、佛救向中国内地的传播
二、佛教向交州的传播
三、初传期的佛教译著
第三章 佛教的黄金时代(上)(公元4—6世纪)
第一节 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佛教的发展
一、印度社会与文化概况
二、北印佛教
三、中印和东印佛教
四、斯里兰卡佛教
五、南洋群岛诸古国佛教
六、迦湿弥罗佛教
七、扶南佛教
第二节 印度小乘的新发展
一、经部与《成实论》
二、新有部与《俱舍论》
三、正量部的发展
第三节 大乘佛经的续出与瑜伽行派的确立
一、华严经类
二、大集经类
三、大涅盘经类
四、胜鬘经类
五、唯识诸经
六、瑜伽行派及其始祖弥勒
七、无着与世亲
八、无着、世亲的著作及其传承
九、唯识古学
十、唯识今学
十一、量论与因明
第四章 佛教的黄金时代(下)(公元4—6世纪)
第四节 佛教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急剧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概况
二、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流传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
第五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公元7—10世纪)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经院化和密教化
一、7至10世纪的天竺社会
二、印度及其南北邻国佛教变化大势
三、佛教理论的经院化和大乘两派
四、佛教的密教化
第二节 隋唐五代佛教的昌盛与创造
一、概述
二、隋代佛教
第六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续)(公元7—10世纪)
三、唐代佛教
四、五代十国佛教
五、吐蕃佛教
六、云南佛教
第三节 南海佛教概况
一、中南半岛佛教
二、南洋群岛佛教
第七章 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公元7—11世纪)
第一节 佛教传入朝鲜及其早期阶段
一、佛教传入朝鲜
二、三国时代的佛教
三、新罗统一王朝时期的佛教
四、高丽王朝前期(公元918—1105)的佛教
第二节 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佛教
一、佛教的传入和奈良六宗
二、天台宗和真言宗的盛行与平安佛教
第八章 藏传佛教的再兴及其向国内外的传播(公元11—18世纪)
第一节 佛教在卫藏地区的复兴
一、佛教由多康传回卫藏
二、佛教由阿里传回卫藏
三、其它的佛教复兴活动
第二节 藏传佛教教派的形成和演变
一、宁玛派
二、噶当派
三、萨迦派
四、噶举派
五、其它教派
第三节 格鲁派(黄教)的兴起和发展
一、黄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黄教的创立
三、黄教寺庙集团的形成及政教合一体制的确立
四、黄教教义略介
第四节 藏传佛教在国内外的传播
一、藏传佛教在国内的传播
二、藏传佛教在国外的传播
第九章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上)(公元11世纪—)
第一节 中国佛教在中央集权下的稳定演变
一、宋代政局与佛教的“世间”化
二、辽金佛教
三、元朝佛教
四、明朗佛教
五、清朝佛教
第十章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下)(公元11世纪一)
第一节 朝鲜民族佛教的形成及发展
一、高丽王朝中后期佛教概况
二、知讷和曹溪宗——朝鲜民族化佛教宗派
三、佛教《大藏经》的雕印——《高丽藏》
四、李朝的崇儒排佛和佛教的衰微
五、朝鲜近现代佛教
第二节 日本民族佛教宗派的形成和发展
一、镰仓时期的新佛教宗派
二、禅宗和日本文化
三、江户时期佛教的停滞和世俗化
四、日本近现代佛教
第三节 斯里兰卡和东南亚诸国佛教
一、斯里兰卡佛教的衰退与复兴
二、缅甸上座部佛教的昌盛
三、泰国佛教的国教化
四、柬埔寨佛教的兴衰
五、老挝佛教的发展
六、越南的大乘佛教
第十一章 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
第一节 概 说
第二节 佛教在欧美
一、佛教在德国
二、在英国
三、在法国
四、在意大利和瑞士诸国
五、在美国
索引
后 记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为何只出了三卷?视频

相关评论:
  • 15012657060《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为何只出了三卷?
    慎群融第四节 佛教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急剧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概况 二、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流传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 第五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公元7—10世纪)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经院化和密教化 一、7至10世纪的天竺社会 二、印度及其南北邻国佛教变化大势 三、佛教理论的经院化和大乘两派 四、...

  • 15012657060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不是说八卷吗,为何只有三卷?
    慎群融还没出完呢,现在才出到第三卷,任去世不影响该书的出版,毕竟他是主编,不是主笔,每一卷都有写作班子,他是把握一个大方向。

  • 15012657060佛教东进原因
    慎群融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史》曾有过简要说明:“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 5世纪的古印度,开始主要流行于恒河中上游一带。到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及其以后,佛教向印度各地以及周围国家传播。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国家;向北传入大夏、安息以及大月支,并越过葱岭传入中国西北地区。” 仅从慧皎《高僧传》等高僧传记...

  • 15012657060任继愈的介绍
    慎群融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

  • 15012657060把佛教传到中国来的人叫什么
    慎群融参考资料: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一、佛救向中国内地的传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ang_002 2006-11-11 · TA获得超过9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4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5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楼上的 刘松 纯属胡说! 释迦牟尼...

  • 15012657060中国佛教史哪个版本好
    慎群融看你是学佛的还是研究佛学的了。任继愈的最为客观。印顺的有为佛门遮掩的痕迹。

  • 15012657060任继愈的学术主张
    慎群融继愈先生把总结中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他最初相信儒家。解放以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古代哲学的工作中,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位。由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 15012657060高中历史佛教史
    慎群融《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撰稿人有任继愈、杜继文、杨曾文、丁明夷等,分别叙述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几个时期佛教历史。本书首先论述秦汉时期中国社会流行的宗教迷信和方术,从佛教入华起,置之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附属地位,探究佛教流行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中国文化从依附而融合、滋长、盛大、停滞和衰微的发展演变过程。

  • 15012657060想对佛教一个初步全面的了解需要读的书有哪些?
    慎群融任继愈先生的《中国佛教史》,本套丛书,详尽的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了大的视角和统筹,很适合对历史也感兴趣的书友。季羡林先生的《佛教十五题》。季老的研究十分驳杂,其中他对于佛教的研究却是长时间的,虽然他本人不是佛教徒,但他在本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出发...

  • 15012657060塑造的引证解释塑造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慎群融塑造的引证解释是:⒈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引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三章第三节:“中国从先秦以来就有发达的造型艺术,而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像的输入,也开始塑造佛像。”⒉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引秦牧《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