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及至使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

翻译为: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出自西汉贾谊《过秦论(上篇)》,原文选段: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
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
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文章主旨:
《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
此为上篇,讲述了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O(∩_∩)O谢谢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就着黄河当作池(护城河),占据着华山,面对着黄河,认为是险固的地势。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就可以成就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如同烟般聚拢起来(如云般聚集起来,如回声般响应),纷纷响应他,都携带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王朝。 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被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与从前无异。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归己所有,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夺取江河守住江山的策略不同,而秦不施仁义。

等到秦始皇的时候,没有了仁政和信义,攻与守的位置就相互转换了,优势也变成劣势了!

你字都打错了吧.不是"使皇"而是"始皇"
大致意思就是:
体现在秦始皇的事例上,不施行仁义,那么攻守的位置就会变化.也就是不以仁治国,那么优势都会变成劣势.

去买本高中文言文翻译书,不就有了


从“及至使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视频

相关评论:
  • 13070954424初三上文言文《陈涉世家》的原文以及译文。
    吕劳丹秦传留至 咸阳,车裂留以徇。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齐王曰:“闻陈王...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重点字词】 [编辑本段] 通假字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通“谪”,征发,调发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

  • 1307095442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于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
    吕劳丹最后,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历史经验教训。历史上的事情不一定会在今天重演,但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总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告诉我们一个政权要巩固自己的统治...

  • 13070954424《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
    吕劳丹《过秦论》是一篇气势磅礴、很有感染力的政论文,它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对我们认识秦朝的历史有一定参考意义。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

  • 13070954424《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
    吕劳丹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

  • 13070954424如何理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吕劳丹一、主旨和结构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篇课文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这个观点也贯穿在其余两篇之中。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

  • 13070954424求过秦论最后一段中“然秦一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吕劳丹然而秦凭借着它很小的土地,发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使昔日同列的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秦王自己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

  • 13070954424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易也 翻译
    吕劳丹秦王朝的政治形势已经从攻取兼并的局面转变到守卫治理的局面,(它应该改变政策),可是它并没有施行仁义,(结果导致国家的灭亡)。“而”应该是表转折,“可是”的意思

  • 1307095442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的意思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指什么
    吕劳丹1、因为秦王朝不施仁义,所以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2、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后,却不施仁义,(所以灭亡了)。3、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

  • 1307095442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吕劳丹体现了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警惕自身。告诫西汉统治者,莫要重蹈亡秦覆辙。在秦由攻势转为守势的问题上,作者并未强调实施仁义的重要,所以,仁义不施的结果只能是秦王朝的灭亡,而不能是攻守之势的变化。

  • 13070954424贾谊的《过秦论》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吕劳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文言,翻译过来是,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因此,“仁义不施”是原因,“攻守之势异也”是结果.这句话是从反面总结出历史教训,来劝谏西汉统治者,如果从正面讲,秦要想使其攻与守的形势不发生相反的变化,就得施行仁义政策~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