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请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魏源
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2、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八个字。
3、戊戌变法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5、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这一举措最终能达到的目标就是中国本土资产阶级的诞生,发展和壮大。洋务运动虽然在开始阶段就遭受了中法战争的严重破坏,但是法国人的坚船利炮和中国人学习西方技术之后制作的洋枪洋炮对垒的战果让统治阶级看到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成果,所以中法战争加速了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虽然不是马克思首创),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就是通过提高生产力最终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变,和整个社会的变革。但是由于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传播(尤其是不懂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留学生的传播)使得中国始终存在的激进思想得到了新的信息和新的借口,即文痞鲁迅所说的:先解决思想问题。
于是新文化运动爆发了,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一种精英阶层的运动,不仅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影响政治革新。从新文化运动衍生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更加荒谬,到1956年,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竟然抛出了国内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要是能听见这荒谬的话估计会气的从坟墓里蹦出来)
结果为了提高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中国走了三十年弯路,终于还是回到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和洋务运动时的发展模式完全一致。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早在19世纪六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康、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先导。康、梁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把谋求政治体制的变革放在首位,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变法运动夭折。随后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运用西方国家学说,实行王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

(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

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②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互统一;③充满进步与保守的斗争(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势力、革命派与保皇派斗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请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5755031762试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你有何启示?
    喻届矿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是由“器物”(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到“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再加一步,那就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学习(十月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

  • 15755031762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东西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_百度知 ...
    喻届矿答: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历史事件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由清朝官僚地主阶级掀起的改革,中体西用,主张保留封建制度,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挽救民族危亡——学器物。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政治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发展...

  • 15755031762简述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喻届矿答: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

  • 15755031762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述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经历了器物层...
    喻届矿答: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外国列强不断入侵中国,在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同时,也使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是:1. 器物层面:在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

  • 15755031762试述近代史上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和相关结果...
    喻届矿答:1.早期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并宣传自己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进行...

  • 15755031762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喻届矿答: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特点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三部曲(阶段特征)①第一阶段:自雅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0多年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②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

  • 1575503176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思想”的三个阶段...
    喻届矿答:C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故选C。点评:...

  • 15755031762中国近代化学习西方的四个过程
    喻届矿答: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从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层次的过程,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它们的共同之处:挽救危亡。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一、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 二、...

  • 1575503176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喻届矿答: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19世纪60年代起,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创办军用、民用企业,新式海军,培养新式人才,在器物层面(阶段)学习西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于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未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吸取其教训,19世纪90年代,在民族危机...

  • 15755031762中国近代向外来文明学习的主要历程和阶段特点
    喻届矿答: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