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一句禅语?

来自:社会风气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什么含义~

青源惟信禅师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形容人在少年时,什么事都是真实的,没有欺瞒,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形容人到中年,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形容人们步入老年,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能更真实的看到自己的人生,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也更有一种豁达的心态,于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扩展资料:
从哲学上看,人们的认识,有待于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深化。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面,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经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精取精的过程,所以,看山不是山。
还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过程,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秩序。是矛盾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的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句话是说,我们看到世间万物之后,开始对他们进行思考,我们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第一印象,我们开始探寻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东西。于是我们说“白马非马”,“陋室不陋”、“花非花,雾非雾”,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不是它自己本身。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放下一切,万法随缘。这里所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初识,迷惑之后的大悟,是我们留下好的文化认知,把不好的观念摒除之后的山水,是更有韵味的山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早出自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原文如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几句话是指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越多,对待事物看法会经历这三重不同境界。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句话说的是,人们对看到事物的初步感受,因为这时候人没有太多复杂的观念在里面,可谓初识世界,纯洁无瑕。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说,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是它自己本身。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句话是说,我们看到世间万物之后,开始对他们进行思考,我们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第一印象,我们开始探寻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东西。于是我们说“白马非马”,“陋室不陋”、“花非花,雾非雾”,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不是它自己本身。
第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是放下一切,万法随缘。这里所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初识,迷惑之后的大悟,是我们留下好的文化认知,把不好的观念摒除之后的山水,是更有韵味的山水。

扩展资料: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削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特世界。
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是说明人对有限时间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生境界

  佛说了,世间万物,都由心生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来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你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说2是2,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以致出现了许许多多现代版的“指鹿为马”的故事。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步入老年,善于反省的人才会最终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认识到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财再多,也是免不了要回归自然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句话是说,我们看到世间万物之后,开始对他们进行思考,我们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第一印象,我们开始探寻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东西。于


如何解释“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一句禅语?视频

相关评论:
  • 17895879012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
    茹货健三重境界的理解: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

  • 17895879012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
    茹货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形容人在少年时,什么事都是真实的,没有欺瞒,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形容人到中年,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

  • 17895879012“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
    茹货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指的是人初次看山,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只看到山的表面,不会深入思考山背后的内在含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开始思考表面背后的内在含义,开始注意到山和水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含义。"看山依然是山,看水...

  • 17895879012看山是山的三种境界哲学原理
    茹货健1、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感性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将客观事物看作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实体。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基于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是对于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2、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理性认识阶段。在...

  • 17895879012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此人生三大境界?何解?
    茹货健1、看山是山 一个人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内心是纯洁无暇的,对待任何接触的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别人告诉你,眼前静止的叫做山,你就认识了山;远处流动的叫做水,你就认识了水。你就会不假思索地以为”眼见为实“,认为眼睛看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随着你年龄渐长,经历...

  • 1789587901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茹货健这个时候,人学习到了一定知识,也有了一些见识,见识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可能是虚幻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是真实的。沉迷于浮华的表面,会让人迷失自己。这个时候,要有怀疑的眼光、自省的认识,认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也是最高的境界...

  • 17895879012如何理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茹货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凡夫在没有悟道前,执着于眼前看到的景象,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从而心随境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个人悟道后,看清了事物的本质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犹如镜花水月,了不得可,此时见所有相,皆为空相,但并没有到达最高境界,仍然执着于一个空相。看山还是山,看...

  • 1789587901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什么意思?
    茹货健宋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道出了禅宗的三种境界。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

  • 17895879012禅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茹货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没有证悟以前看到的虚幻的样子,自以为是本相。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进入禅修的时候明了的万法皆空,皆是虚幻。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讲的是见到了真正的本相——即般若智慧。只有修可见到

  • 17895879012行思禅师说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什么意思?
    茹货健这是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正做功夫真切的时候,无所见,一切不著。反过身来,噢,山...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