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嘉、庞统和周瑜没有英年早逝, 魏蜀吴三国谁会统一天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上海的演变史?~

上海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图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又称申。因此,上海的地方戏沪剧亦称申曲。相传上海一带是战国时期楚国宰相黄歇的封邑。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传说黄浦江是由春申君黄歇所开凿,故称黄歇浦,又称春申江。
今上海市郊龙华塔及市内静安寺是上海最早的建筑物,相传是三国时吴帝孙权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建造。龙华塔原名报恩塔,是孙权所建十三塔之一,孙权因母亲信佛,所以建寺建塔以报母恩。静安寺初名重玄寺,在吴淞江侧沪渎上,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今名,南宋嘉定中迁市内。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关于黄浦江,南宋以前文献,都没有记载。到了元朝才出现关于黄浦的记载,但不称黄浦江,黄浦逐渐成为太湖下游的重要泄水道是元代以后的事。故黄浦江由战国春申君黄歇所凿之说,是元朝以后文人附会而成的。龙华塔据宋《绍熙云间志》记载,建于五代时吴越国钱俶时期(公元947-978年)。而静安寺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建于吴越国宝正元年(公元926年),故龙华塔与静安寺属五代末北宋初的建筑。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二、上海的形成
龙华塔和静安寺的建筑年代证明,至少古迹所在地在 五代以前唐代已成陆,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成陆。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于是三十多年后的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划昆山南部、嘉兴东部、海盐北部设华亭县,即今松江县。华亭县的范围很大,据《嘉庆一统志》记载:“天宝……置华亭县,其东北为华亭海”,包括了华亭沿海海面。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已是“人烟浩穰,海舶辐辏”的对外贸易重地,引起了宋朝廷的注目。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在唐天宝年间青龙镇是吴淞江下游海运中心。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在今上海旧城。

上海老城区(一)
上海老城区(一)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到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已是“一切解运权衡特达不与他府埒(等)”说明上海的经济力量已超过其他城镇,也说明上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此时已形成了以上海镇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了。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据《弘治上海县志》记载,此时的上海已是“人物之盛,财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上海老城区(二)
上海老城区(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三、上海河道的变迁
黄浦江和吴淞江穿上海市区而过,今天吴淞江(即苏州河)自太湖经吴山、昆山、青浦、嘉定入上海,过外自渡桥入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自松江过闵行镇转向北流,在陆家咀与吴淞江相汇,转东北流至吴淞口入海。今天黄浦江水量丰富,江面大,吴淞江只是黄浦江的一支流,这种情况正与历史情况相反。古代黄浦江是吴淞江的一支流,故至今黄浦江入长江之口仍称吴淞口,而不“黄浦口”。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历史上的吴淞江流量大,江面宽,唐代江面最宽处达二十米吴淞江口有个小岛,由于吴淞江的流量大,一直扩展不大,但到了宋代,由于水源减束,河道弯曲,河床变窄,河面宽度迅速变小,造成吴淞江下游经常淤塞,而吴淞江口的小岛迅速扩大,这时的上海早已成陆。到了元代这种情况更加剧,吴淞江下游经常发生水患。而江口小岛因江流海潮夹带混沙加速了沉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竟与南岸相连,吴淞江被迫向西北入海,即成今吴淞江的流向。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吴淞江的黄浦水也日益缩小。永乐时期(公元1403-1425年)由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他采用分吴淞江水,使其从白茆浏河直接入海,以分其势;同时开浚范家浜,让其上接黄浦以达泖湖的水,从此,吴淞江逐渐淤塞,吴淞江的水通过目前的河道注入范家浜。范家浜由于水源充沛,下流日益阔深,而昊淞江下游日益萎缩,目前仅存虬江遗迹。自吴淞江流入范家浜后,遂称黄浦江,至于浦东一带旧黄浦江就逐渐成为了平陆。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历史上陈真确有其人,还是霍元甲门下的弟子。
陈真1892出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襄阳,后居上海,是“精武门”霍元甲的徒弟这一点在绝大数人,是给予肯定的。
因为当时民国时期在霍元甲去世时,在一张报纸史上列出了,出殡者们的名单,和徒弟们的名单,陈真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官方的报纸上出现,从而证明 了历史上“精武门”中确实有陈真这个人。

扩展资料:
查询的资料中证实陈真的存在,但此人的事迹可能多半是假的,都无证可考,人们经常传说的陈真是这样的:
陈真刚开始,并不被霍元甲看好,霍元甲不让陈真学习武功后来,陈真偷着学习,刻苦练习,终于学会了迷踪拳。 并得到霍元甲的肯定,于是开始真正成为霍元甲的徒弟。
霍元甲看陈真勤学苦练,于是凑学费让陈真去国外留学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真在日本留学后得知霍元甲的消息,于是急忙放弃学业回来,找出凶手为师傅霍元甲报仇。
霍元甲后来又在叛徒空中得知,日本人武馆为了竞争上海的地位,从而买通霍元甲的徒弟暗下毒手,于是就有了在1912年单挑虹口道场刚柔流137人的经典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真

如果这三人不早死的话,确实三方都极有可能统一天下,但就概率来说,私以为,还是以蜀汉最有可能。也就是说,三人都在的情况下,蜀汉的情况会是最好的,原因很简单,庞统在,刘备取蜀就会顺利很多,诸葛亮也不必从荆州赶来相助。这样一来,荆州就不会失去,甚至可以更早地开始按照隆中对的计划两头出兵,成功的概率是相当大的。

当然了,这三个人不死,对魏蜀吴三国都有很大的好处。首先看郭嘉,此人可以说是曹操众谋士中,最具战略眼光的人。当年曹袁进入相持阶段之时,他就推出“十败十胜”之论,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曹操一定会赢得最终胜利,后来果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曹操取得了对袁绍的彻底胜利。正是因为郭嘉太过贤能,才会让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感叹有他在,就不会有今天的惨败。但这也不能证明,有郭嘉在,曹操就一定能赢,最多是不至于败得如此惨烈罢了,毕竟敌方也不是吃素的。

再看周瑜,这个人对东吴政权是相当重要的存在,尤其是在他死的时候,其重要性不亚于鲁肃加吕蒙之和。而且周瑜还是东吴阵营内少有的坚持要取益州的人,甚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只是很可惜,不久之后他就病逝了,计划当然也就搁浅。也正因如此,才会让刘备捡了个大漏,否则的话,东吴也插一手,恐怕他夺取益州就会更困难了。

但总得来说,郭嘉与周瑜固然重要,其重要性也比不上庞统之于蜀汉,所以三人皆存,受益最大的将是蜀汉,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也将是蜀汉。



如果郭嘉、庞统和周瑜没有英年早逝,魏蜀吴三国都有可能统一天下,如果按情况来说的话,肯定是蜀汉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有庞统在,刘备取得成就就会顺利一些。

如果郭嘉、庞统和周瑜没有英年早逝, 魏蜀吴三国都有可能会统一天下,但实力更强的事曹操

他们的英年惜逝,对于各自主人的影响应该是周瑜最大,庞统次之,郭嘉第三。但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曹魏,这是硬实力。

这三个人不死,对魏蜀吴三国都有很大的好处,他们都很有可能会统一天下。


如果郭嘉、庞统和周瑜没有英年早逝, 魏蜀吴三国谁会统一天下?视频

相关评论:
  • 18775548102如果郭嘉、庞统和周瑜没有英年早逝, 魏蜀吴三国谁会统一天下?
    袁农祥但总得来说,郭嘉与周瑜固然重要,其重要性也比不上庞统之于蜀汉,所以三人皆存,受益最大的将是蜀汉,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也将是蜀汉。

  • 18775548102郭嘉庞统周瑜如果没有早死,三国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袁农祥即便知道历史无法重来,我们也还是会对它做出一些假设,假如某个能够影响当时局势的人没有那么快死去,会不会对将来的走向产生影响?就比如三国时期几个英年早逝的人物,郭嘉、庞统、周瑜,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么早就因为一些原因死了,又会对日后的三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 18775548102哪些大将没英年早逝的话,三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袁农祥郭嘉非常聪明,生前为曹操制定了一系列军事谋略和作战计划,可惜在三十八岁那年就去世了。如果郭嘉没有死,应该会洞悉庞统的阴谋,赤壁之战曹操就不会输得那么惨。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会被魏国打破。

  • 18775548102如果当初孙策、郭嘉、刘琦和周瑜没有英年早逝,三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
    袁农祥而周瑜又是他手下得力干将,军事才能也算得上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如果这两个人一直活着,想必后来的刘备也不可能借得了荆州,甚至有可能直接被他们灭掉在东吴境内。郭嘉 郭嘉的智谋要是敢说三国第二估计没有人敢称得上自己是第一,他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曹操官渡之战时国家就证实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天...

  • 18775548102如果郭嘉、庞统、周瑜不早亡,你认为三国当中谁能最后统一中国?
    袁农祥谁也难料郭嘉、庞统、周瑜不早亡后的下场。无论郭嘉,庞统,周瑜甚至诸葛亮都是人而不是神,他们能做的也就是以当时具体情况提出些针对大局而做出最好的决定,但是大环境是怎么都改变不了的,正如下雨出门有人会提供一把雨伞给你使用,但这人能让老天爷不下雨吗?不要迷恋什么不实际的说法了,卧龙...

  • 18775548102...三国里如果法正庞统不死,郭嘉不亡,鲁肃周瑜不早夭,最后三国谁能一统...
    袁农祥回答:我觉得会.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赤壁之战的过程:1 周瑜反间计除掉指挥水军经验丰富的蔡.张2 黄盖苦肉计3 阚泽献诈降书4 庞统连环计使曹军战船相连,为火攻提供便利可以说赤壁之战是一场妙计频出的战役,卧龙.凤雏.周郎三个智慧超群的人联手才打败了实力雄厚的曹操.上述计谋只要有一个被识破,那么孙...

  • 18775548102三国的这四位人才如果不是英年早逝 三国历史将被改写
    袁农祥郭嘉,字奉孝,绝对是三国里的奇才,郭嘉的才华早期帮助曹操平定北方!只可惜没跟诸葛亮、周瑜战场上交流,真是遗憾!如果曹操赤壁之战郭嘉还活着,我相信赤壁之战一定很精彩!而且刘备、孙权肯定不是对手。因为周瑜、诸葛亮虽然有智有谋,但毕竟兵力相差太多了,可能战期会持续时间比较长!但曹操最后肯定会...

  • 18775548102如果郭嘉没有英年早逝,他真的能助曹操一统天下吗?
    袁农祥可见郭嘉的智慧是得到了曹操十足的肯定,郭嘉在曹操军中应该属于第一智者的位置,可惜英年早逝,错过了和诸葛亮、周瑜、庞统、司马懿这些智囊高手切磋智谋的机会,这让三国迷们少了不少的谈资。那么如果按曹操的说法,郭嘉在,曹操不会中连环计,三国的剧情会怎样呢?我认为,如果郭嘉看穿了连环计提醒曹操...

  • 18775548102郭嘉,周瑜,庞统,法正,魏吴蜀四大谋士英年早逝究竟影响了什么?_百度...
    袁农祥郭嘉,周瑜,庞统,法正四人,每个人都有影响历史走向的能力。可以说四人的死亡,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轨迹。若四人其中一人不死,历史很可能会更改。然而,若四人都不死,那也就说不准了。一、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郭嘉此人的谋略能力在曹操的阵营当中并不显眼,曹操阵营中谋士众多,无论是为曹操制定战略的...

  • 18775548102历史上,庞统、郭嘉、周瑜为什么都英年早逝呢?
    袁农祥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作为三国将领,总有一些有名将士在辅佐他们,并且他们三个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在他们军方,都有一个人英年早逝,分别是郭嘉、庞统、周瑜,去世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就是得罪了一些人,因而丧命。一、 郭嘉之死郭嘉,作为曹操的背后的人,从效力他以来就在一直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