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网络媒体在舆论传播中扮演的角色?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样看待网络传播与舆论监督?~

尤其进入21世纪,当网络传播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时,当我们在网上既可以看到白宫,又可以看到中南海时……,对网络政治进行观察与思考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一、对舆论及舆论监督的认识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对于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有争议的问题的共同意见。①舆论监督是和舆论一体相连、密不可分的。它所反映的不是个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而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公众)对社会现实的普遍的、共同的意见。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做作出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对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②舆论监督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监视社会环境、调整社会心态与社会意见、对社会进行控制、制衡等等。在中国,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锐利武器,也是提高新闻宣传的战斗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非常密切,传统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在网络逐渐受到青睐的现代社会,通过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成为舆论监督的一个新焦点,尤其网络政治倍受关注。
二、网络政治的现状——特点与问题
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舆论监督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兴起之后,网络也加入到了舆论监督的行列中来,并且日渐显出其重要地位。
网络政治强调的也是舆论监督的一种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制衡的功能。它应该是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有益的。同时要明确,这种控制不是强制性的,它主要是通过精神内省、价值认同、道德感化的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与传统媒体在政治方面的舆论监督不同,利用网络进行政治方面的舆论监督有了其新特点。
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时很难得到受众的直接反馈,即使得到直接的反馈在时效性上也是比较差的。简单地说,话语权是主要由一方控制的,而另一方非常被动,难于充分享有话语权;同时,控制话语权的一方也很难确切了解新闻发布后受众的反应及其舆论效果。对传受双方来说,很难形成互动。
而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为网络传播新闻、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在网络政治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网络使得普通受众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关于政府、政府官员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发布信息方也可比较直接地获取这些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受众的心理状态,为政策等的改进与制定提供了依据,网络能及时地报道政治及与之有关的新闻,让最广大的受众以最快地速度了解政治并可让他们以最快地速度对政治做出反应。从一定程度上说,更有利于社会控制。
这实际上发挥了舆论监督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互联网为普通人对政府行为或政府官员的监督提供了便利,与传统媒体相比,这一特点尤为突出,网络论坛等都成为普通受众的传声筒。由于普通人开始享有话语权,原来的话语权控制者在统一声音方面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克林顿的性丑闻案为例,美国《新闻周刊》的编辑部在这篇消息即将发稿的时候把它撤了下来,而由一个年轻人开设的一个人网站——德鲁吉报道则将这一爆炸性新闻公之于世,在当时引起的轰动足以见证网络舆论监督的威力。而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网络能更迅速、更直接地了解普通受众(民众、人民)的状态,舆论引导与监督也更为方便。在中国,刚发生不久的孙志刚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重大的反响,最终政府根据人民的反馈情况修订了相关的政策,也可以看出人民的意愿通过网络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网络政治对社会的一种调节,在这里,网络的交互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不同国家的政府网络都是为其自身的政治利益服务的。以美国为例,1998年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明明是明目张胆地侵犯行为,但包括网络在内的西方传媒对事实进行了精心地选择,向美国民众公开了所谓的真相,这种假信息事实上是在有意地塑造美国民众对这一事件的认识,简单地说,美国政府是在利用手中地话语权影响以致误导美国民众,是在意识形态上控制全体民众。不过,在中国则不同,中国政府都是站在党和人民地立场上通过网络发布忠于事实的新闻,目的在于让中国的广大人民都能及时地了解政府政策、新闻事件的真相……从而可以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地建设中去。
当“网上办公”、“在线政府”、“电子化政府”日益成为可能时,“开放政府”也就成为可能,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他们也可是直接享有一部分话语权,可以直接通过相关的网站了解到可靠的政务信息,这时政府的角色开始慢慢具有服务的性质——及时地向公民提供信息的服务。当然这种信息的服务是有立场的、有选择的,上面提到的美国轰炸中国使馆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一点。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较为容易的从网站的相关部分得到来自受众的反馈信息,这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反馈回来的信息经历了较少的中间环节,所以信息丢失的就比较少,可靠性就强,政府可以准确地把握受众的整体想法(意识),为其科学地引导与监督提供了可能。
在看到网络为政治生活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应明确网络也为政治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
由于网络为民意的表达与公众的参与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有些情况下,很普通的一个公民就可以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所以来自民间的不同声音越来越多,这样政府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在面临着越来越难以统一声音的尴尬(在不同的情况下,统一声音有时是好事,有时则不然)。这就要求政府在引导舆论上要更科学,否则会很难让公众在意识上认同政府的行为,也很难提高政府的威信。但对于一个对公众负责任的政府来说,这不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网络也为一些政治谣言提供了技术手段。发布谣言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对政府、政府官员或者政府的政策进行诽谤、中伤、诋毁,如果普通的受众不能清醒地分析情况,那么就非常容易受到误导,甚至出现极端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还有,现在通过网络建立起来的有自己组织的团体越来越多,当然,其中大部分团体都是健康的、正常的,他们可能是集邮爱好者的组织、可能是读书热爱者的组织……但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些组织可能是通过网络建立起来的违背政府规定的非法组织,例如营销组织等。对政府来说,对这部分团体的信息的了解与控制是有难度的,但如果能及时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尤其及时识破不良分子的面纱,对于舆论地引导与监督是有意义重大的。
三、网络政治的未来
随着网络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舆论监督方面越来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舆论组织者要想更好地发挥网络阵地的优势,就必须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进。
第一,在通过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改变一种心态——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布新闻与信息,不考虑社会上普通人的反应。这种心态是在利用传统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时滋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与话语权的享有范围比较窄有关,而网络的交互性就要求对社会进行积极控制的一方必须积极地组织舆论,同时建立科学地接受反馈的机制,及时分析反馈信息,并及时对反馈信息做出反映。简单地说,就是要社会控制者在面对网络政治工作时要更讲求质量与效率,提高舆论监督的积极性。
第二,要想消除网络谣言等对健康的网络政治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健康的声音不断提醒、告诫公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强化公众的正确意识,其中对版主的严格要求就是方法之一;另一方面也需要去改进网络传播技术,使不利于公众健康、正确判断的谣言等没有藏身之处,剥夺它们的话语权。对于利用网络发展的非法组织等,也需要同样的方法予以解决。
第三,对于中国来说,利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可以借鉴《声张自我的艺术》③的一些观点。通过网络进行舆论监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这个前提下,要有利于社会协商对话。网络使得舆论组织者与对象之间进行社会协商对话、彼此沟通、互相理解成为了可能;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方通过对话达成一致将成为舆论监督的主角。简单地说,强调的是一种疏导,而不是堵塞。

当今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和社会心理。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强、交互性好、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等一系列优势,其舆论形成具有自发性、快捷性、多元性、长留性等特征。也因为网络的开放性、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以及受部分网民社会经验、自身素养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舆论往往又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甚至会以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攻击来表达观点。因此,正确分析和引导网上舆论,显得十分重要。

网上舆论引导重要而紧迫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准确汇集民情民意的需要。准确汇集和分析民情民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意反映的集约性、普遍性、可视性在网络舆论得到最为显明的反应。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在真实、直接、及时反映民意方面更具有代表性。各大网站的留言板、BBS论坛,成为表达民意、体现观点、形成网络舆论的重要场所。网民的留言被放大成一种观点后,经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影响,就会形成舆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起哄、攻击等宣泄型、情绪型舆论。如果不能对这些偏激的舆论加以正确引导,势必造成“网民的声音一大片,群众的声音听不见”的混乱嘈杂局面,严重扰乱党和政府掌握民情、了解民意的视线。因此,要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就必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人民行使监督权力的需要。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网络舆论这样明显。网络舆论在形成以后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施加于决策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与民休戚相关的决策上,网民关注的越多,越容易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广大网民的关注,也使得解决问题的各项流程更加透明化。但由于网络上传播者身分的匿名性及隐藏性的特点,会导致一些不良言论出现,混淆视听,削弱正确舆论的导向。因此,我们有必要维护网络舆论的正确声音,使之发挥正确引导民众的积极作用。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提高互联网服务经济社会水平的需要。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新闻媒体的作用集中表现。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自然也不例外。互联网发展十几年以来,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网络这种新媒体的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网站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过多的关注社会的阴暗面,导致负面报道层出不穷,正面报道形不成声势,严重脱离中心工作,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坚持顾全大局、服务中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方针,积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氛围、凝聚人心、汇集人气。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需要。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媒介,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互联网上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还利用网络散布谣言、传播反动言论,甚至雇佣网络写手对一些“热点”进行炒作,欺骗网民,误导舆论。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在互联网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使网络舆论成为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主阵地。

要把握好网络舆论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当前,社会舆论环境复杂多变,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频,加剧了人们思想情绪的变化。镇定与恐慌、理性与冲动、事实与谣言、积极态度与消极言论同时出现,各种思想认识相互交织,无论是以及时丰富的新闻信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还是以准确有效的舆论引导社会公众,都需要我们第一时间掌握社会舆论的趋势和特点。

来自互联网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网络舆论关注的公共事务素材,一方面是来自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报道,另一方面来自网络原创,尤其是BBS上网友自行发布的新闻和传言。如果传统媒体的报道被门户网站转载,或网上传言得到传统媒体的证实,或网上观点得到传统媒体的声援,那么这种网上网下的交互作用,会促使舆情汹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对当事人特别是负有社会管理责任的公权力形成压力。

互联网成为反映社会心理和表达公众诉求的重要渠道。从今年网上舆情来看,社会敏感问题成为网络舆论焦点,经济民生类、政府管理、立法司法备受网络关注。环境问题、腐败问题、司法不公等事件极易激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甚至一些偶然的事件也会引发不良情绪,应该加以警惕。

警惕“网络暴力”现象。据统计,我国网民中,30岁及以下的超过了70%。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人都心怀正义、充满激情、好奇心强,强烈期待融入社会,热切希望表达自我,并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但是这一年龄段的人涉世未深,很难摆脱冲动与激情,容易在群体的兴奋中忘记理性地制约自己,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惩罚他们认定的“坏人”。他们很难对自己在“善良动机”下所导致的行为后果作出全面客观的估计。在网上讨论某一事件时,会出现极端、辱骂、非理性的声音,在有的引起网民反感的事件中,一些网民自以为怀着正义之心,对当事人实施“网络暴力”,包括公布当事人隐私、电话骚扰、现场骚扰等需警惕。

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对于热点社会事务、公共话题,非专业人士积极发言,与大众分享他们的智慧、学识和价值观。这些民间身分的观察家对公众的影响力较大。特别是网上一些较权威的论坛和知名个人博客,以及一些资深网友,扮演了传播学上的“意见领袖”角色。在一些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辩论中,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影响网友的价值判断。有时“意见领袖”的意见并不完全客观正确,却能引导整个网络舆论的走向,导致了网络舆论的偏向性。因此,需要找到恰当的方式,与“意见领袖”进行沟通,让互联网中的“意见领袖”与我们合作,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和纽带。

积极探索引导网上舆论的机制和措施

把传统媒体网站、政府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网站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由于我们的主要新闻媒体在社会和公众中有较高的媒介公信力,当人们在网上要获得新闻信息时,总是把传统媒体网站、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和重要的门户网站作为主要甚至是首要的选择。因此,主流媒体既是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重要社会力量,发挥着信息传播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排头兵。因此,要建设一批政府管得住、网民信得过的主流媒体网站,以较大规模和影响力在网络舆论中做好引导。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为他们提供新闻发布上的优先权,促进有影响的网站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以增强信息互通,形成舆论联动,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

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公开,从源头上堵住网络流言和虚假信息的泛滥。提高政府部门行政决策的透明度,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客观、全面的发布,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满足公众知情权,贯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以往的新闻传播实践告诉我们,当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如果政府能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就能安抚公众情绪、保持社会稳定。对于那些影响面大且具有持续性的事件,要注意形成信息传递的波次效应,在及时满足网民知情欲的同时,逐渐降低人们的关注度。反之,由于网络传播本身的放大作用,信息的混乱、错误、拖延,会使谣言大行其道。在网络传播的时代,在播客、博客、个人新闻盛行的时代,在传统大众媒体不是信息惟一来源的时代,更要避免因对正常信息的过度控制而导致信息短缺,而使那些虚假信息通过网络得以广泛传播。只有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才能确保包括网络舆论在内的社会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加快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培养,借助专业网络评论员的力量,帮助网民从舆论客体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借助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及网络当中部分民间观察家的力量,培养网上的“意见领袖”,不仅可以起到媒介信息中介和过滤环节的作用,还可以为网民提供科学理性的观点和建议,也可以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和纽带,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对网络舆论的最后形成起着主导性作用。

建立分工协作、专兼职结合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理顺体制机制,增加投入,扩大网上影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是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要着手建立起专职、兼职和覆盖全省各地、各部门的不同层次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育起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写手,由专兼职网评员平时负责与其联系和交流,以应对必要时舆论引导的特殊需要。要理顺工作机制,把新闻发言人与网络评论员两只队伍结合起来,扩大发展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外延。

舆论审判,在这个网络信息纵横的时代,屡见不鲜。药家鑫事件,唐慧事件,舆论先于法制,舆论大于法制,将法制践踏。有一些媒体一贯以“优良传统”伸张正义,倾倒一侧,与“弱者”抱成一团,进而引导舆论,导致舆论审判。

殊不知媒体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想必真实客观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强者没有话语权,强者永远是霸权、强权、蛮横的代表,在媒体眼中,“强者”总是处于被审判的地位。我想说:“这到底意味着媒体的进步还是法制的退步?”我们总讲“依法治国”,难道这个过程就是被媒体所干涉或介入的过程?那么如此说来,媒体是否成为了一种审判依据,比宪法还要更行之有效呢?

媒体应该是传播舆论的载体、工具、手段,媒体传播舆论、制造舆论、助推舆论,但媒体并不等同舆论,更不可能“包圆”舆论。舆论是公众评说、公众传播,也可以说是公众之口,除了各种媒体这个舆论场外,还有人们的口口相传这个舆论场。但是现在的网络媒体已经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并没有明确自身应处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去对一件事件进行解读,而是为了博取眼球去阐述报道。

那么,网络媒体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不解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忧,网络媒体要何去何从?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我认为网络媒体自省应早先提上日程。



马克·吐温有一篇对新闻媒体进行幽讽刺的短文——田纳西的新闻界。他用幽默滑稽的语言,一针见血指出新闻界存在的某些不良风气。如今的媒体,就如同田纳西的新闻界一样,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新闻;不怕吓一跳,就怕不知道。

对于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新闻,媒体小编们也变得“不正经”了,无所不用其极,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夺人眼球而不是好好陈述事实上。以我多年浏览新闻的经验来看,当今媒体存在三种错误的舆论引导:

1.1 标题党

一个好的标题会吸引读者去点击,但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标题则令人厌恶。说到标题党,我个人认为,地域歧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媒体报道造成的。

我们日常看到的一些负面新闻,总是突出xx籍,x地的字样,比如“河南”,久而久之,我们不自然的就会对河南产生不好的印象;实际上,河南也有很多正能量的新闻发生,但是媒体却很少在标题中加以突出。前一阵子的“东莞大学生见义勇为被捅身亡”,那名大学生就是河南籍的,是在东莞上学,但是媒体却在标题中只冠以东莞字样,这种做法就很令人费解了。


断章取义

1.2 扭曲事实,片面报道

扭曲事实,片面报道的新闻就更是不可枚数了,“国人在叶卡捷琳娜宫把尿”一事就算是一例,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根本就没有经过核实与求证,拿过来就用。

很多情况下,扭曲事实或者是只报道事实的某一部分的新闻更容易引起争论,而这也正是媒体希望看到的。争论越多,看新闻的人也就越多。

就拿前一阵子的里约奥运会来说,各大媒体对于里约的努力视而不见,只是片面的拼了命揭里约的短,嘲讽里约设备不完善,环境差,资金短缺,等等,造成一时轰动,人们议论纷纷,都等着看里约的笑话。结果呢,里约奥运会如期举办,安然闭幕,我们发现,其实并没有新闻报道的那么不堪嘛。

1.3 捧杀

捧杀,《现代汉语词典》如此释义: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人骄傲自满、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失败。

我平时关注体育板块的新闻较多,发现这几年媒体所捧杀的,先有刘翔,后有宁泽涛,如今傅园慧也在“捧”的路上,恐怕不知哪天就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里约奥运会的一句“洪荒之力”,让傅园慧在无意中成功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一时间养活了好些正愁着没有娱乐爆料的媒体。自此之后,无论她在公共场合做了什么,都会有一批表情包出现。媒体不遗余力的报道,起先大家还买账,觉得傅园慧真性情,慢慢的就变成了反感。网上的抗议声不绝于耳,有的反对媒体,甚至还有的对傅园慧进行人身攻击。


傅园慧采访截图

冷静下来想一想,宁泽涛也好,傅园慧也好,频繁的曝光,错在他们吗?他们都不过是运动员而已,或许宁泽涛身材脸蛋皆好,或许傅园慧率真自然,但倘若无人报道,也就会如普通人那样,自然的起起落落,终归于沉寂。

但是他们却如娱乐明星一般身处在镁光灯之下,成为了娱乐名人。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媒体,是媒体一窝蜂的吹捧报道,让他们再不是普通人那般自在;等到他们成绩衰退时,价值所剩无几,媒体就抛弃他们了,跟着群众一同口诛笔伐,所谓“先捧后杀”是也。

2

新闻看多了,就会得出个普遍的结论:新闻越短,事情越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越是大事、要紧事,媒体越不敢妄言妄语,于是不带立场的叙述事实成了明智之举。而对于那些无关痛痒的新闻,媒体则往往“妙笔生花”。

那么面对媒体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舆论,我们该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分清是非黑白呢?

2.1 绝不要丧失冷静

那位读者说得很好:“在没了解真相前,停一停,想一想,不要急着炮轰,不要被有心人利用去散播谣言。”我们在面对媒体爆出的事件时,要冷静看待分析事件,要牢记就算是媒体也不可能是永远正确的,不要急于下结论。

2.2 多方面求证事实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新闻,我们也不能偏听偏信,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要多方面的去求证事情的真实情况,小道消息也要注意甄别和利用。譬如文章开头的新闻,就是网友在知乎上讲述了真相。

如今的新闻媒体,呈群雄逐鹿的态势,不仅分为官方、民间,更有众多个人的自媒体欲分一杯羹。在这种“乱世”,我们虽不能当茫然无知的白丁,但也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落得个贻笑大方的下场。



舆论审判,在这个网络信息纵横的时代,屡见不鲜。药家鑫事件,唐慧事件,舆论先于法制,舆论大于法制,将法制践踏。有一些媒体一贯以“优良传统”伸张正义,倾倒一侧,与“弱者”抱成一团,进而引导舆论,导致舆论审判。

殊不知媒体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想必真实客观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强者没有话语权,强者永远是霸权、强权、蛮横的代表,在媒体眼中,“强者”总是处于被审判的地位。我想说:“这到底意味着媒体的进步还是法制的退步?”我们总讲“依法治国”,难道这个过程就是被媒体所干涉或介入的过程?那么如此说来,媒体是否成为了一种审判依据,比宪法还要更行之有效呢?

媒体应该是传播舆论的载体、工具、手段,媒体传播舆论、制造舆论、助推舆论,但媒体并不等同舆论,更不可能“包圆”舆论。舆论是公众评说、公众传播,也可以说是公众之口,除了各种媒体这个舆论场外,还有人们的口口相传这个舆论场。但是现在的网络媒体已经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并没有明确自身应处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去对一件事件进行解读,而是为了博取眼球去阐述报道。

那么,网络媒体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不解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忧,网络媒体要何去何从?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我认为网络媒体自省应早先提上日程。



马克·吐温有一篇对新闻媒体进行幽讽刺的短文——田纳西的新闻界。他用幽默滑稽的语言,一针见血指出新闻界存在的某些不良风气。如今的媒体,就如同田纳西的新闻界一样,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新闻;不怕吓一跳,就怕不知道。

对于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新闻,媒体小编们也变得“不正经”了,无所不用其极,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夺人眼球而不是好好陈述事实上。以我多年浏览新闻的经验来看,当今媒体存在三种错误的舆论引导:

1.1 标题党

一个好的标题会吸引读者去点击,但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标题则令人厌恶。说到标题党,我个人认为,地域歧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媒体报道造成的。

我们日常看到的一些负面新闻,总是突出xx籍,x地的字样,比如“河南”,久而久之,我们不自然的就会对河南产生不好的印象;实际上,河南也有很多正能量的新闻发生,但是媒体却很少在标题中加以突出。前一阵子的“东莞大学生见义勇为被捅身亡”,那名大学生就是河南籍的,是在东莞上学,但是媒体却在标题中只冠以东莞字样,这种做法就很令人费解了。


断章取义

1.2 扭曲事实,片面报道

扭曲事实,片面报道的新闻就更是不可枚数了,“国人在叶卡捷琳娜宫把尿”一事就算是一例,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根本就没有经过核实与求证,拿过来就用。

很多情况下,扭曲事实或者是只报道事实的某一部分的新闻更容易引起争论,而这也正是媒体希望看到的。争论越多,看新闻的人也就越多。

就拿前一阵子的里约奥运会来说,各大媒体对于里约的努力视而不见,只是片面的拼了命揭里约的短,嘲讽里约设备不完善,环境差,资金短缺,等等,造成一时轰动,人们议论纷纷,都等着看里约的笑话。结果呢,里约奥运会如期举办,安然闭幕,我们发现,其实并没有新闻报道的那么不堪嘛。

1.3 捧杀

捧杀,《现代汉语词典》如此释义: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人骄傲自满、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失败。

我平时关注体育板块的新闻较多,发现这几年媒体所捧杀的,先有刘翔,后有宁泽涛,如今傅园慧也在“捧”的路上,恐怕不知哪天就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里约奥运会的一句“洪荒之力”,让傅园慧在无意中成功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一时间养活了好些正愁着没有娱乐爆料的媒体。自此之后,无论她在公共场合做了什么,都会有一批表情包出现。媒体不遗余力的报道,起先大家还买账,觉得傅园慧真性情,慢慢的就变成了反感。网上的抗议声不绝于耳,有的反对媒体,甚至还有的对傅园慧进行人身攻击。


傅园慧采访截图

冷静下来想一想,宁泽涛也好,傅园慧也好,频繁的曝光,错在他们吗?他们都不过是运动员而已,或许宁泽涛身材脸蛋皆好,或许傅园慧率真自然,但倘若无人报道,也就会如普通人那样,自然的起起落落,终归于沉寂。

但是他们却如娱乐明星一般身处在镁光灯之下,成为了娱乐名人。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媒体,是媒体一窝蜂的吹捧报道,让他们再不是普通人那般自在;等到他们成绩衰退时,价值所剩无几,媒体就抛弃他们了,跟着群众一同口诛笔伐,所谓“先捧后杀”是也。

2

新闻看多了,就会得出个普遍的结论:新闻越短,事情越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越是大事、要紧事,媒体越不敢妄言妄语,于是不带立场的叙述事实成了明智之举。而对于那些无关痛痒的新闻,媒体则往往“妙笔生花”。

那么面对媒体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舆论,我们该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分清是非黑白呢?

2.1 绝不要丧失冷静

那位读者说得很好:“在没了解真相前,停一停,想一想,不要急着炮轰,不要被有心人利用去散播谣言。”我们在面对媒体爆出的事件时,要冷静看待分析事件,要牢记就算是媒体也不可能是永远正确的,不要急于下结论。

2.2 多方面求证事实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新闻,我们也不能偏听偏信,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要多方面的去求证事情的真实情况,小道消息也要注意甄别和利用。譬如文章开头的新闻,就是网友在知乎上讲述了真相。

如今的新闻媒体,呈群雄逐鹿的态势,不仅分为官方、民间,更有众多个人的自媒体欲分一杯羹。在这种“乱世”,我们虽不能当茫然无知的白丁,但也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落得个贻笑大方的下场。




你怎样看待网络媒体在舆论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视频

相关评论:
  • 19659119129你怎样看待网络媒体在舆论传播中扮演的角色?
    柴怀哀媒体应该是传播舆论的载体、工具、手段,媒体传播舆论、制造舆论、助推舆论,但媒体并不等同舆论,更不可能“包圆”舆论。舆论是公众评说、公众传播,也可以说是公众之口,除了各种媒体这个舆论场外,还有人们的口口相传这个舆论场。但是现在的网络媒体已经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并没有明确自身应处在一个公平...

  • 19659119129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
    柴怀哀01 舆论产生的原因 部分网络平台没有发挥好管理引导的作用,一些平台的过滤筛选功能形同虚设,对于违规用户也并未进行严格惩治。此外,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流量,甚至出现故意渲染、传播负面情绪的情况。部分网民缺乏网络道德修养。网络为很多人提供了及时的信息,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仍有部分网民缺乏自我约束力...

  • 19659119129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
    柴怀哀1. 当代大学生身处网络信息时代,能够迅速收集和获取各种信息。然而,长时间暴露在负面信息中可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舆论信息。2. 大学生在接触舆论信息时,首先应认识到这些信息往往缺乏准确性,并且可能带有特定的利益倾向。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应提高辨识...

  • 19659119129大学生如何应对网络舆论?
    柴怀哀一、要学会理性判断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身约束力较差等原因,对网络上错误的观点、言论的辨别力和分析力不强。网络上的事情真假难辨,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你认为是假的,可能是真的。所以我们对待一件事情时,未知全貌不予评论,面对热点事件保持头脑清醒并客观看待它。二、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 19659119129如何应对舆论传播
    柴怀哀如何应对舆论传播:应对舆论传播不是媒体的责任,而且也是我们大众的责任,特别在这网络发展这么快的年代,更应注意舆论的传播。首先,从舆论源头抓起,把握舆论传播规律。第二,主动引导舆论方向,提升应对时效。第三做好舆情研判,线上线下联动,健全处置机制。第四,加强风险防控,避免衍生危机。第五,各...

  • 19659119129大学生如何对待网络舆论
    柴怀哀首先大学生要认识到一点网络舆论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无论按时大型媒体还是路边新闻,都可能发布一些符合利益倾向的文字。文章只为了阅读量,而不代表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所以无论你看什什么样的舆论,都需要小心的辩证。2 \/6 其次面对网络舆论,在没有经过思考和辩证之前,不要轻易进行传播,有些舆论...

  • 19659119129怎样看待网络传播与舆论监督?
    柴怀哀与传统媒体在政治方面的舆论监督不同,利用网络进行政治方面的舆论监督有了其新特点。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时很难得到受众的直接反馈,即使得到直接的反馈在时效性上也是比较差的。简单地说,话语权是主要由一方控制的,而另一方非常被动,难于充分享有话语权;同时,控制话语权的一方也很难确切了解新闻...

  • 19659119129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
    柴怀哀一、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网络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真的很虚拟。而且,网上的东西不能全信,有些东西确实是真实可靠的,很多东西都是假的。我们不要相信一些网络舆论,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网络舆论,否则容易陷进去。现在的网络舆论一定不要信,许多网络舆论都是夸大其词,虚伪,挣流量,我们要理性...

  • 19659119129简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柴怀哀网络舆情传播遵循以下规律:新媒体在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呈现全天候、全媒体、即时化、全通道特性。传播过程中易引发连锁反应,形成涟漪效果,有时次生\/二次舆情会滋生。意见领袖在舆情传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左右舆论走向。为了有效监测网络舆情,建议采用专业的服务,如7x24小时全天候全自动监测。服务能...

  • 19659119129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柴怀哀3、精准引导网络舆论。一是利用政府公信力、媒体资源和知情人士的优势,以理性态度引导舆论。利用政府信息优势和宣传部媒体资源,正确塑造网络主流舆论导向。二是建立“网络统一战线”。4、提升舆情预警意识。一是理性看待网络舆论和舆情预警的作用。理解网络既是危机放大器也是情绪减压阀,既不应过度恐慌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