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必修5《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在说明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有三部曲。教师总是先从文章的结构着手,要求学生掌握该篇说明文安排材料的顺序,或空间,或时间,或逻辑,或制作程序,对号入座;其次再分析文章抓住事物特征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然后再细味说明用语。久之,形成套路。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优秀说明文,此文除了说明有关荔枝的科普知识外,还多处引用古诗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情趣。如果按上述套路进行教学,不免缺乏创造性。

  于是就有这样的疑问:说明文还可怎么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推动素质教育,语文的说明文教学是否可在教学设计方法上有些创意?

  分析学生知识结构及当今教育发展趋向,我认为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理由一:经过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对回答说明文安排材料的顺序及所用说明方法并不困难,当教师就这些知识模块提出以上问题时,往往是80%的同学能轻松地回答,说明他们已具有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所以,如果教师再在材料的安排结构顺序及说明方法的分析上下功夫,完全是教学时间的浪费。更多的情况中,可不以此为重点,稍加指点即可。此为现实的可能。理由二: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已从理论探讨转向自觉实践,就我本人而言,在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性时,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说明文教学,运用教学设计方法改革教学,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此为认识的可能。理由三:《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有别于一般的说明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老科普作家,进行科普创作已60年了,文章量多,且质量高,他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自然界奇妙生物为描写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他的《南州六月荔杖丹》是说明文的精品,正好是教学设计不可多得的范本,此为教学设计运作的可能。于是,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突破固守教学模式,确立动机,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

  在西方的现代教学设计中,虽然动机设计在教学设计理论与研究中最为薄弱,但美国的培训与教学设计专家斯皮策的“动机情境论”却让我颇有体会。斯皮策说:“动机与人的精力释放有关,动机越高,学得越多。学习愿望绝对是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效学习的发生取决于以往学习体验及现有学习情境提供的诱因,我们怎样为未来的学习经验建立起积极的预期呢?答案是创造一个激励性的学习环境。”为此,他提出与之配套的要求,其中包括: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习更富有乐趣,激发创意,让受训者作出选择,富有挑战性等等。

  二、围绕高动机,层进式地推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1.提出问题开启创造思维。

  当代著名认识科学家和教学设计理论家兰达的算启教学论指出,应该用系统的、可靠的方式教给学生有关专家水平的心理过程和学习与思维的一般方法。笔者拟从作者贾祖璋这位著名科普学家研究学问的构思着手,设计问题。

  问题分四块,逐步深入。①作者为何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从全文写作内容看原因,从全文说明对象的内容看原因。②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中谈到的有关荔枝生态的常识有哪几个方面,具体如何表述?③作者在说明荔枝生态特征时联想到了哪些古诗文?它们各自又说明了什么对象?要求作表格登记。④作者在说明荔枝常识时运用了引用说明,有几种类型?比如比喻性描写引用有哪些?对比议论性引用有哪些?举例考证性引用有哪些?教师引导做这些问题时,同时指导学生理解以上三个引用说明方法的概念。

  提出以上四个问题,其目的分别是:①从结构上说,了解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引用价值,它是全文的纲,放在文章的第一段,作总起句,从而理清了全文的结构;②把握住了分写的内容,了解了白居易对荔枝生态掌握的程序;③了解了有关描写荔枝方面的古诗文,领略到了说明文的文化内涵;④这一步是说明文知识的深入。通过实例的搜索,懂得了引用说明有多种表现形态。总之,以上问题为第二步骤的比较分析,为模仿学术探讨作了铺垫。

  2.运用比较方法辅助创造思维

  比较是研究学问的好方法。这个设计的意图是紧接以上问题,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探讨,分三块进行。

  第一块:考证白居易的说法正误,在分析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学习学术研究的方法。比如以上的问题①、②,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入贾祖璋的说法作对比,要学生说出贾祖璋对白居易《荔枝图序》的看法,哪些赞同,赞同什么,到什么程度?哪些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并设计表格,讨论以下这段话并记录讨论结果:“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有比喻失当处,如‘壳如红缯’,说‘壳红’是对的,说壳如‘缯’则欠妥,作者便用果树学的术语加以纠正;有因观察疏忽而失真处,如‘膜如紫绡’,作者指出‘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说作膜的花纹了’。有因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限制而称谓失宜处,如把假种皮称为‘瓤肉’,作者便从植物学的观点作了纠正。”分类精选填入表格,这样的精细地分析,最后分类组合,整理填表的作法,旨在养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创造思维的第一步,只有在细微处才能有动人处,让学生明白:伟大产生于细微之中。

  第二块:对以上的古诗文联想。要求学生比较联想的共同点,是在形、色、味上,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让学生尝试去掉这些古诗文句,前后比较文章的表述效果,指导学生明白运用古诗文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既使是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常识时,也要兼顾文章的文采。明白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避免思维狭窄,启发想象。

  第三块:在引用说明的诸种形态实例前,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明白各种形态的特征,尤其是功用,要学生细加体会,如描写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用了四个比喻,写出了荔枝外壳色彩的红艳,内膜质地的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汁的甘甜。这种说明描形募状,细致入微,从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读者就会对说明对象留下鲜明的印象。在研究对比议论性引用功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楚同一题材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目的不同,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课文对比议论性引用之一,杜牧《过华清宫》诗句,是着眼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而不是该诗的原旨:即借进奉荔枝一事,讥讽唐玄宗荒淫祸国。如若引导学生懂得课文此用意,那只是将课文的内容理解到表层面,是直线思维。还应让学生懂得,搞学问研究,思维要活跃,专家对同一题材能提炼出常人没有意识到的观点,说明发现主题的多样性,在于研究者思维层面的深浅,这是发散性的'思维。如此,能让学生想得很远,很开。这样的教学思维能激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机制。

  3.以质疑精神习得创造思维质疑,就是前人肯定的事和观点,要敢于怀疑,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按照斯皮策的“动机情境论”中学习要“富有挑战性”的观点,质疑无疑是训练激发创造思维的好战术。

  要对《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质疑可以有以下三种作法。

  第一,可以超越前人,以前人促今人。我们的前人应该是贾祖璋,贾祖璋既肯定又部分否定地质疑了白居易对荔枝生态的描述,如果我们只是去质疑白居易为何会错,那么我们还是停留在贾祖璋写此文的思维上,充其量停留在理解课文的意思、作者的意图上。当年贾祖璋证实的事,我们只不过是把它演绎了一遍,别无新意。如果我们想,白居易是真的错了吗?这就完全不同了,我们是对权威怀疑了,挑战了。如白居易说“壳如红缯”,贾祖璋说,壳表面是粗糙的,缯是丝织物,是滑润的,粗糙的怎么能用缯比喻呢?显然,贾祖璋认为忽略了触觉写壳,白居易是错了。但是如果再想一想,白居易是诗人,诗人的想象世界是无奇不有的,白居易不是那么写实,从触觉错觉到了视觉,红的感觉让他有滑润之感,那么我们又何尝不可将错就错,把它看作文学上的一个“错觉”的典故呢?或者说不是近景,是远景,远望是无法触摸的,红色的一片,只是心理一片滑润的感觉而已,况且现代科技的发达,绸子早已有凹凸不平的阴阳花纹的,手感也是挺滑润的,也有凹凸不平,摸上去手感粗糙的绸子,以其独特的制造方法,被顾客格外看好,所以说凡丝织品并不都滑润。这时我们就会想到白居易没有错。白居易居然挺超前,一错竟错出个千年以后的事也预料了。也许是白居易借助美妙的想象。我们惊讶诗人的想象和千年以后事的巧合,不禁领悟到想象与创造、社会发达之关系。这便是推倒前人的做法。我们在得贾祖璋之神之后又有了自己的魂,不是更好?

  第二,对举例考证性引用质疑。本文在说明荔枝的栽培历史时引用了一些资料,如《三山志》引宋徽宗和文征明的诗句,列举荔枝北移失败的史例,以证实荔枝性喜温暖,畏惧霜寒,“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质疑:汉武帝移植荔枝不成功迁怒养护人,对他们施以极刑之史实。宋徽宗写诗吹嘘移栽成功,实际上是当年成熟一次而已的史实。以此考证汉武帝的个性缺陷,宋徽宗的以偏概全的做事作风,甚至还能联想,对现在曾一时盛行的浮夸风作个历史的追溯,发觉有惊人的相似。文中为说明荔枝生产的悠久历史,考证历史记载的书籍,有13种之多,其中提到蔡襄的《荔枝谱》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说明记载荔枝的历史资料丰富,我们可以由此质疑,生态观念似乎不是今人的专利,它在我国古代己受到重视。如此不一,师生共谈,发掘内涵,这便是绕前人的做法。

  第三,对学生进行挑战,我设计的话题是:①白居易尚有错;②贾祖璋尚年少(贾祖璋对荔枝质疑早在小学读书时);③我已成人,我想过什么,怀疑过什么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想证实什么?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便是以前人促今人的做法。为配合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完毕后,我安排了写作教学,设计写作题目包括:伟大产生于细微之中、白居易尚有错、学问在于质疑。因为有课堂教学作铺垫,此次作文比较成功,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一堂课让他们感受到了搞学问的气氛。我认为这得益于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我想创造思维离我们不远,要引导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应先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做起。

  编辑短评:本文探讨的是一个较新鲜的话题。作者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有深度和高度,同时又紧密联系实际,求真务实,避免空谈。以培养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富有时代意义,文章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略嫌不足的是体会语言的微观教学少了些。


必必修5《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谈视频

相关评论:
  • 14754701144必必修5《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谈
    仲耿言理由三:《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有别于一般的说明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老科普作家,进行科普创作已60年了,文章量多,且质量高,他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自然界奇妙生物为描写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他的《南州六月荔杖丹》是说明文的精品,...

  • 14754701144《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原文是什么?
    仲耿言原文: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

  • 14754701144南州六月荔枝丹每段概括
    仲耿言《南州六月荔枝丹》每段概括,详细介绍如下:一、《南州六月荔枝丹》文章概括介绍:1、第一段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文提到的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确切的依据。2、第2到4段,采用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运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更加生动,如把...

  • 14754701144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原文及翻译
    仲耿言《南州六月荔枝丹》原文如下: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

  • 14754701144江苏高中语文教材必背文言文
    仲耿言《南州六月荔枝丹》比较多。 4. 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1到5哪些文言文要背 苏教版高中语文要求背诵课文: 1、《沁园春·长沙》( *** )2、《劝学(节选)》(荀子) 3、《师说》(韩愈) 4、《赤壁赋》(苏轼) 5、《阿房宫赋》(杜牧) 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 14754701144"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是谁?体裁是什么?这种体裁有_哪两种?
    仲耿言《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南州六月荔枝丹》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选入初中语文版九下语文书以及苏教版必修五。贾...

  • 14754701144王昭: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仲耿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跟随作者贾祖璋一起来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 3、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巧”。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语文教师通过提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的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

  • 14754701144苏教版高中文言文译文
    仲耿言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来帮助他们断句的,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5.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课文 必修一:《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1475470114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的背诵篇目2016年
    仲耿言必修1―5(30篇)沁园春 长沙 师说 劝学 想北平 前方 获得教养的途径 赤壁赋 最后的常青藤 六国论 赤壁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荷塘月色 祝福 北方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烛之武退秦师 鸿门宴 雷雨 登高 琵琶行 虞美人 雨霖铃 奥林匹克精神 南州六月荔枝丹 陈情...

  • 14754701144高中语文课有哪些课文
    仲耿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 第一单元 1 祝福 2 边城(节选)3 荷花淀 4 装在套子里的人 现当代小说鉴赏 综合性学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理解 第二单元 5 拿来主义 6 我若为王 7 庄周买水 8 剃光头发微 第三单元 9 南州六月荔枝丹 10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